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29节
震惊了一圈之后,贾母回过神来,看看女儿与媳妇,只能叹息道:“风儿真是好命!”
贾敏头一回没有任何异议的附和:“是啊,这命也太好了一点,我眼珠子都红了。”
贾母被这话说的气笑了,抬手轻轻的打了一下贾敏道:“你嫁的不差了,奈何琏儿气运太盛,福泽贾家至余,连风儿都带上了。”
贾敏一听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王夫人在一旁坐着没说话,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王家是有面子,但也到不了周皇后赐嫁衣首饰的程度,只能是贾琏带来的结果。
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皇帝怎么就如此的看好贾琏?这么点岁数,没道理啊。所以,只能是气运太盛的缘故,连带着贾家跟着得了好处。想到周瑞那边通报的关于东平王府的摆酒赔罪事件,王夫人越发的笃定这一点。
正在与几个门客一起吟诗作乐的贾政,听到长随传来的消息时,手里的酒杯失手,落在地上“啪”的一声就碎了。太上皇那会,贾代善走后,京中传言,代善余泽,尽在贾二。
这个说法,贾政是非常认可的,毕竟他没资格继承爵位,却得了个五品官。
京中权贵圈子的统一口径,贾家在朝中的直系男丁,贾政就是顶了。
贾琏没有冒出来之前,情况也确实是这样。
可以说自打贾琏横空出世之后,贾政的地位真就是一天不如一天。
以前还能板着脸训斥贾琏几句,现在贾政在荣国府里头走动,真就是躲着贾琏。
一干门客也都是表情复杂的看着贾政那张瞬间呆滞的脸,同时心忧这份清闲门客的待遇还能持续多久。王熙凤进门之后,管家的一定是她。到时候贾政想从公中拿钱来养门客,总得知会一声吧?哪怕王熙凤没意见,也得问问贾琏吧?
想到贾琏,这些门客心中的苦涩更甚。都是读书人,这些人其实是最有机会接交贾琏的,奈何是贾政的门客,忌惮着东家不高兴不是?
荣禧堂这边,心情激荡之后的贾母看看女儿,贾敏心领神会的站起道:“母亲,如此大喜之事,应设宴以示庆贺。”
贾母颤巍巍的起身道:“正当如此。”
一干妇人纷纷祝贺贾母,好话不要钱似的堆过来,人群中的尤氏并不往前,而是原地用眼神偷偷看贾琏,感受到目光时,两人对视,水汪汪的尤氏坚持了几秒才低头。
众人准备时,贾敏拉着贾敏说悄悄话:“当初琏儿的婚事,想找个好媒人,北静王、东平王,西宁王都给回绝了,最后是南安郡王那边松的口。我知道是南安郡王承当年你爹援手之情,本以为这份人情就此用完了,不曾想还有今日。”
贾敏听了微微一笑道:“母亲,琏儿有句话说的好,做人呢,还得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贾家也一样,自个儿不争气,先辈留下的余荫再多,也有用尽的时候。”
贾家这边热热闹闹的一天,王家那边也不遑多让。
王子胜直接宣布,原先准备的嫁妆翻倍不说,再加上金陵老家那边的五千亩良田。
王家人再有不满,此刻也都憋在肚子里,没人敢龇牙。
这事情说是贾琏带来的荣宠不假,但这是王家嫁女儿。受了赏赐的王熙凤,次日一早抹黑起来,沐浴更衣,进宫谢恩。
头一回进宫的王熙凤,这一路上自然是惴惴不安。出门前,隔壁的叔母再三交代礼仪,真进了宫门,什么都忘记了。如同木偶一般的,跟着太监挪步。
没到坤宁宫呢,路边站着一个宫妆女子,身后太监宫女。
见到王熙凤,该女主动上前:“风儿,我是你元春姐姐。”
王熙凤瞬间就清醒了,说到底,这是二房出身的。
赶紧上前见礼:“王熙凤见过贵人!”
元春丝毫没有妃子的架子,上前拉着王熙凤的手,站在路边说话,带路的太监也没催,甚至识趣的走出十几步,远远的等着。
“千万别见外,我在这宫里能有今日,多亏了贾家出了个麒麟儿。”
王熙凤惊的以手掩嘴,眼睛也圆了,完全不敢置信的样子。
“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回头等过门了,你问琏哥儿就知道了。”元春见状继续解释,王熙凤这才稍稍好一些,依旧难以置信,贾琏怎么能影响到宫里的元春呢?
元春自然不会在这里跟她详细解释,什么叫娘家人的作用。后宫佳丽三千,是个缺美人的地方吗?这地方是你靠长相就能得宠的么?即便你得宠了,就能长久维持的么?当今陛下是好色不假,但更重实际利益。这些话没法说,只能拉着王熙凤的手鼓励她。
“有琏哥儿在,风儿大可安心。皇后是个极温和的人,见了你就知道了。时间不多了,我也不方便送伱,等见了皇后,再来我处叙话。”元春交代一番便走了。
王熙凤不知道的是,元春能出面说几句话,那也是先求皇帝答应,再求皇后开恩。
为此,元春答应了承辉帝一件以往不能接受的条件。
王熙凤当然知道元春为何进宫,权贵家族的女儿家,很小就有被送进宫里求荣宠的自觉。
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因为个人意志发生任何变化。
女人在古代想嫁的符合个人心意,真是比买彩票概率都低。王熙凤这种出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还好点,平儿这一类陪嫁,看称谓就知道了。
元春的出现,还是让王熙凤的情绪大大的缓和,再往前时,心中的忐忑消减很多。
进了坤宁宫,远远的看见皇后高坐,顿时又紧张了许多,上前跪地见礼,非常严肃正式的谢过恩赏,皇后道了平身后,还是身边的宫女给扶起来的,说话也是哆哆嗦嗦的。
周皇后的身份决定了,她想要笼络一个外臣的女眷时,那是非常容易的。
这不,周皇后站了起来,笑眯眯的上前,拉着王熙凤的手柔声道:“哎哟,贾琏是哪来的福气,要娶这么一个天仙似的人儿,不走近跟前孤还当凌波仙子下凡了呢。”
原著里描述王熙凤时有【神妃仙子】之语,可见其容貌之上佳,真不输于其余十一钗。
周皇后见了也是暗自惊叹,都说贾琏宠那没过门的媳妇,这么个人儿,换成我是贾琏,也是要宠的。再一琢磨贾琏的品貌才华,反过来又有点羡慕王熙凤了。
王熙凤稳住心神,谢过周皇后夸赞,再次谢过皇后,顺便说了路边见过元春的事。只是没说具体的对话内容。
周皇后表示并不在意,而是问起了贾敏。说起她少女时期与贾敏的来往,王熙凤这才知晓,贾敏当年与周皇后为闺中密友,周皇后略大三岁,两人姐妹相称。只是各自嫁人后,再难见一面,得知贾敏进京养病,没召见是担心影响贾敏养病呢。
这是说给王熙凤听的,实际上没召见贾敏的原因是因为林如海的身份。没有正当理由,周皇后召见贾敏,意味着发出政-治信号。
这些王熙凤自然是听不懂的,只能是默默的记下,回头让人转告贾府那边即可。
坤宁宫这边呆了二刻钟(半小时),王熙凤便主动告辞了,不是不想多呆,而是皇后不主动留,就只能呆二刻。周皇后也没留她,令人领路,去了元春处。
到了元春这里,王熙凤还没跪下呢,元春便上前扶着她道:“自家人,免礼。”
元春拉着王熙凤的手,两人挨着坐下,元春很自然的问起婚事准备的情况。
王熙凤把知道的消息都说了,元春听了便道:“回头我去求个恩典,看看能不能出宫道贺。”王熙凤听了惊的站起:“怎么好劳动贵人?”
元春给她拉回来坐下道:“嫁妆那边皇后赏过了,姐姐不好出手,只好赏琏哥儿那边。”
王熙凤代贾琏谢过,元春这边又说了一些闲话,王熙凤进宫的流程才算走完了。
出宫之后,王熙凤见到等在外面的平儿,一起上了马车之后才说话。
“当初琏哥哥让我读书识字,此番进宫见了皇后与元妃两位殿下时,才知道读书的好处。皇后夸我凌波仙子,我能回赞瑶池王母,不至于词穷丢了琏哥哥的脸面。”
平儿连连点头道:“姑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想必当初见了小姐,便已料到小姐能有今日。日后小姐嫁过去,当事事以姑爷的心思为先。”
别人说这话,王熙凤能喷她一脸口水,平儿说这话,就要体己话。
王熙凤听进心里了,嘴上也是不无自豪的回道:“自当如此,琏哥哥能为想的,能做的都做了,我为正妻,过门之后自然半点都不敢丢他脸面。你不知道,元春姐姐在宫里的地位,琏哥哥也是出了大力气的。这可是元春姐姐亲口说的,不带半点瞎话。”
平儿听了瞠目结舌,好一会才低声问:“竟有此事?”
王熙凤得意洋洋的撞了撞平儿,口中低声道:“回头嫁过去,少不得你的好处。”
平儿为人机敏,自然不肯轻易受了这话,而是低声道:“我可不敢多想,怎么也要等小姐不方便了,才好帮衬一二。”
王熙凤自然是非常满意,也没多想,此刻满脑子憧憬着嫁过去之后的风光与和美。
“女人这一辈子,能到如此程度,怕是再无所求了。”王熙凤也不敢再多奢望了。
平儿凑趣道:“怎么,小姐不想给姑爷生几个胖小子?”
两人一番打闹时,贾琏这边进了工部,尚书与两位侍郎都在场,气氛非常隆重。
第154章 工部:如临大敌
自打六部观政制度诞生以来,头一个先在上书房观政的新科进士,贾琏的待遇是不是后无来者不知道,肯定是前无古人了,为此还诞生了一个临时职务【观政舍人】。
本以为这位爷作为一个香饽饽,不选吏部也会选户部,再不济也能进礼部,结果一头扎进了工部。实在是太过突破正常人的认知了,三位主官就怕这位爷身上带着任务,自然要严阵以待。工部是没啥前途不假,但也是有油水的。
通俗一点讲,工部就是搞工程的,搞工程里头的猫腻那可太多了。举个例子,一块砖头的售价可以是三毛钱,也可以是五毛钱,就看采购部门的意思了。你是砖厂老板,你得到暗示砖可以五毛钱一块的情况下,你会作何选择?
还有领导一句话,原本做好的工程要推翻重来,造成浪费之类的事情,那真是数不胜数。作为施工单位,你只管再做一遍,再拿一份工钱,你会担心造成的浪费?
作为工部的负责人们,有贾琏这么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爷,心里能不紧张么?
“状元郎贵为国舅、小公爷,如何来此?不会真的要在工部干下去了?哈哈哈!”右侍郎蓝某,说着这番话,忍不住自己都哈哈大笑,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关键这厮在话里提到了国舅一词,自己也觉得阴阳的有点刻意了,赶紧笑一笑缓和一下,免得真的得罪人。
“蓝大人客气了,贾琏后学未进,此番是来观政的。”贾琏非常含蓄的表达了,我就是来观政走流程的,最终的取向,还是要服从分配啊。
左侍郎刘大人接过话:“既然是观政,自当总览全局,面面俱到,留在总部有各司公文档案可浏览,状元公以为如何?”
贾琏来之前是做了工科的,两位侍郎大人先后发言时,那也是微微欠身,不敢安坐的。
刘大人的发言,贾琏自然表示一下尊敬,随即站起抱手道:“刘大人的好意心领了,贾琏对制造颇有兴趣,想去虞衡清吏司,还望各位大人伏允。”
虞衡清吏司?好啊,这里好。
一直端坐如泥雕木塑的尚书陆大人,身形微微一抖,眯着的眼睛也亮了,咳嗽一声,吸引注意力之后道:“状元郎有想法,那便如他所言,就去虞衡司。”
两位侍郎见尚书发话了,自然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了。实际上贾琏只要做了选择,也没人会出声反对,顶多是在实际操作中使绊子,明着反对不敢。
为何尚书陆大人如此干脆呢,两個原因,一个是贾琏的上一份评价,用了皇帝印章。另外一个就是虞衡司的管理问题了,这部门是交叉管理的,工部能管,内务府也能管。
为何内务府也能插一杠子呢?明明是工部的下属单位。自然是因为铸钱咯。
铜钱的铸造归虞衡司管,内务府还有铸币局呢,还有貢珠,这也是内务府实际掌管。
这两项业务有内务府的影子,涉及到的利益方多了一个之后,水更浑了。
贾琏愿意去这么一个部门,自然是好事啊。水浑的地方,一个不小心就踩空了,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牵扯,到时候他不就没心思去找毛病了么?
毕竟虞衡司还有大量的采购和库管的权利,这里面的利益也是说不清楚的。
大周朝虞衡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4人,基本遵循了前朝制度。
也就是贾琏没选营缮清吏司,不然三位大人的冷汗能下来。因为郎中是贾政啊,叔侄联手,鬼知道能掀起多大的风波。
工部这个部门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在于很多部门职能与内务府重叠了,用人上也互相皆来皆去的,只要主管的主事不说话,自然也没人去多管闲事。拉拉扯扯的都是为了把差事办好,时间长了说不清楚的地方就很多。
尚书加两位侍郎一起来到虞衡司,这场面差点给虞衡司一干官员吓尿了。
这是出大事了啊!不然不能来的这么整齐不是?
贾琏也觉得太过扯淡了一点,我不过是来观政的,不是来做督查的,懂?
如果不是身高优势,贾琏跟在三位大人身后将毫无存在感。
虞衡司的官员们在院子内列队,个个战战兢兢的等待命运的判决时,尚书陆大人咳嗽一声,回头招手,贾琏信步上前后,陆大人才说话:“各位同仁,今科状元大家贾琏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状元郎选择到本部该司观政,大家多多关照。”
【关照】二字的语气,稍稍有点加强,言下之意,听懂了么?
反应各有不同,大概一半一半,一半的人显得松弛了许多,不是出大事了。另外一半人则更紧张了,这是出大事了。【观政舍人】的六部观政第一站选择了工部虞衡司,说没任务谁信啊?反正我是不信的,是奔着谁来的呢?还是奔着内务府来的?
短暂的寒暄后,介绍与自我介绍完毕,虞衡司郎中给贾琏安排了一个办公室,一个书吏,一个随时听候召唤,负责卫生以及端茶送水的小吏。
真就是严防死守,破案了,郎中大人是更加紧张的那一拨人。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