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231节

  “不用谢,这是大家应得的。”

  “如果不是还有很多事情,我都想放大家一个月以上假期。”

  这20天的假期,本质上是之前封闭期积攒起来的双休假期。

  星海投资的员工,理应享受这份福利。

  庆功宴结束后,竹下雅人拉着三位社长重新回到星海投资。

  “我想卖掉一部分松本制造的股份,希望大家联系一下各个国家的大交易商。”

  星海投资的事情可以暂时停歇一段时间,但松本制造的事情,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

  他准备联系美国的高盛、大摩,日本的山一证券、野村证券,欧洲的瑞银、德银,帮忙卖出20%股份。

  虽然需要支付一大笔手续费给投行,但更加的快捷方便。

  如果在东证慢慢交易,泡沫破裂前最多只能卖出1%。

  并且还很麻烦,容易引起金融机构的警觉。

  这是各个国家证券交易所为了保证股民利益,对大股东和原始股东的限制规定。

  选择让投行和基金帮忙交易就不一样了。

  就算大股东将股票全部卖掉,也顶多需要在证券交易所披露一下交易份额。

  “是,明白。”

  嘉本隆正三人相视一看,明白自家会长这是坚定看空东京股市。

  不仅星海投资的日股股票几乎清空,就连松本制造的股票都要卖掉近乎一半。

  四人简单商量了一下后,决定通过在金融圈放出风声的形式,吸引投行主动联系。

  20%松本制造股份,涉及到的资金高达50亿美元。

  投行如果能搞定这笔交易,单单是竹下雅人这边的佣金,就有上亿美元。

  如果能在买家那边也吃一笔,说不定能赚2亿美元。

  这么大一笔交易,无论哪家投行都非常渴望。

  反正无论怎么交易,投行都不会亏。

  因为投行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中间商角色。

  很快,闻到金钱味道的各大投行,频繁拜访星海投资。

  这其中,高盛的交易计划最为完备。

  高盛准备多成立几家基金,将这些股票以基金的形式卖给各大金融公司。

  至于金融公司要怎么交易,那就不关高盛的事了。

  大摩,也就是摩根士丹利的手段同样不俗。

  不过大摩的手段更为简单粗暴。

  它可以帮竹下雅人联系大客户,直接进行交易。

  “你们说,我们选择哪家投行比较好?”

  “高盛和大摩的方案都很不错,我觉得最好是风险均摊。”

  嘉本隆正更偏向选择国外投行。

  一方面这两大投行金融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坑本国投资者。

  经过2个多月的封闭式管理,他逐渐意识到,日本股市十分危险。

  股市狂热的炒作情绪,导致很多企业无心经营。

  经过专业机构统计显示。

  1989年上半年,日本对实业的投资再度降低。

  无数的企业将钱放在股市,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这种模式绝对无法持久,早晚都要崩溃。

  而日银的不停加息,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高盛和大摩是很好的选择,但本土证券公司也不能落下。”

  “这里是日本,不是美国。”

  菊野晋次也有着和嘉本隆正类似的转变,也想把股票全卖给国外投资者。

  但他考虑事情更为全面,知道这样做很容易出现舆论风波。

  山一证券还好,和星海集团关系较为亲密。

  野村等证券公司就不一样了。

  如果竹下雅人将交易全部委托国外投行,披露出来后,绝对会被报纸骂死。

  他们根本不相信日本股市会崩塌,只会觉得竹下雅人卖国求荣。

  “我也觉得,不能落下本土券商。”

  想到日本国内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长泽正夫也觉得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索尼当初选择赴美上市都被骂卖国,竹下雅人的选择,同样也讨不到好。

  “行,那就一家5%。这样也更容易出手。”

  5%就是13亿美元,对于当下的投行来说,依旧不是个小数字。

  有了决定,竹下雅人开始频繁和四大投行接触。

  “约翰先生,欢迎来到东京。”

  竹下雅人没想到,约翰·温伯格竟然会亲自承办这桩业务。

  要知道,他不仅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还是高盛的首席执行官。

  更为重要的是。

  他昔日的亲密合作伙伴,现在是政府的副国务卿。

  这样一位可以影响美国的大人物亲自拜访,有点让青年摸不着头脑。

  一笔13亿美元的项目,没必要在谈判阶段就惊动高盛的最高领导吧?

  “很高兴能见到竹下先生,接下来打扰了。”

  约翰·温伯格表现的很谦虚,一点也没有世界顶级投行的傲气。

  不过这也正常,竹下雅人才是甲方爸爸。

  简单打过招呼后,两人开始介绍身边之人。

  竹下雅人这边除了3位社长,还有酒井秘书长和飞鸟法务部长。

  约翰身边是差不多的配置,只是多了一个高级助理——亨利·保尔森。

  竹下雅人忍不住看了几眼这位已经出现秃顶痕迹的中年人。

  保尔森可不是一般人,他未来会成为高盛新一任总裁,以及美国财政部长。

  就是在他的要求下,美国政府对雷曼兄弟视而不见。

  说起来,雷曼兄弟其实和高盛集团颇有渊源。

  雷曼兄弟最早也是高盛的合伙人,但后来脱离出去,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

  后来雷曼兄弟使用各种手段,又重新独立出来。

  独立出来的雷曼兄弟,各种和高盛抢生意,关系变得极为恶劣。

  当然,保尔森未来敢让雷曼兄弟破产,不仅有它得罪高盛一事。

  主要是雷曼兄弟平日太过咄咄逼人,基本将华尔街的金融公司都得罪一遍。

  最后墙倒众人推,无奈宣布破产倒闭,市场也被瓜分干净。

  竹下雅人把高盛一行人送到王品川子酒店后,转头对三位社长嘱咐说。

  “一定要注意那位叫保尔森的助理。”

  “他是约翰先生的亲信,未来将会有大作为。”

  约翰·温伯格是高盛发展壮大的大英雄,在高盛内部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

  他推举谁,谁就更有机会成为高盛一哥。

  “是,会长。”

  与此同时高盛这边,约翰也和保尔森聊起星海集团高层领导。

  “本人比照片看起来更年轻,真是不得了啊。”

  约翰有些羡慕嫉妒,他也想变得年轻。

  相对而言,保尔森则更为关注竹下雅人的成就,而不是年轻的面孔。

  “确实。不仅短时间内创立这么大产业,还在金融领域也混的风生水起。”

  高盛的情报搜集能力非常强,早早发现星海投资的大撤离。

  如此果断,让保尔森动了将自己能掌控的一部分资金,放入星海投资私募基金的心理。

  大牛市造成的股市狂热氛围,很难被察觉到衰减。

  就算是能查到,很多人因贪婪心理,也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

  能察觉到市场风向不对劲,并且果断撤离的投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一旦发现,就要死死抓住。

  “怎么,有心思了?”

  约翰猜出下属想法,转身随口问。

  “嗯,我想要和星海投资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应该有更多惊喜。”

首节 上一节 231/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