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215节

“父皇说笑了。”李承乾上前拱手,淡然一笑,“儿臣身为大唐太子,国家储君,为父皇分忧,为百姓办事,那是儿臣的职责。

况且,儿臣已是太子,又何须赏赐。”

他想了想,确实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的东西。

“呵呵……”李世民轻笑道:“好,不愧为朕的皇子,有股子为国为民的气势。不过,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这是规矩。

这样吧,太子李承乾督办河南赈灾一事有功,赏黄金千两,珍珠十斛,锦缎百匹……”

李世民也想不到有什么可以赏赐的东西,便随口说了一些。

毕竟,李承乾不缺地位,又不缺钱财。

但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要走一走。

李承乾拱手揖礼,“谢父皇隆恩。”

李世民微微转头,随后将眸光盯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低着头,不过他有预感,急忙抬头回应。

“长孙无忌,你身为吏部尚书,虽然上位时日不多,但这责任你推脱不了。”李世民缓缓道。

长孙无忌急忙拱手上前,哀声道:“陛下,微臣有罪。”

李世民眉头微皱,“长孙无忌身为吏部尚书,有地方官吏整治不严之责,但朕念其新官上任,罪处从轻,罚俸三年,以儆效尤。”

长孙无忌微微一滞,罚他三年俸禄,也不算什么太大的处罚。

毕竟自己的大外甥李承乾有的是钱,他肯定不会看着自己饿肚子。

再者说长孙家也有很多产业,钱还是不缺的。

长孙无忌急忙上前道:“谢陛下隆恩。”

朝中文武百官看得出。

这么一个不痛不痒的惩罚,说明李世民打心里,没有怪罪长孙无忌。

毕竟,此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换做谁,也都落得这个结果。

话落,李世民一脸严肃,扫视文武百官,正色道:“河南赈灾一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所造成的后果,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

仅仅四州,所牵扯出的贪官污吏竟多达四百余人,占四州官吏近七成。

所涉官吏,上至王侯国公,下至府县差役。这是怎样的触目惊心,这是怎样血淋淋的事实。”

李世民说着,言语间不见震怒,反而十分淡定。

但却透露出一副历经沧桑的面庞。

朝中文武听了,眉头紧蹙,心中浮沉,脸上皆是噙着自责。

身为人臣,却不能为帝王分忧。

紧接着,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踱步于朝堂。

“朕有时候也在想,这些贪官污吏是因何而出,就连开国功勋,朝中肱骨,大唐柱石,朕的心腹大臣,勋国公张亮,都步入了这样的后尘。

他每日就这么冠冕堂皇,信誓旦旦的站在朝堂之中,立于朕的面前。

可他的心,已经腐烂到了无法直视的地步,已经烂到连一条野狗都不愿意靠近的地步。

他的所作所为,朕不知道,你们也不清楚吗?

这几日,朕就在御书房,哪也没去,朕就想看看,究竟有几个敢于谏言的大臣,到朕面前说道说道,念叨念叨,与朕理论一番是非,谈谈张亮的罪过。

可除了魏征,你们没有一人找过朕,生怕朕袒护张亮,怪罪于你们。

更有甚者,还去巴结张亮,到他府中去道喜,朕想问问你们,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善恶,懂不懂得什么是是非。

你们除了在乎自己脚下的位子,为大唐的江山社稷想过吗!

为大唐的百姓想过吗!你们对得起那些死难的黎民百姓吗!你们对得起那些死于非命的朝廷清官吗!

你们扪心自问,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有吗?忧国忧民的心还在吗?

民,水也;

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祸乱百姓,如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朕继位才短短一年之久,便不得不斩了两位国公,希望你们能好自为之。”

李世民话说至此,便没有了声音。

朝中文武百官听着李世民这番话,无不潸然泪下,暗暗自责。

是啊,他们活的太过安逸,以至于磨平了年少的志向。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大唐官场未来的希望,又将在何方。

大唐这千里之堤,必将毁于腐朽的蚁穴。

李世民走了到龙椅前,缓缓而坐,用手揉了揉太阳穴,随后又看向李承乾。

此时,他也真正明白,这个儿子为他分担了多少忧愁。

李世民看着他,开口道:“承乾,此事你是主理,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顿了顿,李承乾拱手道:“儿臣却有一句话想说。”

李世民点头道:“但说无妨。”

李承乾抬起头,正色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

短短一句话,便在李世民与朝中文武百官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

“只此一句话,道尽忧国忧民……”

文武百官皆是面露震惊,心生敬畏。

这两句话,虽然明指匹夫庶民,但却令他们这些高居庙堂的王公大臣,更是无地自容。

如果连平民百姓都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他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来报效家国。

“好,很好,甚好……”李世民不觉摆手称赞,“吾儿真是有心之人,若不是胸怀天下,又怎能有这番言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尔等定要吸取教训,秉公守法,时刻将天下百姓,铭记于心。”

李承乾之所以能如此淡然豁达,心系于民,完全是出于他那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心态。

一切,遵从本心。

第290章 朝堂中针锋相对

李承乾上前,接着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提。”

“哦?”李世民脸上露出好奇,回应道:“朕洗耳恭听。”

李承乾开口道:“河南道事发,整顿官吏势在必行,仅河南道四州被缉拿官吏便有四百余人,大唐官体急需新鲜血液的注入。”

李世民皱起眉头,咂舌道:“你的意思是说?”

李承乾正色道:“恢复科举考试,迫在眉睫。”

此话一出,朝堂中一片哗然。

这事他们已经听说了,李世民也是大力支持此事。

只是前几日只是放出要恢复科举考试的消息,却没有订下准确的时间。

如今从李承乾这番话语中他们便能听出,此事要提上日程了。

李世民站起身来,踱步道:“皇儿此话说的在理,整顿官吏不能停,科举考试亦不能搁置,如今我大唐正是百废待兴,缺少人才的时候。”

随后,他望向朝堂中的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是吏部尚书,掌天下文官任免之权,恢复科举考试,你最有发言权,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朝中几位世家权臣,想要出言反对。

但看了看朝堂中的李承乾,又望了望不怒自威的李世民。

伸出的脚又不自觉的缩了回去,不愿再触这个霉头。

恢复科举考试,是李世民与李承乾势在必行之事,无人可挡。

如果谁在这个时候悍跳,那不是等着挨弄吗。

长孙无忌拱手道:“老臣这几日,确实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和孔颖达几位大臣商讨过此事,连考题也曾议论过。

白鹿书院与国子监,弘文馆等诸多学院的学子。

也早已经准备许久,就等着科举考试的恢复。

微臣认为,恢复科举考试,宜早不宜迟,最好在下月月初便恢复。这也是与我共同商讨的几位大臣的意思。”

他话音刚落,朝中文武便纷纷议论。

“这……这会不会太草率了些,科举考试已经废弃多年,怎可如此之快便恢复……”

“大唐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快些恢复恩科,未必是件坏事……”

“科举考试,陛下与太子殿下心中早有定论,我们还是不要妄加揣测了。”

朝中文武,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揣测。

此时,右仆射封德彝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焦躁,上前道:“陛下,老臣以为,长孙无忌大人所言,有失偏颇。”

封德彝出身渤海封氏,也是名门望族,世家之后,朝中贵族老臣的代表人物。

不过他不像五姓七望那样嚣张,却又将出身门第看的极重,耻于与寒门为伍。

是朝中世家官吏的核心人物。

当初李承乾开办白鹿书院时,他便百般阻拦,最后没有得逞,失魂落魄,回家休养去了。

没想到,这才过了几月,便又跳了出来。

不过李世民对他还是极为信任的。

但别人不知道,李承乾可是清楚封德彝的底细。

右仆射封德彝可谓是将首鼠两端,将左右逢源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首节 上一节 215/4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