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216节

明面上辅佐李世民称帝,却在暗地里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为皇,将两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最主要的是,李世民对于此事,却丝毫未知。

李承乾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印象。

而且已经将封德彝写入了自己必杀的名单之中。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李承乾要让他在死之前,发挥一下余热。

听了封德彝的话,李世民板起了脸,冷声道:“封爱卿,你又有何高见。”

封德彝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是三朝元老,追主无数,极善洞察人心。

他走上前去,揖礼道:“陛下,老臣并非想阻挠科举考试的恢复,只是认为长孙大人有些操之过急。

科举考试所选拔的都是朝廷栋梁之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从贡院选址到考题准备,那都是需要时间的。老臣以为,怎么也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选择官吏,宁缺毋滥。”

封德彝很聪明,没有直接反对科举考试的恢复,而是延长恢复时间,

一年时间,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而且,白鹿书院开办刚满半年。

国子监和弘文馆等世家学府,久立于世。

如果朝中急需官员,那肯定是从这几个学府举荐而出。

“陛下,微臣以为封大人所言在理……”

“陛下,微臣附议……”

“陛下,微臣也附议……”

紧接着,世家官僚一派的人,如同雨后春笋,全都冒了出来。

有封德彝牵头,他们便无所畏惧。

毕竟,这一年时间,他们又可以运作出许多世家官员。

李承乾听了,不由摇头冷笑,看来刚刚李世民那一番痛彻心扉的言论。

并没有改变他们心中太多的想法。

不过这也是世家门第的人之常情,他们肯定想让家族,久立于世。

但只要是有悖于大唐发展的,李承乾定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哈哈哈……”李世民高声笑道:“好!好啊!看来刚刚朕的那一番言乱,全都讲道狗肚中去了。朕倒想问问你们,你们拖延科举考试的恢复,是为了我大唐,还是为了你们心中那些鸡零狗碎之事。”

砰!

李世民翻手拍向御案,怒声道:“你们真的以为朕是好脾气,真的以为朕不敢杀人吗?侯君集与张亮的后尘,你们真的想步入吗?

朕是大唐天子,这个江山是朕说了算,还是你们世家说了算!

你们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你们世家的发展!你们当真是以为朕,怕了你们吗!”

李世民的话语,如同一柄柄锋利的刀子,直插世家官吏的心中。

他们还想像以前样逼宫。

如果李世民不答应,他们便荒废政务,跪倒李世民寝宫前,直到他答应。

可如今他们算是明白了,大唐早已变天,李世民早已不是那个任他们拿捏之人。

这一切,归根结底便是因为一人,李承乾。

李承乾给了李世民太多太多的底气,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无论军事还是民生。

李世民不再像以前样需要他们,忌惮他们。

他们如何也想不到,仅李承乾一人,他们便已无力招架,无法抗衡。

第291章 恢复科举考试

李世民终于将憋在心中已久的话,一股脑的吐了出来。

将与世家相隔的这张纸给捅破了。

此刻,他只觉心中无比畅快,酣畅淋漓。

从今以后,世家再也没有与他作对的底气,再也没有逼宫于他的实力。

李世民真想大声喊出来,“吾有一儿,当抵万臣。”

世家大族,五姓七望之所以不畏皇权,气焰嚣张,不是因为他们有何特权。

而是因为他们垄断知识与重大产业。

垄断知识便垄断官场,垄断产业便垄断经济,只此两样,李世民便受制于人。

不过,现在的他,确实有与世家翻脸的资本。

手中有军,仓中有粮,库中有银,白鹿书院中有数以千计的官吏预备役。

他还有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唐太子爷。

区区世家,何惧哉。

其实一开始,李世民也想与世家大臣讲讲道理,可后面一想还是算了。

话说三遍淡如水,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世家权臣。

什么道理不懂,什么道理不明白。

此时,唯有强硬的态度,唯有帝王的权威,才能断绝他们心中的非分之想。

李承乾站在朝堂中,望着龙椅前,剑眉横竖,冷面星眸的李世民,心中暗暗赞许。

这便宜爹,终于有点帝王之相了。

明是非,断善恶,体民心,震群臣,心有仁义,手有利器。

绝不向任何心存异心的势力妥协,真正的九五至尊,大唐帝皇。

右仆射封德彝望着那威风凛凛,气冲云霄的李世民,心中有了畏惧。

李世民周身,似有一条五爪金龙环绕,帝皇之气笼罩于身,令人望而生畏。

封德彝心中唏嘘,以后世家官吏若是再逼宫,就要考虑考虑事情的后果了。

如今的李世民,可不像以前那般好说话了。

今日,他与世家官吏针锋相对于朝堂。

如果世家官吏就此低头,那这头便要低一辈子,永远也别想再抬起来。

连李世民都震慑不了,还想着以后能对李承乾做些什么?

不过,按照现在的形势来说,世家官吏,不得不低头了。

封德彝抬步上前,深深揖礼,言语诚恳,“陛下教训得是,老臣铭记于心,定不负陛下重托,当以天下万民为己任。”

他还十分聪明的,知道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软。

如果一直顶风作案,那头上的乌纱帽早晚不保。

为了后辈能最大程度享受自己的福荫,封德彝还是决定先苟着。

李世民看到封德彝服软,心中的气也消了许多,不过他并未理会封德彝。

随即他高声道:“昭告天下,科举考试便定于今岁十月初一,由礼部主理,天下学子,无论富贵贫贱,均可参加,朕只认才华,不认出身。”

他所订的时间比长孙无忌延迟了一个月,毕竟不能直接参加会试的学子们,还需要参加院试,乡试。

按理来说,科举考试的时间这么订,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院试是三年两次,参与条件是童生,通过后叫秀才,第一名为院案首。

乡试也是三年一次,也叫秋闱,榜名叫挂榜,参与条件是秀才,通过后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乡试后次年三月是会试,又名春闱,榜名杏榜,参与条件举人,通过后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最后一关,时间是会试同年四月,榜名为金榜,参与条件是贡士,通过后的身份为进士,一甲第一名是状元,一甲第二名是榜眼,一甲第三名是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不过贞观元年还未有殿试,这也是李承乾与李世民商议后,加上去的。

科举制也略有改动,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所以科举考试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是一件举国的大事,但李世民与李承乾已经等不起三年了,整顿官吏,势在必行。

所以要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科举考试,便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

但也算是对各地官吏办事能力的一次检验。

不过好在大唐国库充盈,在李世民面前,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国库的钱花光了还有他的私库,私库的钱花光了还有他儿子李承乾的商行。

总之李世民从来没有如此阔绰过,从来没有这么有底气过。

此一刻,李世民终于真切感受到了他手中真真切切的权利。

世家再也不能与他抗衡。

“陛下圣明!”

……

朝中文武百官,拱手齐声道。

这科举考试恢复一事,也就算定下来了。

从此以后,大唐的政治体系,再也没有能够跟皇室抗衡的势力了。

今岁十月初一恢复科举考试的布告一经发出,迅速席卷大唐,举国沸腾。

大唐数万万莘莘学子,等这一刻,等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寒门子弟若想飞黄腾达,这科举考试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首节 上一节 216/4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