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27节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陆政东离开安新,不外乎是两个选择,一是调出贝湖省,陆政东提拔的人总是要在省里找个依靠,以他和陆政东的关系,他自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陆政东用的人也就能够为他所用,从这一点来讲,他支持陆政东实际上也就是支持自己。
而陆政东如果继续留在贝湖,那也是他一个可靠的盟友,所以权衡利弊,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支持陆政东一把还是更适当一些。
当然,安新发展得好,现在想去安新的人也不少,和他走得近的不少人也都听到了一些风声,开始明里暗里给他打招呼,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常委的副市长陆政东已经有了想法,那普通的副市长该考虑还是要考虑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用明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
十一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加入WTO的决定,这标志着长达十五年的如同一场超级马拉松一般的与其他成语国之间斗智斗勇外的艰难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漫漫复关路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随后十一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向世贸组织总干事递交了由国家元首签署的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并签署加入WTO议定书。在政府代表签署议定书,递交批准书三十天之后,正式成为WTO成员。
而在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这十五年中都一直没有间断过,陆政东一直是坚持认为入关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和牺牲,但也因此确立了国家制造大国的地位,之向真正成为全球性贸易组织迈出一大步,进而在此基础上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现在争论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面对和迎接挑战的事情了。
时间就在这样忙碌中飞逝着,安金山和罗林中的竞争也终于见了分晓,安金山终于如愿以偿的调任河东市委书记,在唐中凯转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事情上倒是很顺利,但在尤金忠担任常委副市长上却是遇到了一些波折。
省委组织部的意见是从省里调任一位年轻的干部,理由也相当的充分,安新发展得这么好,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到好的经验,进而把安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带到其他地方去。
这几乎是安金山调任河东市委书记的理由的翻版,不过最终这样的意见还是因为要“安新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不能由任何的闪失”而最后被放弃。
当尤金忠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尘埃落定的时候,日历也翻到了二零零二年……
第162章最特殊的大学
在京城西北部皇家园林的北邻,有一座占地一千二百亩的神秘大院这座,这座大院曾经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查号台没有登记电话,不但闲人勿近,有事要进入进入那就更必须要严格检查,在大门口传达室,来访者必须递上有效证件,报上要找的人名,待工作人员电话与对方确认通过后,领得一张通行证,交与大门警卫查验再次通过后,才能踏入大门。
进入大门,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七层高的灰色建筑,也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与主楼相连的是两栋对称的侧楼。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尊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里面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在西侧,有一处中式园林,名为“荟茗园”,亭台楼榭,风光宜人。园中有水,取名“掠燕湖”。素有“掠燕湖边数归燕,荟茗园里品香茗”的传统。
里面的建筑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朴素,和外面繁华的都市形成一种很鲜明的反差。
这里在外人眼中很神秘,在多海内外观察家眼中,这里被看作是“重要理论创新研究基地”,“观察共和国政坛风向的窗口”,这里,就是云集了众多中共高官与智囊的“高地”——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央党校。
春寒料峭的二月底,陆政东在安排好手里的工作之后也作为新一年春节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一员来到这里,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日程表和注意事项。
陆政东仔细看了日程表和注意事项,收拾好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准时来到学校——即便是他家在京城,也要和其他在此学习的人一样,处于“隔离”状态进行学习。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传统式样的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色,外表显得有些陈旧。
而里面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每间宿舍是一个大通间。
门口一侧是卫生间,一侧是衣柜。往里是一个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机和几件简单的家具。再往里就是卧室,摆着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台台式电脑。
陆政东看了看,有点像普通的三星级酒店的房间,被褥、牙刷、毛巾等日用品一应俱全,不需要学员自己带。
陆政东报到之后就被告知,要完成“三个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这里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也是自建校以来不变的要求。
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七点到七点半,是早餐时间。晚餐时间是在晚上六点到六点半,大门晚上十一点准时关闭,超过十一点进校必须登记。
至于带秘书乘座驾那更是在不被允许之列,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请假必须经过批准。请假两天以内,由组织员批准;请假两天以上、一周以内的,需报进修部主任批准;请假一周以上的,则由党校副校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至于在里面也不用想睡懒觉,省部级宿舍楼房间里的闹钟固定七点半叫醒,就算闹钟闹不醒,但服务员每天早上七点半会准时按门铃送水,让人根本就没法再睡。
陆政东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适应,但对陆政东来讲,远离烦琐的日常政务、到这里来学习既是来充电,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调整休息的机会……
跟所有的学校一样,上学第一天是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性的,省部班、地厅班、县处班这三个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少数民族班等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及党校的全体老师都要参加。
陆政东和其他人一样,吃过早饭之后,都赶紧整理自己的容装——虽然开学典礼是同样的,但是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不一样,常委兼党校校长、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等都要出席。
身着正装的学员们在宿舍楼前集合,由组织员、副组织员带队前去参加。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陆政东离开安新,不外乎是两个选择,一是调出贝湖省,陆政东提拔的人总是要在省里找个依靠,以他和陆政东的关系,他自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陆政东用的人也就能够为他所用,从这一点来讲,他支持陆政东实际上也就是支持自己。
而陆政东如果继续留在贝湖,那也是他一个可靠的盟友,所以权衡利弊,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支持陆政东一把还是更适当一些。
当然,安新发展得好,现在想去安新的人也不少,和他走得近的不少人也都听到了一些风声,开始明里暗里给他打招呼,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常委的副市长陆政东已经有了想法,那普通的副市长该考虑还是要考虑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用明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
十一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加入WTO的决定,这标志着长达十五年的如同一场超级马拉松一般的与其他成语国之间斗智斗勇外的艰难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漫漫复关路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随后十一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向世贸组织总干事递交了由国家元首签署的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并签署加入WTO议定书。在政府代表签署议定书,递交批准书三十天之后,正式成为WTO成员。
而在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这十五年中都一直没有间断过,陆政东一直是坚持认为入关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和牺牲,但也因此确立了国家制造大国的地位,之向真正成为全球性贸易组织迈出一大步,进而在此基础上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现在争论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面对和迎接挑战的事情了。
时间就在这样忙碌中飞逝着,安金山和罗林中的竞争也终于见了分晓,安金山终于如愿以偿的调任河东市委书记,在唐中凯转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事情上倒是很顺利,但在尤金忠担任常委副市长上却是遇到了一些波折。
省委组织部的意见是从省里调任一位年轻的干部,理由也相当的充分,安新发展得这么好,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到好的经验,进而把安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带到其他地方去。
这几乎是安金山调任河东市委书记的理由的翻版,不过最终这样的意见还是因为要“安新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不能由任何的闪失”而最后被放弃。
当尤金忠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尘埃落定的时候,日历也翻到了二零零二年……
第162章最特殊的大学
在京城西北部皇家园林的北邻,有一座占地一千二百亩的神秘大院这座,这座大院曾经在地图上没有标识、查号台没有登记电话,不但闲人勿近,有事要进入进入那就更必须要严格检查,在大门口传达室,来访者必须递上有效证件,报上要找的人名,待工作人员电话与对方确认通过后,领得一张通行证,交与大门警卫查验再次通过后,才能踏入大门。
进入大门,中轴线向北走,首先看到的是庄重、大气的主楼,这是一座七层高的灰色建筑,也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与主楼相连的是两栋对称的侧楼。主楼背后,是一个广场。在广场上看到了一尊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长方形巨石。石碑的北面,矗立着仿窑洞设计的大礼堂。
紧挨着综合楼的,是一座大型体育馆,里面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在西侧,有一处中式园林,名为“荟茗园”,亭台楼榭,风光宜人。园中有水,取名“掠燕湖”。素有“掠燕湖边数归燕,荟茗园里品香茗”的传统。
里面的建筑除主楼外,以四层高的居多,很少超过五层,建筑风格沉稳、朴素,和外面繁华的都市形成一种很鲜明的反差。
这里在外人眼中很神秘,在多海内外观察家眼中,这里被看作是“重要理论创新研究基地”,“观察共和国政坛风向的窗口”,这里,就是云集了众多中共高官与智囊的“高地”——这便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央党校。
春寒料峭的二月底,陆政东在安排好手里的工作之后也作为新一年春节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一员来到这里,办好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员卡、饭卡、图书卡、游泳卡、日程表和注意事项。
陆政东仔细看了日程表和注意事项,收拾好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准时来到学校——即便是他家在京城,也要和其他在此学习的人一样,处于“隔离”状态进行学习。
省部级干部的宿舍是一栋传统式样的老房子,砖墙、琉璃瓦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褪色,外表显得有些陈旧。
而里面有点像火车的卧铺车厢,北边靠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墙上有一格一格的窗户;南边是学员宿舍。每间宿舍是一个大通间。
门口一侧是卫生间,一侧是衣柜。往里是一个客厅,摆放着沙发、电视机和几件简单的家具。再往里就是卧室,摆着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写字台,还有一台台式电脑。
陆政东看了看,有点像普通的三星级酒店的房间,被褥、牙刷、毛巾等日用品一应俱全,不需要学员自己带。
陆政东报到之后就被告知,要完成“三个转变”——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这里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也是自建校以来不变的要求。
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七点到七点半,是早餐时间。晚餐时间是在晚上六点到六点半,大门晚上十一点准时关闭,超过十一点进校必须登记。
至于带秘书乘座驾那更是在不被允许之列,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请假必须经过批准。请假两天以内,由组织员批准;请假两天以上、一周以内的,需报进修部主任批准;请假一周以上的,则由党校副校长批准,并报教务部备案。
至于在里面也不用想睡懒觉,省部级宿舍楼房间里的闹钟固定七点半叫醒,就算闹钟闹不醒,但服务员每天早上七点半会准时按门铃送水,让人根本就没法再睡。
陆政东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适应,但对陆政东来讲,远离烦琐的日常政务、到这里来学习既是来充电,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调整休息的机会……
跟所有的学校一样,上学第一天是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性的,省部班、地厅班、县处班这三个干部进修班和中青班、少数民族班等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以及党校的全体老师都要参加。
陆政东和其他人一样,吃过早饭之后,都赶紧整理自己的容装——虽然开学典礼是同样的,但是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不一样,常委兼党校校长、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等都要出席。
身着正装的学员们在宿舍楼前集合,由组织员、副组织员带队前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