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68节

  看这架势是真的在乎,语气也极为随意,一点都不拿贾琏当外人。

  对此,黛玉的眼珠子盯着贾琏,不灵不灵的闪动,贾琏也不好太过敷衍,想想便道;“此事的重点,不在增补内阁成员,而在陛下意欲何为?”

  林如海顿时愣神,这个角度是他此前没考虑过的。仔细回想一下承辉帝的一贯作风,突然抛出这么个大料,一定有别的目的。

  就增补内阁成员的事情而言,林如海有过全面的考量。法理上内阁多少人,对于皇帝的权力影响不大。当然要看皇帝是否强势,如果是个性格柔弱的皇帝,即便内阁五人大臣足够强势,照样能压制皇帝。这在前朝有过先例,不是想当然的事情。一旦出现内阁与皇帝意见无法达成统一,君臣之间都不肯退让,长期对峙的可能性就会出现。如果像万历那种不负责的皇帝,国家就会出现大问题。

  君臣博弈就是这样,你退一尺,他进一丈。

  “继续说!”林如海决定先听听贾琏的意见,毕竟要说熟悉皇帝,还得是贾琏。

  “要确定一点,今上颇为务实,在朝为官,可不能只看上面,还要学会看下面。也就是说,陛下对于当前的国家现状并不乐观。此举,有两种可能,一者为敲打内阁,二者陛下有事要做,担心群臣掣肘,故而先以加奉安抚群臣,后抛出增补内阁,至群臣不至于联合起来反对该举措。不出意外的话,也就是三五天就能见分晓了。回到内阁增补一事,一动不如一静,越早跳出来争夺的人,可能越是最先出局的那一个。”

  心情躁动了一天的林如海,被这一番话彻底的冷静下来。毫无疑问,现有内阁五人,肯定是要反对增补人员的。如果此事属实,林如海觉得自己机会很大,毕竟最强大的竞争者莫过于户部尚书宁克,以往户部尚书都是内阁大臣兼任。但宁克为京官的时间太短了,这是天然瘸腿啊!两个名额,林如海觉得怎么都会有自己一个,所以才如此的急切。现在嘛,林如海觉得真就未必了。

  冷静下来的林如海忍不住会想,陛下是不是根本不想增补人员,而是为了接下来的要做事情做掩护。

  “琏哥儿,你觉得陛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林如海彻底放弃了架子,真心实意的请教。此前,还是端着一点的。

  “陛下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没钱皇帝都做不稳,其次是吏治,因为吏治败坏,引发的两次大规模的民变。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其实是一个问题,巩固皇权。所以,任何不利于皇权的事情,陛下都是反对的。如果民生与皇权之间发生了冲突,陛下肯定选择皇权。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我是姑父,一定会好好就吏治的问题做一篇文章,我建议泛泛而谈,不要深入,免得得罪人太多。”

  林如海听罢陷入了沉思,贾琏也不着急,端着茶杯不紧不慢的喝,茶叶是明前的,毕竟是苏州大户,林家的茶叶很不错。

  趁林如海沉思的当口,贾琏起身,不紧不慢的四处走动,东张西望,说起来一直没时间好好看看林家呢。

  黛玉悄悄的跟上贾琏,二人过中堂至后院,一路上看着一个北地宅院里,多有江南风情,还是一些旧痕迹,贾琏都忍不住感慨。林家列侯传了五代的,底蕴深厚,贾家没法比。等一下,林家传了五代,贾家到他这才四代。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琏哥哥,父亲在想什么?”黛玉悄悄的发问,贾琏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小孩子别多问。”

  “不说拉倒,我还不稀罕呢。”黛玉气的跺脚,最气的还是小孩子三个字。

  走了十分钟左右,贾琏又回去了,林如海应该都想明白了。

  果然见两人前后脚回来,林如海起身道:“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什么都不做比较好。争来争去的,别忘记内阁成员是要陛下点头的。”

  “奏折也不写么?”贾琏好奇的问一句,按说写点文章,泛泛而谈,倒是没啥大不了的。

  “这个时候写一份这样的奏折,不合适。”林如海果断的决定,贾琏想了想,点点头:“也是,倒是我想差了。”

  黛玉没听懂,急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还是林如海心疼女儿着急,解释一句:“此时谈吏治,恐招群起而攻之!”

  贾琏又补一句:“即便陛下确有整顿吏治之心,此举看似先人一步,也有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姑父位至总宪,没必要冒险。不出意外,姑父卸任总宪之日,即入阁之时。说到底,还是竞争对手不行,姑父即便什么都不做,照样鹤立鸡群。”

  黛玉很好奇的问:“怎么,琏哥哥以为,当朝的阁老能力都不如父亲么?”

  这个问题林如海听着都觉得脸红,你怎么好意思问的。

  好在贾琏没觉得有何不妥,反而很耐心的解释:“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想不想和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内阁五个大臣,哪个不是从基层做起?每个人都是做官的好手,做人的人精。他们能进内阁,就一定会有很多官员追随,被众人抬进内阁后,阁臣们肯定要为下属谋福利。还有家族方面,亲朋故旧等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利益群体,导致阁臣们在做任何一个选择时,都要考虑的很周全。也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决断力。当今陛下有刷新吏治及政务的主观要求,意在避免前几年国库空虚民变四起的危机重演。从既得利益集团的角度看问题,任何改变都会伤害到既得利益者。”

  黛玉听的很投入,忍不住问一句:“那皇帝该怎么做呢?”

  “嗯,从目前的情况看,陛下采取的策略,应该是针对某个群体下手,换一批人的同时,警告群臣。当然了,这样做都是短期效果,暂时能起一点作用,时间长了,换上来的人没准比前任更糟糕。陛下心里也很清楚,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这就好比一个病人,只能不断服药来压制病情暂时不会过分恶化,但怎么说呢,治标不治本,还是会一点一点的恶化。”

  

  黛玉听傻了,聪明的她不难看出,这可能是个死结,还是很不甘心的问:“治乱循环,书上有看到,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么?”

  贾琏很肯定的告诉她:“没有,至少目前没有。将来有没有,不知道。”

  晚饭是在林家吃的,贾敏胃口很不错,吃的比贾琏都多。贾琏注意到黛玉的胃口,一顿也能吃两小碗饭了,甚是欣慰。

  饭后林如海送走贾琏,回到内堂见贾敏还在等着,过来坐下拉着妻子的手道:“我想劝存周外放为官,你觉得如何?”

  贾敏听了摇摇头:“不怎么样,有的事情能不做还是别做,免得落下埋怨。”

  林如海听了这才熄灭了心中的念头,他不是没看出来,贾家大房二房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贾政在京,并没有给贾琏带来太多的帮助。

  次日,户部按照皇帝的旨意,整理出新的俸禄账目,宁克赶着下值前进宫汇报。他很清楚,现在着急没用,埋头做事才是最佳应对。

  宁克也听说了,林如海这个很有资格的总宪也是安如泰山,心里很是佩服。自己是因为没有机会才不活动,他明明有很大的机会,却依旧不活动,选择正常的办公,任凭别人上蹿下跳没看见,真是好定力,反正自己是做不到的。

  承辉帝听取了新的俸禄报告后,突然问一句:“户部存银几何?”

  宁克胸有成竹的回答:“户部银库有雪花银一千三百万两,央行账户上有三千万元。臣拟将户部存银补充到两千万两,今后两年酌情减少提供寸银给央行铸币。今后户部还是要不断的增加存银数量,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央行就是一个垄断的铸币厂,以及管理全国银行的机构。从户部的角度看问题,央行实际上是分走了户部很多利益。鉴于皇家央行的特殊性,宁克有的担心也是必要的,他还不能明说,只能用通过增加户部寸银来表达态度。

  宁克的担心是什么的,当然是担心银行成为皇族的提款机啊。

  随着太上皇的落幕,央行现在的架构,皇族占据了绝对优势,有必要进行平衡。

  很明显承辉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时半会的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安抚道:“卿的意思朕明白。”

  然后就没然后了,现在这种不缺钱花的现状,承辉帝爽呆了,就算发现问题,也没有主动去改变的意愿。

  拿着皇帝批下来的方案,宁克回去组织发俸禄了,要在五月端午前发完,别耽误大家过节嘛。

  端午节热热闹闹的来了,承辉帝也过上了登基以来最舒心的一次节日。为此,他还得意去一趟西山皇庄,见了在“荣养”的太上皇。

  父子二人一起喝了两杯后,承辉帝令人撤下酒道:“父皇年龄大了,少喝点对身体好。”

  太上皇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儿子,毫无感情的语气道:“听说你做的不错,朝廷财政问题基本解决了,官员欠户部的银子,你打算怎么处理?”承辉帝没想到太上皇能问这个,想了想才道:“肯定是要追回的,毕竟是国库的银子。”

  太上皇沉吟片刻才道:“缓一缓吧,着急不得!”

第312章 连环招 组合拳

  父子二人的短暂相处很快过去了,承辉帝起身告辞,趁着天黑前回到宫里,只有坐镇紫禁城,他才会安心。

  离开皇庄不远,承辉帝从车窗里探头回望一眼,回来时口中带着怨愤之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么?”

  老东西活不长了,喝点酒呼吸跟拉风箱似的,能不能扛过这个夏天都不好说。

  都说天家无父子,承辉帝的脑海里还是浮现出一些往昔的场景,那个最不受关注的小透明,很努力的手头一切事情,就为了父亲能多看他一眼。

  赞成内阁增补的折子雪片一般的往皇帝的案前堆积,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一半一半。

  只能说五个阁臣的势力虽然很大,但架不住多出来的两个阁臣的位子更有吸引力。

  对于文官而言,入阁就算是人生巅峰了,能不能做首辅已经属于玄学范畴了。拦着别人入阁,真的会被当做生死仇敌的。

  这是人性,除非皇帝表示不增补人员,否则任何一个有机会的大臣,都不会放弃的。

  举个例子,袁世凯称帝为何短短八十三天就完蛋,因为大总统谁都可以惦记一下,皇帝则是世袭。大家辛辛苦苦推翻了皇帝,谁都有可能登上大总统宝座的机会出现了,结果你称帝了。那不得墙倒众人推么。

  很多时候两个无冤无仇的人成为了对头,原因很简单,你挡着路了。

  爱热闹的贾母叫了戏班子进府唱戏,贾琏还是从王熙凤口中得知,满月之后的王熙凤已经能出门了,身段较之以前略有明显膨胀。

  “爷,在书房住了那么些日子,也该搬回来住了。”出门前的王熙凤凑近了那肩膀轻轻撞一下,发出了信号。

  尽管王熙凤恢复的很好,贾琏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原著中那个毛病太糟糕了。

  “急什么,容我歇半个月。”尽管这话有点怂,但为了王熙凤的身体,贾琏还是说了。

  王熙凤听了扭头怒视左右,桂香与平儿连忙低头,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压榨的有点过度了。

  “今天事情多,回头收拾你们。”王熙凤丢下一句话去前面忙活,府里的事情繁多,可不敢有任何懈怠,平儿赶紧跟上。

  难得放松休息的贾琏没出门,就围着闺女转悠,孩子还太小了点,不方便出门。

  快午饭点的时候,鸳鸯过来了,见礼后说话:“老太太说是端午节,林家小姐也到了好一会,特让俾子来请二爷过去热闹热闹。”

  这类应酬贾琏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但是对于贾母而言,现在的贾琏已经重要到如果他不去,过节的宴席都不那么正式了。

  “姑母没来么?”贾琏起身更衣,鸳鸯很自觉的站一边候着,口中接话;“姑奶奶身子不方便,姑老爷不放心在家照应,让小姐一人来。”

  换好衣服,贾琏出门,身边也没带个人,鸳鸯落在后面,心里想着,这位爷真是个少见的主子,不像二奶奶,走哪都前呼后拥的。可即便是他一人走到哪,都没人敢于怠慢半点。

  两边路不远,没一会便到了,不像以前住在东跨院那会,过来得大半个小时。

  贾母的院子张灯结彩的,沿途丫鬟婆子都在忙碌,好几十号人围着一小撮人伺候,这个时代的个人享受,都是人力堆出来的。

  贾母的跟前依旧不缺人围着转,这会正拉着黛玉的手在说话,亲啊心肝宝贝的,很是肉麻。黛玉边上一步之外,则是流着哈喇子的宝玉。

  总想凑近点的宝玉,被黛玉喝斥道:“男女授受不亲,离远点。”

  贾母听了微微皱眉,但也无可奈何,一句话都没有,反而说宝玉;“那么大人了,注意点规矩。”

  宝玉被说的很是委屈,平时家里的丫鬟们,也没见抗拒他凑近了,胭脂也是让吃的。

  “不让我亲近林妹妹,都怪这劳什子石头,待我砸了算了。”宝玉陡然大声喊起来,摘下胸前玉石要砸,身后袭人惊的赶紧抱住他,丫鬟婆子也是一拥而上,护着不让他丢。王夫人开口道:“好宝玉,莫要气坏了身子。”说话间,眼神瞥了一眼黛玉,也不敢说啥。

  如今的黛玉不比原著中那个没娘的孩子,亲爹距离阁老就差一步了,亲娘身体还好好的呢。很多人觉得林家家世不如贾家,这大概是个误区。比家世,林家其实一点不差。往前追溯,林家还在贾家之上,比眼下,林如海实权正二品,贾政才五品呢。贾赦那个一品,就是个爵位没实权的。

  正闹腾呢,门口丫鬟喊一嗓子:“琏二爷来了!”

  一脸厌恶之色的黛玉听了,立刻露出笑容来,冲着门口看来。

  大步流星的贾琏入内,尽管面带微笑,气场依旧压制了全场。没法子,十八岁(虚岁)的贾琏,如今是贾府最耀眼的明星。要文是状元,要武多次带兵出征,至今战无不胜。京城里是个人都知道,贾大人虽年幼,却是君前第一等的信重的臣子。

  “怎么了,宝玉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贾琏进门之后,扫一眼就笑着问一句。

  以前宝玉最怕的人是贾政,但是刚才那一眼看来时,宝玉觉得这个便宜哥哥比贾政可怕多了。让人浑身打寒战的那种。

  “我、我、我没闹!”宝玉结结巴巴的说完,走到母亲身后,低头站着。

  贾琏见状微微一笑,冲贾母先抱手,后跪地;“孙儿给祖母请安,今个儿是端午,祝您祥泰安康,百邪不侵!”

  贾母听了这话,顿时脸上笑开一朵花,赶紧起身来扶起来:“乖孙说话就是好听。”

  贾琏顺势而起,冲屋内一干妇人一一见礼说话,即便是邢夫人赵姨娘,也都是礼数周全。

  (PS:突然想到某红楼电影里贾环偷吃的画面,忍不住想吐槽,贾环是主子,待遇很好的,人缺的是银子,不是吃的。搁这抄庆余年呢?)

  酒席自然是男女不同桌,礼教不是说着玩的,是真正要落实到生活层面每一个细节的。

  贾琏发现贾赦照例没来,听说是来过找借口又走了,心中的怨怼之气可见。由此,贾珍坐主位,脸色苍白的贾珍再三推辞,还是被贾琏客气的按在次席。贾琏坐下后,贾家目前三个成年男丁算是汇聚一堂了。

  这三人的组合就比较奇怪,贾政看看前后还问一句:“宝玉怎么没来?整日在脂粉堆中厮混,不争气的东西。”

  贾政说儿子,贾琏笑而不语的吃瓜,贾珍赶紧开口劝:“宝玉还小,我家那小畜生也没来呢。”

  贾政怒道:“那能一样么,蓉哥儿在外面那是应酬,为了家里的营生。”

  贾琏端起杯子道;“侄儿敬二叔一杯!”贾政这才放弃骂骂咧咧,换上一脸笑容的应对。

  三人各自敬酒一轮后,贾琏起身道:“我去给祖母敬酒!大过节的,是要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晚间陪着贾母看了一折戏,起身告辞的贾琏才算完成了一天的演出。很成功,孝顺的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夫妻二人对坐时,王熙凤享受着小丫鬟的捶腿,口中不屑的吐槽;“爷是没见着黛玉妹妹离开的时候宝玉那副样子!”

  贾琏无精打采的在躺椅上,一身短打,兴致不高的接过去;“什么样子?”

  王熙凤挠挠头,找不到合适形容词,倒也桂香来了一句:“像极了前院的来福,狗盆子被端走时!”

首节 上一节 268/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