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436节

三日后……

皇宫……

立政殿……

长孙皇后亲自盛了一碗汤,端到李世民面前,柔声道:“陛下,您已经两日没有好好用膳了,这是臣妾特地为您熬的参汤,您喝一点。”

“唉……”李世民接过碗,放到了面前,长叹一声,“朕,吃不下啊……”

党仁弘的案子对他影响极大,倒也不全是因为党仁弘。

只是由党仁弘,又让李世民想到了他做秦王的时候,想到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疾苦与辛酸。

“您还在想那件事?”长孙皇后顺势坐到李世民身旁,垂眸道:“都怪承乾这孩子,做事没有分寸,让陛下当众难堪,明日臣妾一定好生责骂他一番。”

“这孩子虽然能力不俗,但做事太过由心,从来不考虑陛下的感受。”

虽然长孙皇后打心底里认为,李承乾没做错什么,但看着李世民这副可怜的模样,还是十分贤惠的宽慰着他。

李世民端起碗,啖了一口,轻声道:“其实这事,也不怪承乾,于情于理,他做的都没有错,只是方式方法,太过直接些罢了。”

“朕知道,承乾虽是太子,但眼里从不揉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他从来都讲求,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私情可言,这是好事。”

长孙皇后十三岁便嫁给了李世民,他的性格,长孙皇后拿捏的死死的。

劝解李世民的时候,你越是责备惹他的人,他越能想这人的好,心结打开的越快。

长孙皇后责备李承乾,李世民便念起了好大儿的好。

李世民继续道:“这次若不是党仁弘自绝于太极殿前,朕便失信于天下了。”

“其实,前几日,在去太极殿之前,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几人便极力劝解朕,杀一儆百,让天下知道,朕治国,不徇私情,不亵法度,借着这个,堵住那些封王和武德朝老臣的嘴。”

“但朕就是没有听他们的话,没有听承乾的话,一意孤行。”

“天下治理何其难,铁面无私何其难,若不是承乾手腕铁血,赤胆忠心,如今不知有多少人,视律法为无物,不将皇室放在眼中。”

李世民说着,心结渐渐打开,这三日他过的很苦,但总算熬了过来。

长孙皇后起身为李世民添汤,柔声道:“陛下,您想开便好,大唐天下,还需要您去治理呢。”

“您若是因此事废朝,那遭殃的是大唐百姓。”

长孙皇后在闲聊间,便将自己要对李世民说的话,顺了出去。

“爱妃言之有理,朕不能因为此事而荒废朝政。”李世民神情渐渐放松,“承乾那小子正等着看朕的笑话,朕决不能让他得逞。”

“整顿吏治,朕势在必行,朕要让这小子好好瞧瞧,这天下,朕是如何治理的。”

看着精神焕发的李世民,长孙皇后甚是欣喜,“臣妾不懂你们父子之间的那些事,只要你们父子两人和睦相处,臣妾便知足。”

“哈哈哈……”李世民笑声道:“爱妃放心,承乾与朕,都是为了大唐发展,虽偶有分歧,却也没有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陛下,臣妾为您添一碗饭……”

长孙皇后趁着李世民心情好,将主食递了上去。

这对父子,真是让她操碎了心。

翌日……

太极殿……

李世民早早的便来了朝堂,端坐于龙椅之上,精神焕发。

虽然这几日他没有早朝,但文武百官却没有一个懈怠之人。

他们心里明白,这三日是暴风雨来前的宁静。

当李世民重回朝堂,不知有多少官员要遭殃了。

今日,李承乾也来了朝堂,前三日他与李世民一样,没有上朝。

他估摸着李世民会在今日早朝,便来了。

短暂休息,他们还要继续为大唐的发展,苦心经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陈琳的一声公鸭嗓,拉开了早朝的帷幕。

“微臣,有本要奏。”

谏议大夫魏征,第一个站了出来。

当日,李承乾说的话,句句刻在他的心间。

这几日,他一直在为开启新一轮的整顿官吏,献计献策。

李世民拂袖道:“魏爱卿,有何事启奏。”

魏征上前,揖礼道:“回陛下,是为了整顿官吏,肃清官风之事。”

“三日前,户部赈灾款贪墨案,触目惊心,虽然主犯党仁弘已经伏法,涉案官员也已得到应有的审判,但这却只是我大唐官场腐败的一角。”

话落,殿中一片哗然。

不愧是魏怼怼,上来就把李世民的伤疤,撕扯的酣畅淋漓。

第562章 监察机构御史台

这大殿之中,也就只有魏征敢牵这个头了。

毕竟他这怼人能力是出了名的。

即使面对李世民,他亦是直言不讳,敢于谏言。

而且,李世民最欣赏魏征的便是他这点,不然也不会将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

听了魏征的话,文武百官皆是望向龙椅上的李世民,看着他的反应。

这次与以往不同,党仁弘的案子仅仅过去三天,魏征这伤疤揭的太快,太直接了。

“魏爱卿言之有理。”李世民面容严肃,不怒自威,但却没有丝毫怪罪魏征的意思,“赈灾款贪墨案可谓是近几年,朝廷最大的耻辱。”

“户部五十几名官员,涉案其中,其影响之恶劣,触目惊心。”

“刘政会,你是户部尚书,虽然此案与你无关,但你毕竟是户部之首,难辞其咎,你手下五十几名官吏,干出这样的事,你作何感想。”

刘政会站出来,揖礼道:“臣治吏无方,罪该万死。”

这几日,刘政会吃不好,睡不着,他知道,李承乾之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一是因为他并未参与其中,也不知情。

二是因为户部一下子被抓走了这么多的官吏,还需要他留下来主持大局。

如果接下来的政务,依然没有丝毫进展,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要告老还乡了。

李世民垂眸道:“说点有用的,朕不需要你在这里进行,自我检讨。”

“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陛下教训的是。”刘政会面色惨白,直言道:“老臣以为,出现此类贪腐,除了当值官吏的品德败坏,更多的是监察不严。”

“老臣以为,政务系统,必须要有与之权力相对应监察机构,预防贪腐滋生,官员败坏。”

话落,魏征上前附和道:“刘大人言之有理。”

“如今,我大唐监察机构御史台,形同虚设,全都是闻声奏事,没有实权,大唐官吏得不到有效监察,滋生贪腐,那是必然的事情。”

“官吏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被监察,这样才有利于廉政的推行。”

魏征此话一出,朝中算是炸开了锅。

“这……又将御史台搬了出来?我们的好日子才没过几天,魏征竟然又将监察机构捧了出来,简直就是胡闹……”

“御史台监察百官,那谁来监察御史台?谁能保证御史台不会滋生贪腐?若是御史台最先沦陷,那大唐的官场岂不是要全都烂了……”

“依我看,这监察机构早就应该重建了,你若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怕什么御史台?怕什么监察?”

“没错,我大唐近几年刚刚解决完内忧外患,正是发展的开端,而这个时候,也是滋生贪腐最严重的时期,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肃清官场。”

文武百官在朝堂中议论纷纷,对此事,褒贬不一。

刚打牌,魏征便扔出了王炸,重整御史台与新一轮的整顿吏治,完全是两个概念。

整顿吏治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整顿期间,比较严格罢了。

但若是将御史台重新搬到台面上,并赋予极大权利,那大唐内的所有官吏,都要时刻小心谨慎,不能肆意妄为了。

与此同时,尚书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揖礼道:“官吏贪腐,乃当今大唐,民之所视,民之所忧,民之所愤的棘手问题。”

“为了整顿官吏,强化御史台的作用,加强御史台的权力,确定御史台的独立地位,这看似有道理,实则肤浅至极。”

此话一出,朝堂中哗然一片。

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跳出来与魏征唱反调的竟然是他。

萧瑀出身皇室,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

西梁灭亡后,萧瑀便进了长安城,官拜内史郎,追随隋炀帝左右。

大业年间,以郡降唐,被李渊封为宋国公,为人刚正不阿,暗室不欺,光明磊落,然心地偏窄,没有容人之量。

魏征眉头紧锁,转身望向萧瑀,寒声道:“萧大人,何出此言?加强监察机构,怎么就肤浅至极了。”

萧瑀不急不躁,望向魏征,眸光淡漠,沉吟道:“魏大人你不必动怒,我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这件事,你支持重启御史台自有你的道理,我反对自有我的理由。难不成,你魏大人还能左右朝纲不成?”

“哼!”魏征沉下脸来,冷哼道:“萧大人,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在这里,公道自在人心,你有你的理由,直言便可,何必给在下戴高帽子。”

魏征与萧瑀,对峙朝中,互不相让。

望着针锋相对的两人,李世民连忙打着圆场,“两位爱卿,不必争吵,都是为国为民,有何话,直言便可,无需带旁的东西。”

“萧爱卿,反对重启御史台,你有何理由?朕倒想听一听。”

萧瑀上前揖礼道:“是,陛下。”

“其一,御史台可以监督,纠弹除了陛下与太子殿下之外的所有官员,甚至有些朝代可以对天子的制敕诏令提出谏言封书,御史台这种绝对的权利,不仅不能肃清官场,而且会给大唐带来灾难。”

“其二,在京师,御史台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自成一体。在地方,监察官员由京师御史台委派,实行垂直领导,地方官员无权干涉与领导,御史台内部官员,甚至可以越级,独立弹奏,这就使得御史台的独立性太强。”

“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绝对独立性的监察机构,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快速履行职责,整肃腐败,廓清吏治,但这之后对朝廷乃至整个大唐的弊端,魏大人有没有想过?”

首节 上一节 436/4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