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58节

一日后,赵军进入魏国附庸国卫国境内,三日后,攻克卫国国都濮阳。

五日后,赵军渡过黄河,正式进入魏国境内。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魏国大梁城宫殿之中更是一片愁云惨雾。

魏王深吸一口气,看着面前跪着的晋鄙和信陵君,整个人无比烦躁,恨不得拔剑而起直接杀人。

但最终,这位魏国的最高统治者还是勉强按捺下了心中的怒火,冷冷的说道:“说吧,现在究竟应该如何是好?”

大殿之中陷入沉默。

过了片刻,魏王终于忍无可忍,一拍桌子怒吼了起来:“赵括马上就要打到大梁了,你们平日里不是一个两个都很能说吗?

现在,告诉寡人,究竟要怎么做!”

第267章 能不能直接灭掉魏国?

魏王是真的很生气。

在听到齐楚两国撤军之后,魏王其实第一个念头就是撤军,向赵国求和。

那个时候的赵国毕竟遭逢新败,想必魏国的求和应该会是比较顺利的,实在不行就割几座城赔点钱也就过了,魏国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又有大梁和陶邑两座顶级商业大城,钱对于魏国来说根本不是任何问题。

但现在情况就不同了,赵括都已经带着十八万兵马打进魏国领土来了,魏国如果一个应付不好的话就此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面对着魏王难得的失态,最终还是信陵君咬着牙率先开口:“大王,臣以为如今还是先集合部队,否则的话根本无力对抗赵军。”

魏相哼了一声,道:“现在我们能集合多少兵马?”

信陵君想了想,道:“若是举全国之力,应该能集合十六万左右。”

由于人口数量这么一个客观条件,各国能够集合的兵马数量自然也都是有极限数字的。

燕国和韩国作为最弱的两个国家,举国之力大概也就二十万左右,齐国和楚国的实力更强一些大约举国征兵能有二十五万左右,秦国的实力更强但这几年屡屡在赵括手上被歼灭三十万、十万的所以眼下大约能动员三十万左右的兵马。

回到魏国,魏国的国力介于燕、韩和齐、楚之间,所以举国之力大约就是二十二、三万这么一个数字,但之前晋鄙和信陵君带着五万魏军在灵丘之战中被赵括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所以眼下这个十六万的数字也就比较符合实际了。

“十六万?”

魏王并没有因为这个数字而感到欢喜,而是冷冷的说道:“这十六万里有多少是农夫,又有多少是久经战斗的精锐?”

信陵君张了张嘴巴,没有说话。

魏王将目光锁定在晋鄙身上。

晋鄙有些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道:“十六万人之中大部分人都曾经受过一些军事训练,可称之为合格兵卒,但若是论及精锐包括大梁城卫军在内,能打的不超过六万。”

养军队是非常巨大的开销,要很多很多物资、装备、粮草,在如今这种诸国争霸的局势下这些东西都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到的,因此也就有了常备军和预备役两种。

常备军就是魏王所说的精锐部队,属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除了训练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管的。

预备役,又称郡兵、县兵,就是魏国的青壮农夫,平日里耕田种菜,每年抽出一两个月的农闲时间参加官府的军事训练,打仗的时候也会被征召但一般都属于炮灰或者后勤,基本上是只有数量毫无质量可言,也就比乌合之众强那么一点点。

魏王长出一口气,淡淡的说道:“所以,我们要用五万常备军来应对赵括的十八万常备军?”

晋鄙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大王,赵国在高唐之战中损失不少,这一次十八万赵军之中应该也就只有十万左右的赵国常备军,不会再多了。”

魏王道:“好。

那你们告诉寡人,这一仗能赢吗?”

大殿之中再度陷入一片死寂。

如果能赢的话在灵丘之战就赢了,还需要等到赵括打上门来再讨论吗?

但是看魏王的表情,又有谁敢说出这种大煞风景的话呢。

看着沉默的晋鄙的信陵君,魏王心中可以说是失望已极。

这个时候,一旁的龙阳君突然开口了:“大王,臣倒是有一些想法。”

魏王楞了一下,有些惊讶的看着龙阳君:“龙阳君有何妙计?”

龙阳君缓缓说道:“赵括此人凶残无比诡计多端,所以晋鄙大将军和信陵君都不是他的对手,大魏若是正面相抗恐怕也难以获胜。”

龙阳君每说一个字,魏王的脸色就阴沉一分。

实在是太扎心了!但魏王还是耐心的听下去,因为他知道龙阳君所说的一定不止这些。

龙阳君道:“既然如此,为何大王不立刻向诸侯求援呢?”

魏王楞了一下,道:“诸侯真的会来援?”

五国同盟刚刚才在灵丘之战时土崩瓦解,这种时候魏王去向谁求援,和自己同为难兄难弟的韩国和燕国,还是早早退兵抛弃了魏国的齐国和楚国?

“诸侯应该还是会来援的。”

同一时间,在刚刚扎营完成的赵国营地之中,赵括对着身边的李牧和许历说出了这句话。

习惯了直来直往的许历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不解的表情,道:“这是为何?

诸侯不是才刚刚在灵丘之战中离心离德吗?”

赵括缓缓说道:“确实如此,但问题在于如果真的没有人来援救魏国的话,魏国就真的亡了。

魏国地处中原要津,人口众多商贸发达而且又临近邯郸能够对大赵起到一个极佳的牵制作用,诸侯们只要不傻就一定不会让魏国灭亡。”

李牧若有所思,道:“不知主君觉得哪些国家会前来支援?”

赵括笑了笑,突然反问了李牧:“你觉得哪些国家会来支援?”

李牧被这个反问弄得一愣,过了好一会才道:“臣觉得秦、楚、齐三个国家都有可能。”

赵括哈哈一笑,道:“其实无论哪一个国家出兵支援对于本侯来说都不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牧似乎抓住了什么,猛然开口道:“臣明白了,君候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着要灭亡魏国!”

赵括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没错。

虽然本侯确实在灵丘取得了胜利,但是大赵在高唐之战的损失还是太过惨重了。

若是本侯真的灭掉了魏国,那么第二次五国伐赵绝对会再次来临,而且这一次五国是绝对不会像在灵丘之时那么容易就被本侯说服和离间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括心中不无遗憾。

如果廉颇不在高唐之中失败,甚至只要廉颇不要败得那么惨,赵括都能够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举将魏国吞并。

只可惜廉颇指挥的高唐之战直接让超过十五万赵国精锐永久的失去了战斗力,让赵国的常备军直接损失了一半,赵国即便还能够凭借着赵括的智谋灭掉魏国,但却已经丧失了在随后必然到来的诸侯联合反扑之中能够成功抵挡的力量。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还是要给魏国一个教训,一个让魏国人痛到心扉的教训!

第268章 吕不韦提出的绝妙主意

秦国咸阳城,太子府。

吕不韦看着手中的密信,若有所思,半晌才抬头对着面前的毛遂道:“所以,君候这一次不打算灭掉魏国了?”

毛遂道:“我不清楚。”

吕不韦皱起眉头,不解的说道:“你看过这封信了吗?

若是我按照君候的命令去找秦国太子,所做之事对君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啊,君候为何要向我们下这种命令?”

毛遂淡淡的说道:“君候的意思不是你我能够揣测的,还请按照君候的命令办事吧,吕先生。”

毛遂的态度让吕不韦的眉头不由一皱,好在吕不韦和毛遂也算是共事已久,对毛遂的这种脾气基本已经习惯,当下不再说什么就直接起身离开这个房间。

吕不韦拜见了秦国太子嬴子楚。

嬴子楚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对着吕不韦笑道:“先生坐吧,今天可有什么事情?”

吕不韦朝着嬴子楚笑道:“太子可知最近赵国攻魏一事?”

嬴子楚点头,笑道:“我岂能不知?

魏国求援的使者前几天就到了,父王好像都还没给使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呢。

不过你还别说,这个武信君赵括是真的太过可怕,竟然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都逆转战局成功,不愧是能够连续几次击败武安君白起的人啊。

对了,你说这些是要干什么?”

吕不韦轻声道:“太子不是一直想要将赵姬和嬴政接回邯郸吗?

眼下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

嬴子楚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大喜过望:“吕先生快快道来!”

由于自小经历坎坷,作为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庶子受尽了世间人情冷暖,所以嬴子楚这个人是非常重感情的,这一点从他对待吕不韦的态度就能够看得出来。

对于赵姬这个“糟糠之妻”和嬴政这个唯一的儿子,嬴子楚这段时间更是无比的想念,心心念念的要把母子从邯郸接回咸阳来一家人团聚,只是一直以来由于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敌对关系未能如愿。

所以,当得知有希望见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之时,嬴子楚的这种欣喜就绝对是发自内心了。

吕不韦点了点头,回想起赵括那个奇怪的命令,心中也不免感慨。

同样是主君,嬴子楚的心思可以说是完全被吕不韦察觉压根没有一点秘密,但是那位武信君赵括吕不韦甚至都猜不出来对方究竟在谋划着什么。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就这么大呢?

吕不韦收起心中异样心思,对着嬴子楚道:“太子只需要现在进宫去见大王,和大王说”由于赵国的一举一动都是整个天下的焦点,所以当得知了赵括悍然带兵南下攻入魏国境内之后,诸侯的反应非常快。

在接到魏国的求援之后,秦国重臣阳泉君,楚国令尹春申君以及齐国相邦后胜被各自的国君派遣为使者,很快抵达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如此三名位高权重的使者到来,足以证明三国对这一次赵魏之战是如何的关心。

赵国太后韩姬很快就召集了几名赵国重臣开会。

作为赵国相邦的平原君率先介绍情况:“诸侯们的要求都十分统一,那就是希望大赵和魏国尽快停战。

作为补偿,魏国可以割让一定的土地,赔偿一定的财富给大赵,但武信君的征伐必须立刻停止。”

其他人听完平原君的话之后都是皱眉不已。

平阳君赵豹哼了一声,道:“大赵高唐之战失败的时候没见这些诸侯来劝和,灵丘之战胜负难料的时候也没见他们要和大赵谈和,如今大赵占了上风他们倒是知道劝和了?

简直荒谬!”

其他人纷纷开口,意思大抵和平阳君相差不多。

想想也是,赵国在高唐之战的失败后大家提心吊胆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因为武信君赵括而在灵丘之战扬眉吐气,正准备痛打魏国这个落水狗呢,诸侯们居然就跑来阻止?

不是,这些家伙究竟有没有搞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强国啊?

太后脸色同样也是有些难看,过了好几秒才道:“那么诸卿都是一些什么看法?”

首节 上一节 158/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