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485节

  查看第二封邮件的竹下雅人很开心,因为德州仪器很给面子的直接同意张汝京离开。

  不过他要先坐公司的私人飞机回中国一趟,安顿好父母的晚年住所。

  这都是应该的,青年自然很爽快的在回复邮件上写下同意。

  快速解决掉北美那边发来的邮件信息后,竹下雅人很快来到星海投资。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投资德州仪器。

  眼下德州仪器的市值才这么一点点,而未来巅峰期是1200亿。

  星海投资旗下基金就算提前撤出股市,也能在900亿美元高度安全离开。

  也就是说4年之后,星海基金就可以通过德州仪器赚取10倍左右收益,自然不能错过。

  他快速来到星海投资,接着一边翻着手中的投资资料一边抬起来问。

  “公司有投资德州仪器吗?”

  青年并没有在这些投资中看到德州仪器的身影,也不知是自己漏看了还是公司没投资。

  “德州仪器最近四处扩张,但各项业务却经营的越来越差,我们没有选择投资。”

  德州仪器这几年的投资方向很混乱,支柱产业陷入瓶颈,他自然不会选择这样一支看起来就不太行的股票。

  不过听会长的语气,貌似德州仪器还有不错的前景。

  因此他连忙补充问:“会长是觉得德州仪器不会就此沉沦,反而很快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吗?”

  “没错,德州仪器的手机芯片业务非常有前途,目前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

  “随着手机的持续爆发,德州仪器也会水涨船高。”

  德州仪器研发的手机芯片在2G时代,地位类似于英特尔在PC端的CPU业务。

  不仅设计手机芯片架构,还负责生产相关芯片,地位远超移动时代的王者级手机芯片架构设计公司ARM。

  有这么一个大杀器,德州仪器很快就会伴随手机行业的爆发式进步迅猛崛起。

  说完手机芯片,竹下雅人又讲起全球最关注的PC端芯片。

  “德州仪器存储芯片估计很快就会不行,但这只是边角料业务,电脑上的其余芯片,德州仪器都有不错的比例。”

  “再加上德州仪器有自己的晶圆厂,不会被晶圆代工卡住脖子,业绩很快就会迎来爆发。”

  当然,这些都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主要是想堵住嘉本隆正的嘴巴。

  竹下雅人真正相信的,是当下德州仪器执行副总裁,下一代德州仪器总裁安吉伯。

  他就职德州仪器后,开始专注于重点业务,乱七八糟的部门和子公司全都砍掉。

  再加上他对公司研发端的极度重视,以及不断追求最新技术的经营理念,直接将德州仪器带飞。

  世界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人成事。

  星海集团前段时间投资的诺基亚公司如此,快破产了被奥利拉拯救回来;不久前的IBM如此,要被拆分前找到了郭士纳,公司走出挣扎。

  眼下的德州仪器同样如此,很快就会将真命天子安吉伯推上总裁宝座。

  当然,大多数公司衰落的时候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经理人。

  日本就是一个泡沫破裂后,无数大公司都找不到合适管理者的典型国家。

  夏普、东芝、世嘉……

  一个个公司相继破产或者是就此沉沦。

  就连自家的老底汽车产业,曾经是日本第一的日产也陷入经营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再次破产。

  是的,日产有过多次要破产倒闭的局面。幸运的是,几次都被外部势力救了回来。

  当然,上面那些还不算是最倒霉的,起码公司还在。

  最倒霉的是,现在已经陷入疯狂的山一证券、长信银行等金融公司,很快就会自己把自己玩死。

  嘉本隆正自然不知道青年内心的真实想法,他真的以为自家会长在通过行业趋势讲述投资理由。

  随后他理解的大声回应,“是,明白!”

  “就是不知道会长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10亿美元吧,把节气基金、词牌基金和生肖基金都卖一点。”

  这种好事,自然要雨露均沾。

  如此一来,投入最多的竹下雅人和星海集团本身,就能赚到更多钱财。

  说起来,星海投资当初改革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换个名字。公司内属于竹下雅人的基金,以及员工基金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节气基金和词牌基金,最后都变成了私募基金。

  星海集团员工每月交钱买入的公募基金,则以数字1234代称。

  这样的布局简单干脆,避免出现太多麻烦。

  除此之外,改革后的基金也方便了星海投资内部做事。

  当然,虽然都属于星海集团员工投资的基金,但节气基金和词牌基金还是略有些不同的。

  节气基金的资产,主要来自于星海集团本身、星海集团内部青年以外员工组成,竹下雅人的个人财富只占据20%。

  词牌基金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资金都来自于竹下雅人。

  如果不是想更隐蔽的隐藏自己的财富,他甚至想单独拥有,而不是三方皆有。

  “是,会长!”

  “还有就是,基金进一步加大对通信、科技领域主要企业的投资。”

  “美股其余行业,资金全部安全撤走,然后投入到科技产业。”

  互联网产业马上就要爆发,将快速带动计算机相关产业。

  星海投资错过这次机会,要损失无数钱财。

  “明白,会长,我们主要投资的就是这个方向。”

  “不错,继续保持。”

  青年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写下他在美国发现的几家比较好的科技公司。

  “这些都投入一点,不过公司所有基金投入的钱财不要太多,占比最多不能超过20%。”

  美国科技股的爆发,需要无数投资人主动介入推动。如果星海投资拥有太多资源,大家就不愿意玩了。

  到时候赔是不会配,但积累的财富会大幅度缩水。

  “还有就是,公司要不断小规模的买入卖出,制造股票非常热门的情景,将我们拥有的股票超热。”

  股票的流通性,也是超热股票的重要一环。

  星海集团要保持这种姿态营造股票交易很频繁的假象,从而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毕竟没有哪位从事股票交易的投资者,希望买到大股东绝对控股的股票。

  如果有,那绝对是有股票内幕消息,知道这家公司稳升值或者是稳贬值。

  “请会长放心,这些我们一直都有在做,不可能让股票一潭死水。”

  一潭死水的股票非常不利于大客户逃离,嘉本隆正自然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

  “很好,不愧是做事稳重的嘉本桑。”

  “会长过奖了。”

  除了美股,竹下雅人又问了问港股的情况。

  “很顺利,公司已经按照会长的要求进行投资。”

  “不错,港股太容易受到国内国际形势影响,我们只能投资大企业和股票指数。”

  星海集团在港股的投资策略非常保守,只买华人地产大亨旗下股票,以及港岛央行汇丰。

  这样确实不会像美股那样一波暴富,但也不会受到大玩家操控。

  至于英资地产,虽然同样是好买卖,但有太多英资准备将财富转移出去。

  竹下雅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哪家原本不准备走的英资,突然开始行动。

  而这些准备走的英资,大多数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毕竟一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太多资产回归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好的项目。

  此外,在港英资已经习惯了政策偏向自己,企业经营能力较弱。

  回归本土或者前往澳洲可没有这份好的待遇,正常经营很难胜过地头蛇。

  星海集团自然不愿意投资。

  当然,如果能有机会控股一家英资,星海集团还是很愿意的。

  因为英资通常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基本上买到就是赚到。

  比如置地,在港岛最繁华最核心的地段拥有众多大厦,可以靠躺着赚租金发财。

  全部了解一遍后,竹下雅人看了下时间。

  “走吧,吃饭去。”

  “嗯,确实有点饿了。”

  可能是在家吃的太丰盛,青年每次在公司都会吃的简单一点。

  这一次也不例外,只要了个葱花鸡蛋+土豆牛肉+时令蔬菜+味增汤的简易套餐。

  “听说山一证券的情况有些不太妙,你有了解吗?”

  “抱歉,会长,我和山一证券的高层没什么交情。”

  嘉本隆正、菊野晋次等人在山一证券的时候,在普通员工眼中属于身居高位,但在真正的核心圈眼中只属于边缘人物。

  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消息还没有记者灵通。

  如果自家会长想通过他了解山一证券情况,还不如走每日新闻的路线。

  “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

  既然嘉本隆正不知道,青年也就不再聊这方面内容,而是问起接手菊野晋次职位的长泽正夫管理情况。

首节 上一节 485/5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终于轮到我重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