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58节
御史的弹劾,怕不是一炮双响。
“俞尚书,朕要的花名册的奏疏写好了吗?于老师父那边英烈祠还等着要呢。”朱祁钰分给俞士悦一个任务,就是给大明军队改名。
俞士悦立刻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疏递给了成敬,成敬递给了兴安,兴安才转手递给了朱祁钰。
俞士悦忙不迭的说道:“写好了,写好了。”
“很好,归班吧。”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俞士悦归班。
“陛下,他…”御史还要再说。
俞士悦直接急眼了,他大声的说道:“我有没有功劳,我不知道吗?用你说吗?用你说吗?!”
“没有!就是寸功未立!”
朱祁钰强忍着笑意,让御史归班。
“陛下臣有本启奏,弹劾于谦太专,请六部大事同内阁奏行!”另外一名御史立刻站出来说道。
朱祁钰挥了挥手,让这名叫顾耀的御史,算是老调重弹了,这没啥新鲜劲儿了。
这种论调从最开始就有了,朱祁钰一并以战事紧张,皆由于老师父便宜行事,给打了回去。
现在又出来说这个事。
于谦敢专权,干涉六部大事,如同内阁首辅一样,跑到郕王府奏请行事,那都是朱祁钰给于谦的权力。
“陛下…”御史顾耀还要开口,据理力争。
金濂却出列朗声说道:“臣以为于少保以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兼大学士,依祖训,请六部大事,虽然陛下尚未组阁,但并不违制。”
“战事紧急,群臣焦虑而无定计,臣以为这弹劾,颇有些无理取闹了。”
金濂就差对顾耀的鼻子骂了,敌人打过来了,你们这帮人除了哭哭啼啼,有一个能站出来主事的吗?心里没点数吗?
战事协调六部之事,有何不妥?
况且于谦几乎事事启奏陛下,连跟城外的先锋打仗,都要请示,哪有一点僭越之举?
朱祁钰犹豫了下说道:“兴安,把你派人前些日子去直沽买干鱼的事,讲一讲吧。”
兴安一愣低声问道:“陛下,真的要讲吗?”
“讲。”朱祁钰点了点头。
兴安转过身来,仔细考虑了半天,朗声说道:“陛下九月中旬喜欢吃直沽产的干鱼,就让咱家再买些来。”
“于少保说,他家里自己家做的干鱼,让咱家去拿。”
“陛下不让咱家白拿,让咱家揣着钱到了于府,于少保家眷说,他们家没有干鱼,也不会做干鱼。”
“陛下知道后说:干鱼太咸了,不吃了。”
“陛下还说,于少保的劝谏,总是绕着弯儿的劝,不太容易听的懂。”
“陛下又说,于少保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若于少保走了,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让咱家以后不要再递弹劾于少保的奏疏了。”
“陛下,臣讲完了。”(出自《明英宗实录》190卷,原文最后作者说有注解。)
于谦的劝谏并不太好听懂,但是朱祁钰却听懂了。
于谦的谏言是:他家里没有干鱼,也不会做干鱼。
其实说的是百姓的家里,没有干鱼。
兵祸至,跑去买百姓的口粮干鱼,百姓家里有,也会说没有;若是让现做,必然说不会做。
这就是于谦想说的话。
其实……除了干鱼还有真定河畔的野菜,朱祁钰都让停了。
“顾御史,可还有要说的吗?”朱祁钰坐直了身子问道。
这是朱祁钰在用自己的皇权,为于谦做事背书。
也是替于谦进行了辩护,于谦的劝谏总是这么的温和。
从来没有梗着脖子大声的喊,陛下,你这不对!陛下,你那不好!
于谦没有任何的不恭敬的地方。
就是劝谏陛下不要扰民,还拐了那么大个圈子。
权臣会放下揽京营大权的好机会,跑去山外九州巡抚,放弃京营?
权臣都干点啥?
杀帝结发妻许配自己的女儿;
不停的刷名望团结所有朝臣;
提着剑杀了皇帝嫔妃,还让逼皇帝低头认错;
装疯卖傻趁着皇帝出巡兵变;
养寇自重大权独揽;
征战天下军权在手灭皇家宗室满门,自己上位;
殴帝三拳而去等等。
(依次是霍光、王莽、曹操、司马懿、桓玄、刘裕、高澄。)
这才是权臣啊。
于谦这恭恭敬敬还回兵权,怎么看也不像是权臣该有的样子,这都要弹劾,朱祁钰还要煞有其事的查办。
是打算逼着于谦造反吗?
“陛下从谏如流,乃是英主,臣谢陛下圣恩。”于谦还以为要上演飞鸟尽,良弓藏的事。
可是陛下却是如此回护。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爱卿尽管去做便是。”
他还指望着于谦这把刀,能够砍下万夫一力,天下无敌的农庄法,这块最硬的骨头!
自然要为于谦站台。
要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底下是没这种道理的。
无论哪个朝代,只要涉及到了土地田亩政策,哪次不是打的生灵涂炭,哪次不是打的血流漂杵?
既然于谦愿意做,朱祁钰自然要给予最大的支持。
第八十二章 十七岁,十七岁啊
朱祁钰乐意为于谦背书。
因为于谦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天下为公的人。
救时宰相,这一个词,于谦完全是担得起的。
兴安去拿于谦家里拿干鱼,于谦家里的情况,也被兴安如实回答。
那便是:日夜分国忧,所居仅蔽风;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而已。
于谦的家里如同如同普通人家一样,甚至连醋都没有。唯有书籍,是他的财富。
御史顾耀的弹劾,现在更像是一个笑话一样。
朱祁钰所知,顾耀的宅院在东江米巷,那边一座宅子就要十几万两银子,他哪来的钱?
又哪里来的底气,攻讦于谦呢?
朱祁钰看着顾耀终是挥了挥手,示意其归班便是。
朝议还在继续,太阳高高升起之时,朝议正式结束,廷议并没有进行。
因为今天是各衙门最忙的一天,大明重开九门之日,各衙门都要加班加点,处理积压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奏疏。
于谦走出了奉天殿,站在高高的月台上,看着群臣一边交谈,一边离开的样子,重重的叹了口气。
瓦剌人走了,大明的危急就彻底解除了吗?
真正的考验还在前面。
他正要迈步向前,却被吏部尚书王直拉住,王直刚要说话,兴安从奉天殿内走了出来,笑着说道:“于少保,陛下有话。”
“你且先去,你且先去。”王直止住了自己的话头,拾级而下,向着远处的宫门而去。
于谦和兴安站在月台上,看着王直略微有些佝偻的身影,缓缓离去。
王直上一次在宫门前,对于谦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百个王直也不如一个于谦也。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直其实已经切实的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救时,将权柄交给了于谦。
此时,王直的身影,略显萧索。
“陛下何事?”于谦收起了自己的感慨,问着兴安,这些宦人,于谦是能少接触,就少接触,因为他没钱。
正统初年还有三杨主政,三杨何人?
杨士奇、杨荣、杨溥,公正廉明,治国井井有条,国无长君,他们辅佐皇帝,继仁宣德政,颇有作为。
可是自从宦官王振擅权,每逢朝会,见到王振的人,必须要献百两白银,若是能够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于谦能送什么?
两袖清风。
向太监打听点事,总要银钱打点,他没有,所以,他不喜欢和宦官们打交道。
“是这样的,之前查抄了一大批的阴结虏人的奸细,这里面查获了一套厅堂五间九架八进的宅子。”
“陛下将这座宅子赐给了于少保,所用奴仆一应支取,皆出自内帑,于少保勿虑。”兴安可不敢收于谦的银子,他去宣旨,陛下都不让讨口彩。
“可是那,九重堂?”于谦颇为惊讶的问道。
京师九重堂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曾经是淇国公丘福的宅子,大气磅礴。
可是丘福轻敌冒进,与王忠、火真二人,尽数被俘,随后遇害,因为是轻敌冒进,只有千余骑傍身。
太宗文皇帝大怒,命令褫夺了淇国公的国公位。
这大院子,后来辗转流落到了郭敬手中,看来兴安是从郭敬处,查到了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