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 第418节
因此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医药强国,新药年产值占全世界的29%。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崩溃,财政收入下降,再加上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种严重依赖财政输血的医疗模式走到了尽头。
此时,政府需要进行艰难的选择。
在有限的医保资金下,究竟牺牲哪一方的利益?
如果放弃平价医疗体系选择开源的策略,必然导致患者治疗成本暴增。
在经济下行,社会开始出现破产潮、失业潮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大量人口因病返贫,进一步激化本以非常严重的社会矛盾。
没有人敢这样做,没有人想被千夫所指。
如果坚持平价医疗,那么就需要走节流削减医疗开支道路。
这条道路有两个主要方向,降低医院成本,降低医药成本。
但当时医院已经因老龄人口的暴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一旦降低医院运营支出,整个医疗体系都会崩塌,后果过于严重。
因此压缩药品成本,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
更重要的是,日本医保是日本医药公司最大买方,医院公司无力进行反抗。
因此在1991年,日本厚生省直接拿医院公司开刀。
一刀切的规定,无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是多少,药品价格每两年必须强制降低5%。
这就是在日本毁誉参半的,药品梯次降价改革。
起初,除了药品公司,社会对这一政府政策普遍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医保政策。
但凡事都有代价,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才会出现。
“果然,什么时候都要掌握自主权啊。”
想到日本医药公司更为悲惨的命运,青年就忍不住摇头。
是的1991年的日本医药改革只是个开始,残酷的还在后面。
1993年,随着经济情形势进一步恶化,失业潮逐渐蔓延。
日本100多万户家庭开始断缴医保,国民医保首次出现超千亿日元亏损。
更另日本社会担忧的是,随着退休潮的到来,医保缴费人数不断减少,而使用医保的人数却持续增加。
如果政策不变,一增一减后医保赤字规模会进一步抬高。
没办法,那就继续改革吧。
这一次,依旧瞄准没有反抗能力的药品公司。
于是这一年5月,日本召开了被认为是改变了医药产业命运的“21世纪发展研讨会”。
会议内容很简单,药品公司必须生产更便宜的药。甚至激进的提出了仿制药替代战略。
是的,以新药研发出名的日本医药公司,需要退化到玩仿制药。
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医药创新。
要知道90年代,药品研发正在由化学制造向生物制药转变,需要进行大笔的研发投入。
而日本医药公司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无力进行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
因为等到1996年的时候,医药公司的利润不足4%,还不如打螺丝的制造工厂,还哪有钱进行创新研究。
因此90年代世界医药行业出现了奇葩的一幕,
在美国等以15%以上速度增加对医药创新研发投入的时候,日本的医药研发资金却年年降低。
“该大规模买地建医院了,日本的公立医院体系要完了。”
是的,虽然日本医药公司遭受了百般折磨,被戏称像蚂蚁一样在地狱般的狭小空间惨斗,但竹下雅人首先盯上的却是医院体系。
因为医药公司暂时还可以凭借之前积攒下来的深厚老底,勉强维持住局面。
而公立医院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无法应对政府的高要求。
没错,在医药公司已经在地狱挣扎,完全榨不出油水的情况下,日本厚生省迫于无奈只能瞄准公立医院。
必须保证平价医疗体系,为此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未来在重要,也远没有当下重要。
1994年,也就是刚才,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搞出了老年患者按病种定额报销制度。
简单来说,医保根据疾病类型设定固定的报销上限,超出部分医院自行负责。
这一策略必然导致公立医院出现大面积亏损。
因为老年人身上的病情通常都会更加复杂,实际成本通常会超出规定的上限。
出现亏损后,一开始医院还能坚持高质量的救治,但长期发展下去,只会无奈走上使用效果不佳的安慰剂类药品时代。
民众也不傻,短时间内发现不了,但时间一长必然会暴露。
所以现在建医院,属于是刚刚好。
毕竟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现在建正好在公立医院暴雷后可以投入使用。
“要不要现在就打电话?”
刚问完自己,青年又立马自言自语的否决掉。
“算了,还是再等等,明天开始也不迟。建医院是个长期工作,迟个一两天根本无关紧要。”
毕竟是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情,因此医院必须要牢固。
不仅要防平日的火灾,还要能防地震和海啸。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迅速拿出笔记本,准备将自己建医院的思路写下。
“首先,附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要多。”
中年人,正是最年富力强,最赚钱的年纪。
他们不仅自己需要,孩子也需要经常体检治疗。
“其次,这些老年人最好没有太大权势,手上的闲钱却很多。”
如果是有权有势,就算在公立医院也会得到最好的治疗。
普通人有钱人就不一样了,只能选择私立医院。
“最后,选在素质比较高,注重饮食健康的地方。”
素质高,会减少医疗纠纷。
他可不想自家医生,像某位地方医院医生那样,被患者家属逼着道歉,然后又被抓进监狱。
如果不是医生群体集体爆发抗议,可能真的会判刑几年。
医院建在注重饮食健康的群体附近,则是因为这一群体通常也重视医疗健康。
平日里就经常来医院检查,遇到小的毛病也会选择质量,而不是往后拖。
第343章 干脆一起来吧
第二天一早,竹下雅人匆匆来到星海生活。
“会长早上好!”
“会长好!”
“嗯,大家好。”
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他面对员工还是不慌不忙,稳重得体。
没办法,作为公司老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员工关注解读。
一旦他露出焦急的表情,很容易被误解为公司遇到了麻烦,造成公司内部议论纷纷。
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公司领导不想展现出更多表情,实在是不能也不敢这样做。
礼貌的回应了几位行政的打招呼后,竹下雅人不紧不慢的走到会长办公室。
“通知一下,让小林社长过来开个短会。”
“嗨!”
竹下雅人作为集团创始人,每家子公司都有独立的办公室,以及处理简单事物的专职秘书。
比如说林清浅的日本好友,目前就在星海资本做他的专职秘书。
很快,小林博明就快步来到办公室。
“来,坐,喝点茶。”
“是,谢谢会长。”
简单喝了杯茶,聊了些公司杂事后,竹下雅人这才说起正事。
“昨天的新闻你看了吗?”
“昨天新闻?抱歉,我昨晚在和沃尔玛来的渠道商吃饭。”
小林博明低下头,一副等着批评的模样。
“没事,我说的是这个,日本医保的事情。”
青年摆摆手,随后将桌子上的报纸递给自家社长。
“老年人医保定额制度吗,这个我在今早的报纸看到了。”
日本人很喜欢读报纸,基本每家都有订阅,然后早上吃饭之前看完,进而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
“没错,就是这个,你有什么想法吗?”
竹下雅人准备暂时将医疗部门放在星海生活,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独立经营。
“会长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杀入医药行业?”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眼下国内环境对医疗行业不是很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