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746节

  “此人带兵有一套,那反包围之计,竟让敌人琢磨不透。末将想起当年陛下在濠州时,也是这般出奇制胜。”

  “老刘,你觉得如何?”

  刘伯温捋须思索:“此人不简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运筹帷幄。他说打仗要讲艺术,这番见解颇有道理。”

  “末将观他练兵方式,竟有几分当年陛下整顿军纪的意思。”

  “有意思。这位将军倒是个妙人,写诗打仗样样行。老刘,你可知朕为何对他另眼相看?”

  “陛下是看中了他那份不拘一格的本事?”

  “错了!朕看中的是他那份朴实。送来皮大衣便转赠前线将士,这般为将之道才对。那些贪图享受的将军,都该好好学学。”

  徐达深以为然:“将军确实不同寻常。”

  “不过陛下,他创办军校之事,会不会让将领们骄傲自满?”

  “胡说!朕当年不也是一步步从行伍中走来?”

  “有真本事的人,越学越明白做人的道理,朕就喜欢这样的将军。”

  徐达和刘伯温闻言,不禁对视一笑。

  老朱虽然出身寒微,但对人才的欣赏却格外独到。

  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带兵时的影子。

第839章 三国名将都沉默了,曹叡:朕的将军怎么不如他?

  【建国后,陈赓官至大将,但始终保持着朴实作风。】

  【他说:“愅命再大的官,也得向群众学习。”】

  【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在位高权重时,也从不摆官架子,始终保持着亲民作风。】

  【在军事理论方面,陈赓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强调军事教育要与实践结合,主张在实战中学习和提高。】

  【他编写的多部军事教材,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春秋位面。

  孙武和吴起相对而坐,望着天幕中陈赓教导部队的景象,不由得畅想起他的军事教材会是什么模样。

  “依我看,此人的教材定是既实用又生动,不似我的《孙子兵法》那般深奥。”

  孙武轻抚长须,若有所思。

  “想必是把复杂的战术用最浅显的道理讲述,让普通士卒也能懂。”

  “确是如此。”

  吴起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看他教导士兵的方式,想必教材也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每个战术必定都配有实例,或许还会写入士兵们的亲身经历。”

  ……

  蜀汉位面。

  诸葛亮观察着天幕中的陈赓,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色。

  “官至大将,却说再大的官,也得向群众学习,此人深得为将之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若有所思。

  “我在《将苑》中所言‘将有五德’,他当真做到了。”

  “若能一观军事教材其中奥妙,必定受益匪浅。”

  他轻抚长须,继续遐想着。

  “可惜啊可惜,只能想象了。”

  ……

  【他还特别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认为愅命军人既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也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陈赓一生都在为愅命事业奋斗,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和理论家。】

  【他的军事思想、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曹魏位面。

  “军中竟有如此人物,以大将之尊依然虚心向下学习。司马懿,你为何不如此人?”

  曹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

  “陛下容禀。末将统军多年,也深知带兵之道。”

  司马懿不卑不亢地回应。

  “此人在军事素养上确有独到之处,但他那套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在我朝并非没有。”

  “那你掌兵多年,可曾见过如此将才?”

  “回陛下,末将行军三十载,遇敌无数,确实少见这般兼具文韬武略的统帅。”

  “也难怪他能在军事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朕观其用兵之道,与魏武帝倒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多了几分育人之心。”

  ……

  【这样的人物,难怪能成为《亮剑》中让李云龙都敬畏三分的旅长,也难怪能在龙国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多军事院校都把他作为典型进行教育,他的事迹被编入教材,他的军事思想被总结研究。】

  【可以说,陈赓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更是永远的精神丰碑。】

  弹幕:

  ——“这样的旅长,李云龙不服都不行啊”

  ——“这就是真正的军人样子,不靠嘴说,全靠实力服人”

  ——“现在的教材里还有他的内容,这才叫真正的传承”

  ——“不装不摆,实力天花板,这才是真大佬该有的范儿”

  ——“一生为愅命奋斗,这种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军人气质,太帅了!”

  ……

  古往今来,能得见将帅之风范者寥寥。

  今日得见天幕中此等风采,古人无不为之叹服。

  许多人望着天幕中的景象,不由得议论纷纷。

  “这般高位还能如此亲民,果真罕见。”

  “却是难得。我朝那些将军,哪个不是趾高气扬的?”

  “如此统帅,难怪能成就大业。”

  看到陈赓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场景,不少人感慨,若是本朝将领也能如此,军心岂不更坚?

  想到自家时代那些骄横跋扈的将军,不免心生感触。

  “要是我朝也有这样的将军就好了。”

  “可惜啊,这样的统帅不常有。”

  看到陈赓对军事理论的重视,更是令人惊叹。

  古往今来,能将实战经验如此系统地总结传授的将领着实不多。

  这般育人之道,当真值得效仿。

  望着天幕中的情景,众人心中既有艳羡,又有遗憾。

  ……

  大隋位面。

  “这般不摆官架子,处处为士卒着想的将军,在我朝倒是少见。”

  杨坚注视着天幕中的画面。

  “苏威,你觉得如何?”

  “陛下明鉴。此人虽位居高位,却能降尊纡贵,深入基层。不似我朝某些将领,位至高位便目中无人。”

  “此言差矣。”

  高颎插话道:“末将倒觉得此人最难得的是既重文韬又重武略。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著书立说,培养后人。”

  杨坚捻须沉思:“高卿说得有理。”

  “朕统一天下后,就觉得治国之道不能光靠武力。这位将军能文能武,还知道重视教化,确实难得。”

  “陛下所言极是。他编写的军事教材,重实践、重实效,不似那些空谈理论之人。”

  苏威赞同道。

  “治国安邦,不也该如此?高高在上只会脱离民心。”

  ……

  北宋位面。

  宋徽宗赵佶与蔡京望着天幕的景象,神情逐渐从最初的惊讶转为深思。

首节 上一节 746/7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摆烂两年半,我大秦第一老六的身份瞒不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