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545节

  “这个汽车厂允许自己调整自己的产品的价格吗?紧俏提价、滞销降价,可以吗?”

  戈尔巴乔夫沉默。

  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

  办大

  计委副

  委副主席谢里科夫说道:“我们希望在未来23年时间,逐渐引入这种弹性机制,也就是增加工厂本身的自主权。这其实在柯西金时期,工厂是有的,工厂可以自己决

  定自己的生产计划,

  或者部分决定。后来....

  乔思通:“后来你们把这个自主权又收回去了,一切按国家计划行事。如果没记错的话,是随着0GAS系统的部署而全面收回的。”

  谢里科夫:“..”

  乔思通叹气:“这个汽车厂的资金,你们还是贷款吧,最低利息,钱给你们,你们自己建厂,自己管理生产,我们的贷款你们以石油或者木材或者矿业出口的外汇收入作为担保。

  谢里科夫:“我们已经拿它们做了很多贷款的担保了。”

  这下轮到乔思通无语了。

  戈尔巴乔夫:“乔同志,我坦率地说,....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说买就买!我们只是三年总共需要35亿美元的外汇而已,为什么这么难呢?”

  乔思通:“1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认购现在并未落定,这么大的一笔外汇支出,财政部和央行不能自己决定,必须召开听证会予以审核。同样,你们的300亿+35亿的一 揽子计划,也不是我可以否决

  的,我只是让贵方提供更加可信的这笔资金的回笼的可能性,最终的决定,也需要在人大召开听证会予以审核。

  回到克里姆林宫,戈尔巴乔夫汇报了此事之后,契尔年科就蹦出个单词"完了”。

  戈尔巴乔夫:“乔 思通副总理说,之所以现在谈判的时候他事儿特别多,是要我们显示出更认真的态度,以让中国高层在内部审核以及听证会的时候,审核者能够相信这笔钱不是白投出去的,这样通

  过的概率更高。

  契尔年科:“我们在中国人眼中的形象并不好。是最近几年越来越不好。都是那些在中国旅游时一掷千 金的干部败坏的...戈尔巴乔夫同志,300+35亿,我只能说,完了。中国不会帮我们的。”

  .....

  华盛顿。

  “完了!100亿国债完了!中国不会帮我们的!””

  美国财政部长威廉米勒颓然倒在沙发里,葛优躺的姿势,一动也不动。

  国务卿埃德蒙:马斯基:“财政部长先生,中国并没有说不会认购国债,只是中国需要中央审核和人大听证之后才决定购买。我们的国债是1984、1985年两期发售,中国每 期购买50亿美元,以他们的支付能力来说毫无问题。

  威廉米勒:“艾德蒙,你也说了,这笔认购不只是中共的政治局审议就算完,还需要人大举行听证会。中国的人大代表绝对会满脸幸灾乐祸地把这个购买动议给否决掉的。完了!”

第88章 国家信息高速公路

  为什么美国政府的钱袋子现在紧张成这个样子,那得从吉米卡特的第二个任期开始说。

  一个任期大得多。税收方面,对小企业、

  立及中产以下的个人减税,对大企业增税;开始方面,强力压缩联邦政府运行费用,简化部门裁减雇员,

  卡特的第二个任

  在内政方面动刀的力度比第

  形性软的国家的

  援助,增加福利,

  建立和完善医保体系。

  (试图)减少军费和其他公共性开支,减少对各种奇形

  现在已经是卡特当总统的最后年。他的施政措施的效果是这样的:

  税收该减的减下来了,该增收的税没增到预期的数字。

  联邦政府开支裁减了点点,对外援助也裁减下来了,但是军费没减成,还往上增了。

  社会福利和医保是真建立/加强起来了,嗷嗷地花钱。

  总的评价:口碑尚可,下层受益了,而且上层没得罪得太狠,但是政府的钱越来越不够花了。

  1983年美国财政收入收9400亿美元,但财政支出高达11200亿美元,财政赤字1800亿。1984年的财政预算在年初说是1.2万亿,现在一年还没结 束,但是1984年7月,美国政府因为中期财政预算通

  不过,关门11天。重新开门之后,就出台了这次要说的400亿美元特别国债。

  这400亿美元特别国债是加塞插队临时安排的,原先美国国债的购买大户,社保基金和各种公益基金,在去年底已经认购过一次了,8月份他们都没有钱。国务卿埃德蒙马斯基在中东和中国、日本转

  了一大圈,游说油霸国和中国、日本买点特别国债。

  马斯基访问中国的时候提出的是中国能不能认购400亿当中的50亿,然后明年7月还会照例发行400亿特别国债,中国再认购50亿。这笔特别国债利息高,中方在会谈的时候表示这个建议可以考虑考虑。

  再然后,到了8月底,中国知会美国财政部:这50亿美元中国的确需要考虑考虑,请贵国财政部派名得力官 员来人大,我们要开听证会了,你们来人民大会堂接受质询,对疑问做出解释。虽然这件

  事是是中国央行对全国人大负责,但你们是发行债权的原主,你们派人来北京解释最直接了。

  听到这个消息,埃德蒙马斯基和财政部长威廉米勒立刻就崩了。虽然中方很贴心地表示,可以破例不让媒体报道你们的官员访华这件事,但是.. ...

  威廉米勒不是担心丢人,而是担心通不过。

  油霸国、中国、日本是这一批国债的大额客户,只有大额客户点头并且确定购买数量,国债才能按照预计的数字发行上市。

  400亿美元的国债大概有300亿是大客户认购的,只有100亿放到政权市场让散户认购。如果其中一个大客户突然撂挑子不干了,美联储不能把散户认购的那部分从100亿改成150亿。突然多出来的50

  亿超出了债券市场的融资能力,这会让这期国债的指数跌成狗。

  国务卿、财政部长和美联储在为此而担心,吉米卡特却无所谓的样子。这笔国债发行出去、国库到账的时候,他也差不多卸任了,这是给下一任总统花的钱。

  这不马上就到9月份了,1984美国大选要紧锣密鼓地进行了。

  马斯基国务卿先联系中国大使馆,讨论讨论这件事有没有最新消息和动向能透露给美方的,好让美国财政部有个底。

  结果中国大使馆回话:中国驻美大使已经回国了。

  不但中国驻美大使回国了,中国驻苏联大使也飞回国了。

  9月份要召开十三大了,驻美大使、驻苏联大使都是全国党代会的代表。

  威廉米勒派了他的首席助理,跟在中国驻美大使屁股后头飞6往北京,负责解释这次美国的特别国债。

  在人民大会堂,首席助理最重点最优先要解释的是:美国政府已经一屁股债了,这几十年不停地一拨又 拨地借,旧债未还又借新债,美国政府是怎么保证能偿还这么多国债并且支付利息的?

  首席助理给出的是3000页的“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的报告,里面说的是财政收入未来必定增长,新增的财政收入绝对可以还清债务。

  OK,接着的下一个问题是:你们去年的军费一千五百亿美元,说说呗。

  首席助理解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已经彻底把规模裁下来了,尼克松时期海军一直不放弃在西太平洋的双航母配置,现在已经放弃,第七舰队的航母永久减少到1艘,全美国海军的航母已经

  从21艘裁撤到18艘,水面舰和潜艇也有相当大的削减。美国现在的军事力量重点还是在大西洋欧洲方向。

  首席助理被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就退场,材料留下就行,人基本没他的事了。

  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开始问央行这边问题,比如现在的外汇储备分布情况、资产增值情况、储备量是要增还是要减,都增持哪种资产、减持哪种资产,等等。

  9月1日,苏联代表团的专机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

  这一趟专机行程在几个月前就预先安排好了,苏共肯定会派代表团列席参加十三大。但是,由于苏联最近两个月很急忙地提出了钱的需求,而中国这边表示要仔细研究,所以苏联派出的列席代表团

  临时进行了人员更换,由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替换了格里申担任团长。吉洪诺夫学管经济,由他当团长当然是借列席参加十三大的机会,实际上是来中国谈钱的事情。

  十三大召开前一天,吉洪诺夫与陈法会谈。在会谈刚开始,陈沄就告诉他,中国已经决定分两期购入100亿美元的美国特别国债。

  吉洪诺夫心里咯噔一下,他和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样,重谈了苏联现在需要国际硬通货以支持改革措施的观点。

  陈运当然能get到吉洪诺夫的言外之意,他告诉吉洪诺夫,国资委购入美国国债与即将进行磋商的300+35亿计划是互不冲突的。但是,美国财政部为了从中国这儿享到50亿美元,他们财政部长的首

  助理带了370公斤的资料来。

  陈法是让吉洪诺夫这边也把工作做细。但在吉洪诺夫这边,他却是被陈沄的第一句话惊到了。中国甩出100亿美元买美国国债,买完之后仍然觉得苏联提出的35亿美元外汇贷款不算什么大事儿。

  “我们挣这么些钱,积累这些财富并不容易,都是搞建设搞生产,努力工作挣回来的。相比之下你们还是老天赏饭吃,整个秋明州,随便在地上钻个眼就冒石油,“陈法说,“中苏是经济互助合作联盟

  关系,谁扶持谁,都是符合联盟条约精神的,但是我们要看到扶持的效果。

  人民大会堂。

  “这次大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入民都寄希望于我们这次大会,世界上关心中国的朋友都注视着我们这次大会。”

  “回顾过去六年走过的道路,总起来说,这六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六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六年,我们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拥护。

  邓主席的大会报告对过去六年的工作做总结。

  吉洪诺夫注意到邓主席的十三大报告比勃列日涅夫的短得多,这从会议下发的报告讲稿的长度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的长度就是翻译为俄文之后的长度对比,不是拿中文版对比,那个更薄。

  不过也好...这样吉洪诺夫第一天、第二天列席参会之后,第三天就可以抽出身来继续与中国方面谈那个300+35的一揽子计划。

  但是中国方面给吉洪诺夫安排的行程是:考察。

  京广高铁,北京郑州段。

  吉洪诺夫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高铁。

  京广高铁预计下个月通车,现在其实所有线路都已修建完毕,并且开始分段试运行,只是还没有对普通乘客售票。现在吉洪诺夫和苏联代表团、中方陪同人员就在一列试运行的高铁动车组上面。

  吉洪诺夫:“出乎我的意料,现在这列火车的时速已经到达280公里/小时,但却比普速火车运行得还要平稳。”

  高铁项目总工刘友梅:“影响平稳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条,动车组本身的悬挂减震系统,以及线路的平整度。高铁的减震系统是全新研制的,与普速火车相比减震效果好得多。当然,为此需要重新设计整套系统,并组织厂商搭起供应链。”

  “高铁线路的平整度也远远超过了普速铁路,用一一个浅显的比方,现代化的住宅楼里面,精装修过的地板,它的平整度其实比不上高铁线路。高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也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产业。”

  铁道部长丁甘昆:“其实在五年前,柯西金主席还在的时候,中国曾询问过你方有没有兴趣修建一条 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高铁,但这个计划最后没有下文了。”

  吉洪诺夫:“我看过那个计划,尤其注意到了总预算,这太花钱了。”

  丁其昆:“更主要的是,你们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铁路客流量并没有这么大。不过这倒是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座800万人口的城市和 座600万人口的城市,它们之间的人员客流量本应该是很大

  的。如果你们的客流量大到足以让高铁在运营过程中的盈亏平衡,那么它就有修建的必要性了。

  吉洪诺夫:“是总预算。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高铁总投资会让国家计委难以承受的。我们还是先不谈高速铁路,应当梳理眼前的事情并制定一一个方案。”

  丁甘昆:“好吧,的确眼前的事情是更迫切的问题。

  人民大会堂。

首节 上一节 545/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