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8节
林予安从那两个被他仔细保存的河狸头颅中完整地取出脑髓。
他将脑髓放入一个小陶碗中,加入大约等量的温水。
然后用一根削得光滑的木棍,开始用力地捣压、搅拌。
“我们需要把脑髓彻底捣成糊状,让它和水充分混合,形成像稀粥一样的脑浆。”
耐心地捣了很久,直到陶碗中的混合物变成均匀的、乳白色的、略带泡沫的脑浆液体。
当脑浆鞣剂准备妥当,林予安将一张湿润的河狸皮再次铺在倒木桩上,皮板朝上。
用带着手套的手舀起温热的脑浆,顿时腥臭扑鼻!但他依旧强忍味道,均匀地涂抹在整个皮板内侧。
“虽然看起来有点恶心,但闻起来才是更恶心!每一寸皮板都要涂到,尤其是边缘和比较厚的地方。”
林予安仔细地将脑浆揉进皮张的纤维中。
然后,他将涂好脑浆的河狸皮折叠起来,毛面对毛面,这个“浸脑”的过程持续了数个小时。
当林予安判断脑浆已经充分渗透后,便进入了整个鞣制过程中最费力的环节“破皮”。
“现在要通过持续不断的物理作用,打断皮张内部的纤维结构,让它在干燥后依然保持柔软。”
他将浸透脑浆的河狸皮展开,开始了一系列高强度的揉搓拉伸动作。
来到一根被他削得光滑无比的硬木桩前,将皮张的肉面搭在木桩顶端,然后双手抓住皮张的两侧,用力地来回拉拽摩擦。
又将皮张像拧毛巾一样卷起来,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拧绞。
对于一些特别厚实或者难以拉伸的部位,会用双手像揉面团一样反复揉搓。
这个“破皮”的过程是持续性的,一旦开始,就不能让皮张完全干燥。
林予安轮换着处理两张河狸皮,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这个过程几乎占据了他大半天的时间。
当“破皮”进行到满意的程度后,林予安皮张在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彻底晾干。
又过了一天,时间来到下午。
彻底干燥后的河狸皮,就会变得非常柔软,像一块厚实的绒布,颜色也呈现出脑鞣特有的乳白色或浅黄色。
为了让鞣制好的河狸皮更加耐用,并防止腐烂和虫蛀,林予安进行烟熏。
防水油布烟熏房再次重启。
依旧点燃一堆主要由桦木,潮湿的松针组成的“闷火”。
将鞣制好的干燥柔软河狸皮毛面,包裹住木段后,用钢丝鱼线缠绕固定,做成一个圆筒状,小心地悬挂在闷火的上方。
“烟熏不仅能给皮革上一层漂亮有光泽的颜色,更重要的是烟雾中的化学物质能让皮草更耐用。”
烟熏的过程持续了大半天,直到皮革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并且带有一种独特的烟熏气味。
当两张经过烟熏的河狸皮最终从烟熏架上取下时,散发着淡淡的烟火气和皮革特有的柔韧。
林予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完成任务,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用手抚摸着那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皮板,以及那依旧光亮厚实的河狸毛。
“嘿,看看这个!”一张鞣制完成的河狸皮在镜头前充分展开。
“纯手工,纯天然脑鞣的河狸皮!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绝对值得!”
“我暂时还没有想好用它来做什么,就先给它储藏起来!”
————————————
(本章是为各位股东的加更!)
(求月票!求推票!)
(求点评!求加书架)
(再次感谢各位原始股东的打赏!)
(河狸皮图片)
第27章 箭杆的选择
林予安将鞣制好的河狸皮毛小心收好,看着近期变得相对充裕的食物,让他信心大增!
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弓箭技巧的提升上,为前往更远的地方探索和狩猎进行准备。
在前段时间练习射箭的时候,林予安就敏锐地感觉到,重生后的空间金手指不仅仅是储物这么简单,似乎对他的身体素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强化。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刻意体会,他可以确定,自己的身体确实变得更强了!
体力恢复速度更快,耐力更持久,视力也变得更加敏锐,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对细微动态的捕捉能力远超从前。
再就是对距离的感知也愈发精确,射箭已经做到了二十米内指哪射哪。
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难以言喻的“第六感”也多次帮助他准确判断出鱼群的位置!
这种身体上的变化,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适应和掌控。
弓箭射击,正是检验和提升这种综合感知与协调能力的绝佳方式。
他花费了一些时间,用茅草扎成了一个厚实的草靶子,立在营地附近的开阔地。
每日至少两小时的弓箭练习,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他从十支原装箭中,挑选出三支箭矢,专门用于日常的射击训练。
这天下午,林予安在进行一次约四十米左右的远距离射击练习时,角度略有偏差,擦过草靶子边缘后,狠狠地射在了后方一棵坚硬的枯木之上!
“咔嚓!”一声令人心疼的轻微脆响从箭杆处传来。
林予安走上前,用力拔出箭矢,只见箭杆在靠近箭头连接的部位,出现了一道清晰可见的裂痕,用手轻轻一掰,箭杆便应声而断。
“唉,本来准备用来损耗的三支箭,已经坏一根了,比预想的要快得多。”
“必须把制作一批练习箭的工作提上日程了。”
天气晴朗时,林予安带上伐木斧和多功能刀,走进了庇护所附近的桦树林。
他决定用之前捕获河狸时留下的骨骼制作箭头,箭杆则选用附近最为常见的桦木。
“桦木的木质轻盈而富有弹性,是制作箭杆的上好材料之一。但选择合适的桦木枝条,也是有讲究的。”
林予安在林中穿梭,一边目光扫过一棵棵挺拔的桦树,一边对着镜头解说。
“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生长环境开阔,直径约一到两厘米,尽可能笔直的树枝或主干顶梢。”
“这样的木材,木质纤维的分布通常更均匀,也更容易加工。”
找到一株合乎心意的目标后,他先用多功能刀的刀刃,环绕选定的树枝切割出一道约半厘米深的沟槽。
“这样做,是为了破坏树皮的韧皮部,让后续的砍伐更容易,也能减少木材的劈裂。”
然后再用伐木斧,瞄准沟槽下方,干净利落地将其砍断。
回到营地,他开始处理这些新鲜的桦木杆。
“第一步是去皮,新鲜的桦树皮相对容易剥离,我要将光滑的白色树皮完整地剥下来,露出下方淡黄色的木质部。”
他用多功能刀的刀刃,从桦木杆的一端开始,小心而均匀地将树皮削下。
“这些突出的木节和不平整的部位,都是瑕疵,需要削平,使其整体尽可能圆润和笔直,这关系到箭矢飞行的稳定性。”
林予安生起一小堆火,待火焰稳定后,拿起一根初步处理过的桦木杆。
将其置于火焰上方约十厘米处,双手持住两端,缓慢而均匀地旋转烘烤。
“火烤校直,是利用热力使木材纤维软化,然后再通过外力使其变形并定型。”
“烘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个点,否则很容易烤焦或者烤裂木杆。”
渐渐地,能清晰地闻到木材在热力作用下散发出的特有木香。
当感觉到木杆被烤得微微发烫,其内部纤维变得相对柔软时,迅速将木杆从火焰上移开。
“校直的黄金时间非常短暂,木材一旦冷却就会迅速恢复硬度,所以动作一定要快。”
林予安立刻将烤热的桦木杆紧紧握在双手中。
拇指通常压在弯曲最明显的凸起部分,其余四指则扣在凹陷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反向的力臂。
双眼如同最精密的仪器,仔细审视着木杆的弯曲形态和走向。
然后,他双臂发力,向着弯曲的反方向,施加一个带“揉”劲的压力。
“咯吱……咯吱……”
木杆内部的纤维在臂力的作用下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响,这是纤维结构正在被重新排列和拉伸的证明。
“校直箭杆,不能用蛮力去掰,那样很容易损坏木材的纤维结构,甚至直接掰断。”
“需要的是一种巧劲,通过揉、压、搓、结合的方式,引导木材纤维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延展和定型。”
对于一些特别细微的调整,他会将木杆凑近眼前,眯起一只眼睛。
像枪手通过准星瞄准目标一样,沿着箭杆的纵轴线仔细观察,然后进行按压和调整。
林予安耐心地进行多次烘烤、施压、观察、再烘烤、再施压……不断地将箭杆举到眼前,旋转着从各个角度审视,直到呈现出一条近乎完美的直线。
当一根箭杆初步校直完成后,将其放在一旁阴凉通风处慢慢冷却。
“冷却定型的过程也很重要,要让木材纤维自然稳定的冷却下来。”
他轮换着处理那几根桦木杆,当最后一根箭杆也经过反复校直,并在一旁静静冷却定型后,林予安才稍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各位股东早上好,今天
第28章 桦木河狸骨箭
“箭杆的初步塑形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更细致的打磨和后续加工了。”
“打磨去除箭杆表面细小毛刺和不平整的地方,使其触感更加光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箭矢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然后就是箭筈的制作,直接关系到箭矢能否稳固地搭在弓弦上,以及撒放时的顺畅度。”
“通常我们会刻一个‘V’字形或‘U’字形的凹槽。”
他先用刀尖在箭杆尾端正中心定下一个浅点,然后以此向两侧各延伸出一条直线刻痕,再慢慢地加深拓宽这两条刻痕。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