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

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 第155节

  让秦长青觉得有意思的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马周。

  这是一个狠人,在中郎将常和家里,喝酒喝断片了,站在院子里面撒尿,一泡尿撒出来一个宰相你敢信?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马周除了好酒意外,还是个大才之人。

  朝服最开始是不完善的,就是马周在贞观六年,统一大唐朝服规格。

  后来这个狠人发现,老李远征几次之后,国家打穷了,直接上疏废除了世袭制度,值得一提的是,科举这玩意儿,就是马周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一手复兴起来的。

  临时会议,本来是由孔颖达主持的,但最终还是把话语权交给了秦长青,毕竟教育改革的提案,是秦长青最开始说出来的。

  “,流程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陛下想在明年开春就开科考,是不是有点过于心急了?如果科考大开,如何应对比较稳妥?”

  说话的就是马周了,秦长青也佩服马周的思维,很快指出来要害。

  李世民对科考十分上心,再加上秦长青现在封爵,又有军功和部队在手,五姓七望除了找朝臣弹劾,不敢对秦长青下黑手。

  再加上,现在市面上的书籍也流通的差不多了,是时候整顿一下朝廷的官场风气了。

  完善科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改进,哪怕出现秦长青这个挂逼,生搬硬套,也不一定符合大唐的国情。

  要知道,每一项重大政治措施发布之后,首先要符合国情,符合政治环境。

  明清两代,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社会导向,都和大唐不一样,因此,一年的时间真心有点短。

  而眼下,老李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对五姓七望下手,从根源上拔除这颗毒瘤。

  “天下书院很多,可由书院学子、有才能的寒门庶族,参加乡试。从乡试开始,层层选拔。乡试考试及格,进入县级考试,在通过州级考试之后,汇集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的考试。”

  “所以,从乡级别开始,最大程度的从私塾、书院招募,某些人想举荐,那就举荐好了,前提是通过考试,才能有机会做官。层层选拔之后……嘿嘿……”

  秦长青得意一笑,“不管是寒门庶族,还是各大书院,都绕开了五姓七望,参加考试的也都是品学兼优的学子,陛下想做的事情,就成了一半。”

  众人纷纷点头,这样的办法最稳妥,谁都不得罪。

  开科考而已,也不是不让你们五姓七望举荐,但是不能像以前那样,你举荐就做官吧?那样,对寒门庶族也十分不公平,就算是五姓七望,也只能被动的接受。

  经过了详细的研究之后,最终确定了章程。

  那就是从孔门学院开始,将课程分开:四书、五经、算学、法学等等单独开出来一门课程,每天六节课,分别传授不同的教育知识。

  草拟好给各大书院的公文,将六月初一作为大唐重开科考的日子。

  秦长青设宴,款待众人,孔颖达喝大了,即兴赋诗一首,还说他亲爹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一群人商议着如何让科考进行下去,秦某人心理想的却是,如何让各种练习册,卖得更火爆。

  要知道,上辈子读书的时候,买的练习册。比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花的钱都多。

  于是,秦某人送走了众人之后,立刻将书院的老师们全都召集到一起。

  五经正义、算学、大唐律疏……

  等等书籍往桌子上面一摆,就坚持一个原则:出考题!

  将书里面的典型题、复杂题全都拿出来,秦某人还不知廉耻的弄了十几道二元一次方程。

  至于补习班什么的,秦某人压根没看上那点小钱。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考题越难,练习册就越值钱。

第234章 开超市前的准备

  陈宵贤很忙。

  年近五旬,已经过了报考“公务员”的年龄。

  看着面前的五经正义、算经、贴经、策问、律法、词赋等相关书籍。

  本着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基本原则,将考题从简单到复杂,分别列出来上中下三品。

  下品练习册简单一点,就是普通私塾的考题;中品练习册相当于各大书院给学生们的考题。

  上品练习册可就不一样了,陈宵贤认识几个孔圣门人,在翻阅大量的资料之后,在结合隋朝那几年的科考考题,弄出来十分困难、十分困难的练习册。

  古代的书生和现在的不同,那时候的人认死理儿,你越难的练习册,他们越能接受。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终于将一套练习册出题完成,陈宵贤轻轻抿了一口茶,嘴角露出一个十分“狗”的笑容。

  考不上“公务员”无所谓,老子出点练习册,刁难一下你们这群渣渣,找找心理平衡总没问题吧?

  拿着厚厚的一摞练习册,紧紧的抱在怀里,就去找孔颖达,希望孔师能在给点意见,看看是不是把练习题,在加大点儿难度……

  秦长青此时正在绿菜大棚。

  郭立恒这家伙也算是种地达人了,绝壁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土豆在秦家庄大面积推广,毫不保留的全都做了种子。

  大棚里面,各种青菜和调料,羁押了一大堆,尤其是花椒、胡椒、麻椒什么的各种调味料。

  秦某人看到之后,也犯了难,自己家肯定是吃不了的,现在老流氓程咬金家、长孙四娘家、李渊家、李世民家、李靖家、房玄龄、杜如晦家里,一起吃都吃不没。

  可以说,产量大了,就形成了货物积压。

  秦长青琢磨了好一会儿,一拍大腿,“槽,咱们不是有精细盐吗?扩大盐场的规模,咱们把调料晒干,全做成粉,开超市!”

  超市?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郭立恒一脸懵逼,超市是什么东西?

  “就是……”

  秦长青挠挠头,“和书坊差不多,所有东西都摆在货架上,准备好购物筐和购物车,让别人自己挑选,选购完了一起算账。”

  “这也行?”

  “为什么不行?”

  秦长青白了郭立恒一眼,“你现在去找长孙姨娘,就说要商铺,很大很大的商铺,至少要书坊的两倍以上。

  东市、西市各一间,长安城一共有108坊,每坊大概800户到1000户,所以,每一坊中心的十字街上,都要有一间商铺。”

  “我糙!”

  郭立恒当即瞪大了眼睛看着秦长青,“表哥,你知道这需要多少钱吗?”

  “咱们家差钱吗?”

  秦长青拍拍郭立恒的肩膀,“告诉姨娘,这个买卖贫、贵通吃,不比彩票局赚的少。”

  “表哥,具体一点呢?”

  “具体一点就是,烟卷、稻米、谷物、青菜、油、盐、酱、醋、茶等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咱们全卖!”

  秦长青说完指了指蔬菜大棚,“扩建大棚,扩大三倍规模,现在的季节,才还能种一季调料,组织庄户们在收了土豆和白菜之后,全都种调料。”

  “毅叔,让制茶坊,把筛选下来的劣质茶叶,也重新打包、贴上标签……”

  秦长青说到这,突然发现这买卖做的有点大,人手不够,自家老丈人和丈母娘是皇亲,弄点人应该没问题的。

  再加上回来这么长时间,还没去老丈人家看看,顿时计上心来,“表弟,请姨娘去李家庄。毅叔,你让夫人准备点礼物,我们去李家庄拜访岳父。”

  秦毅离开去找李焕儿,郭立恒去了叔叔郭怀仁府上,秦长青又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大圈,秦家庄还有大半的荒地,小清河的封地和程老流氓的封地里面,都有很多荒地,必须翻土,全都建蔬菜大棚。

  …………

  “啥?”

  李焕儿听说秦长青要去看岳父和岳母,手里的刺绣险些掉在地上。

  “凤儿,快去通知父亲和母亲,就说相公要去李家庄!”

  凤儿急忙找了一辆马车,疯狂奔驰,赶往皇城。

  秦毅眼睛里全都是疑惑,不就是回门儿吗?至于这么激动吗?

  但在想想,秦长青和李焕儿结婚至今,似乎都没去老丈人家里坐坐,按照礼数,是应该提前通知一下,让老丈人家里准备一下。

  但他不知道的是,城外的李家庄是李治出生的时候,赐给李治的别苑,里面只住着李渊一人。

  “毅叔,咱们去茶坊转转,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茶叶,给父亲装一些,顺道再去香水作坊……”

  为了拖延时间,李焕儿坚决不拿成品,一定要等到李世民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完了,在和秦长青去李家庄。

  在秦毅看来,这就是夫人要回门儿,太激动了,也没多想。

  秦长青在田间地头转了一圈,自家的各个工坊似乎都要扩大规模了,无论是新产业还是新场地,以及新商品的管理运营,包括物流和供应链,都需要从长计议。

  家里面这些人,能担此重任的只有李焕儿和秦毅,可李焕儿是秦家庄的主母,又是自己媳妇,秦长青有点舍不得。

  秦毅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程家送来的部曲们,打打杀杀的本事还行,到啥时候,秦家人都不会吃亏。

  这就需要一个综合能力够硬的人才了,要能带动一个大团队的牛人。

  产业大了,就得逐渐向企业化方面迈进,需要企业转型。

  如果说最合适的人选,那肯定要挖一挖李世民的墙角,虞部侍郎萧锐最合适了,可问题是萧锐在西州弄钱坊,还要在侯君集巡视西域后,重整河西四郡的经济体系,老李肯定不会把人借给他的。

  那么问题来了,找谁呢?

  回顾一下历史,秦长青的眼睛一亮,宋国公萧瑀的另外一个傻儿子萧锴啊!

  萧锴现在官至给事中,也在虞部任职,历史上记载,萧锴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历任利州刺史和虢州刺史。

  这两个地方都穷的叮当响,萧锴在两个地方各为官三年,愣是把这两个地方打造成了大唐的一流州府。

  趁着萧锴现在没发迹,还蜗居在虞部,挖一挖李世民的墙角,应该是没问题的,房玄龄杜如晦不能给咱小秦打工,萧锴总归没问题吧?

  想到这,秦某人得意的笑了……

第235章 皇帝,就是这么任性!

  想要挖老李的墙角,那就要搞定丈母娘和老丈人。

  这俩人既然是皇亲,赚钱的买卖算上朝廷一份儿,肯定能说服李世民的。

  不能你光拿钱不办事儿,出一个两个人总没问题吧?

  就算你是皇帝,也得讲理不是?

  只要手里有人才,秦长青抓住大方向和发展战略,其余的交给手下人就完事儿了。

  再加上,老丈人和丈母娘似乎和李世民的关系不一般的,就算是李承乾、李泰和清河公主李德贤见到了,都怕的要死。

首节 上一节 155/4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曹操刺董,我被抛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