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75节
但就是在这种地形,一支三万人的GM武装在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转战腾挪,最终成功北上。真开挂啊!
贾琏是不想去大小金川受那个罪的,牛继宗被送过去,未必是承辉帝的意思,多半是他主动的。
四王八公,八公这一波,还在正经带兵的就是牛继宗了,贾琏都是兼职。眼瞅着留在京城里的利益集团,除了贾家和史家都倒霉了,牛继宗恨不得立刻飞到大小金川,打一个大胜仗来彰显他的价值。
牛继宗能安然无事靠的是孙化贞的力保,当初两江士绅闹事,孙化贞下黑手的时候,牛继宗主动揽下了头号打手的活。
这人不但不傻,还非常的精明,勋贵抱团取暖可以接受,但是跟皇帝对着干能有好结果,牛继宗是真没做过这个梦。
至于贾家,牛继宗只能感慨一下贾家命好,突然冒出一个看透一切的机灵鬼,果断的与勋贵集团保持距离,紧紧的抱着皇帝大腿。
一朝天子一朝臣,四王八公这些见过勋贵的后人们,舍不得荣华富贵和权势滔天,掺和到不该掺和里的事情,可不得被承辉帝收拾么?
内阁会议开完,贾琏也完成交接了,顺便把工匠升官的名单让夏守忠代为交上去。与承辉帝打交道,贾琏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首先是必须有用,没用的人走哪都是被人随时抛弃的下场,其次是立场必须鲜明和坚定,最后是保持好距离,不远不近的最好。
只能说承辉帝比较特殊,他是个有为之君,更在意臣子的能力,为君也算是仁厚。不像某运输大队长,有用捧着你,没用直接翻脸无情。
看看原著就知道了,贾府被抄家,贾政、贾兰也没被斩草除根。
可惜了,程高本的续作水平虽然也很高,却没能很好的延续前八十回的精髓。
随便提一句题外话,四大名著之外还有一部艺术水准更高的名著,可惜因为黄油被打成禁书,没能出现五大名著。
火炮和药包都不是白拿的,承辉帝还算厚道,得知事情办的顺利,直接上小印,开了一张央行的钱票,当然是成本价了,对于贾琏而言,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贾琏送上去的名单,承辉帝全部批准了不说,还多给了一个名额,把之前欠让阿让的官职补上了。
四个工匠的官职都不高,正九品。让阿让一个洋鬼子,却给了个从七品。没法子,宗室那边的事情,贾琏办的太漂亮了。承辉帝早就想收拾那些宗老了,一直没合适的机会。玻璃生意横空出世后,宗室中底层的人心全都到了承辉帝这边。说的不好听一点,宗老们说话都没承辉帝放个屁管用。
什么是权力,就是你说话有人听,大家愿意跟着你干。总老们做的那些恶心事,承辉帝心里能不清楚么?架不住这帮老东西在宗室里威望高,承辉帝不得不借助他们。现在这些问题都没了,李亨出面搞事情,承辉帝尽收宗室人心。唯一让承辉帝遗憾的就是老二不太行,尽管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可,但真要办事,没一件事情能让承辉帝心里舒服的。
通过给好处拉拢人心的路数没错,错的是被人吹捧之后云里雾里的,稀里糊涂的付出了太多不比较的代价。
这一点李亨干的就不错,几乎没花什么钱,宗老们就被架空了。威望这个东西,就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发财,不能你们几个人发财,大家看着。
拖了一段时间给借着新式火炮的机会给贾琏报仇,无非就是掩人耳目。
这个事情现在也没人关心,只不过吏部被恶心坏了。四个九品官倒是小事,随便挤一挤就有了,但一个从七品的官员就值钱了,在吏部这边,从上到下不收个两万两,你也别想顺利到手啊。现在皇帝的私人印玺都盖了,谁敢咋呼了,捏着鼻子都要把事情办好,还要派人给贾琏送去。
最可恶的是,夏守忠派来的内侍,笑眯眯的在一旁看着大家办手续,这是在监督大家办事呢。
给工匠做官这个事情呢,别说吏部上下了,整个士大夫阶层都是不能忍的事情。太上皇年间,这种事情基本没了,贾琏又给捡起来了。说的难听一点,贾琏是吏部上下的公敌了。
所有手续办好,最后送到梁道元面前,他签字用印才算是走完所有的程序。
拿到文书的梁道元只是看了一眼,血压就有点控制不住了。吏部这衙门,素来都是六部里最强势的衙门,从来都是他们欺负人,大捞特捞,如今被人绕过去,开先河者贾琏还是梁道元素来看不顺眼的贾琏,他能气顺都怪了。
梁道元还是很能忍的,默默的用印,签名后,让人送到研发司,还是在内侍的监督之下办的。
等人都走远了,梁道元压着的火气终于控制不住了,狠狠的伸手把桌面上的东西全都扫地上,破口大骂:“娘希匹!欺人太甚!吏部姓贾乎?”
这些事情贾琏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也无所谓。他一直在着力推动的就是提高工商的社会地位。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想搞好经济,不重视工商怎么能行?指望那帮读四书五经的虫豸么?
这帮人除了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圈子和圈子之间搞内斗,还有什么事情能拿的出手的?
总之今天吏部的气氛很压抑,好多来吏部办事的人,吓的走路腿都软了。
比起吏部,研发司这边就是一片欢呼声了。
贾琏亲自把五个人叫来,当面给他们发告身,确定今后不是草民,而是一个官员后,四个工匠直接给贾琏磕头。咚咚咚的非常用力,额头都磕红了。没法子,官与民之间的差距,根本就是天差地别。
让阿让这个洋鬼子,拿到告身之后一阵蒙圈,他看不懂啊。看见四个工匠给贾琏磕头,他犹豫了一下,心里默默的祈祷:主啊,不是您的羔羊背叛了您,实在是东方的大人太慷慨了。嗯,伴随着告身一起,贾琏还给了让阿让一千两的银票,顺便交代他,去哪做一身官服。
大周朝的官员,官服要自己去做的。朝廷只给文书和官印。
这个事情在研发司乃至整个工部的影响力可谓巨大,此前贾琏就搞线膛枪时就来过一次,现在是第二次了,说明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做工匠不会一辈子做牛做马,做的好真的可以做官的,看见了前途和希望的工匠们,爆发出热烈的激情。
随着承辉帝第二道斥责令的发出,朝廷内部对于王子腾的事情看法各异。
来自皇帝的斥责令这个东西呢,真就是可大可小。皇帝要认真追究,就是天大的事情,皇帝要不认真追究,就是罚酒三杯。
贾琏弹劾王子腾的事情,早就传遍了朝野,很多人其实都在等热闹看。
现在看,很可能就是罚酒三杯的节奏。也就是说,贾琏弹劾王子腾这个事情,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连续两道斥责到王子腾手里时,已经一个月后了。拿到第一份的时候,王子腾还只是微微一笑,看都没看,认真的收好就没然后了。
现在王子腾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情,一个从英吉利洋鬼子里手里买来的两艘战舰,这个事情对于英国人而言简直就是破天荒的事情。
英国人与大周的贸易完全是单方面被吊打,茶叶、生丝贸易,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仔细想想,空船从印度过来,然后送上银子,买走茶叶和生丝,英国人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买卖啊。要不是承受不了打一场的代价,英国人早就上岸去抢了。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新来的两广总督上任之后,立刻联系英国人,购买两艘战舰,不求是全新的船。
就这么一个事情,英国商人欢呼雷动,总算见着回头钱了。当然最先进的战舰是不会卖的,两艘五成新的船,换来十船的茶叶,在东印度公司看来,简直就是大赚特赚的买卖。如果这位新总督不打击鸦-片走私就更完美了。
王子腾关心的第二件事情是新式火枪,这种武器在剿灭走私鸦-片的过程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尽管只有五百支枪,却打出了火绳枪好几倍的效果。现在王子腾需要更多的新式火枪,好组建一支新军。问题是,王子腾很担心朝廷的反应,尤其是承辉帝的反应。
所以才给贾琏取信一封,信中没提火枪的事情,就是单纯的想通过贾琏,获取更多的来自皇帝的信息。
没曾想没等到贾琏的回信,反倒是等来了报复,两个省的御史都上了王子腾的黑料,结果就等来了一个斥责令。
没放在心上的王子腾这些日子,每天都到水师的营寨,看水师的士兵们在洋鬼子的战船上操练,学习如何操作洋鬼子的战舰。
作为乙方的东印度公司,为了打开对华的军火贸易大门,显得极为负责。不但派遣了足够的教官,还贴心的提醒王子腾,再买战船可有优惠哦。
他们哪里知道,王子腾已经派了不少工匠在学习并准备山寨,现在唯一难住王子腾的就是火炮的铸造。
广东这边其实不缺铁,也不缺工匠,但是铸造大炮的技术,真不是想学就学的,越大的口径就越难铸造。
就在王子腾看着水师官兵操练战船的时候,王义悄悄的走到身后,附耳低语。
王子腾陡然一惊,招呼一声;“回去。”
一行人策马飞奔,回到总督衙门。
一位亲信幕僚已经等在这里,见了王子腾上前道:“东翁,京城的消息来了。”
王子腾看了一眼信使,此刻正躺在地上,大夫正在诊断,小吏端着一碗热汤在往信使的嘴里喂。
恢复一点元气的信使站起来,小心翼翼的从胸口摸出一个信封。王子腾接过看一眼火漆上的印,撕开口字取出信,一边往里走,一边看信。回到书房时,王子腾已经看完了信,随手递给身边的亲信幕僚;“看看吧!”
幕僚师爷接过后飞快的看完,挠挠下巴道:“事情有点诡异啊。贾府的小公爷可不是蠢货,不应该啊。”
王子腾笑了笑道:“他要是蠢货,犬子就该丢路边,爱谁要拿走。”
师爷有点蒙圈,毕竟对贾琏不熟悉,接触的太少了。王子腾若有所思后才低声道:“不应该啊,大烟的买卖算不得什么大事情,这小子为何如此重视?竟然亲自面君弹劾!”
“东翁,想不明白就算了,派人去给他送信,提一提新式火枪的事情,看他的反应如何。至于陛下,在下还是那句话,此时此刻,陛下首先要考虑的还是近在咫尺的东平铁骑,暂时顾不上东翁。”
第321章 黛玉的猜测
“大家是亲戚,那贾琏却弹劾父亲向皇帝表忠心,早知道当初不把熙凤妹妹嫁给他。”王义在一旁开口,显示一下存在感。
王子腾听了这话忍不住皱起眉头,抬手指着门口:“滚出去,出去不许胡说八道,不然腿给你打断!”
王义当即傻眼了,眼珠子半天没转,对上父亲凌厉的眼神,低头躲开,双拳紧握,灰溜溜的出去了。
师爷开口劝慰:“东翁不必介意,大公子还年轻。看事情没那么透!”
“年轻个屁,贾琏比他小三四岁呢。看看人家,再看看他,不是亲生的早丢海里喂鱼了。”王子腾有点怒其不争的语气。
“世上总是会有一些特别的人,贾琏就属于这种,没法比,也不要去比。不然难受的还是自己。”师爷又安抚了一句。
王子腾双手捂着脸,使劲的搓了搓,心情很复杂。他难受的是什么呢?四王八公在都在的时候,王子腾可以说游刃有余,四处都可以借力,领兵出征西域可以说达到了人生难得一见的高度,再使点劲就能登顶。多年的运筹帷幄,那个时候的贾家,根本就是王家的附庸。
可是出兵西域几年回来,一切都变了。贾家出了个另辟蹊径的贾琏,借着张廷恩的渠道抱上了皇帝的大腿。四王八公的大好局面,严密的结构,突然就缺了贾家这一大块。别看贾家不如当年了,但一门双公还是很能唬人的。后续的发展根本就是脱缰的野马,看起来有点软弱的承辉帝,借着王子腾出征西域的机会,翻云覆雨。先拿下了方白衣,后顺利的解决了财政问题,从弱势的一方成为了强势。赶巧的是,北静王没了,一时半会没能站稳脚跟的小北静王,也被承辉帝趁机下手,一番拉扯,根基大不如前。
只能说承辉帝太能抓机会了,趁着北静王年幼不能服众的机会,充分发挥贾琏的作用,把四王八公给折腾散架了。
关键是贾琏这个小卡拉米,趁势而起,成为了年轻一代官员中最醒目的那个,要文,有状元之实,恢复战后郧阳之功,要武,郧阳、济宁两战,白莲教袭击案,小年夜的李逆案,无一败绩。
仅仅是这些在王子腾看来,还只是个未来之星。这次贾琏出面弹劾王子腾贩卖大烟的案子,让人看到了他另外一面。
成熟老道,多谋善断,该狠心的时候,即便是王子腾这个姻亲,那也是下得去手的,该卖也就卖了。
这才是王子腾高看贾琏的地方,当初贾琏劝说王子腾那会,仅仅是被当作一个使者看待的。
合作?你也配?
后续越来越多的信息逐渐的获悉后,王子腾才重新认识了贾琏。哪里是仅仅“宠臣”两个字能说清楚的。
“贾琏盯着贩卖大烟的事情做文章,倒是将事情的方向带偏了。弹劾的尺度把握的很到位啊。”师爷在一旁也感慨了一句,小年轻是妖孽啊。
“算了,不提这个了,倒是信中说的第二道斥责令,看似无伤大雅,实则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被人抓到别的把柄,皇帝即便想和稀泥也难。今后做事,还是需要收敛一下,给皇帝的奏折写好了没有,写好了赶紧让人送进京。两广地方上能用的钱不多,又要打造水师,陛下能理解。”
“希望如此吧,别忘记要新式火铳,从京城跟来的兄弟们说了好几回了。”
目送师爷出去后,王子腾才自言自语:“安南侯!多少也是个退路!”
嗯,王子腾还是希望能回京城,不求权倾朝野,好歹能顶掉四王之一。可惜了,太祖之后,非李氏亲族不封王。
最近京城最劲爆的消息,就是贾琏弹劾王子腾了,为此,王夫人在贾母面前嘴碎了两句,被贾母喝斥;“男人的事情女人少管!”
在贾母这边吃了瘪,晚上在贾政面前抱怨时,贾政衣服都脱了,还是起身穿好道:“妇人之见,你懂什么?”说完去了赵姨娘那过去,王夫人气的砸了梳妆盒,身边的两个丫鬟也被骂了半个小时。
关于贾琏弹劾王子腾的事情,体现在王熙凤这里就是担心大于愤怒了。这是嫌弃我生女儿么?也不像啊,没看他抱着闺女不肯撒手,奶娘都快失业了。晚间睡觉前,王熙凤还在沉默中担心贾琏离开,没想到贾琏脱了往炕上一躺,看着她问:“想啥事情发呆呢?”
其实贾琏知道王熙凤想的啥,但自己不能主动去解释,就得王熙凤来问。
王熙凤果然没忍得住,坐在炕头看着贾琏道:“都怪桂香和平儿不争气,爷若是想儿子,不妨多收几个姨娘。”
贾琏腾的坐起,王熙凤吓往后一仰,又被拽回来按住,一阵连续的疼,这是屁股上挨了好几个巴掌。
打完之后,贾琏才道:“想啥呢?这家只能你做当家娘子,谁来都不好使。”
王熙凤抬头,眼睛含泪;“那爷还弹劾大伯?”贾琏抬手又是啪的一下:“胡思乱想,这事跟你也说不明白,总之对贾家王家都有好处。”
毫无疑问,王熙凤没明白啥意思,不过很忙她就用不上脑子了。
今天的贾琏特别的用力,很快王熙凤就神神叨叨的叫唤。要个儿子那地方不行之类的听不懂的话。
被折腾到下半夜的王熙凤没能早起,醒来时看见平儿问一句:“啥时辰了,二爷呢?”
“都晌午了,二爷早去衙门了,小姐今天脸色真好看。”平儿不动声色的夸一句,王熙凤坐起要下炕,疼的哎哟一声。
平儿看着王熙凤龇牙咧嘴的下炕,伸手扶一下的时候,忍不住问一句:“惹二爷生气,被收拾惨了吧!”
王熙凤倒是没特别生气,轻轻的拧一下平儿的脸道;“小蹄子,这叫恩爱!”
看着王熙凤走路都打晃,平儿心里不免泛酸:【嗓子都喊哑了还嘴硬!】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