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69节

  嗯,来福是条狗,一条细犬!以前是猎场上的好狗,如今没啥发挥余地了。贾家这一代人,没人练武,更不喜欢打猎。

  

  “别这么说,宝玉还小,当初我那么大的时候,好不到哪去。”贾琏看似很公正,桂香道:“爷那是藏拙!”说着忍不住鼻子发酸。

  “大奶奶走后,爷没个人疼,太不易了。”桂香又补一句,贾琏有点尴尬。即便是原著中,贾琏也是自己选择摆烂,没人欺负的。

  真要说欺负,原著里的王熙凤算是对贾琏最不客气的人了,即便如此,也就是私下里说几句。说起来,原著中贾琏的情况,多拜贾赦所赐。

  当然了,主要还是个人不争气。不然以贾家的家世,贾琏稍稍努力一点,何至于要买官。

  端午节后恢复上班,承辉帝下诏,内阁开会。

  内阁会议是个不定期的会议,有事就开一下,皇帝下令的时候必须开,内阁大臣建议时则看具体情况。

  这次承辉帝没叫贾琏,乐得轻松的贾琏呆在研发司,督促让阿让和历道行的研发进度。

  仗着堆人玻璃生产的进度还算凑合,市面上暂时还是供不应求,安装队每日的工作忙的飞起,研发司也确实赚大了,成为最热门的衙门。

  也就是有贾琏这个混世魔王坐镇研发司,不然天知道能塞进来多少不相干吃闲饭的人。

  内阁会议上承辉帝丢出了两份奏折,两江总督与湖广总督,分别上奏,行考成法。

  对,就是张居正搞的那个官不聊生的考成法。

  “此事,内阁商议即可,不要外传。”承辉帝开口定调子,内阁五个大臣面面相觑,这玩意一旦由内阁提议施行,这几位能有个好?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朱元璋那会,官员带着枷也要照常上班,每天上班前写好遗书,也没见文官们造反。张居正稍微推行一下KPI,官员们就抱怨官不聊生。对比一下,真是有趣。当然了,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一旦到了朱允炆那,如同黄河决口。等朱棣靖难成功了,想回到朱元璋那会也很难。

  再往后朱家的子孙们怎么说呢,再也没出现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皇帝了,国家向下的趋势,开始加速。

  只能说,一直勒紧不行,一直放松也不行,就是要松一下,紧一下。

  朝廷官员可不是大学牲,给个月薪三千+画大饼,就能热血沸腾的干活。这帮人手里有权力,生活上还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工作上还不是能摸鱼就摸鱼么?升官发财人人奋勇,上阵杀敌担责任,个个往后躲。有点绝对了,但这是多数现象。

  要不要施行考成法呢?内阁大臣们陷入了沉默中,不是在沉思,因为这个事情在承辉帝开口的瞬间,大家就有答案了。

  这就是来自皇帝的一套组合拳。先是给官员涨薪,接着放出内阁增补,最后丢出考成法。

  言下之意,要不是看你们这些大臣还有点用(能背锅),朕早就换人了,而不是弄个增补内阁人员的话题来敲打你们。

  已经熟悉了承辉帝有套路的大臣们,此刻还能怎么滴?这事情但凡在内阁不通过,皇帝会立刻表示,增补内阁人员。然后接着再抛出考成法,还是不能通过呢,那就换人咯。总而言之,内阁一定要把责任担起来(背锅),皇帝个人的形象不能受损。

  “陛下,张居正的考成法弊端诸多,臣以为,照搬不妥。应召集六部九卿,开会商议该如何改进,完善后再行推出为上策。”这个时候,只能是首辅孔照出来抗住皇帝的压力,你要不出来呢,倒也不是不行,最多威信扫地后,请乞骸骨。

  “陛下,孔相所言极是!臣附议!”梁道元立刻跟上,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必须跟首辅保持一致。

  其他内阁大臣纷纷附议,承辉帝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知道他们不甘心,在找借口拖延。

  “好,看来推行考成法之事并无异议,下次内阁工作会议,商量如何完善考成法。”承辉帝可不会给他们反悔的机会,先把话说死。

  众人面面相觑之际,梁道元站起道:“陛下,臣这里有几份奏折,收到有一阵子了,只是不知道该不该上呈陛下。”

  承辉帝心脏微微收缩,就知道他们要搞事情。道理承辉帝都知道,推行考成法,一定会遭到天下官员的反抗。内阁知道反抗不了,也一定要做个反抗的样子,告诉天下的官员,我们反抗了,没成功。

  只不过如何反抗,要看各自找的理由,大概目的就是先拖一阵咯。

第313章 操之过急

  文官反抗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一件事情出现僵持的时候,抛出另外一件事情来。

  野心勃勃的梁道元本不打算现在抛出这个事情来搞事,但架不住皇帝花活太多了,一个预算制度还没整明白呢,接着就是内阁增补,现在又是考成法。这是要逼死内阁的节奏啊,难道不能一件一件事情来么?承辉帝表示,当然不行,国家颓丧如此,恨不得一日全功。

  “说吧!”承辉帝还是稳住了,总是要来的,不外乎反复拉扯就是了。把内阁全部换掉不是不行,只是这样做吃相太难看,有损君威。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当皇帝的动不动就掀桌子,只能说明你无能,御下能力不足。

  “两广多名御史,联名上了一份调查材料,王子腾出任两广总督后,横征暴敛,打击同僚,任用私人,勾结西夷,组建私兵,有谋反之像。”

  梁道元一开口就是个大的,这事情怎么说呢,这些御史为何没有直接上奏皇帝,而是走的内阁路线,解释也很简单,为了安全。

  王子腾在两广干的事情很多,承辉帝基本上都知道,这些罪名要较劲呢,帽子也是能扣上的。要是不较劲,也不是大事。

  敛财是为了打造新式水师,毕竟这是最吃钱的怪兽。按照西洋人的战舰来算,一艘战舰远近火炮上百门都是很正常的,船的价格不算,炮的价格就不是个小数字。对外贸易的税王子腾只能看看,不能伸手,怎么办呢?他还想把安南侯变成实际的。

  两广农业税人头税那点收入才几个钱?如果没有对外贸易,那就是个穷山沟。你就别说秦汉了,就算是北宋的时候,湖广以南的开发都不足,何况岭南呢?也就是南宋那会,不开发不行了。

  没钱又要打造海军,只能另辟蹊径。王子腾选择的是搜刮地方和打击走私,然后顺藤摸瓜的拿下一些当地士绅以及官员,坏就坏在王子腾缴获的鸦片没有销毁,而是又转手卖掉了。本就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你要堂堂正正的,别人也奈何不得,但你王子腾可不是什么白莲花。

  说到搜刮地方其实也很简单,还是从打击走私起头。沿海地区参与走私的士绅不要太多,王子腾打击走私,拔出萝卜带出泥,你要秉公执法,该杀的杀,该关的关,也就是简单招人恨,最多编造一点罪名诬告一下。王子腾直接给那些士绅开价,交钱放人。

  还有一件事情,王子腾带去的骄兵悍将,在当地也没少干欺男霸女抢夺田产的事情。你跟我一样是黑的!

  这份黑料早就到了梁道元面前,一直压着就是留在这种时候丢出来的。

  承辉帝能不知道么?知道为何不管?很简单,他看的出来,王子腾在自污。他知道龙禁尉在广州眼线众多还这么干,不是傻,而是主动将把柄交给皇帝。当初在西域的时候,更过分的事情王子腾都干过。其中干的最多的就是倒卖胡姬!不是王子腾带头干,吴玉辉哪来的那么多胡姬。

  也就是说,更过分的事情王子腾都干过,两广那点事情就不算事。王子腾不带怕的!底层的草民也算人?胡姬也算人?

  王子腾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弹劾的,只是没想到弹劾来的这么晚。

  说到自污的事情,王翦干过,萧何干过。只能说,皇权就是这么操蛋,只要你不想造反,又不想被莫须有的罪名拿下,主动干点坏事保命。

  “让人把卷宗送到御前。”承辉帝心知肚明,但也只能装不知道。只是不知道梁道元知道不知道。

  无论如何,这个时候承辉帝必须强硬,不能被梁道元丢出来的东西乱了节奏,所以很果断的补一句:“预算制度明年必须确定并执行,考成法年底前必须完善并朕核准,明年执行。”前面说的心平气和,稍稍停顿之后加重语气:“此二事,不容驳回,内阁不允,朕发中旨。”

  中旨意味着皇帝与内阁在某件事情上无法达成一致,皇帝被迫行使最高权力。一旦皇帝这么做了,内阁全体成员只能请赐了。

  原因很简单,本朝原则上任何政策都是内阁来颁布并监督执行,现在皇帝直接绕过内阁了,那内阁还有存在的意义么?

  话说到这份上,承辉帝已经不留余地了,要么接受并负责执行,要么现在乞骸骨。免得传出本朝皇帝开中旨的先河,大家一起丢人。

  承辉帝还有另一层意思,预算制度你们在拖,朕很清楚,这笔帐还没算呢。

  千万别觉得不可思议,皇帝能直接指挥的人不多,身边最信任的几十个大臣而已。下面的大臣与皇帝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一些大臣选择直接请辞,这活干不了,爱谁谁。一些大臣选择服从,权力太香了,没必要跟皇帝死磕。还有一些大臣选择拖,当面答应,就是不执行,或者乱执行。

  第三种大臣最多了,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斗争的艺术。

  一般来说,考成法这种事情,下面的官员必然抵触。我是来做官享福的,你累傻小子呢?

  皇帝和内阁齐心,或者内阁足够强势,也能执行下去。比如张居正,就是谁不干谁滚蛋,老子只看KPI。

  现在的就是第三种情况,在中旨的压力下,孔照起身抱手,躬身一拜:“臣等服从!”这措辞就很明确了。

  承辉帝知道这老家伙怎么想的,很干脆的补一句:“明年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各位阁臣好自为之。”

  很直接,不好好干,自己滚蛋,朕不留。承辉帝太了解这些文臣了,所以不留余地。

  为何不直接全部换掉阁臣呢?还是那句话,面子上太难看。

  事情到了这一步,除非真的不相干,愿意回家养老,内阁大臣们只能坚决执行了,而且要加速,不能给皇帝找到借口开了你。

  以前的承辉帝畏首畏尾,不是他不想干,而是有太上皇为首的小忠义亲王集团的掣肘。现在打掉了最大的威胁,皇帝不想忍了。

  内阁会议在苦涩的气氛中结束了,尽管细节没传出来,但是内阁五位大臣在会议之后,立刻召见各自下属中的多位大臣开会是可见的。

  打着巡视的借口,贾琏在城南享受腐败生活的时候,邦邦邦的有人在砸门。

  门口附近蹲着的社会闲散人员围上来时,门口打开,柱子看一眼便道:“是夏大爷啊,自己人!”前面是招呼下岗,后面是通报。

  社会闲散人员退下,夏刚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这地方,龙潭虎穴啊。”

  贾琏出现在院子内,看着夏刚道:“你不要造谣啊,什么龙啊虎的,注意措辞,小心我告你毁谤。”

  夏刚笑嘻嘻的不当真,上前道:“我就一个人,还是偷偷摸摸来的,你这倒好,刚才门口至少十个人。但凡柱子出来的晚一会,我少不得挨一顿打,这能算冤枉你么?”

  “一派胡言,正经人谁砸门啊,一张拜帖都没有。”贾琏带着笑,领人进门。对于夏刚能找来,一点都不意外。

  “听说没有?”夏刚一脸神秘,贾琏头也不回,进门上炕坐下:“我听说啥?你倒是说明白点。”

  “早上的内阁会议啊。”夏刚直接点明了,贾琏摇摇头:“没旁听,不知道。”

  坐下的夏刚不禁长叹:“这么巧今天没让你去,陛下真爱惜你!”

  贾琏听出意思来了,端起酒杯先碰一个,放下杯子亲自动手满上才问:“说仔细点。”

  夏刚就是来报信的,自然把知道的都说了,贾琏听罢微微发愣了一会,轻轻的咂嘴:“啧,这是真急了啊。”

  “这事没法说,我觉得,你这个御史巡按,可别白当了。”夏刚轻轻的点一句,应该是夏守忠的意思。

  贾琏摇摇头;“你叔叔还指挥不动我。”如此不给面子的话,夏刚并不生气,认同的点点头:“我叔叔也这么说。”

  “为君分忧也要分事情,分内的事情能做,其他的事情不能做。”贾琏态度明确,夏刚也不遗憾,跟着点点头,继续喝酒。

  酒足饭饱,夏刚干脆的走人,贾琏一个人靠着墩子发呆时,姐妹俩出现收拾残局。

  端着茶杯一口都没喝的贾琏,烦躁的起身在原地转圈,这个事情到底该不该掺和,非常的犹豫。

  

  预算制度贾琏当然大力支持,这是自己提的建议。但是考成法就不一样!

  整顿吏治很重要,但是在贾琏看来,应该先等预算之制度执行一年后,再推行考成法,通过这个事情先把官员筛一遍。然后再推出考成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在属于胡子眉毛一把抓,肯定要出乱子的。

  这么说吧,千万不要高看了官员的节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政绩,前任把数据做的很好看,拍拍屁股高升了。下一任官员出于潜规则,只能默认,面对前任留下的优秀数据,不想进步的还能躺平,想进步的只能加大压榨力度,做出更好的数据,给下一任留下更大的坑。

  官员只要一味追求政绩,必定竭泽而渔。

  一项制度的执行,是否能惠及地方百姓,往往要看当地的官员能不能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就古代官员的德行,还指望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还不是上面有什么政策下来,下面就强行推进。

  思之再三,贾琏决定不掺和进去。考成法只是官员累一点,又不是重新编写鱼鳞册。只要不涉及土地兼并,一时半会的还不会出大事。

  不过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还是要做点事情,不说未雨绸缪,也要给那些逃进城谋生的百姓多个找活路的机会。

  《促进工商,强化海贸,为来年财税增加打基础的报告》

  贾琏的奏折,标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等着来一次惊天动地的大起义来动摇大周统治根基,还不如先下手催生一个新的阶-级。

  即便贾琏这辈子看不到,也要为后辈们多留一条活路走。

  贾琏还是被召进宫了,不是为了考成法的事情,而是另有原因。

  乾清宫,一头黑线的承辉帝把一份报告丢贾琏的脸上:“看看!”

  贾琏伸手按住脸上的报告,拿起来翻开仔细看看,看完后总算彻底明白,王子腾那封信啥意思了。

  “陛下,此事以臣之见,不外有二。”贾琏果断的决定要真诚。

  承辉帝点点头:“说!”贾琏一脸真诚道:“海贸税收不能碰,王子腾只能走歪门邪道,不然哪来的钱搞水师,那玩意太烧钱了。二者,王子腾有自污之意,此事从西域平叛时便能看的出来。”

  “你说,该如何处置,这可是梁相送来的。”承辉帝不动声色的说明情况,贾琏听了顿时陷入了沉思。

  你要不推考成法,人家能这么干么?你不是闲的么?那陛下受累处理一下这个事情,臣实在压不住了。

首节 上一节 269/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