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54节

  毕竟李祬他们将调抬得很高,字里行间的意思,是藩属朝鲜皆乃贫瘠苦寒之地,远比不了上朝天国,这算是一种极为委婉的答复,但与此同时,也充分表明一个态度,作为藩属的我们,都已经把话讲到这份上了,身为宗主国的上朝,总不能不顾及威仪的强占吧?

  这要是传出去的话,岂不是有损大明国威吗?

  “这个朝鲜王世子李祬,还真是超出了朕的预料,此人真有点不简单。”朱由校呷了口茶,在二人的注视下,语气平静的说道。

  “朕提出在济州岛开设港口时,此人必然是猜到了什么,否则不会当着朕的面,讲出那番话出来。”

  朱聿键似猜到了什么,露出几分惊愕的表情,“陛下的意思是说,朝鲜使团在赶赴我朝朝贡时,待在登莱之地,应是知晓西夷北上之事?”

  “不无道理。”

  朱由校将茶盏放下,看向朱聿键时,露出几分赞许的神色,“这世上没有蠢笨之人,一味地将别人当做傻子,而自诩最聪明的,反而是最蠢笨的。”

  “或许李祬不知,朕为何要在天津开海通商,但他却明白一点,大明作为一众藩属的宗主国,做任何决断必然是有深意的。”

  “何况朝鲜跟倭岛不同,他们可没有绝对闭关禁海,在此之前,恐不乏有海商停靠到朝鲜沿海,这其中就可能包括我大明东南海商!”

  “这帮败类!!”

  朱由检闻言咬牙道:“明明缴纳关税,就能够进行海贸,却偏要靠走私去肥了自己,丝毫不顾朝廷律令,这摆明是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朱由校笑笑没有多言其他。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人活于世,若是为利,那必然会穷尽各种手段,以最小的代价,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朱由校想在济州岛开港,不止想要借海上通道,去迂回捅建虏腚眼那样简单,这其中还包含很多设想。

  其一,为介入朝鲜国乱蓄势。

  其二,为多元化发展海军。

  其三,为闭合海上缉私。

  其四,为震慑北上的西夷群体。

  其五,为打乱建虏征服野人女真,索伦等部。

  大明想要完成蜕变,可没有很多时间去耗,朱由校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将每一桩谋划部署,都对标一个特定群体,让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大明这杆大旗下前行。

  像扶持的新兴武将群体,就以战功作为绝对标榜,你只要立下战功,达到一定级别,朕就敕爵厚赏,但有一个前提,别违背军规军纪,别触碰大明律令,不然该严惩你时,必然严惩!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特定群体中,基本调调也是这个,只要伱们听话,愿意服从朕的决断,那好处会叫你们得到。

  “长寿,朕有个单独的课业,需要你来做了。”想到这里的朱由校,带有笑意的眼神看向朱聿键。

  “臣定全力以赴!”

  朱聿键闻言,当即作揖表态道。

  “以唐王世孙的名义,跟李倧私下接触。”

  朱由校伸手揉揉太阳穴,“前提是不能叫李祬知道,朕要你跟李倧交好,最好能让李倧联想些别的。”

  “臣遵旨。”

  朱聿键作揖拜道,可内心却很振奋,倒不是与李倧有关,而是唐王世孙,这代表着他必然承袭唐王爵!!

  这是一种肯定。

  这是一种态度。

  “皇兄,那臣弟呢?”朱由检此刻开口道。

  “你也有课业。”

  朱由校嘴角微扬道:“以五殿下之名,给朕接触李祬,该怎样做自己想,朕把话说道前面,这个李祬,朕要留在京城,让他进国子监进修,如何能达成这点,就要看你的了。”

  “臣弟遵旨。”

  朱由检当即应道。

  记忆中对李祬的印象,朱由校不是特别清楚,想想也对,那李倧篡逆上位,势必会对李珲、李祬一系进行篡改,而这次召见李祬,让朱由校对其印象有较大改变。

  连带着对朝鲜国乱的谋划,朱由校也做出相应调整,不过眼下时间还长,朱由校有充足的时间去谋定具体细节,不过在此之前啊,针对朝鲜周边的一些部署,朱由校也要加快进行调整了。

  特别是那个济州岛的港口,必须要拿下才行,不然会影响到别的谋划,这是朱由校断不愿看到的!

第409章 产业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身处在这现实的世道下,在想要得到什么以前,要先想想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权势也好,身份也罢,终不过是种附加罢了,倘若没有这些外在的附加,依旧可以为别人带来好处,那才能确保长久屹立不倒!

  时下的朝堂与京城,似被一种喧嚣所笼罩,朱由校做的种种事宜,特别是以宗人府之名筹设皇明宗军,像是触碰到某块逆鳞般,使得外朝的文官群体反应很大,争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即便是大明皇帝,做事也不能太过率性而为,奈何朱由校现在啊,根本就不理会这一茬儿。

  想吵是吧?

  找南书房!

  想争是吧?

  找南书房!

  这场由朱由校掀起的新大礼议之争,被朱由校聚焦在皇明时报上,先前展开的种种部署与谋划,更多是围绕枪杆子、钱袋子展开,这次朱由校就想在笔杆子上,好好的掰扯掰扯,看看这舆情导向究竟谁说了算!

  “这次急召卿家进京,就是想聊聊天津诸事,这一路舟车劳顿,卿家辛苦了。”

  乾清宫。

  看着面色憔悴的陈奇瑜,盘坐在罗汉床上的朱由校,心底难免生出感慨,从天津开海通商以来,陈奇瑜肩负的担子很重。

  跟最初离京时相比,陈奇瑜看起来很疲惫,没有那种意气风发之象。

  想想也是。

  一副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即便陈奇瑜再有本事与手段,那在所难免的,也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挑战。

  “臣不辛苦。”

  陈奇瑜微微低首道:“能够在天津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做事,是臣的荣幸!”

  别看天津远离京城,但是对于朝中的局势,乃至京城的种种变化,陈奇瑜都是能够知晓的。

  归根到底,天津是北漕运的通衢之地,是拱卫京城京畿的门户,每天通过漕运往来的群体,会将天南海北的消息带到天津,而这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来自京城的消息!

  “先说说天津的造船产业吧。”

  朱由校看向陈奇瑜道:“天津想要保持对外开海通商,说来说去都绕不开海船,特别是大型海船,没有造船业支撑的海贸,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陛下,当前在天津治下有四处官营造船厂,十七处私营造船厂。”

  面对天子的询问,陈奇瑜没有任何的迟疑,边向天子讲明情况,边找出一副舆图,铺在短案上,便详细禀明情况,“天津治下的四处官营造船厂,围绕新营建的天津港、北塘、大沽等地兴建,眼下造船厂主体已悉数竣工。”

  “所招募的船匠有900余众,学徒超5000众,他们在少府下辖的船舶清吏司统筹下,加紧为天津水师、东江水师营造一批400料、500料、800料的战座船、巡座船、巡沙船、海苍船、苍山船等。”

  “不过800料海船仅在建4艘,且皆为战座船,在天津驻扎设衙的船舶清吏司,明确指出要先立足于现有造船技术,加紧为天津水师、东江水师增强海上力量。”

  “通过边造、边学、边增的三边策略,依托现有的海船订单,逐步完善造船配套产业构建,总结与精进现控造船技术,培养一批精通造船的船匠,在此期间船舶清吏司加紧搜集西洋造船技术,以达成陛下先前提到的东西结合的目标。”

  真是一步慢,步步慢啊。

  朱由校眉头微蹙,曾经大明的造船技术,绝对是冠绝寰宇的存在!

  在郑和统领船队下西洋期间,就像500料、800料、1000料等各式海船,都是极为寻常的存在,而其中所辖最大宝船,在同时期根本就没有别的国家能建造出来,唯有大明可以建造!

  可现在呢?

  大明现在想要增强海上力量,就必须重新再走一遍,要知道一支驰骋海疆的舰队,想要确保整体战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靠的可不是同一类型的战船,那必然是需要各个类型的战船搭配着。

  按着后世的标准换算,“一料”相当于0.33吨排水量,现在天津官营造船厂,能够建造的最大海船是800料,也就是264吨排水量,就这等规格的海上战船,千万别说什么驰骋远洋,能保障近海安稳就算烧高香了!

  海军建设的难点众多,一个造船技术,一个航海技术,一个海炮技术,一个造船木材,特别是最后一项,别的都可以积攒经验,唯独造船需要的木材,要用到橡木、杉木、柚木等木材,可以找到不同规格的木材还好,无非是开采与运输嘛,可要是找不到啊,那不好意思,你想建都建造不出来。

  大航海,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玩转的。

  “那生产各式木料、铁料、漆料、绳索、船帆等产业工坊,都在天津筹建起来没有?”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陈奇瑜询问道。

  “皆已筹建起来。”

  陈奇瑜回道:“上述这些产业工坊,不仅能满足官营造船厂所需,还能供应给诸私营造船厂所需。”

  “而像用在各式海船上的铁料,是由天津第一冶炼厂提供,眼下以造船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脱产工匠学徒,合计超过3万余众,这还没有包括一批女工,毕竟像纺织、绳索、船帆这类产业工坊,反倒是女眷更为精通。”

  朱由校继续问道:“那女工的规模,眼下在天津有多少?”

  “陛下问的是全部?”

  陈奇瑜没有急着回答。

  朱由校点点头。

  “据天津有司统计的,女工的规模合计有12000余众。”

  陈奇瑜表情严肃道:“只是也因为有这等规模,使得在天津一直存在着一股不好的舆情风气,这是臣最担心的事情。”

  “朕想到了。”

  朱由校似笑非笑道:“觉得女眷就该相夫教子,就该待在家里,像在天津那样抛头露面的劳作,会被说成不检点,可是她们皆靠自己的双手劳作,赚取能够养家的银子,凭什么要遭到这种指摘?朕觉得这件事情,天津有司今后要强势些,不能坐看此事发展下去!”

  在讲到这里时,朱由校的表情极其严肃,眼神是极其坚毅,陈奇瑜在听到这些时,便知晓天子的态度与意志,是何其的坚定与明确!

第410章 产业

  小农经济的一大标志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只要满足这一基本需求,对于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就没有了更高的刺激,毕竟都够用了嘛,为何还要挖空心思提升生产力?

  不过恰恰也是因为这样吧,导致神州尽管出现过几次萌芽,但始终没有一次生根成长起来。

  在天津治下的脱产女工,有一部分是遗孀群体,为了能让她们有尊严的活下去,这部分遗孀会被优先安排进官营诸厂。

  恩养遗孀遗孤,绝非是朝廷定期给些能糊口的钱粮,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人生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这一路会遇到很多事,让这部分群体能自信的生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是朱由校要做到的!

  这也是朱由校为何从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将分散各地的遗孀遗孤,让他们离开故土,集中在北直隶治下各地皇庄的原因。

  这绝非是面子工程。

  一个是大明的礼教问题,一个是朱由校能够兼顾到,为了可以让这一特殊群体,能够拥有新的人生,哪怕耗费再多心思与钱粮,这一切也必须要做到。

  因为他们值得!!

首节 上一节 254/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