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55节

  她们的丈夫,他们的父辈,为了大明战死沙场,流尽了鲜血,谁都可以忘记他们,唯独朝廷不能!!

  “陛下,官营造船厂的水准,代表着天津造船业的最高水平。”

  陈奇瑜收敛心神,看向对坐的天子继续道:“而十七处私营造船厂,造船水准就参差不齐了,其中有十一处私营造船厂,乃是隶属于天津十三行的。”

  “该部分的造船厂规格最高,其中竣工的仅占了两处,剩下的九处是在此前与辽东往来的各项贸易中,天津十三行尝到甜头后,才分批在天津沿海筹建的,用的土地,是拿天津十三行所辖田亩置换的。”

  “在过去与辽东的往来中,份额最大的莫过于粮食、棉花、布匹、大豆等,而采买最多的属辽东总督府,其次是辽东巡抚府,如此规模的贸易往来,促成天津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是刺激造船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看来当初在辽东查抄的那笔金银,朕没有让辽东有司解递进京,是正确的选择啊。”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道。

  “天津十三行的主体,是在京的那帮勋贵不假,但在他们的身后,更准确的来讲,是他们门下,聚集着一批士绅商贾等群体。”

  “陛下说的没错。”

  陈奇瑜点点头道:“最初十三行在天津筹设时,步伐是极为谨慎的,他们也怕最后没赚到银子,反倒赔进去很多。”

  “如果说跟辽东的贸易,让他们尝到甜头,那么最先赶赴天津的西班牙海商,就深深的刺激到他们,这也是他们加大造船比重的一项重要因素。”

  “而在此之后,陛下在京明确要重开榷关,虽说主要是走登莱沿海开赴辽东沿海,但天津也是能参与进来的,这一消息传至天津时,十三行的那些人都为之振奋。”

  朱由校笑笑。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这个道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适用。

  天津十三行半数的银股,总价值是2600万两,尽管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用田产等抵充进来的,但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资产啊。

  想要让十三行在天津扎根,积极参与到对外开海通商中,为天津的整体发展蓄力谋势,就必须要叫他们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

  赔本的买卖,谁会干?

  “放心吧,他们今后会更振奋的。”

  朱由校收敛笑意,看向陈奇瑜道:“与藩属朝鲜的海贸,朕已命有司推动了,若是顺利的话,很快大宗海贸就能促成,而且朝廷会在济州岛开设港口,用以震慑北上的西夷,还有加大对缉私的力度。”

  当初跟那帮在京勋贵交谈时,就明确会增加朝鲜海贸,相较于粮食、布匹、棉花这些附加值低的产品,不管是辽东,亦或是朝鲜,都有一批附加值高的存在,像药材、皮草、高丽参等,这些产品要能贩卖进关,那能赚取的利润会很可观的。

  与此同时,伴随着天津造船业的蓬勃发展,大规模的木材海运是不可逆的,这又是一项稳定财源!

  “要是这样的话,十三行在天津的发展会更进一步。”

  陈奇瑜难掩激动道:“眼下天津的主体产业,是以造船为主的上下产业,这使得天津出现一批产业工坊,吸纳着众多的脱产群体。”

  “其次便是纺织产业,除了少府在津筹建的官营纺织诸厂,十三行也涉足该产业了,辽东对这类需求太大了,这也造成山东等地种植的棉花,都向天津涌进来,只是棉价对应也增加不少。”

  “这是不可避免的。”

  朱由校双眼微眯道:“等到北直隶各地皆发展起来,这种现象会愈发的明显,甚至会打破北地诸省的格局。”

  陈奇瑜点点头表示认可。

  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绝非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围绕北直隶而产生的虹吸效应,会表现得愈发明显,到时各种原材料会涌进北直隶各地,庞大的破产群体会涌进北直隶各地。

  这在神州漫长的岁月中,先前是从没有过的现象,所以朱由校不敢将步子迈的太大,独将集约型手工制作业,聚焦在皇权可以辐射影响到的北直隶,范围再大一些的话,那就很容易玩脱。

  而刺激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除了对内的种种调整外,对外的开海通商政策,必须要逐步扩大开,要能涉及到更多地域,要将生产出的东西倾销出去,或置换来原材料,或赚取大批金银,否则这一模式就很难维系下去。

  只不过伴随着这一态势的发展,势必会加大南北矛盾,但是朱由校并不怕,想要彻掌东南的关键,就是要干掉一批特权群体,就是要将本属朝廷的一切全都夺取回来,这必然会出现鲜血横流!!

第411章 危机与展望

  “陛下,其实在当前的天津,就出现不少苗头了。”

  陈奇瑜犹豫刹那,还是决定将心中所虑之事,如实的禀明于天子,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所学所知,跟天津出现的一些变化,两者间存在很大偏差,陈奇瑜很难理解这种现象。

  “说说看。”

  朱由校表情严肃道。

  “一个是粮,一个是地。”

  陈奇瑜想了想,迎着朱由校的注视,语气正色道:“陛下也都清楚,在天津治下不止有脱产的工匠学徒,还存有大批以工代赈的群体,前者中的较大一部分群体,是从后者表现优异里挑选出的,继而分流安置进官营诸厂。”

  “但是后者的规模更大,他们被分置在天津明确的诸多大工下,如天津水利整饬,海河水系天津区域,天津卫城建设等,按着以劳代赈的诸级划分,说起来,他们付出的劳作也很辛苦,但是换来的成果却很低廉。”

  “尽管有司一直在调控此事,但是不乏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暗地里挑拨这种矛盾,从而导致一部分人心生怨气,而这股怨气不止体现在后者身上,甚至前者也有。”

  朱由校没有急着说什么,而是继续听陈奇瑜讲述。

  “而在同一背景下,天津有司还在干另一件事,即开垦天津治下荒地,将其逐步纳归进官田范畴下。”

  陈奇瑜继续说道:“按着陛下当初的旨意,这部分纳归进官田范畴的土地,今后会用来分流安置以工代赈的群体,即采取与皇庄税额一样的力度,确保这部分群体过去的付出,不会不得到相应的保障。”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天津治下的粮价相较半年前,已抬升了近3成,这还是有便民社售卖平价粮的缘故,如此还没算上少府在津所辖诸产业工坊,这部分粮食供应由少府有司兜底解决。”

  “而天津地价就更夸张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天津最普通的旱田,就赶得上通州地价了,甚至上等水浇地的价格,还超过通州的地价,由此也导致天津的私田买卖,变得日益活跃起来。”

  “看来有人想在背后浑水摸鱼啊。”

  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天津开海通商才多久,朕拿内帑直拨银放水养鱼,想给天津培养更浑厚的根底,可现在却出现撒网杀鱼的现象。”

  “这就是臣最担心的。”

  陈奇瑜正色道:“等到那批以工代赈的群体,悉数完成在诸多大工的劳作,那他们的去向就两处,一个是进产业工坊做脱产工匠学徒,一个是租赁官田种植粮食,可伴随着天津的发展,必然会衍生一个新的矛盾,即工与农的待遇悬殊。”

  “可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皆属于底层群体,是凭借劳作换取财富的,明明是该相互帮持的对象,但是被藏在幕后的权贵士绅商贾等群体,背地里不断地挑拨关系,暂不说天津治下的秩序会怎样,就说这两类群体的矛盾真被不断放大,势必会冲击天津所辖产业工坊的正常发展,甚至严重的话会让天津所辖官田悉数荒废。”

  “明明进产业工坊能赚的更多,为何还要辛苦的去种地?去产业工坊劳作,除了要缴一个人丁税,像田赋等税都不用交,名下连土地都没有,以什么名义去缴税?”

  “但是天津的产业工坊,能够容纳的脱产群体是有限的,一个是发展在这里摆着,一个是粮食供给不允许,可真要出现大规模的脱产潮涌,臣想到很多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

  “一个是粮价会被哄抬,一个是用工月钱会降低,一个是官田荒废会被别有用心之辈逼着卖,一个是天津秩序会崩坏,一旦上述诸多问题悉数出现,那天津对外开海的政策必然搁浅,更严重的是会加剧中枢矛盾,甚至是中枢与地方的割裂!”

  这是用心去想了。

  也是在用心去做。

  朱由校心底生出感慨,像陈奇瑜所讲的这些,他先前都有考虑过,这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规律。

  资本一旦瞄准能得到好处的领域,他们可不会管自己做的事情,会给地方造成什么影响或动乱,他们在意的是收割财富,将财富收割进自己的腰包后,大不了就离开呗,前去别的地方继续复刻。

  可是站在朝廷的角度,却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卿家能对朕讲这些,朕很欣慰。”

  朱由校收敛心神,流露出赞许的神情,看向陈奇瑜说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哪怕今后来天津的西夷群体再多,亦或别的海商群体再多,不出三五载,天津必将经历一场大乱。”

  “朕可以明确的告诉卿家,这是天津有别于现有体制所致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就必须要持续的变。”

  “至于该怎样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朕现在却能明确表态一点,天津三卫的基调已经不够了,天津要撤卫设府了,且不隶属于北直隶,而直归中枢管辖。”

  “原本朕打算等到明年,再将此事明确下来,但现在看来,此事现在就要明确了,就叫直隶天津府。”

  直隶天津府?!

  陈奇瑜心下一惊,在大明不是没有直隶的地方有司,但皆是直隶州,其品级与府是相同的,归一省直属,但是以某某直隶州来命名。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地方统治吧,还会设分巡道,守备道,兵备道,巡海道等,只是这些在朱由校的眼里,地方行政太混乱了,职权划分太模糊了。

  而朱由校提出的直隶前缀,则代表超然的地位与职权,直隶天津府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设别的直隶府,这是为了给予更大空间,确保这些特殊地域能更好发展起来。

  “此事由朕来办。”

  见陈奇瑜这样,朱由校继续道:“直隶天津府的特设,朕会将武清、宝坻、香河、东安、永清、静海等县,悉数都纳归进直隶天津府统辖,他们不是想浑水摸鱼啊,那朕就扩大天津范畴,看他们能不能吃下!!”

  “这几日卿家先留在京城,参加少府要召开的御前廷议,有不少事情,需要卿家也了解情况。”

  “!!!”

  陈奇瑜彻底震惊了,他怎样都没有想到,天子会用这种方式,来着手解决天津眼下及以后面临的问题。

  可真要这样做,不管天津会变好变坏,但是在此时此刻,此等消息一旦传扬出去,那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毕竟大明从没有过这种先例啊!

  何况那样的天津真要发展起来,对于朝廷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呢?万一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朝廷该如何解决呢?说到底天津是京城京畿的门户啊!

第412章 本质

  深夜下的乾清宫,依旧是灯火通明。

  跟陈奇瑜的那番交谈结束,朱由校的心情不是特别好,尽管天津的种种发展,都在朝好的趋势倾斜。

  倘若能够打通与藩属朝鲜的海贸,围绕天津、登莱构建的北方海贸体系,就能带动北直隶的发展,可是藏在背后的隐患与暗涌,也超出了朱由校的预期,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

  “眼下华汇银号在天津的分号,合计揽储有多少银子?各式放贷有多少?”

  东暖阁内,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看着被临时召进宫的王升,偌大的东暖阁,眼下再无旁人。

  坐在锦凳上的王升,心情显得有些紧张,毫无征兆下天子将他急召进宫,直觉告诉王升定有大事!

  “禀陛下,截止到上月底,仅在天津的分号,揽储的银子超400万两,各式放贷的规模达300万两。”

  王升从锦凳上起身,抬手作揖道:“此外为在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开设分号,仅天津分号便拆解出80万两,用于上述分号做储备金银,像过去购进的少府债券,天津十三行银股等,皆挂在在京总号名下。”

  “也就是说,眼下在天津的分号,压箱底的银子就剩20万两?”朱由校眉头微蹙,看向王升道。

  “是的。”

  王升点点头道:“不过天津的情况,跟其他地方的分号不同,在最近两个月间,进分号的储银便达200多万两,且这种趋势还在保持中。”

  “在天津的分号掌柜,预判这种苗头跟天津开海有关,特别是西夷北上后,该幅度表现得更明显。”

  “加上拆解出的80万两银子,要限期3月内归还天津分号,所以即便是真的出现到期兑付的情况,天津分号也没有太大压力。”

  不对。

  不对!

  朱由校敏锐的觉察到不对劲儿,哪怕在此之前,内帑直拨给天津很多银子,十三行也在天津扎根,但是这个揽储的幅度太夸张了。

  朱由校不否认在大明治下,存在着规模不小的金银,但那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啊,仅天津一处,刨除掉那些在市面流通的银子,如何能储蓄进这么多银子,况且这批储蓄的银子,多数还被华汇银号放贷出去。

  难怪天津的粮价会增长这么快。

  难怪天津的地价会增长这么快。

  除了跟天津治下的脱产群体增多有关外,这也与大批金银涌进天津有关,况且涌进的这股势头,还表现得格外强势。

  “大宗的储蓄银有多少?”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看向王升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55/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