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159节

看着群情激奋的几名同僚,相邦平原君苦笑一声,道:“不瞒太后,老臣以为这一次还是议和为好。”

平原君话音落下,众人顿时吃惊不已。

都知道平原君是赵括的铁杆盟友,现在赵括刚刚率军攻入魏国境内准备大展拳脚,平原君却反其道而行之,同意议和?

太后也吃了一惊,问道:“平原君这是为何?”

平原君叹了一口气,道:“回太后,秦、楚、齐三个国家乃是除了大赵之外华夏最强的三个诸侯国。

大赵在高唐、灵丘两度大战过后将士们的战斗力和士气已经下降了不少,打一个损失惨重的魏国自然不在话下,可若是拒绝了这三国的和谈提议,让三国组成联军来袭的话,眼下的大赵是抵挡不住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赵国的高唐之败损失太过惨重,赔了一大波的精锐,导致眼下的赵国实际上是比去年要弱了不少的。

赵国变弱了,而齐楚却在高唐之战中击败过赵国,秦国更是好好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这三个国家事实上反而还变强了。

就算是天下第一,那也挡不住天下第二、第三、第四的联手来袭啊。

战国七雄无弱者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七国相爱相杀近三百年,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最终统一了。

平原君的话一摆出来,众人顿时就是一阵沉默。

过了好一会之后,太后才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三国是否提出了具体的议和条件?”

这其实就是太后被说服了。

一方面是太后确实有些担心赵国应付不了齐、楚、秦三国的联手,另外一方面太后多少也有着想要限制赵括战功的意思。

平原君道:“三国的议和条件很简单,那就是旨意传到之日武信君立刻停战。

到那时武信君占领了多少魏国土地,那魏国就把这些土地全部割让给大赵!”

第269章 议和条件

听完这个提议之后,众人都是沉默,思索着内中玄机。

过了片刻之后,蔺相如才缓缓说道:“太后,此事老臣觉得可行。”

太后道:“为何?”

蔺相如道:“武信君毕竟已经攻入魏国境内,若是毫无所获也很难对军中将士们交待,如今武信君已经攻占了魏国襄丘、煮枣等地算是收获颇丰,他应该也能够接受了。”

太后点了点头,突然开口道:“若是武信君不满意呢?”

这个问题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却让所有人都同时沉默。

赵括是谁?

是刚刚拯救了赵国的英雄人物。

平原君这样的传统盟友自不必说,就连蔺相如乃至韩徐为这样的死敌,也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触怒赵括。

太后眉头一皱,说话的时候就带着明显的不满:“怎么,诸卿出主意的时候就有话说,到武信君就不敢说话了?

平原君,你来说说!”

平原君心中无奈,硬着头皮道:“太后,老臣觉得要不就先派人去试试武信君的口风?”

太后重重哼了一声,寒声道:“难道军国大事老妇都做不得主了?

现在、立刻、马上派人去告知诸侯的使者,明日就签订合约!”

面对着满腔怒火的太后,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反对。

或者说,大家其实想要等的就是这个结果。

翌日,赵国以平原君作为代表,和秦国、楚国、齐国使者的见证下,正式和魏国使者信陵君签订合约。

合约规定魏国将会赔偿赵国一千五百万钱和一万石粮食,同时将在十天后正式停战,以双方停战之时的地点作为新的国境分界线,所有被赵国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赵国所有。

签订合约之后,魏国使者信陵君明显松了一口气,朝着平原君拱手道:“多谢姐夫相助。”

平原君还是信陵君的姐夫,也正是有这层情分在,平原君才没有在赵国的廷议上反对和议。

平原君微微一笑,道:“无妨,你什么时候回返魏国?”

信陵君想了想,道:“明天就回返。”

平原君笑了起来:“你是害怕在这十天里被武信君攻占过多的城邑,所以想要早早赶回去防守?”

信陵君也不隐瞒,点头道:“姐夫确实知我。

武信君毕竟是天下第一名将,本侯不得不小心谨慎啊。”

这幅情形多少有些奇怪,明明赵魏两国还未停战,但是两国的重要人物竟然却已经开始堂而皇之的讨论起相互之间的战事。

平原君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听说武信君已经率军逼近陶邑,如果这一次陶邑被我大赵攻克,那你们魏国可是吃了大亏喽。”

信陵君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但马上就镇定下来,笑道:“请姐夫放心吧,武信君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在十天内攻占陶邑的!”

另外一边,秦国、齐国和楚国的三名重臣使者也正在攀谈,三人的神态都十分的轻松。

对于这三国来说,只要能够阻止赵国对魏国的攻伐就已经达成目的,至于魏国割让一些土地那都无关紧要,只要不灭国就行。

秦国使者阳泉君笑道:“两位觉得这一次魏国会出多少血?”

齐国相邦后胜打了一个哈欠,淡淡的说道:“估计也就那么三两座城池吧。”

阳泉君眨了眨眼睛,道:“据说武信君已经逼近陶邑了。”

另外一边,楚国的春申君忍不住笑了起来:“陶邑?

老夫北上的时候就从陶邑经过。

不瞒阳泉君说,除非武信君的士兵都长了翅膀能飞过陶邑城墙,不然的话十天内攻克陶邑绝无可能!”

陶邑城外,赵军大营。

陶邑是魏国之中除了都城大梁之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城市,原先属于宋国,后来被秦国夺取,最近几年才刚刚被魏国趁着秦国兵败的时机占领。

赵括站在陶邑城外一座小山包上,注视着南方的这座大城,听着许历的禀报,脸上露出笑容。

“八天的时间吗?

看来平原君还是为本侯争取到一些东西啊。”

原先说好的十天怎么变成八天了?

答案很简单,信使在路上花了两天时间。

别看事情似乎很简单,但从魏国使者四处求援,三国使者齐聚邯郸说和,然后赵国高层议事并最终决定和谈,大家再签订和议,这里面其实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里,赵括率军并未向西南方向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城,而是出乎意料的朝东南方向前进,一路攻占了襄丘、葭密、煮枣等魏国城邑,并来到了魏国东方重镇陶邑城下。

许历看看左右都是亲卫,这才轻声道:“君候,根据夜莺的回报,平原君这一次其实是被信陵君通过他夫人说动,背叛了我们。”

赵括脸色不变,淡淡的说道:“许叔,你知道本侯为什么要进攻陶邑而不是大梁吗?”

许历楞了一下,摇头道:“臣不知。”

赵括蹲了下来,在地上画了一个正方形“口”字,说道:“如今魏国的疆域是一个近似的四方形,而一旦能够攻占陶邑的话”赵括一边说,一边又在旁边的地上画了一个“凹”字:“魏国的领土就变成这样了。

许叔,你也是将领,应该能够看出来这代表着什么。”

许历盯着赵括画出来的两幅极其简陋的“地图”,双眼突然一亮,道:“若是能够拿下陶邑的话,那么将来大赵再次和魏国交战之时就能够从陶邑南下,瞬间将魏国东部领土和中原领土分割成两段!”

赵括一拍大腿,笑道:“正是如此!”

在赵括身边还有李牧,李牧也是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道:“可是君候,想要攻克这座陶邑并非三五天就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李牧其实有些不解,因为在他看来以陶邑这种高大的城墙,想要攻克是十分费劲的。

通常来说能够采取的手段就是长久的围困,让城中自动断粮导致守军的战斗力下降,才能够成功夺得这座城市。

但是那样的办法显然不适合如今仅仅只有八天时间的赵国军队。

面对着李牧的疑惑,赵括不由得笑了起来,说道:“如果是别人的话,想要攻克这座陶邑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本候没有把握的话,为何本候要出现在这里呢?”

李牧苦思良久依旧没有答案,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不知君候究竟想要怎么样攻破这座城池呢?”

赵括看了一眼身边的许历笑道:“许叔啊,我们的夜莺养了那么久,今天也应该到他们在展现一下的时候了吧。”

许历重重的点了点头,信心满满的说道:“请君候放心,这一次绝对没问题!”

第270章 今夜夺城

陶邑城中一片愁云惨雾,气氛十分的紧张。

陶邑并不是第一次遭遇战火,事实上几年之前这座城市还是属于秦国的,归在魏国的治下也就是这么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而已。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座城市之中还保留着秦国人的不少习惯,就比如说在城市之中穿黑色衣裳的人们就明显多于其他人。

就连守城士兵们的甲胄也是当年秦国府库之中留下来的秦军制式甲胄稍微改了一下,就拿来继续使用了。

魏王委任来镇守陶邑的乃是魏国上大夫魏文。

此刻魏文正在主持着会议,对着面前的众多魏国将领加油打气。

“诸位不必担心,老夫刚刚得到的消息,只需要好好的再坚守八天的时间,八天时间过后就算是赵括再怎么用兵如神,因为和我们大魏的和谈协定已经签订,也只能灰溜溜的退兵了。”

魏文说话的时候白色的胡须一跳一跳的,看上去很是喜感。

魏文的话虽然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依旧有一些将领忧心忡忡。

毕竟在刚刚结束的灵丘之战中,赵括才刚刚送给魏国一场大败。

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武信君赵括可是天下第一名将,万一他真的有什么计划能够在八天之内攻破我们的城池呢?

我们还是应该小心为上。”

魏文十分肯定的说道:“这绝对不可能!赵括就算再怎么神奇,只要我们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他都绝对不可能在八天内攻破我们的陶邑。

我们要相信自己,毕竟我们并不是没有击败过赵国,高唐之战的胜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份信心继续战斗下去,让赵括在我们陶邑城下吃一个大亏,然后灰溜溜的回到他的赵国去!”

魏文这番慷慨激昂的总算是给了在场的魏军将领一些信心,一名魏国将军当即道:“不错,武信君虽强,但算起来赵国和我们大魏在这场战争之中也只不过是互有胜负罢了。

如今我们凭借着陶邑的高大城墙坚守,又不是主动出城和他决战,他难道还能拿我们有什么办法?”

其他的魏军将领也纷纷开口:“就是,野战我们不是武信君的对手,难道守城也守不住?”

“就算真的守不住,那也不可能在短短八天时间内就彻底失守!”

“诸位,我们还有希望!不能放弃!”

“为了大魏,大家一起加油吧!”

首节 上一节 159/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