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27节
贾赦是废物不假,基本智商还是有的。自打贾琏观政的第一站被皇帝抓壮丁之后,贾赦在外面的地位也跟着提高了。仔细琢磨不难明白,勋贵、外戚、状元、深得帝心,各种光环叠满了,没人会傻到不看好贾琏的未来,甚至绝大多数人断定,这是被当做未来阁臣培养。
晚一点,贾赦来到荣禧堂,向老太太汇报王家之行的结果,提到王家人的态度时,贾赦忍不住扫了王夫人一眼。还没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的王夫人,耷拉着脑袋情绪不高。
对于贾琏的婚事准备,贾政作为二叔,根本就不沾边,好像完全消失了一般。本来是婚事准备主力的王夫人,也选择了基本不开口,主办婚事的负责人贾敏当仁不让。
脸上有光的差事,贾赦自然是愿意去做的,所以贾敏的一干安排,贾赦毫无抗拒之心。真就是让做啥,他就去做啥,做好一个为儿子准备婚事的父亲。当然了,从中捞点好处的事情,贾赦自然是不会耽误的。
只要不耽误事情,贾母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贾敏更是什么都没看见,只是交代赖大一句,响应的采办,不可出差错,出了问题谁倒霉心里要有数。
赖大面对贾敏的交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大房躲在东跨院,有些事情还要求着大管家,那时候的赖大一心讨好贾母和二房。如今的局面,赖大只能求神拜佛,保佑贾琏忘记以前稍显怠慢的事情。
上书房观政一个月过的很快,对于贾琏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从整个大周帝国的角度看问题。从皇帝和阁臣的角度看问题,任何决策,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今天是最后一天,贾琏在处理奏折的时候,看到了来自孙化贞的奏折。
孙化贞有直接上奏,不需要经过内阁的权利。但这位老先生上任两江之后的第一份奏折,却走的是正常的流程,没有直奏君前。
奏折上有张廷恩和孔照先后画的两个红圈,表示已经看过,没有附上相关意见。
具体内容很简单,顺利完成交接后,孔照下令江南江北巡抚,今年的夏税,必须就清欠问题,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孙化贞还召见了金陵、苏州两地有代表性的士绅,希望他们能配合朝廷关于两江清欠事宜。
截止目前,两江官员以及士绅,对此并无积极反应,孙化贞例行公事的上奏折,表示通报一下内阁。言下之意,今年的夏税,户部还是别惦记了。
看完这份奏折后,贾琏叹息一声,最后一班岗你给我整这个?
单独抽出这份奏折,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一个字【急】。
完事后,贾琏冲边上的小太监招招手,这些日子已经混熟了,贾琏没少用碎银和零食贿赂这个跑腿的小太监。奏折被立刻送往君前,不出预料,半个时辰后,裘世安出现了。
“贾舍人,陛下召见。”裘世安一本正经的宣召,嗯,【观政舍人】这个职位是贾琏独享的,大周朝仅此一个,再无分号。以后有没有不知道,反正现在就一个。
出了办事房,贾琏来到书房门口,等了几秒就被招进。
书房内只有裘世安一个内侍在伺候着,承辉帝等贾琏见礼后,没提奏折的事情,而是先问一句:“一个月期满了,下一轮观政,你想去哪?”
承辉帝表现出来的随意,是从那一日内阁会议之后开始的。贾琏身上国舅爷的标签,看意思是撕不掉了。这么说吧,贾琏和承辉帝之间,一直在互相观察,互相影响。
闲暇的时候,承辉帝总喜欢把贾琏叫来聊几句,聊天的过程中,承辉帝总能从贾琏这里,听到一些看似普通实则直指问题本质的观点。
承辉帝非常欣赏这小子的总是能看到问题本质的特质!
说特质一点都没错,绝大多数人活一辈子,到老了依旧稀里糊涂。
一个国家的多有问题,从表象上看都是经济问题,再深一点,则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最终的本质落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
很多道理,读书时候只是背下来应付考试,在社会上沉浮几十年后,回头再看才明白。
所以,承辉帝会惊讶,进而欣赏贾琏。
“回陛下,可以的话,微臣想先去工部观政!”
承辉帝毫不掩饰脸上的惊讶,脱口问道:“怎么会选择先去工部呢?”
六部之间是有歧视链的,最顶端的是礼部,最底层的是工部。大周朝至今百年,唯一的从工部尚书进阶内阁的案例,发生在太祖年间,原因是这位尚书在工部期间,先是解决了火枪批量制造,后是组织了修黄河。
从那以后,再无工部尚书成为内阁大臣。
原因其实很简单,顶层的资源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
工部在历朝历代,那都是干活的人。埋头干活的人,在朝廷里头,想出头太难了。
这一类人在公司里头,大概也是个劳碌命。老板要提拔员工的时候,看的不是你能不能干活,而是你能不能讨老板的欢心。
【董宇辉,说你呢!】
承辉帝不认为贾琏在装,是真的想去先去工部观政,哪怕给人留下一个印象也无所谓。
“陛下,臣以为,工部才是能为朝廷创造财富的部门。想有所作为,工部绕不过去。”
贾琏的回答非常简单明了,承辉帝真就是听懂了。
“不是说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么?”承辉帝惊讶的反问一句,毕竟认知紊乱了。
“陛下,蚕吐丝,织成丝绸的过程,就是在创造财富。财富在上天那里是不是有定数臣不得而知,就世人的认知而言,还有很多财富没有被发现,如何发现呢?臣以为要靠更多的人才重视工匠,研究并发现新的财富。举个例子,挖煤的时候,井下会有大量的积水,如何把水排出来,本朝主要是要人工以及部分器械,臣闻英吉利人发明了蒸汽机用于抽水,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开采煤矿的风险。英吉利人还发明了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了百倍。臣还听说,英吉利那边有人在用蒸汽机制造铁马,只需烧煤即可不停的奔跑。”
说到这里的贾琏停下了,承辉帝沉默了一会才道:“你的心思,朕知道了!”
承辉帝也没想到能扯出这么一大串来了,所以看看贾琏后,言归正传。
“孙相的奏折有何感想?”
“微臣不了解孙相为人,不敢妄言。”
“如你为孙相,如何推进两江之事?”
贾琏下意识的回头看看,承辉帝假装笑骂:“竖子,五十步内,没有外人。”
“两江之事在士绅,欲解决两江之事,应先整顿官吏,不求隔绝官吏与士绅之间相互隔绝,但求能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天下士绅,看似强大,具体到个体,没有一个不怕死的。朝廷只要足够强硬,就没有收不上来的税。说到收税,臣建议专设一个征税的部门,必须让天下的士绅明白一个道理,伱可以造反,必须纳税。”
承辉帝……。也许,这样的话只有从贾琏这里才能听的到。
朝廷科举取士,科举造就了士绅这个阶层。士绅阶层反过来侵蚀朝廷的根基。
有些文人叫嚣着要复古,要三代之治。
还有的人要在现代社会恢复乡贤,你TM的怎么不恢复门阀和九品中正制?
科举的本质,就是把原本掌握在门阀手里的资源和权利,分给一个个科举产生的【士】的头上。这样的好处是避免基层出现能够威胁皇权的出现,最终目的是稳固皇权。
凡事有利则有弊,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这就不是皇权考虑的范围了。皇帝要的就是好政权稳固,其他的先放一边再说。在没有外力的威胁之下,当权者是不会主动进行改变的。因为不变,意味着利益不变,改变,这会有利益丢失的风险。
从贾琏的角度看问题,想要改变大周朝太难了,只能绕过现有的既得利益者,另辟蹊径,进而利诱现有既得利益者参与进来分食利益,推动想要推动的事件发展。
至于说到制度,贾琏反而觉得没那么重要。只要发展了生产力,就一定会有相关的利益方去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如同皇帝的正统性,自有大儒出来为皇权辩经。
至于后果,不得而知。
离开上书房,贾琏的【观政舍人】历史画上了句号。
次日为休沐日,贾琏难得在家休息,婚事的准备还在继续,贾琏一点忙都帮不上。想做个合格的听众,都被贾敏嫌弃碍事,给他直接撵走了。
离开荣禧堂的贾琏想起迎春来了,有日子没去看迎春了,于是便找了过去。
到地方才发现,迎春这里有客人,黛玉正在与迎春对弈,边上还坐着一个年龄与黛玉相仿的小姑娘,看打扮就知道是探春。荣禧堂里的小姐们就这几个,惜春还在哺乳期呢。
正偷看的起劲呢,外头传来声音,丫鬟司琪在怼人:“雪雁妹妹说了,表小姐不见宝二爷,还说让宝二爷专心去读书才好,不要整日里游手好闲!”
贾琏回头看一眼院子门口,宝玉正气呼呼的要往里闯,司琪张开双臂拦着不让。
宝玉气的浑身发抖,回头喊道:“你们都聋了瞎了么?还不给我把她拉开!”
两个下人听了上前拉开司琪之前,还特意告罪一声:“司琪姑娘,对不住了。”
宝玉兴冲冲的跑进来,刚进院子门就站住了,眼睛瞪圆,嘴巴微微张开,却不敢发声。
贾琏面带微笑的站在院子内,平静的看着站在门口的宝玉,我就不说话,静静的看着你。
“哎呀,今天的三字经没背!”贾宝玉掉头就跑,站一边的司琪只是冷笑,刚才没反抗,不是不敢反抗,而是知道琏二爷在院子里,就等着贾宝玉一头撞上去。
“站住!”贾琏不紧不慢的开口,宝玉站住,却不敢回头,也不敢跑。
如果不仔细看,没人注意到贾宝玉的手在微微发抖。
“未经允许,擅自闯入闺房,再有下一次,我会告知二叔,让他请家法。”
“知、知、道了!”贾宝玉哆嗦着回答,贾琏这才淡淡道:“滚吧!”
跟一个小屁孩计较没啥意思,也没有教育他的意思。
贾琏回头时,几个妹妹站在台阶上笑眯眯的看着他,齐齐躬身道福。
抱手回礼,贾琏上前来,伸手摸了摸迎春和黛玉的脑袋,感受到探春羡慕的眼神时,干脆也伸手过去,轻轻地搓了几下。还真别说,小姑娘们的脑门,手感真好啊。
“你们几个,怎么凑一块了?”贾琏也就是随口一问。
回话的是黛玉:“不是琏哥哥不让整天呆着看书不动弹么?”
迎春道:“是我一个人下棋没意思,便去找的黛玉表妹和探春妹妹。”
“挺好的,姐妹之间自然是要多来往的,是我忽略了几个妹妹日常呆家里无聊。等天气凉爽了,我带你们出城去玩。”贾琏许诺的话张嘴就来,能不能兑现不管了。
探春还有点羞涩,迎春和黛玉却一点都不见外,左右拉着贾琏的手入内。
陪几个妹妹呆了半天,一起用的午饭,贾琏才被匆匆找来的贾蓉叫出来。
“二叔,我爹终于走了。”贾蓉一脸的翻身农奴把歌唱。
“嗯,早先你说几天就走的,怎么拖到现在?”贾琏真不是随口问的,而是真关心。
第152章 懿旨赐一份体面
提起时间拖延的事情,贾蓉也是一脸的惆怅道:“都怪赖二,非要说往关外带点货,我寻思着事情对太对,便打听了一番才知道哪不对。”
“哪不对呢?”贾琏也有点好奇,贾蓉这家伙做生意的天赋点不差。
“一个是货品,一个是路线,错一样都少挣不少,结果赖二也不知道听谁忽悠,两样都没选对。我寻思,这厮是不是故意的,这不跟我老子讲明白后,他却不以为然,依旧信任赖大,不过货品还是按照我的说法去做了。”
贾琏越听越糊涂了,皱眉道:“货品线路,你说清楚点。”
“嗨,我糊涂了。关外最挣钱的货是瓷器和丝绸,高丽商人以两倍多的价格吃下,转手卖到倭国,但这条线掌握在天津和登州那边的商人手里。我们要走陆路运过去,高丽商人就算吃下,也不会给高价,因为他们得罪不起海路那条线的商人,走陆路才多大的量啊?真正走陆路出关的商人,早年间运过去的货品只要为铁器和粮食,如今辽东粮食产量足够,关内主要往外输出的就是铁器。问题是,铁器朝廷专卖,需要打通的关节很多,事情就的耽搁了。”
贾琏听着都新鲜,忍不住问一句:“不对吧,辽东不产铁么?”
贾蓉倒也没有嘲讽贾琏的无知,很认真的解释:“辽东即便产铁,那是也偷偷摸摸的做。最多就是当地的军头,弄一些刀剑箭镞,一是自己用,二是卖给山里的部落。高丽也产铁器,就是质量不行,价格上也不敢卖太低,生怕得罪了大周官方,回头给他们打咯。”
这下贾琏明白了,往辽东做生意,走陆路的话,运铁器最合适。赖二之前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忽悠贾珍运丝绸。
贾琏心里猜测,赖二应该是故意的,这样符合逻辑。赖二肯定不愿意贾珍亲自走一趟,搞清楚这其中的环节,被贾珍弄明白了,今后还怎么给自己挣钱呢?
想明白的贾琏却没有立刻说出来的,而是留着以后再说。赖大赖二这样的家奴,处置起来必须谨慎,必须做到一击必杀。否则很可能给贾琏个人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权贵和顶级家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很多时候不能看成奴才,而是家人。
古人对于道德名声的要求很高,能不能善待下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很多时候面对机会时,往往别人一句话“这個人的品性不佳”,机会就飞了。
贾琏表现在周围人的眼中,品性是没问题的,最多就是吐槽“冷傲”,再难听一点的话,说出来也没法服众了。毕竟大家都有眼睛有耳朵!
“你老子走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送一送啊。”
“他倒是想跟二叔说一声,这不是赦大爷说他送也一样么?怎么,没告诉您?”
贾琏听了很是无语,贾赦这个老子真是个奇葩。贾琏估计吧,还是担心自己惦记商队的收益,毕竟上次的收益,荣国府这边的利润,一半都进了贾赦的口袋。
贾蓉也看出来了,便没再提这个事情,而是笑道:“今天我高兴,准备了好酒好菜,特意来请琏二叔过去高乐。”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