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251节

  见到久违的霍峻,黄忠忍不住叫道:“霍督!”

  “老将军!”

  霍峻与黄忠入帐,笑道:“老将军此行入汉中,一路是否顺利?”

  黄忠坐到交椅上,庆幸说道:“得霍督授计之福,忠以夷人开道,兵至房陵,城矮兵寡,又幸军师婿兄蒯太守归降。后一路北上,赖主公以重爵封赏之恩,申氏兄弟献粮归附,遂平上庸、房陵等郡。”

  “唯有不知都督音讯,让忠焦急万分。时得都督书信,忠不敢耽搁,率三千精锐奔赴南乡,以供都督征用,若有耽搁战机,请都督责罚!”

  “哈哈!”

  霍峻笑了几声,说道:“老将军来得正是时候,何言耽搁战机?”

  “倒是老将军远征东三郡,多有辛苦!”

  “霍督!”

  霍峻抬起手,纠正说道:“自某入巴以来,军士多不知某行踪。今兵入南乡,宜当备之,老将军称将军即可。”

  “将军!”

  黄忠警醒过来,立马改口,说道:“将军,我军已至南郑、成固外围,今当如何进军,是否先与宗主簿汇合?”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我军急行至此,曹军尚无察觉。若与德艳汇合,当会惊扰汉北兵马。”

  “且先破敌,再与德艳呼应,解沔阳兵围。”

  黄忠打起精神,拱手说道:“请将军吩咐!”

  “明日向西急行,老将军随我驱百余里至汉山,占据汉山险峻!”霍峻说道。

  “诺!”

  南乡位于汉中盆地的东南角,实际上可以看成小盆地,由南乡水冲刷而成。南乡距离汉山有两百余里,中间虽也是从崎岖于山路之中,但远比东巴山道易行。

  霍峻率万人精锐奔袭,在两天后的清晨时分,在曹军斥候惊骇的目光中出现在汉南山丘间。

  汉山距离张郃固守的米仓山道有七十余里,距夏侯渊的梁山营垒三十余里。

  賨人七部在王平的率领下,攻破汉山曹军哨卡。霍峻打出‘陈’‘黄’二将的旗帜,卡在夏侯渊与张郃两部之间扎营。

  面对突然出现在汉南的敌军,汉南曹军惊慌不已。

  夏侯渊:Σ(°△°|||)︴

  张郃:_(Д)

第335章 鹿角岂能不修?

  梁山,曹军大营。

  “报!”

  曹军斥候疾步而行,冲入帐中,慌张说道:“将军,一支南军从南乡杀出,直奔汉山,破了哨卡。今已在汉山驻扎,兵马约有万人。”

  “南军兵马尽在米仓山道,今安有兵力抢占汉山,此莫非笑语否?”夏侯渊瞪大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说道:“可是成固兵马?”

  “不敢欺瞒,南军约有万人强占汉山,不敢言假。”斥候低着头答道。

  “万人兵马?”

  夏侯渊在帐中踱步,神情不由焦虑,就怕突然杀出的南军会破坏了他固守汉南的计划。

  “可知敌将姓名?”

  “树‘陈’‘黄’二旗,具体姓名在下不知。”斥候说道。

  征西将军司马郭淮见夏侯渊焦虑,安抚说道:“将军,巴山孔道众多,张飞曾绕孔道袭取汉平关,又走小道出阳平关斩韩遂。南军难破儁乂将军所部,无计可施,故不得以绕行小道。”

  “今军事之重当在于败南军兵马,以免其内外夹击,击败儁乂将军,夺取米仓山道,引甘宁大军入汉中。”

  夏侯渊停下踱步,说道:“儁乂居南,我军在北,汉中处于两山之中,南军之心了然可知。当欲与甘宁前后夹击,打通米仓山道。今不畏南军不战,当畏南军求战,图破儁乂营垒。”

  “正是!”

  郭淮沉吟少许,说道:“南军突袭汉南,携带粮草辎重不多,其必是急于求战。然南军翻越巴山,军士已是疲惫,而我军以逸待劳,今时出战,当大利我军。”

  郭淮军事能力出众,对于战场局势变化,多能察觉。别看霍峻率军奔袭汉南,震惊汉南曹军。但仔细察觉后,整个局势尚在曹军的掌握当中,不必过于惊慌。

  “对!”

  夏侯渊被郭淮点透,以拳捶掌,兴奋说道:“以逸待劳,大利我军。我军当趁敌军立足不稳之机,强攻汉山。即便难克,亦要阻其夹击儁乂,不可让敌军入汉中。”

  二人商讨间,又一斥候入帐禀告,说道:“启禀将军,南军夺取汉山后,并无休息。而是由陈姓贼将率五千精锐下山,似乎往米仓山道而去,所部兵马皆头插白毦,兵甲齐备。”

  夏侯渊脸色又是一变,说道:“头插白毦,兵甲精锐,当是刘备帐下精锐白毦军,陈姓之将当是陈到。此人于南军之中,名号亚于赵云。”

  “那黄姓之将,可有眉目?”夏侯渊问道。

  斥候说道:“黄姓之将帐下兵马多是蛮夷,杂有汉卒,似乎年岁颇长。”

  夏侯渊若有所思,说道:“刘备帐下黄姓之将,年岁长者,除黄忠外,应无他人。”

  说着,夏侯渊分析说道:“甘宁受阻于米仓山,遣黄忠、陈到二人绕小道至汉南,陈到统白毦军夹击儁乂,黄忠守弱卒固守汉山以阻我军南援,此乃敌军之策也!”

  赵昂提醒说道:“敌军奔波已久,今急于求战,实乃取死之道。将军可趁此良机,派军南援张郃,自率大军围取汉山,破敌兵威,以溃汉中敌心。”

  郭淮咳嗽几声,说道:“将军,敌寇初至汉山,陈到便南攻米仓山营垒,此怕其中有诈。淮恐敌寇去而复返,回击将军围取汉山之兵。”

  “善!”

  夏侯渊微微颔首,说道:“诸君所言颇有道理,某以为今之形势,当敌立足不稳之际,趁强攻汉山。待汉山失守,陈到所部将是孤军尔!”

  夏侯渊环顾众人,吩咐说道:“今由朱灵率五千兵马支援张郃,途中多派斥候外出,小心敌寇于半道伏击。”

  “其余诸将随某急攻汉山,不可让敌扎稳脚跟。”

  说着,夏侯渊看向郭淮,说道:“伯济既有患病,今不宜出战。君率二千人固守营垒,待某得胜归营。”

  “诺!”

  众人拱手应道。

  ——

  汉山,古称为旱山,因汉水之故,又称汉山。汉山较定军山的话,山势更加的高些,登山顶可望周围军势。

  半山腰,霍峻与黄忠正坐于岩石上,讨论御敌之策。

  黄忠忧虑说道:“将军,我军突袭至此,可于汉山扎营,恢复体力,以备作战。而将军却让陈将军率白毦兵南攻张郃,山上军士仅五千人,夏侯渊若知,恐会发兵来取。时敌逸我劳,将大不利我军也!”

  “哈哈!”

  霍峻盘腿坐在岩石上,笑道:“老将军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我军于汉中屯驻愈久,我军愈危。曹军于汉中可不仅有夏侯渊帐下两万兵马,亦有曹洪、马超三万军士。”

  “今夜夏侯渊若调汉北兵马以益汉南,我军欲破夏侯渊,则是愈难也!”

  “今叔至率白毦军南下,夏侯渊畏米仓营破,必会遣军南援。又见老将军帐下将兵仅有五千人,汉蛮杂糅,必念我军立足不稳,必举兵亲至汉山,或缘山进攻,或下营安寨,此便是击敌之时!”

  以弱战强,当尽可能抓住每个可利用的机会。趁着曹军处于心慌之时,尽可能将敌人调动起来,让敌人根据自己的意图行动。一旦错失良机,你将无法调动敌人。

  比如按照黄忠之语,于汉山上休整一夜,待军士体力充沛时作战,己方或许精力充沛了,但却失去了信息优势。

  夏侯渊派遣军士支援张郃,米仓山营垒提前有备,故而想凭借陈到南下的行动,调动夏侯渊怕是困难了。

  霍峻这番言语,尽解黄忠心中疑虑,钦佩说道:“将军兵略过人,若非将军答疑,忠难解其中玄机。”

  霍峻指着山势,说道:“賨人能征善战,缘山渡水如履平地,此部精锐多善弓弩。某将以賨人御之,杂以老弱之兵。将军率帐下精骑数百藏于山间,待我大纛竖起,看我旗帜之方向,方可入阵冲杀尔!”

  “诺!”

  黄忠精神抖擞,起身拱手应道。

  午时初过,王平从山头沿着山坡奔跑而下,行至半山腰,说道:“将军,夏侯渊率部杀来,将至汉山脚下。”

  霍峻从石岩上站起来,俯视山下,却是能见远方黑压压的一片军队,步卒恍如蚁聚,骑卒恍如游鱼。队列中矛戟如林高举,旌旗蔽日,声势颇是浩大。

  “夏侯渊?”

  霍峻淡淡而笑,就是不知夏侯渊如果知道他出现在这座山上,会有什么神情?

  是惊恐,还是惊吓?

  惊喜怕是不会有了!

  手搭在剑柄上,霍峻吩咐说道:“子均按计划行事!”

  “诺!”

  王平严肃着脸,拱手应道。

  对于眼前这位‘将军’,王平追随多日似乎有所察觉其真实身份。然越是知道将军的身份,王平愈发严肃恭敬,凡军中之事亲力亲为,生怕出了差错,惹怒了将军。

  顺着狭窄的山道趋步下行,王平沿着招呼賨人士卒于山林间备战。

  此时曹军游骑已至汉山山脚,得见蛮夷模样打扮的南卒放弃被他们裹挟走的百姓,往山上惶恐奔走。同时山上也有几名百姓,趁机从山上逃了下来。

  游骑抓了几个了解细情的百姓,详细询问清楚后,带着他们去见夏侯渊。其余游骑散开绕巡汉山,观望汉山上的南军动向。

  “将军!”

  斥候策马行至夏侯渊跟前,汇报说道:“我军俘获逃亡百姓,其被南贼强掠上山,修筑工事。其众趁局势混乱,方才从山上跑了下来。”

  夏侯渊挥了挥马鞭,问道:“今山上情况如何?”

  百姓颤颤巍巍,说道:“启禀将军,山上应有数千人,其中大半是蛮人,欲修筑工事,碍人手不齐,故下山掠民。”

  夏侯渊眯着眼眺望汉山,问道:“可知山上军士甲胄器械粮草如何?”

  百姓深思良久,说道:“启禀将军,蛮人多是无甲,多持弓矛为兵。汉人军士有披甲,或皮甲、或铁甲。其中他们所携粮草不少,似乎可食颇久。”

  “上山道路险峻何如?”夏侯渊问道。

  百姓说道:“从西、北二面上山缓,东面临山丘坡势较陡。”

  “可还知其余军情否?”

  百姓要摇了摇头,表示他只知道这么多!

  夏侯渊挥手示意放走这个百姓,说道:“敌寇兵寡,募蛮夷为卒。但身临险境,蛮夷又岂能为南贼效死力乎!”

  赵昂挽住缰绳,说道:“将军,今兵至汉山,不知有何方略?”

  夏侯渊沉吟少许,说道:“黄忠以蛮人为驱,蛮人寡有军纪,贪生畏死,不利则退,兵顺则进。今若遣精锐攻山,溃其军心,或许能破敌取胜。”

  说着,夏侯渊指向北坡,说道:“蛮人多守北坡,今当佯攻西坡,实攻北坡。待北坡被破,汉山可下矣!”

首节 上一节 251/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