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242节
第261章 避坑指南
“还有这个,李主任。”
张汉庭又指向另一份,“师从国内一位著名的大导演,现场经验非常丰富,当年在《霸王别姬》剧组都待过,给好几部片当过副导演和制片主任,履历非常漂亮,看着是不是特别全能?”
“嗯,看起来很专业。”
“专业是专业,但是……”张汉庭话锋一转,“这家伙,花钱如流水,他制片的剧组,就没有预算不超支的!而且,他还特别不喜欢按照拍摄周期来,想一出是一出,经常把投资方搞得焦头烂额。”
洛伊泽的眉头微微皱起,将这份履历放到一边。
最后,张汉庭的手指,落在某位王总的资料上。
这位是国内一家风头正劲的民营公司的老板,连公司名字,都是蹭着华纳兄弟的热度起的。
“这位王总,商业眼光很利害,运作过大爆的贺岁片,特别擅长市场定位,能精准把握住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并且能对导演的创作,进行‘有效引导’。”
这个“有效引导”,不用张汉庭再强调,洛伊泽自己就能脑补出画面了。
无非就是,觉得这里不够搞笑,加个小品演员;觉得那里不够煽情,强行安排一场哭戏……说白了,就是资本干涉创作,这在好莱坞也是司空见惯的戏码。
后面还有一些电视剧圈的制片人,比如李小碗等人,但洛伊泽没有再细看。
隔行如隔山,他可不想把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拿给别人当练手的试验品。
随后,他拿起了那张折叠起来的“制片流程表”。
只看了一眼,洛伊泽就有些绷不住。
这就不是一张“流程表”,而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它的核心,不是好莱坞那种“剧本-筹备-拍摄-后期-发行”的线性工业化流程。
而是一个以制片人为中心,向外辐射出无数条指向“广电总局”、“地方宣传部”、“各大投资方”、“主演经纪人”、“院线经理”等等复杂人脉关系的箭头。
图的旁边,还用极小的字,备注着一句话:“各环节推进效率,取决于制片人个人能力与人脉资源。”
在预算条目上,更是离谱。
压根就没有细化到“器材租赁费”、“演职人员薪资”、“后期特效费”这些具体的项目,只有一个个极其笼统的、看起来就像糊涂账的“摄制组费用”、“演职人员劳务””、“杂项”。
其他更多的,竟然是什么“协调费”、“打点费”、“公关费”……
这……
这让刚从好莱坞那个工业化体系回来的洛伊泽,感到一阵头疼。
仿佛一下子,就从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回到了手工作坊。
毫无标准化流程,全都是模糊的人情关系和心照不宣的灰色操作。
国内电影……原来都是这么拍的吗?
虽然,当初在《风云》剧组的时候,他就听过一些关于“剧组和村支书搞好关系”的江湖故事。
但当这些东西,赤果果地摆在他自己面前时,还是让他有些傻眼。
他知道这是个人情社会,所以才不想轻易动用顶层的人情,只想找个靠谱的制片人,来帮他处理这些人情往来,控制好预算。
再找个有能力的执行导演,帮他完善剧组的前期筹备。
然后,他自己,就能安安心心地,拍一部好电影。
结果呢?
这些所谓的“能力突出”的制片人,突出的,只是“搞关系”的能力。
他们或许能摆平各种关系,但精细化管理和控制预算的能力,为什么会差到这种地步?预算里的“暂估”是什么意思?是无底洞的意思吗?
标准的合同范本没有,完善的拍摄保险没有,“完片担保”更是别想。
还有执行导演……关系户都特么明牌了,想精益求精?差不多得了。
照这个模式走下去,一个不懂行的外人要是跳进来,那再多的钱,也经不住这么烧啊!
“怎么样?”张叔看着他紧锁眉头的样子,问道,“有看上的人选吗?”
这能看上才有鬼了。
张汉庭也猜到七八分。
他叹了口气,说:“洛洛,其实啊,真正符合你要求的,就那家叫华宜的公司,民营里边,就他们家玩得最转,也最像那么回事,要不,我帮你问问王老板?他要是知道你想拍电影,估计会很乐意跟你合作。”
洛伊泽仔细地想了想,权衡了一番利弊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必了,张叔,他们的路子很好,但和我的不搭调,我想让这部电影的出身‘干净’一点。”
这部电影,是以他个人名义发起和投资的。
而“个人”,就意味着他的品牌形象很容易被合作方捆绑。
他可不想和华宜这种资本运作的公司产生强关联。
有些东西,一旦沾上了,就很难洗干净。
相比之下,和国有制片厂合作,反而关系更纯粹,只是单纯的出品与被出品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搞了半天,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到头来却发现,最省事的办法,还真就是一开始就去找韩三屏。
难顶,真是难顶。
不过,能借此机会,提前了解一下国内电影圈里的这些坑,倒也算是一种成长。
只能说,在国外影视圈混了两年,一有事就想着找专业的团队来解决,洛伊泽都快形成路径依赖了。
搞得他对国内的影视圈,也带上了一层滤镜,以为随便找个团队,就能把事给办了。
事实是,现如今的两国影视工业化差距,太大了。
根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
之前的想法过于天真,完全是在用自己的专业和资本,去迁就国内的人情与混乱。
这个项目,他越想正规化,越会被人情化,从制片人那就在坑,而且是不自知的坑。
本来想避坑,结果到处都是坑,根本避不开。
他以为的专业,在这里水土不服,最想避开的人情,恰好就是这里的专业。
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好吧,有种刘茜茜在家里发巅、乱弹琴的无语感。
现在看来,还是太年轻。
第262章 擒贼先擒王
夜色渐深,窗外的蝉鸣也稀疏了些。
客厅里。
洛伊泽将那份资料放在桌上,叹了口气。
“张叔,辛苦你了,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找韩厂长最稳妥。”
听到他这句话,张汉庭哈哈大笑了两声,拍了拍他的肩膀:
“想明白了?咱们这儿啊,有句老话,叫‘擒贼先擒王’,你不是不想欠人情,你是没想明白,有时候,最大的那个人情,反而是最不用还的。”
洛伊泽从他的话里,听出来一些东西,当即眯起眼睛:“张叔,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走进死胡同了?所以才拿资料来点醒我……”
“诶!这可别瞎说!”
张汉庭连忙摇头,一脸“我不是我没有”的无辜,“我要是能这么聪明,也不至于到这个年龄了,位置还一点不动弹。”
洛伊泽一副“我信你个鬼”的表情,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
眼看洛伊泽还是不信,张汉庭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身子往沙发里一靠,摊了摊手。
“行了行了,怕了你了,我给你说清楚……”
接着,张汉庭便原原本本地,把他下午找人要资料时遇到的事说了出来。
他为了帮洛伊泽,确实给几个在制片厂和电视台的老朋友打过电话。
结果不知怎么,话就传到了一位早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耳朵里。
老领导当时就一个电话打过来,让他过去说话。
那个场面……
张汉庭学着老领导的京片子口吻,把当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复述了出来:
“当时老领导把我叫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呵,这张汉庭,你也是个老电视人了,怎么跟着那小家伙一块儿犯胡涂?’”
“我当时就懵了,问领导啥意思啊?”
“老领导呷了口茶,拿指头点着我,说:‘那小家伙!在国外待久了,是真不明白,在咱们这儿,做事靠的不是那纸合同,是人!活生生的人!’”
“‘可人心隔肚皮啊!’老领导把茶杯重重一放,‘他这个项目,钱,他自己出;想法,他自己有,多好的条件?偏偏把自己架在一个需要到处求人的位置上,这不瞎胡闹嘛!太不应该了!’”
听到这里,洛伊泽的表情已经变得相当精彩。
张汉庭没理他,继续模仿着:“我当时就问,那领导,您说……他具体该怎么做才对?”
“‘怎么做?’老领导眼睛一瞪,‘直接去找一个能跟他平等对话的人呐!一个能拍板,也愿意真心为华夏电影做点事的人!他们两个,一个有能力,一个有魄力,这手拉上手,一加一何止是等于二?’”
“‘要真按照小洛那个想法去搞,’老领导最后叹了口气,‘别说一加一等于二了,我看到头来就是个负数!浪费一身的才华不说,再多的钱,也全被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给耗光了。’”
张叔讲完这一大段,自己先灌了口茶润润嗓子,才接着说:“听完这些,我当时就想直接来跟你说清楚。”
“可老领导劝我,‘别这么直接,伤孩子自尊心,以那小孩的聪明劲儿,你只要把最实诚的资料摆他面前,他自己就能悟。’”
张叔顿了顿,瞥了洛伊泽一眼,补上最后一刀:“老领导还说,‘实在悟不了,那就让他去走一走这个弯路,掉坑里了,摔个嘴啃泥,才知道该怎么爬起来。’”
“……”
饶是洛伊泽心理素质过硬,此刻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这一抹不易察觉的羞赧,被一直竖着耳朵、睁大眼睛在旁边偷听的刘茜茜给精准捕捉到了。
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眼睛一亮,悄悄对刘晓丽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随即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得龇牙咧嘴的。
太难得了!
一直以来,洛伊泽这家伙都聪明得不像个人,算无遗策,永远一副尽在掌握的淡定模样,让她这个当姐姐的总有种智商被碾压的挫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