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26节
杨立峰将身体靠在椅子上,轻轻用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沉思半晌,没有做声,陆政东抛出的一连串的设想让杨立峰大为震惊,他没有想到陆政东的胃口如此之大,不但要把靠近安新的本省地市纳入其辐射圈,还把临近的潜东省几个靠近安新的地市也纳入其辐射圈,当然这一点也不是没有苗头,陆政东曾经专门讲过城市群的概念,讲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但杨立峰也没想到陆政东能够这么快就准备付诸实施。
“政东,你这胃口可是够大的了,就算安新新技术试验区能够赚个满盆钵,但要是把资金投向了这方面,你的城市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别说你们卖地的那点钱,不说你花在棚户区的资金,就说你在房价和地价上是采取了一种稳步提升的办法也就注定帮你从土地上的收益较之其他城市要少,而你如此雄心勃勃,花在城市建设上的资金少了凭什么去辐射人家?你在城市建设上的投入至少是数倍于这两条高速公路,不然你根本就转不动。”
陆政东也不禁笑道:
“省长是火眼金星,一下就看到了事情的关键。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头还是靠土地出让来支撑,靠土地来滚动发展,没有这个支撑也不行,当然在城市建设的费用上我有些其他想法,高新区那边的财政收入其实做得好的话,修两条路才应该有不少结余,当然也不能预估过高,归根到底,也就四句话:抓住机遇,跨越发展,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修两条高速公路都还有不少结余,杨立峰心里也是吸了一口气,难怪陆政东是咬住这个不放,不由一笑道:“你说商人们是无利不起早,我看你也一样,这倒也是,安新的发展已经够快的了,你没有足够的把握,肯定是不会做这样的计划的……”
杨立峰认可陆政东的这个说法,安新的发展已经够快的了,所谓的拼政绩,就是现在的安新,也已经足以让陆政东傲视诸雄了,于是笑了笑:“看来你确实是对这个行业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了解,看来也是有很大把握的,对于很多干部而言习惯了按部就班,对新生事物就总容易持一种审慎和保守的态度。”
陆政东笑了笑道:
“是啊,这放在平常倒是没什么。但这个世界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快了,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时候必须要按照时代的节奏走,不然就会出问题,犯错误。”
陆政东迟疑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对于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我感觉我们广大的干部是准备不足的,就网络的特性而言,其虚拟性和空间的穿透性和快捷性,注定了信息能够快速广泛的传播,下面有些干部出了事情往往就想捂盖子,但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的特点,正在把过去说易行难的权力监督变成掌握在普通群众手中的工具,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将在‘聚光灯’下,捂盖子恐怕就不那么好捂了,发个帖子上个著名的网站或者论坛,那将会很快就会被点击或者转发,而且一个处理不当,那就会闹得国人皆知,群情激奋,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到时候省里市里都还得去给他们揩屁股,收拾残局。”
陆政东说着笑了笑道:
“所以让他们了解了解网络,这不是什么坏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有助于让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更加健康正确的财富观、权力观,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陆政东很清楚,网络监督,在信息化时代是每个干部都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但很多官员在没有了解之前,没把这当回事,而了解后却又会想尽办法,想通过各种手段来摆平,但有时候难免会高估自己。
尽管公权力作为强大的一方,有不少方法进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博弈,但是互联网还是给公民们留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为空间,更遑论国家是支持和期待网民在反腐廉政和清明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
其实对网络监督畏之如猛虎,用堵的办法是最愚蠢的,真正聪明的办法是创建网络环境下政府与民众信息交互模式,健全和完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可以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通过信息公开来主动接受网络的监督。
可以强化政策法规与敏感事项的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权,根据各种意见认真完善方案,提高执政者和政府管理者的公众支持度。
可以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创造让民众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条件,通过网络与民众直接交流,化解矛盾,促进干群之间的和谐;还可以制定及时分析处理网民意见的法规和程序以及办法,与网民监督建立内外应答、干群呼应,相互配合,促进一种健康机制的形成。
陆政东和杨立峰关系处得不错,虽然现在网络的力量还没真正形成气候,但这样子和杨立峰是先吹吹风,让他在思想让也有个准备,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有心理准备。
第161章后陆政东时代
杨立峰听着陆政东的话,微微一颔首说道:
“任何一个社会的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冲突,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越发的激化,双轨制时候的官倒,农民负担问题,到今天的为了土地进行的拆迁,企业职工下岗都有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你推出书记市长接待日,其实也是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思路吧?这样的思路很好。”
杨立峰也是有感而发,事实上不管那个省市,在这方面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上京城上访这一块,太多的上京上访者,给京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这其中很多事情最后还是要转到省市进行办理,所以中央有关部门不断要求各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
对于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领回家,让把矛盾消化在省市里,对于省里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里能解决好这类问题,于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和当地主要领导的升迁、乌纱帽直接挂钩,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问题,本来初衷同样是要解决好矛盾,下到市县情况就变形了,许多地方政府并不是从人民群众的诉求角度来解决上访现象,层层转嫁,最后到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基层的单位和部门,诸如镇里,街道办等,这些单位和部门根本没有权限和能力解决上访者的诉求,那会怎么办?
在上级的严厉要求下,为了零上访为了上访的排名,那就只有采取截访,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专门盯着乃至实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压制上访,而由于这些措施对上访活动的压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访人只能继续上访、重复上访。反而加剧了重复上访活动,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住。
这些事情杨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这类事情是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坚持上访,也就难保有一天不成功。
陆政东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问题,说明陆政东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新发展得很好,陆政东也有本钱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陆政东也是多少清楚杨立峰的想法,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给省里分忧,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点点头又摇摇头,回答道:“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群众可与市里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接待者对来访者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场给予答复,提出处理意见,方式简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和矛盾也的确体现了政府日渐提速的行政效率……”
陆政东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实际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措施能给市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会进一步促进正如火如荼展开着的安新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回过头,我又不禁从书记市长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没有‘书记市长接待日’,群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陆政东微微摇摇头道:
“我担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就跟进解决什么问题,是否会显得政府的行政作为有些被动,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再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运转的,接访问题的出现,等于是正常运转之外的‘插曲’,而让‘插曲’回归‘主旋律’的过程,是否会打乱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秩序,这也不得不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它消失,一方面人们期待着市长接待日,因为在这一天,有了领导的批示,的确能解决一些平素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作为市里的领导又不期望市长接待日如此火爆,与其解决好市长接待日或是局长办公日这一两天发现的群众问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设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让那些深感衙门台阶高的平头百姓在‘非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间段里,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办事机构化解,那么市长接待日自然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当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我看到来了那么多人,听了他们的诉求,我感觉恐怕还需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陆政东搞的书记市长接待日,并不仅仅是就这一天接待,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包括书记市长接待,还包括书记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为此专门由市委市府的办公厅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陆政东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酒尽量化解到基层,而书记市长接待日、热线、信箱,是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事实上是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但当他参加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他还是被一种场景所刺激。
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前夜,安新市体育馆紧闭的大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其场景堪比前几年甲A球市火爆的时候连夜排队购票,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安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的言路、方式还是不够畅通的。事实上不管是他或者是罗浮黎,都属于开明的领导一类,在土地拆迁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注重的。
而且他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查究;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同时,也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尤其是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保证群众渠道的畅通。
但结果却是这样,这里面虽然也不乏一些纠结于一些事情,属于无理取闹范畴的老上访户,但大多数人的诉求并非没有道理。
陆政东把情况扼要的做了介绍然后才说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不可能没有做大量的工作,协调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而在做了这么多的基础工作,但依然是来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政东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正如省长所讲的,社会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发展经济和搞经济建设,或者是加速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会有利益的纠缠和变动。有的利益变动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每种的利益变动都有很多的效应,有的效应很清楚,有的效应很隐晦。每种利益变动都涉及人群,有的人群范围极小,有的人群范围较大涉及到千钱数万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
而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因为作风、因为私心等等,在涉及这些利益变革的时候把握得不好,那么矛盾也就会出来。
这样接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状况总是源源不绝。以首次‘接待日’为例,据我所知,共发出了一千多个预约接访号。而经历了两个‘接待日’之后,目前还有1050个接访号没有处理。按照每个市长接待日处理一百起上访件的速度,这剩下的接访号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处理完毕。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算上新的来访群众反映的新问题,抑或是老问题衍生的新情况,那这样的接访可真是无休无止了。若是每个月,我们的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们都要经历这样一轮‘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的来访,我还真是担心能否吃得消。毕竟各自手里负责的事务都不大少。
如果不从源头上从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书记市长接待日还是信访工作的加强,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的关键还是人,什么事都要落实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
杨立峰笑着点点头:
“确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摆设,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见,甚至其破坏性更大,毕竟那么干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场合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场合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
“政东,你这胃口可是够大的了,就算安新新技术试验区能够赚个满盆钵,但要是把资金投向了这方面,你的城市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别说你们卖地的那点钱,不说你花在棚户区的资金,就说你在房价和地价上是采取了一种稳步提升的办法也就注定帮你从土地上的收益较之其他城市要少,而你如此雄心勃勃,花在城市建设上的资金少了凭什么去辐射人家?你在城市建设上的投入至少是数倍于这两条高速公路,不然你根本就转不动。”
陆政东也不禁笑道:
“省长是火眼金星,一下就看到了事情的关键。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头还是靠土地出让来支撑,靠土地来滚动发展,没有这个支撑也不行,当然在城市建设的费用上我有些其他想法,高新区那边的财政收入其实做得好的话,修两条路才应该有不少结余,当然也不能预估过高,归根到底,也就四句话:抓住机遇,跨越发展,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修两条高速公路都还有不少结余,杨立峰心里也是吸了一口气,难怪陆政东是咬住这个不放,不由一笑道:“你说商人们是无利不起早,我看你也一样,这倒也是,安新的发展已经够快的了,你没有足够的把握,肯定是不会做这样的计划的……”
杨立峰认可陆政东的这个说法,安新的发展已经够快的了,所谓的拼政绩,就是现在的安新,也已经足以让陆政东傲视诸雄了,于是笑了笑:“看来你确实是对这个行业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了解,看来也是有很大把握的,对于很多干部而言习惯了按部就班,对新生事物就总容易持一种审慎和保守的态度。”
陆政东笑了笑道:
“是啊,这放在平常倒是没什么。但这个世界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快了,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时候必须要按照时代的节奏走,不然就会出问题,犯错误。”
陆政东迟疑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对于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我感觉我们广大的干部是准备不足的,就网络的特性而言,其虚拟性和空间的穿透性和快捷性,注定了信息能够快速广泛的传播,下面有些干部出了事情往往就想捂盖子,但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的特点,正在把过去说易行难的权力监督变成掌握在普通群众手中的工具,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将在‘聚光灯’下,捂盖子恐怕就不那么好捂了,发个帖子上个著名的网站或者论坛,那将会很快就会被点击或者转发,而且一个处理不当,那就会闹得国人皆知,群情激奋,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到时候省里市里都还得去给他们揩屁股,收拾残局。”
陆政东说着笑了笑道:
“所以让他们了解了解网络,这不是什么坏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有助于让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更加健康正确的财富观、权力观,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陆政东很清楚,网络监督,在信息化时代是每个干部都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但很多官员在没有了解之前,没把这当回事,而了解后却又会想尽办法,想通过各种手段来摆平,但有时候难免会高估自己。
尽管公权力作为强大的一方,有不少方法进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博弈,但是互联网还是给公民们留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为空间,更遑论国家是支持和期待网民在反腐廉政和清明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
其实对网络监督畏之如猛虎,用堵的办法是最愚蠢的,真正聪明的办法是创建网络环境下政府与民众信息交互模式,健全和完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可以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通过信息公开来主动接受网络的监督。
可以强化政策法规与敏感事项的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权,根据各种意见认真完善方案,提高执政者和政府管理者的公众支持度。
可以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创造让民众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条件,通过网络与民众直接交流,化解矛盾,促进干群之间的和谐;还可以制定及时分析处理网民意见的法规和程序以及办法,与网民监督建立内外应答、干群呼应,相互配合,促进一种健康机制的形成。
陆政东和杨立峰关系处得不错,虽然现在网络的力量还没真正形成气候,但这样子和杨立峰是先吹吹风,让他在思想让也有个准备,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有心理准备。
第161章后陆政东时代
杨立峰听着陆政东的话,微微一颔首说道:
“任何一个社会的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冲突,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越发的激化,双轨制时候的官倒,农民负担问题,到今天的为了土地进行的拆迁,企业职工下岗都有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你推出书记市长接待日,其实也是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思路吧?这样的思路很好。”
杨立峰也是有感而发,事实上不管那个省市,在这方面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上京城上访这一块,太多的上京上访者,给京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这其中很多事情最后还是要转到省市进行办理,所以中央有关部门不断要求各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
对于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领回家,让把矛盾消化在省市里,对于省里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里能解决好这类问题,于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和当地主要领导的升迁、乌纱帽直接挂钩,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问题,本来初衷同样是要解决好矛盾,下到市县情况就变形了,许多地方政府并不是从人民群众的诉求角度来解决上访现象,层层转嫁,最后到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基层的单位和部门,诸如镇里,街道办等,这些单位和部门根本没有权限和能力解决上访者的诉求,那会怎么办?
在上级的严厉要求下,为了零上访为了上访的排名,那就只有采取截访,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专门盯着乃至实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压制上访,而由于这些措施对上访活动的压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访人只能继续上访、重复上访。反而加剧了重复上访活动,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住。
这些事情杨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这类事情是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坚持上访,也就难保有一天不成功。
陆政东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问题,说明陆政东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新发展得很好,陆政东也有本钱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陆政东也是多少清楚杨立峰的想法,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给省里分忧,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点点头又摇摇头,回答道:“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群众可与市里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接待者对来访者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场给予答复,提出处理意见,方式简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和矛盾也的确体现了政府日渐提速的行政效率……”
陆政东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实际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措施能给市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会进一步促进正如火如荼展开着的安新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回过头,我又不禁从书记市长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没有‘书记市长接待日’,群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陆政东微微摇摇头道:
“我担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就跟进解决什么问题,是否会显得政府的行政作为有些被动,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再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运转的,接访问题的出现,等于是正常运转之外的‘插曲’,而让‘插曲’回归‘主旋律’的过程,是否会打乱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秩序,这也不得不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它消失,一方面人们期待着市长接待日,因为在这一天,有了领导的批示,的确能解决一些平素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作为市里的领导又不期望市长接待日如此火爆,与其解决好市长接待日或是局长办公日这一两天发现的群众问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设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让那些深感衙门台阶高的平头百姓在‘非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间段里,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办事机构化解,那么市长接待日自然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当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我看到来了那么多人,听了他们的诉求,我感觉恐怕还需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陆政东搞的书记市长接待日,并不仅仅是就这一天接待,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包括书记市长接待,还包括书记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为此专门由市委市府的办公厅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陆政东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酒尽量化解到基层,而书记市长接待日、热线、信箱,是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事实上是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但当他参加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他还是被一种场景所刺激。
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前夜,安新市体育馆紧闭的大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其场景堪比前几年甲A球市火爆的时候连夜排队购票,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安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的言路、方式还是不够畅通的。事实上不管是他或者是罗浮黎,都属于开明的领导一类,在土地拆迁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注重的。
而且他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查究;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同时,也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尤其是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保证群众渠道的畅通。
但结果却是这样,这里面虽然也不乏一些纠结于一些事情,属于无理取闹范畴的老上访户,但大多数人的诉求并非没有道理。
陆政东把情况扼要的做了介绍然后才说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不可能没有做大量的工作,协调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而在做了这么多的基础工作,但依然是来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政东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正如省长所讲的,社会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发展经济和搞经济建设,或者是加速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会有利益的纠缠和变动。有的利益变动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每种的利益变动都有很多的效应,有的效应很清楚,有的效应很隐晦。每种利益变动都涉及人群,有的人群范围极小,有的人群范围较大涉及到千钱数万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
而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因为作风、因为私心等等,在涉及这些利益变革的时候把握得不好,那么矛盾也就会出来。
这样接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状况总是源源不绝。以首次‘接待日’为例,据我所知,共发出了一千多个预约接访号。而经历了两个‘接待日’之后,目前还有1050个接访号没有处理。按照每个市长接待日处理一百起上访件的速度,这剩下的接访号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处理完毕。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算上新的来访群众反映的新问题,抑或是老问题衍生的新情况,那这样的接访可真是无休无止了。若是每个月,我们的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们都要经历这样一轮‘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的来访,我还真是担心能否吃得消。毕竟各自手里负责的事务都不大少。
如果不从源头上从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书记市长接待日还是信访工作的加强,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的关键还是人,什么事都要落实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
杨立峰笑着点点头:
“确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摆设,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见,甚至其破坏性更大,毕竟那么干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场合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场合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