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235节

  两人聊着聊着,越发觉得日本前途堪忧,不自然的陷入沉默。

  好长一段时间后,嘉本隆正才重新组织好语言,换个话题问。

  “会长,我们以后要全面靠拢高盛吗?”

  青年摇了摇手指。

  “当然不。”

  “星海投资不能太过接近任何一家美国大投行,我可不想遭到大摩的阻击。”

  高盛集团当下和摩根史丹利的仇恨很大。

  因为摩根史丹利每次玩恶意收购,高盛都会扮演白衣骑士角色。

  虽然大摩凭借着更为雄厚的资本,恶意并购的成功率很高。

  但终究有很多项目,被高盛破坏掉,没能赚取更多佣金。

  不仅钱赚的更少,自己的名声也在高盛的衬托下愈发恶劣。

  大摩当然不能忍。

  可惜,高盛有洛克菲勒家族支撑。

  大摩就算实力强上很多,也拿它无奈。

  但高盛不行,和高盛亲密合作的公司,不代表不行。

  青年可不想成为城门失火中的那条池鱼。

  “明白,那我们需要主动联系大摩吗?”

  “不用,大摩那边很快就会闻着味跟过来。”

  两家公司互相有间谍,别想瞒过彼此。

  尤其是高盛,因为实行合伙人制度,更难在大摩面前藏住秘密。

  当然,在美国以外,高盛的保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帮希腊伪造财务报表加入欧元区。

  和欧盟不同,欧元区的加入条件更为严格,政府的负债程度不能超过60%。

  希腊当时完全不符合这一点。

  这时候,高盛来了。

  在高盛的一系列操作下,希腊政府的负债成功隐瞒下来,然后在21世纪初顺利成为欧元区成员国。

  高盛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赚钱,另一方面是向欧盟植入特洛伊木马。

  后来这枚木马被成功引爆,将欧盟炸的五劳七伤。

  “嗨!”

  第二天,高盛并没有和大摩一样直接返回国内。

  保尔森再次找到竹下雅人,准备对合作之事进一步沟通。

  不过此时保尔森还没返回美国说服高盛领导层,也没说服那些投资人。所以两人谈论的事情都比较虚,主要以拉关系为主。

  竹下雅人有点受不了这种单纯的聊天,笑着转移话题。

  “我听说思科两位创始人和董事会矛盾重重。”

  “我希望当双方关系破裂的时候,高盛可以帮忙买下这对夫妻的股票。”

  “然后一半星海投资持有,一半和高盛的联合基金持有。”

  思科创始人不精通管理,所以早早就将管理交给风险投资公司负责。

  但这两位技术型创始人又喜欢干涉公司经营,导致思科现在一团糟。

  思科的董事会忍耐程度有限,很快就会展开对两人的清洗。

  这样做看起来很冷酷无情,但确实促进了思科的发展。

  思科巅峰时期能有5000亿以上市值,多亏这次变革。

  保尔森听闻后眼睛缩了缩,然后挑眉问:“哦,竹下会长很看好思科的发展?”

  青年坦然说道:“是的,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思科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什么时候实现增长我不知道,但一定不会亏钱。”

  思科的发展势头根本瞒不过华尔街,竹下雅人自然不会选择藏着掖着。

  至于高盛会不会截胡?

  基本不可能。

  因为潜力只是潜力,谁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兑现。

  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都想象不到计算机的发展速度。

  除竹下雅人之外,全世界最敢想的投资人,也想不到短短十几年时间,计算机就能在全世界开花结果。

  “没问题。一旦思科有变,我会尽快帮忙拿下这部分股权。”

  保尔森虽然不知道青年为什么这么有信心,思科创始人夫妇离开公司后就会卖掉股票,但这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展示高盛能量,完成双方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才是他更看重的地方。

  “嗯,合作愉快。”

  回到美国后,保尔森第一时间打听思科情况。

  他看着下属传来的报表,忍不住皱眉问:“这么糟糕?”

  “是的,思科现在内斗严重。”

  “桑蒂·勒纳的脾气非常暴躁,让整个公司都难以忍受。”

  桑蒂·勒纳是思科创始人夫妇中的妻子。

  她的性格强硬固执,是导致思科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看来短时间内,思科很难有所作为。”

  判定思科前途不大之后,保尔森很快将自己也跟风买点股票的想法放弃。

  他可不想等待数年时间。

  身为高盛的高级合伙人,他有无数手段可以短时间内赚取更多钱财。

  “时刻关注思科董事会情况,一旦有变,立马向我汇报。”

  “好的,先生。”

  思科暂时没法进行,保尔森很快将重心放在三天后的高级合作人会议上。

  他要尽可能说服大家和星海投资合作。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保尔森带着搜集到的资料,来到位于纽约的高盛总部。

  保尔森才刚刚起势,还不是高级合伙人。

  高级合伙人都完成讲话后,才轮到他登台。

  简单聊了几个小项目后,保尔森打开投影仪。

  “大家看,这是星海投资进入金融领域后,资产大致增长情况。”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星海投资已经全面撤离日股。”

  日股的大雷,华尔街心知肚明。

  因为这个雷,本来就是华尔街挖的。

  其实早在1987年,华尔街就想过引爆。

  但当时日本民众过于狂热,再加上美国发生严重股灾。

  华尔街就没有大规模进攻,准备等时机成熟再行动。

  但这就坑了索罗斯。

  他还在大肆做空,根本没想过股价会反弹。

  如果不是果断壮士断腕,鼎鼎有名的量子基金,可能早就破产倒闭。

第231章 金钱游戏

  保尔森话音刚落,一道听起来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

  “现在就已经清仓日股,可以说说这家星海投资的盈利情况吗?”

  紧随其后,又一道比较粗犷的声音出现。

  “哈里森先生说的好,我也想知道这家公司的收益情况。”

  “保尔森,可以吗?”

  保尔森自信的回应道:“当然,本应如此。”

  “不过我的能力有限,只能以最保守的姿态,大致预估星海投资的收益情况。”

  随后,保尔森开始将星海投资的故事珊珊到来。

  “1987年2月,星海投资成立第一支私募对冲基金——子鼠。”

  “这家私募对冲基金融资500亿日元,也就是3亿多美元。”

  “然后这家公司在短短2个月时间,靠着买卖NTT股票大赚1000多亿日元,差不多是9亿美元。”

  “这是当时的报纸报道,各位请看。”

  说完,保尔森将早早复印好的朝日新闻国际版报纸,分发给可以决定高盛命运的高级合伙人。

  “这条新闻啊,印象深刻。”

  “嗯,这件事可是极大刺激了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

  “没错,我记得当时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也在报道这家基金的盈利情况。”

首节 上一节 235/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