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423节

  竹下雅人无意识地拿起刚才放下的筷子,随意在餐盘上点了两下继续说。

  “这样也好,我们可以轻松拿下几条镍镉电池生产线,一边赚钱一边积累电池工厂发展经验。”

  竹下雅人原计划是亚洲金融危机收拾残局的时候进入,但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自然要提前进行。

  直接将生产线拉到中国,立马就可以建厂赚钱。

  “是的,我和钱伯斯社长也是类似想法。”

  钱伯斯有着很强的事业心,观察了几个月时间最终找到电池这个机会。

  他要在星海科技留下自己的痕迹,不想一辈子都在郭士纳的阴影下。

  眼下的电池,将是他在星海科技的第一步。

  除了芯片和电池,两人又聊了些小灵通的进展。

  “准备的怎么样了?”

  “技术上已经没问题,基站也在我们和NTT的努力下安装了一千多台,预计今年暑期就能正常上线。”

  “很好,一定要在运营期间改正更多问题。”

  小灵通刚开始上线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很多毛病。

  因此两家公司并没有将小灵通直接放在东京,而是在北海道找了个小城市进行实验。

  这样一边实验一边改正,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当然,再怎么提升也高不到哪里去,只能满足人们的最低通话要求。

  当然,医院等地方除外。医院需要尽量降低辐射给设备带来的影响,非常适合低辐射的小灵通。

  “放心吧,我们已经做过数次的测试,不会有大的问题。”

  小灵通的技术很简单,并且两家公司已经测试多次。

  如果不是竹下雅人一直在找理由拖延,早就该在日本上线了。

  “嗯,那就好,我们这套标准可是要向东南亚等国家发展的。”

  “明白,请会长放心。”

  虽然舛冈富士雄内心很没有把握,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既然会长都这样说了,那么肯定是这套技术有自己没发现的优点。

  “那就好,你办事我很放心。”

  “嗨!”

  舛冈富士雄决定等会就去星海通信找田中贤二,进一步了解基站业务的情况。

  对于手机信号,星海通信才是真正的行家。自己这个总负责人只懂小灵通业务的终端设备,也就是小灵通手机。

  “行啦,那就先这样吧。那你慢慢吃,我先走啦。”

  “是,会长请慢走。”

  竹下雅人这次没有说话,只是简单的挥了下手。然后在舛冈富士雄恭敬的目光中,快步将餐盘放好走出食堂。

第346章 材料化学

  经过小半年的讨论,星海集团终于和申城、京城、羊城三地达成合作协议。

  其中申城投资15亿美元,京城和羊城各投资5亿美元。

  合作的项目多种多样,不仅有星海集团重点发展的电子类代加工产业,还有传统的食品、制衣、建筑等行业。

  这么大的项目,自然不能交给星海集团中国分部完成。

  因此在初步达成谈判协议的第二天,竹下雅人就坐着私人飞机前往申城。

  飞机上青年也没法清闲,他指着眼前的三大叠资料问。

  “这些都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相关资料吗?”

  “是的,里边都是您所需要的资料。”

  “材料半导体是哪一份?”

  半导体产业链中,星海集团在最上游的材料方面没有积累。如果出现断货情况,将严重影响到星海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他不能容忍这类情况发生,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是最左边这一份。”

  “嗯,整理的很好,接下来你先下去休息吧。”

  “是,会长!”

  说完,内田美穗恭敬的缓缓退出自家会长在私人飞机上的办公单间。

  目送秘书长离开后,竹下雅人这才郑重打开日本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资料。

  他本以为排除日本六大财阀关联企业后,资料上展现的都是中小型公司,或者是行业小巨头。

  没想到映入眼帘的第一家材料公司,就给他来了个大大的惊喜。

  “真是没想到,老牌化工企业信越化学,竟然不属于日本旧式大财阀。”

  信越化学创立于二战之前,一般来说这类化工企业,都会属于三井、三菱等旧的大财阀。

  “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信越化学是随着半导体行业发展起来的化学巨头。”

  二战之前,信越化学有一定知名度,但还不值得三菱等大财阀下场争夺。

  因为这些大财阀都有自己的化学类公司,并且比信越化学发展的更好。

  后来随着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主攻光刻胶、大硅片等半导体材料的信越化工,这才发展成日本化工巨头。

  年销售额也屡创新高,由1994年不足5000亿日元,发展到2020年的2万亿日元,超越日本数家老牌化工巨头。

  “嘶,利润率竟然这么高,有点难搞。”

  信越化学是少数日本泡沫破裂之后,依旧在快速增长的公司。

  更要命的是,这家公司盈利还很高,利润率超过20%。

  星海集团想要收购,光砸钱都不行,还要让幕后掌控家族获得更多利益。

  “咦,竟然还有这种事?”

  不甘心的竹下雅人皱着眉头往下翻了翻,突然有了意外收获。

  信越化学的创始人是越寿三郎,但在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第三任社长所在的小坂家,逐渐成为信越化学的主导家族。

  失去公司控制权的信家十分不满,不停的和小坂家进行斗争。

  既然公司有内斗,那么星海集团的机会也就来了。

  “我看看,很好,收购的机会更大了。”

  除了公司内斗,星海集团收购信越化学的另一大有利因素来自于稻门阀。

  信越化学在六七十年代有过一次沉沦期,最终在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小田切新太郎社长领导下重新崛起。

  小田切新太郎也就此被称为信越化学的中兴之祖,在公司内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竹下雅人能说服这位学长担任中间人,就有更大概率成功。

  除信越化工之外,资料上还列举了上百家大大小小公司。

  这些公司,大部分青年都不是很了解。

  但没关系,大的公司先放在一边,小的公司每家都投一点钱。

  除此之外,行业垄断型中小公司,直接进行并购。

  反正花不了多少钱,就算日后亏了也无所谓。

  当然,这些都是针对那些青年不是很了解的半导体材料公司。

  他熟悉的后世半导体材料领域垂直巨头,比如东京应化和JSR公司,则需要小心处理。

  这两家公司占据全球光刻胶市场的大半江山,必须要小心谨慎对待,以免创新能力丧失。

  “没想到,竟然还有玻璃面板领域公司。不过还太早了点,星海集团的液晶屏还在实验室阶段,再等等也不迟。”

  液晶产业大发展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那时再进入玻璃材料行业会节省大量资金。

  除了这些比较显眼的半导体材料公司,涉及到光刻机零部件的公司也是青年关注的重点。

  不过这里边有许多都是日本知名大手公司,青年也无能为力。

  仔细认真的将全部资料看完一遍后,竹下雅人在每家公司下面都写下处理意见。

  他熟悉的多些一些,不熟悉的少些一些。那些行业垄断型公司标注重点,发展一般的则没有标记。

  青年忙忙碌碌整理了两个多小时,这才放下资料。随后伸了个懒腰,准备出门走走。

  结果刚一出房间,就看到恭敬等在门口的内田美穗。

  他态度温和的说:“辛苦内田桑了,还有多久抵达申城?”

  “再有20分钟,飞机就可以顺利抵达申城。”

  “嗯,走,我们去那边休息一会吧。”

  “是,会长。”

  随意在机舱吃了点东西,喝了杯可乐,飞机就准时降落在申城机场。

  这一次的迎接队伍,规模比上一次还要庞大。

  申城的两位负责人,一起来到现场。

  这可是15亿美元的投资。既可以可以促进申城的经济发展,又能帮忙申城解决部分就业人口。

  申城也是国企重镇,同样有着老工业基地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早已两边早已达成共识,所以由双方律师检查完合同后,就迅速签下投资合同。

  签下合同的第二天,星海集团就在申城开工。

  竹下雅人这个星海集团的负责人也不得不挖下一锹土,搞一次面子工程。

  当然,重要的不是一锹土,而是态度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23/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