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融合三倍吕布战力 第437节
萧瑀这一段话,引发了朝中百官的深思,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实在没想到,萧瑀竟有如此高见。
就连李承乾也提起了兴趣,因为他是与魏征站在一边,重启御史台,李承乾势在必行。
不过这萧瑀对监察机构倒是有些见地。
魏征望向他沉声道:“在下洗耳恭听,萧大人尽可直言。”
第563章 皇权下的御史台
萧瑀上前走了两步,立于朝堂中央,回应道:“其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扰乱正常行政权的行使,以汉朝为例:六部的每一项政务都纳入了监察范围内,对于一些重要政务,御史台还要直接参与,比如户部的支领财物,钱粮奏销,钱粮交盘,户关考核,三库察核等政务,都要在参与过程中予以监督。”
“这便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御史台远远超出了监察领域和范围,背离了监察的宗旨,二是在进行监察时,不仅以官察人,更多时候以事察人。”
“御史台原本的职责是彰善瘅恶,激浊扬清,以涉案官员为纠察对象,这种以官察事主要是事后监察,而以事察官,乃事先监察。如此一来,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将会直接干涉正常政务的推进。”
“其二:监察权与审判权混淆,干扰司法秩序……”
“其三:御史台官员拥权自重,从而衍生更加严重的贪腐问题,殃及大唐各地官吏……”
“其四:御史台具有严重的工具性,权力会在行使的过程中逐渐异化……”
萧瑀在朝堂中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
听了朝中文武百官,瞠目结舌,感慨万千。
他们没想到,萧瑀竟然对监察机构,竟有如此之深的,见地见解。
魏征被萧瑀这一番话怼的没了词,正在想着应对的言论。
“萧大人,你这番言论本宫十分认同,但你少说了一点,当然也不怪你,因为这最后一点若是说重了,可是要杀头的。”
李承乾的声音,突然从殿内响了起来。
朝中文武百官循声望去,李承乾正立于朝堂中央,他这话,令众人十分震惊。
萧瑀望了望站出来李承乾,笑声道:“太子殿下,老臣确实只想到了这四点,若是殿下有所高见,还望不吝赐教。”
“无妨。”李承乾轻声道:“这第五点,本宫来说。”
“方才,萧大人所言确实在理,而且历朝历代,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不过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加强监察权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瞠目结舌,大惊失色。
这话,普天之下除了李承乾,应该没有第二个人敢说了,即便一向头铁的魏怼怼,也不敢直截了当的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的话。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他实在不解,李承乾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承乾,你这是什么话?”李世民看着他,沉声道:“若是皇权与监察机构有如此之大的冲突,那御史台将如何重启?”
李承乾的脉,他是越来越摸不准了,总是出人意料。
朝堂中,魏征亦是一脸懵逼,原本与他统一战线的李承乾,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若是如此,重启御史台就成了空谈。
“父皇莫急,且听儿臣一言。”李承乾风轻云淡,“为什么看似权力无双,监察详秘的御史台,会有诸多弊端,问题的根源便在于,皇权集中。”
“在我大唐,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所有领域,父皇便是这个权力的核心与主体,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皇权直接领导下的御史台不可避免的从监察机构,成为了天子的耳目,在御史台被赋予绝对权力和广泛职责时,却缺少了其它权利的制约,这就使得御史台不可避免的陷入贪腐。”
“御史台之所以发展数百年,而没有一个朝代使御史台脱离内部腐败的原因便是,御史台与御史台官员拥权过重,直属皇权,却又无权制约。”
“萧大人,本宫说的是与不是……”
李承乾望向萧瑀,轻笑道。
闻言,萧瑀背后出了冷汗,李承乾这一番言论,就好似从他的心中,摘出来的一般。
他实在没想到,李承乾对监察机构同样拥有如此高深的见解。
尤其是他补充的这一点,没有一个臣子敢提出来。
这话李承乾说可以,若是从他嘴里说出来,那可就十恶不赦的大罪了。
这可是亵渎皇权国威,在这个时期,皇权拥有绝对权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呵呵……”萧瑀稳住心神,笑着回应道:“太子殿下说笑了,老臣愚钝,从未想出这最后一点,也从未敢想。”
在皇权下,萧瑀选择的低头,就算他情商再低,也没低到故意找死的地步。
此时,太极殿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暗暗思忖这个问题。
如今,御史台重启与不重启,确实都有弊端,无法避免,造成影响无法估量的弊端。
李世民亦是陷入沉思,李承乾说的问题,确实是重启御史台最大的难题。
而决定御史台是否能重新启用,又取决于自己这个皇权的意志。
宦官当权,十常侍祸乱朝纲,将监察机构充当自己耳目,从而是国家政权崩塌的例子,比比皆是。
少顷,殿中文武百官都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所有人都看出来,这最终决定权在他手中。
如何监督御史台的权利,如何保证御史台只是监察不变质成为皇帝的耳目,这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父皇,御史台重启之事,您怎么看?”
李承乾不再理会萧瑀,将目光转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依旧眉头紧锁,说实话,现在他有点尴尬。
这话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两人说了半天,无非是要他一个态度,一个结果,一个方法。
此事他答应容易,若是执行起来,其中还有诸多细节。
李世民不愿,不明不白,寥寥草草的办理此事,便沉默不语。
“魏爱卿,你有何高见……”
李世民想了一会,又将话踢给了魏征,毕竟这事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而且他对重启御史台,是绝对支持的。
“微臣……微臣赞同萧大人与太子殿下的话,但这绝不能成为不重启御史台的理由。”
“如今看起来,重启御史台确实困难重重,难道就因为有困难,我们便退缩了吗?”
“单单凭借整顿吏治,大唐官场,何以清明。”
魏征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当仁不让。
第564章 微服私访
魏大人言之有理,与本宫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重启御史台会有种种弊端,但这并不能成为,不设监察机构的理由。”
李承乾的话,再一次响彻于朝堂之中。
朝中文武百官,还以为李承乾是站在萧瑀一边,没想到他又支持起了魏征的言论。
萧瑀面色阴沉,低头不语。
他不明白,李承乾明明对监察机构了解的十分通透,却又一意孤行的想要重启御史台。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御史台的弊端在哪,但是能解决吗?
显然不能,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皇帝能解决权力极大,独立性极强的监察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萧瑀不认为李世民可以解决,因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是不经意间的。
“承乾,你这是何意?”李世民沉声问道:“方才,你明明与萧爱卿,言论和一。而如今,却又支持魏爱卿的观点,你这实属自相矛盾。”
“呵呵……”李承乾笑着回应道:“儿臣之所以认同双方观点,那是因为,重启御史台确实有利有弊,但这并不妨碍儿臣做出正确决断。”
“任何事都有其双面性,难道我们仅仅因为这件事有弊端,便一票否决吗?这显然是武断的。”
“只要我们能合理的规避重启御史台所带来的弊端,这件事便可实行。”
李承乾为李世民解释道,殿中百官,亦是沉浸其中。
这件事对于大唐整体发展而言,确实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李世民站起身来,踱步朝堂,沉吟道:“今日,魏爱卿与萧爱卿两人之间的争辩,没有对错,亦没有输赢,原因无他,两人说的都在理。”
“虽然承乾站在魏征一方,但此事却令朕不得不深思,重启监察机构,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这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经过考量的,依朕看,今日之事便在此告一段落,众位爱卿下朝之后,每人奏本一份,题目便是关于重启御史台的利弊,朕会参考众位爱卿的意见,深深考量。”
李世民此话一出,众人也不再争辩。
李承乾倒也不急,正如李世民所言,这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此事若是实施,还需要给李世民一段思忖的时间。
而且李承乾已经为李世民安排了一次出行计划。
他相信李世民在回来之后,对此事会有重新的认识。
今日早朝,高开低走,激烈开局,草草收尾。
但关于监察机构这件事的意义,却是非凡。
三日后……
入夜……
太极宫……
甘露殿……
众位肱骨大臣被李世民请到了殿中。
魏征率先开口,“陛下,不知您深夜召集我们前来,所为何事?”
众人亦是一脸疑惑的看向他。
“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很多,也很杂,朕时常思考到深夜。”李世民双眸低垂,沉吟道:“究竟什么样才算盛世,究竟怎么办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究竟怎么做大唐官场才能清明,这是一个问题……”
“朕思来想去,此事答案,不在长安,不在皇宫,不在太极殿,亦不在朝堂,而在大唐的每一座城,每一座镇,每一个村落中。”
“朕每日与诸位端坐于朝堂中,谈论天下大事,决定万民生死,朕想问一句,你们真的了解大唐,了解百姓,了解官场吗!”
上一篇: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