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26节
都可以免修了,于是再一动员,他现在就转为电子系直博了。
蒋筑英:“主要是,把光学学完,感觉现代科技太庞大了,种类太多了,只了解其中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学科分支,远远不够。趁着现在还不算太老,我继续学习学习。”李强:“谢主任,蒋筑英在主大手下的时候可做过不少事,不知道他转到复旦的档案里面有没有写。我怀疑有一些事迹现在还保密呢。”谢希德:“我知道,主大珩写在他的推荐信里了,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参与过重要的国防高科技项目,并在其中担任主要成员。”蒋筑英:“哪里哪里,只是半途加入小组的一个成员,普通成员。”
李强笑而不语。将筑英确实是在激光器研制小组遇到困难,向各处求援找来的援兵之一,的确算是半途加入,但是,激光器研制小组没有这三名援兵之前,做出的激光器,也就是硬拿来申请国内专利的那一台,功率是0.002瓦。2毫瓦。蒋筑英根据自己推出的光学传递函数,搞了一种激励源的新结构,王大补充完善,用这种新结构制造的第一台激光器功率达到了3瓦,然后第二台10瓦,总之,有了这个新结构,激光器的最大功率
噜噜噜往上涨。
现在这种新结构的专利还在国防保密范畴,专利发明人是蒋筑英、王大。谢希德:“蒋筑英从东北到上海,去年9月来的,刚安顿下来,放心,系里平时还是很关心照顾这个新学生的。生活上的经济上的困难,我们都会尽力解决。”李强:“呵呵呵...谢主任啊,蒋筑英可是个隐形富豪啊。”谢希德:“啊?”蒋筑英:“没有没有,那些钱打到我账上我基本上都不取的!”谢希德:“到底是什么?”李强“.”(看着蒋筑英)蒋筑英:“有一个专利,因为是我在业余的时间搞出来的,与工作和研究的方向也无关联,所以我本人可以获得专利使用的收益。”李强:“照相机上的一个小器件,天津在用,上海也有照相机厂在使用。蒋筑英的收入现在关关喝可乐都可以,而且可乐能一次买两瓶,喝一瓶酒一瓶。”将筑英“.谢希德有点明白了:“噢!这我就明白了。蒋筑英,你不用藏着,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反正在电子系,是不会有人围着你吃大户的。其实上海也没这个传统。”李强补充了一句:“另一个原因是,哦你才来了一个学期,以后你慢慢就能发现,在复旦电子系,超有钱的研究生、青年教师、教授,一点都不少。”
第六十三章,未来的芯片不会只有1微米吧
蒋筑英1960年考上了王大珩的研究生,1962年.…..毕业了。用王大的话来说就是,“他还没开始读我的研究生,做出来的成果就足够博士毕业水准了,两年对他来说都算慢了”。一一激光器最后的大攻关是1960年上半年,那时候作为援军加入战场的蒋筑英还是北大毕业季的本科生而已。蒋筑英是杭州人,父亲是国党政府小职员,现在当然不能继续当公务员了,在家摆摊做小买卖。1960年毕业时,父母曾写信让他找个分配到杭州的工作,但蒋筑英想继续深造。快毕业时在激光攻关
小组遇到了王大,了解到国内激光现在走在世界前沿,并且王大的光科所是国内最顶尖的激光器研究单位之后,决定读王大的硕士研究生。
从杭州到北京再到长春光科所,越读书越跑得远。在冰天雪地的长春呆了2年,现在回到了上海继续读书一一虽然没回到家,但总算是没让他父母继续担心了。在长春读书的那两年,春节回家时母亲都要给蒋筑英全身勘察一遍,生怕他手指头脚趾头耳朵什么的冻掉了。
从乡下到大城市一一不不不,长春也是大城市。蒋筑英在上海读书,可他不是学生,大概属于“财务自由男”,家里二老也暂时不用操心,现在的蒋筑英是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电子系的专业知识里。
虽然光学和电子都是大物理系,但为了掌握半导体的底层科学原理,蒋筑英第一个学期就选了量子电动力学等一堆课程,考试一次过。算一算,他这一学期就拿下了毕业所需的1/3的学分。除了钻书备考,蒋筑英也进入了复旦-上电的半导体实验室协助工作。王大在推荐信里写得清清楚楚,蒋筑英在长春光科参加过国防工程科研,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双强,这属于不用养成,招进来
就可以直接帮导师干活的优质研究生。
哦对了,蒋筑英的导师就是谢希德谢大姐"。“从58年到现在,半导体生产线完成了4次技术迭代,好快啊。不过,第四代的这个光学组件我在长春见过,是我隔壁实验室另一个小组参与研制的。”蒋筑英在半导体实验室的第四代芯片生产线(样机)看到了自已在长春见到过的光学组件。谢希德:“确切地说,技术迭代是三次,或者两次半。我们国产的第一套设备不算二代,那只是把黄昆从国外淘回来的设备做了国产化,所有设备的性能指标都没有超出国外同类产品。1959年底的第
二代才算是中国对芯片生产线做了一次技术选代。然后黄昆说,1959年底的那套设备严格来说,算是半次技术选代就差不多了。所以按他的标准,是选代了两次半。
将筑英在按照说明书维护和调试第四代芯片生产线的核心设备一一光刻机。它看起来像是一张双人床,宽1.8米长2.5米,高大约2米,3英寸硅晶圆,做好了一切处理,在前一道生产线涂上了光刻胶
送到光刻机这里,光刻机外的帘子就降下去。咔嗒一声,掩膜覆盖到了晶圆上边,再咔嗒一声,里面的大功率汞灯就会启动。
然后就是呼呼呼的声音一一冷却系统在工作。汞灯的功率超大,所以需要强劲的冷却系统,而且在启动之前光刻机要拉上帘子,要不然能把全车间的人都晃到短暂失明。将筑英翻开手册的下一页:“这是...光刻胶对汞灯的吸收峰?”谢希德:“对,深紫光波段。除了390~435纳米波段的紫光,汞灯发出的其他波段的光都是浪费。蒋筑英,你....你们长春光科对激光的研究很深,什么时候把激光器的功率做到和这个汞灯一个量级
就可以用激光灯来替代汞灯了,能耗我估摸着能减半。
将筑英想,我不但在以激光研究见长的长春光科,而且我在是初代激光器的研制小组呢。不过现在这事儿还不能公开。这一天时间,蒋筑英和两个同届同学对光刻机做了一次调试维护,把之前冷却系统的一个小毛病修复了。谢希德说的用激光来代替汞灯的想法蒋筑英也记在脑子里了,但是看看光刻机的"双人床"中部偏上的那盏3万瓦汞灯,这一一30千瓦的激光器可能比这床还大。就算按谢希德说的,用激光可能15千瓦
就够,那也得把长春光科所做激光器的小组折磨个半死。
调试结束之后试运行。这条生产线是第四次技术送代的产物,据说已经全面领先于美国同类产品,至少领先了2年。第四代生产线的芯片,半导体器件线宽已经不再使用毫来记录了,现在是0.035毫米也就是35微米一一用微米来记录更方便一点,正式步入微米时代。
在一小片硅上面"雕刻"只有35微米的图案,这是何等的技术奇迹啊。当蒋筑英知道初代(即国外采购那一代)设备生产的芯片内导线宽度"高达"200微米,半导体元件尺度100微米的时候,更是震惊于这5年时间四次技术迭代的神奇。或许,在自已手上,半导体技术还要继续发展,200微米、100微米、50微米、35微米、25微米、10微米、.…..不会将来芯片上的半导体原件、电路会细小到只有1微米吧?那太可怕了。蒋筑英现在都想不出来怎么做出1微米的元件。对光刻机的第一次调试过去两天,蒋筑英这天下午上完课,半导体实验室又有事要干了。“利民,还是维护和调试光刻机?”“对,但这次不是修复故障,只是一般性的调试。所以,我和你两人就够了。“蒋筑英和小他1岁但大他一届的同学范利民穿上工作服,推门进了芯片生产线所在的车间。光刻机上午到中午开了4个小时,现在又停机了。不过在停机之前它已经过了200片硅晶圆,如果良品率正常的话,这200片硅晶圆切割出来的芯片能让导弹工厂未来5年都有足够的芯片可用。在光刻机前,范利民先动手,按照手册的操作要求打开机盖进入维护状态,然后一一左手一推卡扣,把一个75毫米直径的小圆片从光刻机上取了下来,并扔到“零件回收”的娄子里。
蒋筑英:“这是晶圆掩膜,它坏了?”“它到寿命了。”看看手册,嗯,掩膜的极限使用寿命是250次。前100次为高良品率周期,后150次是良品率一般的周期。+*“谢主任,真没想到,一片掩膜,巴掌天薄薄的一小片,价格这么贵!”几天之后,蒋筑英找到了导师谢希德主任。手册上没写掩膜的价格,他是查其他的资料才查到的,并且被价格吓了一跳。这一片掩膜成本高达7500元,只能使用250次,每次30元,对3英寸的硅晶圆
做一次光刻加工,仅仅掩膜的消耗成本就有30元。
谢希德:“要往芯片上刻什么图案,掩膜上就得有什么图案。芯片上的电路是50微米,掩膜上的图案那也得是50微米,现在是35微米,比50微米的更难做,所以50微米的时候一片掩膜是5000元,现在得七千五才能做出来。
不但制造成本增加了,极限使用寿命也从300次降到250次,这还是35微掩膜采用了更坚固耐磨的材料的前提下。蒋筑英:“谢主任,你上次说的,用激光器来代替汞灯的想法,我回去琢磨了一个多星期,现在知道激光真正的使用方式了。激光不只是发出的光频率完全单一,而且,激光的方向性极强,不发散,
如果是在真空中,激光光束传输几十万公里它的直径仍然几乎不会变大,对吧。
谢希德:“所以呢?”蒋筑英:“现在我们是这样使用掩膜的,就好像在墙上刷标语,拿字版贴住墙,用个大刷子刷、刷、刷,字版镂空的部分就在墙上现出了字。但是,字版因为和墙直接接触、摩擦,所以用个几百次,
这个字版就被磨坏了。
蒋筑英说到这里,拿笔在纸上画了起来:“现在我把字版,不掩膜,悬空起来。然后把汞灯的光线换成激光,照射,穿过掩膜,带上了掩膜的图案信息,烘烤覆盖有光刻胶的硅晶圆,激光的方向性是极其完美的,因此,它也就能把掩膜的图
案信息刻到硅晶圆表面。
“而掩膜,因为是悬空的,它的使用次数,几乎是无限多次!”谢希德听到这里也懂了,她也拿了一支笔,先画了一束光,然后在光路前方画了个凹透镜,把光束扩散开来,再画个凸透镜,把发散的光束再往中间聚集:“激光器发出的是一小束光,那我们就用镜片组,把这一束光放大到75毫米直径。….不过这个镜片组可得十分精密,凹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焦距要完全一致没有误差,这样才能把一束完全平行的
指头直径的激光,放大成也是完全平行的但75毫米直径的激光。
蒋筑英再过来,动笔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换成了一组由棱镜和反射镜组成的巨复杂的系统:“用这个,棱镜比透镜更稳妥。….不过在光路的某些段,要用到少量的透镜。镜谢希德:“蒋筑英,这好像又回到你在长春学的专业范围里了。光学组件,你熟悉的领域啊。”蒋筑英:“谢主任,如果我们开始做这个东西,那,就可以让长春替我们打工了。”
(沉痛悼念PUPU(肖云)离世。世事无常.….各位如果要减肥千万别吃减肥代餐)
第六十四章,踏看人民市铺成的路前进
“太可怕了,我只是脑子里随便蹦出个想法,结果就像打开了一台碎钞机。...要花这么多钱!”蒋筑英的想法被谢希德落实为"光刻机第三代光源及光路系统预研计划”,已经由谢希德在撰写计划书了。预研项目的出资:复旦大学、上电集团、国家基金。当预研成功进入工程设计和量产阶段后,应该是要用上海国资委和中央国资委的资金。科研参与:上电/复旦半导体实验室是主研制单位,负责总成;长春光科所与清华激光物理中心负责大功率激光光源设计;长春光科所另还单独承担镜片系统的设计;上电精仪厂做专用的曝光系统;
航天器设计院光学组也参与了进来负责对准系统。
这上面的几个单位、公司只是大承包,其中有一些部件可能他们在研制的时候还要再找其他的单位协助。除了把大功率汞灯改换成激光光源一一这是本应做的预研项目之外,谢希德还顺便把光刻机本身的结构也做了个升级计划,主要围绕工作台的改进,蒋筑英看到这份计划书的时候,预研计划的总经费已经超过1000万人民币了,在2年内烧掉1000万。如果进入量产阶段,总投资很可能上亿。将筑英算是新人,他的导师谢希德是老司机了,很淡定地说道:“算是略有些高,概略预计的总经费过了一千方,但不算夸张。”蒋筑英:“.谢希德:“现在最紧要的是计划书,最好明天完成,李局长现在在上海。过几天他就要回北京了,让李局长走之前咱们想办法见一见,请他看一看这个计划书,做一些补充和修订,项自推进就更有把
握。
李强返京的日期就在两天后,谢希德、蒋筑英找到李强的时候,他都大包小包准备上车了一一按照中央的要求,李强得坐与其他车厢隔绝开的加挂车厢,挂上火车了可就没那么容易解脱下来,必须得走。
“激光光源。非接触式光刻。你们的研究方向思路很清晰,就按这条路走下去。李强看了计划书的概要,评价了一句。谢希德:“因为是前沿探索兴致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技术问题我们研制团队解决,但如果出现额外但又必须要支出的经费,可能就得请上级帮忙了。”
李强:“这不是问题,现在项目经费已经换成事先预估、赋予额度,项目完成后结算。.….额度也可以超。蒋筑英,你在复旦又成为重点项目的成员了,厉害啊。”谢希德:“他可是三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而且最早的思路就是他提供的,这在将来项目总结的时候,一定会记下来,创意的原出处是将筑英。”蒋筑英了挠后脑勺:“李局长,现在我背上的压力比一座山还大。路是找到了一条,但仔细一算,这条路是用钱铺出来的,我们每往前走一步,脚都是踩在人民币铺出来的地面上。如果有一步我们
不小心走歪了,就浪费了一地的钱。
李强明白了,蒋筑英不是因为研究方向太难而压力山大,是因为项目启动后花的钱超出了他的想象力。“蒋同学,你现在是复旦的研究生,谢主任既是复旦的教授也是上电的主任,她应该知道得比你多一点,…….不过我估计很快你也是双重身份了。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去年从上电集团采购的外贸品总
额是1.2亿人民币,这一笔单子,谢主任应该知道有多赚钱吧?
谢希德:“卖给中电进出口的产品,上电集团赚得比国内市场利润高,大概高了10%,而且订单很稳定,赚的钱很安稳。上电的年终奖至少有一半是靠这个。”李强:“中电进出口拿了你们上电的1.2亿,再加上北电、天电、南电。南京电子集团主要是向苏东国家出口,四大集团总计拿走了4.5亿人民币的货,知道这些货,中电进出口转手之后赚了多少吗?”李强伸出一根手指头:“10亿。这些货中电进出口收货是4.5亿,卖出去的价格是10.23亿人民币,中电进出口就在各个国家间做做买办,啊不,外贸中介,直接就是5个多亿落袋。挣的都是外汇,其中有1亿卢布、将近1亿
美元,还有其他的货币比如法郎和瑞士法郎之类。
“这只是1962年的数据。1963年你知道中电进出口准备卖多少货吗?”李强伸出了两根手指头。蒋筑英:“20亿!"李强:“上电集团今年度的出口要从1.2亿增长到3个亿,上电老总亲口说的,只要中电进出口给力,3个亿毫无困难。而且,因为我们打算向西方主要是美国大规模出口计算机,利润率更高。计算机
的利润比天电的收音机录音机高很多。天电的小商品往苏联和东欧国家出口时利润率还行,但是对其他地区,尤其是西方国家出口时不高,市场竞争很厉害。
“而天电的那些收音机录音机呢,又比其他工业品利润率高很多。比如现在出口商品的大头纺织品,棉纱的利润率不到2%,棉布也好不了多少,只是我们跟苏联的贸易必须有它,等于是拿它来还一五和二五的贷款。成衣利润率稍微比纱、布高点儿,最高能有10%但那可能是少部分偶尔遇到的设计比较新颖的产品,比如那个什么衫,踩到了市场的新鲜劲儿。
“中央、国资委现在的看法是,低端工业品出口只是一种“商品置换”,我们生产一些轻工业品比较拿手,既然这样就大量生产并且卖出去,再买机器设备进来。少量地抑制了国内的消费,大家的物质消费降低了一点,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不是商品置换了,而是一种相当快速的资本积累。
“除了能给资本积累提速,高新产品出口还有抢占市场、抑制竞争对手发展,最后完成对高新市场的独占的前景。”
蒋筑英:“以半导体、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高新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研制和大规模生产的门槛很高,当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向世界提供这样的产品,因而具有高于一般商品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意义。在这一行业,产品更新速度换代快,率先取得技术突破的公司,就能凭借新技术和新产新品有绝对的议价权,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这种利润反过来又能促进自身在这行业有更大的投入,这样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所以,高额利润让上电有了在科研方面投入巨资的底气,而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又会对上电集团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正反馈。
蒋筑英听李强的话,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并且用自已的话总结出来。李强点头:“不仅是上电集团,放宽到我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也都是这样的。所以,国家早在10年前就制定了这样的产业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是一条龙,龙的身子和尾巴就是基础的工农业,工业主
要是低端制造业。而龙头,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半导体和电子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亮点,不过其他的工业行业也有一部分是尖端的,国家也都在重点发展。
蒋筑英:“就是说,我们要敢于走这种踩在人民币上面通过的道路,一旦把这条路走通了,前方就会是更光明的前景,更大的世界。”李强:“对。压力是有的,但不要让压力成为心理负担,而要成为激励的动力。步子要走得稳,眼光要看得准,把路趟出来了,我们拿下了这条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要动身喽。”李强要去车站了。蒋筑英:“我送送您。”李强:“不用给我拖箱子,警卫员就在楼下,他来带这个,里面就是一些上海特产,不过,有点沉。”李强要带走的上海特产,一整箱可乐。蒋筑英和谢希德:“.李强:“蒋同学,长春光科那边,你和王大主任的联系还没断吧?蒋筑英:“没,和他们那边一直保持着联系,王主任、还有以前的同学、老师、同事,无论对公还是对个人关系都是很好的。”李强:“半导体电子,是一个工业门类,但又不只是一个工业门类。你们这个第三代光源及光路系统,就需要激光和光科所的深度介入,现在没有任何产业是能单独拎出来不与其他工业发生联系的,
电子工业尤其如此,它与现在的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会发生关系。现在因为起诉案而沸沸扬扬的浦西数据,你们都知道吧?
蒋筑英、谢希德:“知道。不但知道,还很熟,上电和他们几乎就是利益共同体。”李强:“录音机厂的两个工人、从北电来上海参与创业的一个博士,创办西数,几乎是从零开始,现在在磁存储领域做到了世界顶尖,手头一堆的核心技术。它的成功源于什么呢?有创始人的灵光闪
现,有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良好的制度,其实还有背后的出资人,吴志逵。吴志可不只是出资人,他是化学专家,他家都是。在硬盘技术向第二代发展的时候,硬盘的磁感材料无为关键,是吴志串线,在国内寻找品质最好的磁性材料,后来还去苏联和德国找。找到了就把专利买下来。如果没有磁性材料一一也就是无机化学工业做支撑,西数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蒋筑英:“明白了,那一一我得再多读几个硕士博士?”谢希德:“不不不
李强:“不用不用,你现在都刷第二个专业的博士了。通过学习,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框架严整的而且是开放式的知识体系,此后只要你的脑子没有坏掉,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理解之后归入你的框架里面,并且发挥作用。学习是终身的事,但不一定在学校里才能学习。学校是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让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地方。
李强离沪返京。“光刻机第三代光源及光路系统预研"小组成立,着手规划预研工作。小组的领导层是三人:谢希德、,吴继康、蒋筑英。看起来是两位教授带一个研究生是吧。然而谢希德是主任,承担的项目很多,这个小组只是众多项目之一。吴继康则在参与上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的研发,因此,在平时这个项目的"头目"只有一人:蒋筑英。
“妮妮,你可得多帮帮我,这个系统太大了,站在顶层做全局研究的人不能只有我一个,你就别局限于编码和显示那一块了,也开始做总体工作吧。”蒋筑英说的"妮妮"是他的学长、比他高一届但是小1岁的倪光南。倪光南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进入复旦电子系攻读硕士,现在是研二。蒋筑英是研一。现在预研小组分配下来的两百多平米的实验室里,就这两人在聊天,其他的小组成员还没凑齐。倪光南皱着
眉头说道:
“蒋哥,转到全局研究要看的书太多了。"蒋筑英:“不多不多,长春光科编纂的激光技术文集第一、二、三辑,光学的基础课程七八本书,机电,机电不是你的本科老专业嘛,排除机电,其他就是十几本小知识性质的书了。”倪光南:“那也得花个两个月三个月时间才能读完吧。”将筑英:“那就说好了,三个月以后,你加入全局行列,咱俩一起做光刻机总体研究。”
第六十五章,新泰邑战略村之战
越南共和国(南越)同统省,新泰邑战略村。1963年2月。新泰邑战略村是1962年2月建成的。南越陆军当时用了700多人和100多辆卡车装甲车,把周围的泰邑、邑北、邑南、高庄等七个村庄的居民驱赶到一起,外面围上栅栏和倒刺铁丝,变成一个常住六
千多人、房屋紧窄、茅厕紧张、臭气熏天的大号集中营。
村民早上外出种田要取通行证,种完田晚上返回也得凭通行证进村,并且进村前还要经过搜身。如果晚上8点之前这人还没返回村子,那么家属就会被带走。战略村里的居民早就对南越陆军怒火沸腾,只是迫于装甲车和老干妈"重机枪的威才没有揭竿而起。这样的群众基础给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越共)最佳的生存土壤。1962年12月,南越陆军空中侦察发现一支越共游击队进入了同统省新泰邑战略村区域,百余人在丛林里若隐若现。12月
28日,这支越共游击队出现在已被废弃的邑北村,在南越陆军例行对邑北巡逻时,这些游击队以村里的空房子为掩护,向巡逻的卡车装甲车开火。
同统省就着西贡,新泰邑战略村与西贡距离不过四五十公里。游击队都活动到西贡附近了,这还了得,必须重拳出击。南越派出了整个陆军战斗力最强、美国顾问见了都竖起大拇指的第7步兵师第11团,外加一个国民警卫营、一个运输连、一个由美国飞行员驾驶的空中运输连,负责搞定新泰邑战略村附近的越共游击这么多部队对付100多号人的越共似乎有点多,南越第7师当然不会让这两三千人聚成一团,而是以营为单位卡住战略村附近的四个要点,主要战斗方向是由第11团的一个步兵营负责。南越和美军的情报部门略有紫失误,出现在新泰邑战略村附近的不是越共游击队,而是北越的正规军一一在北方训练、整建制渗入南方,改头换面成为民解阵武装力量的正规陆军部队。在新泰邑战略
队。
村出现的是越军第261营第1连和第514营的1连(两个尖刀连),总计350人。
北越派正规军进入这里的原因,是要在这里设立一个无线电侦听站,这样西贡的美军基地一有飞机起飞,这里就能侦听到,判断美军出击的飞机架次、型号,给其他地区的游击队以及北越提供预警。因此越共得派出这两个正规营的精锐战士,给无线电侦听站保驾护航。
果然,南越陆军第一次贸然出击,一个连坐着装甲车从战略村出发前往邑北清剿越共游击队,就被火箭筒和各种轻武器瞬里啪啦一顿乱打,几分钟之内伤亡三十多人,狼撤出战斗。南越第7师的美军顾问保罗·范恩中校在空中的侦察机上,全程观察南越陆军的这次出击和溃退。保罗·范恩在低空掠过战场时,清楚看到了火箭筒发射的尾烟,落地后再问询溃退回来的南越陆军,不
费太多周折就搞清楚了事实真相:
这是越共的正规军,不是游击队!美军顾问让第7师增加兵力投入,第二天第7师的一整个营按连分成三路,第7师师属重炮开火,掩护装甲车包抄进攻邑北,另外美军也开着直升机出动,运送两个南越陆军连包抄这片地区,务必全歼
北越的这股正规军。
然而地面推进的3路兵马遇到了比昨天还强至少一倍的反击,这些越军士兵三人一组,分散在邑北外面的丛林中,或是两支步枪掩护一挺轻机枪,或是两支步枪掩护一个火箭筒手,进退皆有章法,越军在邑北村外死伤惨重。
空中运输增援方面,美军开出了足能运载两个连的直升机,可集结起来可以上飞机的只有一个连。就这运载一个连的十几架直升机,在低空飞行时被越共用12.7毫米重机枪拦射,一下子就掉下去3架。电于真升机支援不力,邑北附近的北越部队甚至发起了反击,保罗范恩在天上俯瞰,漫山遍野都有硝烟和火光(交战双方都穿绿衣服,无法直接看见人),公路和公路两侧则是黑烟柱一一被摧毁后熊
熊燃烧的装甲车。车
战斗至傍晚,北越军队主动撤出战场,只留下19具尸体和3名重伤员。南越第7师躺尸90人,伤一百多快200人,一个步兵营完全废掉了。美军也付出了3死8伤、5架直升机被毁的代价,死伤的都是飞行员。
这是美军-南越军首次确凿无疑地在南越战场上遭遇整建制的越共正规军。战斗结果是南越惨败。南越获得的唯一可安慰的战果是越共主动撤出了新泰邑战略村,他们在这里设无线电侦听站的计划落空了(美军和南越在战前两天发现了这里存在可直通北越的大功率电台在活动)但这个所谓的"达
到战役目的",大家都知道,掩盖不了战斗中暴露出来的南越陆军战斗力低下的事实。
“在新泰邑战略村我们见到的这支军队,完全就是中国军队的复制品。”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复盘新泰邑战略村战斗,为此特地将保罗·范恩中校从南越召回,让他来做这次战斗的总结。“通过对3名重伤员的审讯,我们知道了,这不是越共游击队,而是越共正规军,或者说北越整建制渗透进入南越的陆军部队。他们使用的武器,枪支大量使用缴获的美制枪械,但是,反坦克小组装
备的是RPG-7火箭筒,而他们的通信装备全由中国提供,就是那种非常小巧的对讲机。
越共正规军在战斗中从不密集冲锋,甚至也不密集聚集。所有人员组成2~4人的战斗小组,其中3人战斗小组最为常见。在战斗中他们会娴熟地利用丛林遮蔽自已的行踪,甚至会有意识地躲避直升机和侦察机的空中侦察。战斗小组与战斗小组之间的配合频繁而宜熟练,即使在ARVN的装申车临近开火时,他们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交替掩护和撤退,并抓住ARVN火力间隙或者观察死角,在100米左右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