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140节

  今天有一位贵人去工坊找贾琏的事情,张主事知道后,立刻下了决心。

  对于他而言,反正也没啥可失去的。

  贾琏感谢了张主事,跟着他一起去见了工匠,顺利的看见了一台卷烟机。

  一个人一双手,一次只能卷一根烟,而这台机器的作用,就是一次能卷十根。

  工作效率提升了十倍!

  也不知道张主事那边许了工匠什么好处,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工匠,竟然自己花钱准备了原料,进行了一次操作表演。

  看着出料口一次性出来十根,贾琏露出满意的笑容,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纸的问题。

  “这位大匠手艺精湛,在下佩服。今后相同的机器还需要很多,所需原料本官来出,每造一台机器,你可以拿到十两银子的工钱。”贾琏不是资本家,但是他知道,给的太多了,会害死这个优秀的工匠。

  “多谢大人赏赐!”这位工匠姓吴的工匠,激动的再三感谢,甚至要给贾琏磕一个。

  工匠在大周初期,太祖时期的地位有一定的提高,经过官僚们的不懈努力,工匠的社会地位又回到了低点。开倒车这种事情,越是高阶越熟练。

  别问,问就是阶-级固-化,历史必然。

  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贾琏的屁股当然是歪的。之所以要推动工商发展,那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传统赛道里跟别人斗,就算能赢也是惨胜,更别说,自身就是传统势力的一员。

  那行,我绕过去,走皇帝的路子,换一个赛道,这就不有先发优势了么?

  吩咐工匠继续制造,最好能改进一下工艺,顺手先赏了十两银子,在吴工匠的千恩万谢之中,贾琏与张主事回到了办公室。

  “近期诸事缠身,差点都忘记这事情了,多亏张大人费心。”贾琏表达了感谢,张主事并没有居功,笑着自谦:“在下不过跑跑腿,事是吴大匠做的。”

  “无论如何,张兄的情分,在下记下了。”贾琏是不肯欠人情的,一句话堵住张主事的嘴。对于张主事而言,没能进一步拉近关系,多少有点遗憾,但也不亏,今后慢慢相处。

  贾琏的工作重心还是在线膛枪上,只是他没想到,工作进度快的超出想象。

  工匠们对于能做官的热情,贾琏是无法感同身受的,那种为了做官,激发出来的动力,根本就不是贾琏这种含着金汤勺出身的人能体会的,也不是穿越者贾琏能体会的。

  下值回家,小丫鬟鸳鸯又等在这里,这次是她主动请缨,抢了人家袭人的活。

  见了贾琏,鸳鸯道明来意,请贾琏去量身裁衣,要做喜服。

  简单收拾,换一身衣服的贾琏跟着鸳鸯去了荣禧堂,路上鸳鸯见四下无人,这才躬身道福:“婢子为家人谢过二爷。”

  贾琏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后,笑着摆摆手:“不必谢我,说起来我还要谢谢老金,不然还要花心思挑选合适的人主持金陵那边的大局。”

  “二爷不愿居功,婢子却不能不谢。”鸳鸯小声的坚持一句,贾琏听了点点头,没有再推辞。人和人,真的不一样。鸳鸯现在还小,原著中贾赦没少找贾母要鸳鸯。

  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却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反抗手段是绞头发做姑子。

  红楼梦里的女性角色,是真的都挺惨的,但是走出荣国府,低头看看,比她们惨的,遍地都是啊。

第166章 来信

  贾琏的婚礼准备非常的轻松,需要他的时候来一趟,其他的事情就是等着结婚那天。

  婚礼的事情贾敏最为上心,直接把王夫人和邢夫人丢一边,有贾母的支持,两位夫人也只能捏着鼻子敲边鼓。家里的下人们也算见识到了姑奶奶的威风。

  即便这样的贾敏,在林家做当家夫人,也被挤兑的难受。可见女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

  说的难听一点,女人在这个时代就只能熬,熬成贾母这样的情况就舒服了。

  贾琏从没想过做救世主,本着做人的良心吧。

  以前的贾琏在下人的心目中脾气就很好,现在的贾琏给下人们的感觉发生了变化。脾气依旧很好,却多出了三分令人敬畏的威严。

  到荣禧堂,这边裁缝候着,见过贾母与贾敏后,贾琏站好了任凭裁缝摆布。

  量身结束,陪着贾母和贾敏说一会话,黛玉急匆匆的进来,身后跟着紫鹃、雪雁。

  坚持锻炼的黛玉气色好了很多,贾琏想到那张倒拔垂杨柳的图,忍不住笑出声来。

  进来的黛玉看见贾琏的瞬间,脚步放缓,恢复一个娇柔淑女的形态,上前来见礼。如果不是呼吸还有点急,完全看不出异常。

  “黛玉妹妹一向可好?最近太忙了,没顾上去看你,抱歉抱歉。”贾琏笑着抱歉一句。

  黛玉对此并不买账,一边走向贾敏,一边开口回话:“寄人篱下,不受看重也是应该的。”

  贾母听了哈哈大笑,贾敏也只是轻轻的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跟着一起笑。小孩子嘛,闹脾气很正常。贾琏也很是配合,蹲下平视黛玉道:“嗯,哥哥给妹妹赔罪了。”

  眼下的黛玉不是那个没了母亲的小姑娘,嘴上也没那么不饶人了,或者说是不需要保护色。见贾琏告罪,努力的板着脸道:“嗯,既然如此,扯平了。”

  贾琏一脸清醒的拍拍胸口道:“好好,吓死我了,还以为下一回去你家,你一准不给我饭吃,让我饿着肚子回来。”

  别人这么搞怪,一定被当做轻浮。但贾琏是当着贾母这么做,还带着状元的光环,别人见了就只会想到四個字“彩衣娱亲”。

  偏生贾母就吃这一套,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转头趴在贾敏的肩膀上,一边笑一边拍塌。

  贾敏也笑的不行,黛玉也被逗笑了,转头噗嗤一声,倒也没太失态。

  心道:明明在外面是个风光无限的状元,在内却全然不顾风度,就为了博亲人一笑。琏哥哥是个极重亲情的人,看看他对迎春姐姐就知道了。

  黛玉一直很羡慕迎春有贾琏这么一个哥哥,自打有贾琏护着,迎春在荣国府里可以横着走。也就是迎春的性格基本定型,她也不爱欺负人,喜欢自娱自乐,不爱找事。

  黛玉和迎春关系最好,最近又带上了年龄相仿的探春一起玩。说起来黛玉不太喜欢探春里外都要强的性格,倒是与迎春更合拍。

  每一次来荣禧堂,都会让这里充满笑声的贾琏,陪贾母与贾敏吃了晚饭,在贾宝玉羡慕嫉妒的眼神中,黛玉一路相送的目光中飘然而去。

  对于宝玉,眼下的黛玉各种看不上,实在是贾琏这根标杆竖的太高了。琏表哥在当初不学好的风言风语中,私下里不知道下了多少苦工,才有一鸣惊人之举。宝玉却整日就知道玩,一本三字经也要背好几天,黛玉这种天才少女,自然看不上他。

  原著里的黛玉没得选,加之孤苦无依,才被大脸宝乘虚而入。

  次日休沐,贾琏又被贾敏叫去,这次与婚事无关,而是林如海来了信。

  再见贾琏的黛玉,念及昨日之事,大眼睛里翻了大半的白,转头时却掩着嘴窃笑。

  此刻的贾琏却一本正经,跟着入内,见到贾敏后落座。

  贾敏取来林如海的信道:“先看看你姑父的信。”

  回到贾府一段时间后,贾敏对于贾府的一切有了个最根本的认知。

  也就是碍于老母亲的面子,贾敏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罢了。数遍贾府,也就是贾琏一个人靠谱,两个哥哥都是那种享受方面绝不怠慢自身,对于家族没多少正面贡献的主。

  如果没有贾琏,贾敏自然会着急,如今却淡定多了。

  接过信的贾琏仔细看了起来,黛玉没闲着,安排丫鬟去取冰块,往冰鉴里倒。

  看完信的贾琏感受到阵阵凉意,抬头看见冰鉴里冒出的水汽,这才冲黛玉微微一笑道:“辛苦黛玉妹妹了。”面对一本正经状态的贾琏,黛玉也收起了小女儿姿态,微微道福:“琏哥哥在做正经事,做妹妹的打下手都是应该的。”

  贾琏转头面对贾敏时,脸上恢复严肃之色:“姑父整顿盐丁初见成效,自然是喜事。只是朝中有变,姑父那边应镇之以静。”

  “外面的事情我不懂,你与你姑父商议着来办。只是贾雨村的事情,你姑父托你二叔去办,要走的关系不少,也该告知伱一声。”贾敏没细问所谓朝中变局,提起贾雨村。

  “贾雨村的事情不着急,都等多少年了,再等等也无妨,托人告诉他,想要有个好去处,不妨等王太尉班师回朝,再行运作。眼下朝中变数极多,任何举动被放大解读,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姑父那边,我写一封信过去,把情况讲清楚,姑父自会决断。”

  任凭贾家操作,一准跟王家那边扯上关系,回头为了金陵那边的利益,又给贾雨村运作出一个金陵知府来,贾家人还好点,王家人在金陵不得翻天?

  王子腾领兵在外,王家运作贾雨村为金陵知府,好嘛,王子腾又多一个拥兵自重,干涉国家用人的罪名。对了,吏部尚书梁道远那个老银币,非但不会阻止,反而会顺水推舟。

  四大家族现在有多骄横,将来就死的有多惨,兵法上这就是欲擒故纵之计。

  准备笔墨,贾琏当着贾敏的面,把信写完后,还很认真的解释:“姑母,孙阁老坐镇两江,意在解决两江税收年年难收年年收的局面。陛下把神机营和健锐营都派下去了,并调走江南江北巡抚标兵,两江官场必起风波,这时候任何举动都会被有心人做出各种解读。芝麻大的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

  说这些,自然是不让贾敏担心。

  果然贾敏听了轻轻松一口气,她可不像自己说的那样,外面的事情不关心。

  怎么可能不关心呢?事关林如海的前程。

  “信中我让姑父去金陵一趟,打着的旗号是拜见总督孙阁老。看似往金陵的漩涡里跳,实则姑父的战场在两淮,去金陵是跳出风波之外。待两江官场的风波起来,姑父再回两淮,届时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藏在两江官场的风波之下。两江夏税注定来不及,两淮要撑起来。”

  以上的想法没写在信里,当面告诉意在让贾敏转达。有的事情,不能留下文字。

  林如海要在两淮搞事情,最佳的时机就是孙化贞在两江搞事情吸引注意力之后。

  届时,在孙化贞的屠刀之下,两江官场瑟瑟发抖之时,林如海遭遇的阻力会大大降低。

  这就是所谓朝中有人的好处了,贾琏能接触到最新的最重要的信息,他告诉了林如海,就能避免踩坑。林如海是聪明人,想一想在孙化贞发动之前与发动之后的差别就明白了。

  贾琏不知道孙化贞会做到哪一步,但是从皇帝那边的话风里,不难看出大概也就是仅限于整顿两江官场,刀子不会落到士绅头上。这个整顿,也仅仅是为了把税收上来。见血是肯定要见血的,不然利益熏心之辈不会害怕。

  孙化贞坐镇金陵,牵扯到的事情不仅仅是皇帝对韩宗的失望,还有朝中阁老们的斗法。

  总而言之,这是高端局,林如海可以趁着孙化贞冲在前面的时机,发动他的【打击私盐】行动。到时候那些被吓坏盐道官员和盐商们,一定会老老实实的配合,林如海完成了政绩,顺利渡过第二任期,捞足好处后可以潇洒脱身。

  不明就里的盐道官员和盐商们,私下里没准还要谢谢林如海刀下留人,奉上谢仪。

  结果自然是林如海监督两淮的盐税足量到京,撑起财政困难的阶段。数遍后第二任期余下的时间打开局面。怎么看,林如海都赚大了。

  贾敏也知道侄儿为何如此上心,无非就是家中的长辈不行。

  贾琏没留下吃午饭,而是说完事情便告辞离开,难得休息,回去躺着舒服点。

  黛玉替母送到门口道:“琏哥哥慢走。”

  贾琏回去躺尸的计划很快破产了,半道上遭遇银蝶,说是贾珍派人带回信来,请他过去看看。贾琏只好跟着过去,到地方见贾蓉一脸肃容,嘴角却怎么都压不住。

  贾琏咳嗽一声道:“出什么事情了?”

  贾蓉揉了揉眼睛,才语带悲戚:“贾家商队出了山海关后,遭遇马贼袭击,家将护着父亲逃跑途中,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具体伤情没说,正在往回赶,派人提前来送信告知。”

  贾琏顿时目瞪口呆,关外斗争如此惨烈的么?我说有马贼,你就真的有马贼了?

  “不说了,侄儿去召唤家将,今天就出发接父亲。”贾蓉急匆匆的去了,跳跳泡泡一段才稳住,缓缓的行走。贾琏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容,总算培养成才了。

  尤氏见贾琏进来,飞快示意银蝶出去,没一会下人都退了出去,银蝶安排人守着院门,转身进来时,见两人已经坐成一叠。

  青天白日的,为何如此迫不及待?银蝶自然知道,尤氏天葵才去,前段时间的努力没成果,自然要加大努力,尽快出成果。想当宁国府的家,就得指望贾琏撑她,有没有孩子是两个概念。男人嘛,喜新厌旧的戏码,尤氏看的多了。

  必须趁现在,王熙凤还没过门前,弄出点成果,不然新媳妇进门后,旧人只有躲在角落里哭的份。尤氏又不是没经历过,所以不等先说贾珍的事情,赶紧办她的正事。

  大热天的自然是汗水淋漓,尤氏总算有心情说起贾珍的事情。

  “性命无忧,只是断了腿,他那性子养伤期间,这一家人难有安生之日。”

  尤氏说完,贾琏当然能想到今后贾珍躺在床上,见谁都是破口大骂的一幕。同时心里不禁暗暗遗憾,怎么没摔死贾珍?

  “我仔细问了回来送信的人,马贼只是远远的看着贾家一行,并没有上前来袭击。倒是贾珍担心马贼,弃车上马,不想马贼没袭击,倒是马儿突然惊了。马儿是贾珍多年骑的,性子温顺的很,不知为何突然就惊了,狂奔数百米,贾珍坠马后才被制住,最后马贼也走了。整个事情透着蹊跷,怕不是有内应。”

  事情突然变的意外的复杂,但是贾琏却一点都不关心这个,反倒是关心起尤氏:“等他回来,除了关心他养伤,别的事情你一概不问。真要是瘸了,那便再做打算。”

  尤氏听了点点头,低声道:“这些日子,蓉哥儿夜宿内宅,我装着看不见,回头贾珍问起来,我便说想管也管不了。”

  贾琏听了不知该从何说起,共享精神是从贾敬那开始的,现在贾蓉提前开启了共享是吧?这对父子怎么不去做互联网呢?

  看看凉床上白的发光体,贾琏觉得要抓紧点,不然贾珍回来了,有一阵养伤在家,行动不便是肯定的。

  线膛枪的研发进度超出贾琏的预计,三日后贾琏便看到了组装在一起的步枪,这是一款接近现代意义的步枪了。以现在的加工水平,贾琏并不奢望能造出栓动步枪。

首节 上一节 140/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