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81节

  贾琏表示平儿接待姐妹俩,自己入内更衣。平儿不放心其他丫鬟,让姐妹俩在外面坐一会,自己跟了进去。

  这么说吧,在这家里,也就是香菱能有机会与贾琏单独相处,其他的丫鬟,还是断了念想吧。王熙凤绝对的严防死守。

  贾母是否喜欢巧姐的事情呢,贾琏倒是不在意的。自己的闺女,有自己宠就够了。

  最近贾琏去贾母跟前少了,只有休沐日才会去请安。

  屋内平儿进来,直接给两个丫鬟撵出去,亲自伺候贾琏更衣。天气热,贾琏穿的少,浪蹄子总喜欢不动声色的蹭一蹭唐僧肉。

  贾琏已经麻木了,毕竟王熙凤做榜样,拦不住的不拦,拦的住的死死拦住。

  “你是对二奶奶和自己的脸蛋有多不自信?”贾琏换居家单衣时,忍不住调侃一句。

  平儿冷笑;“蓉大奶奶生的那么好看,蓉哥儿不照样在东府里找外食。男人,新鲜劲过了,总会想尝新的。”

  你说的真有道理,我无法反驳。

  无言以对的贾琏只能上手,在翘处狠狠的抓一把,平儿微微皱眉,心虚的往外看,没看见人才扭了扭:“人前可不敢这样!那些人不敢说二爷,却敢说俾子,什么难听说什么。”

  贾琏对此表示认同道:“没事,谁说闲话,你知道了直接打上门去,抽烂她的嘴。出了事情,爷给你兜着。”

  别的事情不好说,这种事情贾琏绝对兜底。

  心头一暖的平儿从后面抱了抱贾琏,赶紧松开道:“两位小姐在外面等着呢。”

  贾琏出来,王熙凤正好回来,见他出来,看看后面跟着的平儿,王熙凤满意的笑了。

  贾琏招呼两声,俩妹妹已经围上了巧姐,稀罕的很。明白了,哥哥不受欢迎了。

  “回来挺早啊,那边都吃过了?”贾琏随口一问,靠着躺椅微微摇晃。

  王熙凤在一旁坐下道:“有珠大奶奶和蓉哥儿家的在伺候,不差我一个。”有男人撑腰就是不一样,王夫人没有贾政撑腰,只能伏低做小。

  “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贾琏当然要撑起来,这家就这样,你但凡软弱一点,下人都敢欺负你。

  贾琏现在对贾母和二房已经彻底放弃了,维持一个面子就行,耐心的等待贾母归西。如同现在的承辉帝,对于后宫的太妃的态度。

  有一说一,贾母挑丫鬟的眼力不错,袭人,晴雯,全都便宜宝玉了。不行,得想法子弄过来。袭人无所谓,鸳鸯知道的多,很重要。

  王熙凤也就是不知道贾琏想啥,知道能跳起来三丈高。

  每次夫妻二人坐一起闲聊,平儿一定是处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站着,天热手里是扇子,天冷能给贾琏递暖婆子。

  反正在眼皮子下,王熙凤看不到平儿与贾琏的互动就对了。

  “今天家里来人问了,可曾给大伯回信。”王熙凤看似无意的问一句。

  贾琏淡淡道:“王太尉那边,还是公事公办的好,放心,不会给他使绊子,不会耽误他的正经事情。”

  王熙凤听贾琏没有跟着叫大伯,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但也没特别的在意。

  贾琏进一步解释:“今非昔比,以前贾家好多事情,需要仰仗王太尉,所以不在乎一些观瞻,如今的情况,则需要避嫌。外人看贾家与王家有隔阂,其实是好事。”毕竟是夫妻,贾琏很有耐心的解释一番,希望她不要多想。

  对此,王熙凤心头很舒服,她是知道王家男人的嘴脸的,像王仁那种在外面胡乱来的,回家后都敢喝斥嫂嫂:男人的事女人少管。

  

  远的不说,前面的贾政就是这样,但凡王夫人多两句废话,他不爱听了,直接去赵姨娘那过夜。王熙凤都听说好几回了。

  说起来,年轻时的王夫人,姿色也是顶好的,不然王夫人也不能生下三个孩子。

  感情不感情的,这种政-治联姻的夫妻,真不如打小朝夕相处的丫鬟。不信你看桂香,在家里就是地位超然。

  王熙凤把话说的明白一点:“家里来人说,兵部那边给大伯使绊子,好些事情卡着不办。”

  贾琏顿时明白了,看一眼王熙凤道:“以后有事情直接说清楚,夫妻之间不必试探态度。”

  王熙凤听了有点恼火,轻轻的扭几下腰,悻悻道:“不是怕爷不爱管这些么?”

  贾琏坐直了身子,拉着王熙凤的手,表情严肃道:“凤啊!你是我明媒正娶,十六人轿子抬进门的正房。生同裘,死同穴。你我之间做不到坦诚相待,那就说明感情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你我之间的感情,不再是你我心里最要紧的事情。”

  王熙凤被说的一愣一愣的,但是心里怎么就如此雀跃呢?会说话,爷就多说几句。

  “记住了,以后不藏着掖着。”王熙凤认真的点头,以示明白。

  贾琏点点头:“王太尉的事情,明天我过问一下。”

  迎春探春留下吃了晚饭才回去,贾琏饭后散步,顺便送了送。

  知道今天贾赦还是没动作,贾琏便想去东跨院催一催,趁着余晖,贾琏往东走,过一道门时,对面一个身影疾步走来。

  贾琏东张西望的看初秋的景色,对面则低头走路,两下都没注意,等发现时躲不开了,贾琏本能的往前伸手撑一下。

  被按住肩膀的来人抬头,惊的花容失色,看清楚是贾琏时才赶紧后退:“俾子走的急了,冲撞琏二爷,俾子有罪。”

  贾琏这才看仔细是袭人,顿时露出笑容道:“虽说低头的女子抬头的汉子,你走的急,还是要抬头看看前面的。”

  袭人比贾琏大两岁还是三岁,贾琏完全没记忆,只是觉得,比起上一次见她,变化不小,主要是长高了许多。

  “谢过二爷不罪之恩,俾子告退!”袭人道福后,匆匆而去。

  贾琏也没多想,继续往东跨院去,至小门处看一眼才发现,贾赦让人直接用砖给门封死了。

  尽管很不爽,贾琏低头一琢磨,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贾赦宁愿走东边开大门出来,绕个90度的圈子走荣国府正门,大费周章到这个地步。外面的人看到了,会怎么想?还得是贾赦啊,恶心人确实有一手。

  当夜贾琏在王熙凤屋里睡下,不方便就不方便,正好休息一天。

  次日上值,贾琏处理一番公文后,出门奔着兵部去了。给各地驻军调配物资的事情归兵部管,这边有文书下来,相应的部门才能发货。

  想到这个事情,贾琏也是挺无语的。王家真就是除了王子腾之外,没人了。这事情完全可以大白天去找贾琏帮忙的,非要兜圈子到王熙凤那。

  明明可以堂堂正正的办事情,非要蝇营狗苟。这是以前办事搞出路径依赖了么?

  站在兵部大门口的贾琏,尽管一言不发,就那么站着,没一会里头还是出来个中年人,看补子是个郎中。

  “下官吴熙,贾大人这是有事?怎么不进去啊?”

  “不受欢迎,何必进去找不自在。”贾琏笑着解释,其实他担心万一有那个愣头青,记着被抓去关了半天的仇,给他来一个偷袭。

  吴熙强忍笑意,抱手道:“您有事说话,下官一定给您办好。”

  这人的名声啊,真是会伴随一生的。贾琏这人呢,在京官的眼里不算恶霸,甚至是个能做事的官儿,无非就是对上级官员杀伤力有点大。

  据说啊,据说三品以上的官员,没一个敢长时间单独面对贾琏的。

  “是这么一个事,两广总督王太尉那边办事的人找到本官,问了问是否库存不足,为何所需兵器兵部迟迟没有下文?吴兄也知道,贱内乃王家女,面子上抹不开,所以来问问。”贾琏说的很含蓄,聪明人能听懂他的意思,别逼我打进去啊,赶紧给我办了。

  吴熙是个聪明人,立刻表示;“下官这就去办,要不您回去等消息?”

  贾琏点点头:“如此最好!”说完便抱手离去了。

  吴熙回到尚书办事房,今天正好李驰在里面办公,迟迟没有拿到兵部尚书的任命,唯一一个不兼任尚书的阁老,李驰有点尴尬。

  “人走了?”李驰见吴熙进来,直接问话。

  “走了,为了王太尉的事情。”吴熙照实回答,李驰一阵愕然后,一脸烦躁的拍案道:“管的真宽!有他什么事?”

  吴熙不好说话,赶紧抱手:“卑职告退!”

  李驰为何会为难王子腾,吴熙不用脑子都能想的到,前后两任的两广总督,王子腾上来就抓水师,打击走私,李驰能高兴才怪呢。

第328章 根子在今上

  关键还是走私,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太大。

  现阶段对外贸易基本处于碾压状态,西方各国对华贸易,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能把大量的贵金属用于采购商品。

  这个情况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跨度千年的时间。

  对外贸易早起的拳头产品是丝绸和大黄,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的黄金、战马、葡萄酒,进入中原王朝。

  后来丝绸技术外流,影响虽然不大,依旧造成了影响。很快,瓷器又成为了新的拳头产品,一段时间后,瓷器技术也泄露了。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茶叶是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精品瓷器、精品丝绸次之。

  中-国不是一个产银的大国,却能以白银为货币,可见对外贸易收获的白银是怎么样一个量级。以白银为货币的时间,从官方认证的万历年间开始计算,到33年的罗斯福的拉高银价,最终催生了法币。即便如此,银元的流通一直事实存在,甚至最为坚挺。

  长期的贸易逆差,不甘心的犹-太-人想到了一个恶毒的办法,走私鸦-片。

  既然是走私,就不可能是单方面能做到的事情,一定有当地人配合,否则你把东西运来了,上岸后怎么销售,怎么回款?

  这样的事情不用太久,有个两三年的时间,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一个庞大的利益集体诞生了。

  那么问题来了,历任的两广总督、巡抚、布政司等各级官员,能不知道存在的现象么?

  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无非就是被银子喂饱了,假装看不见,甚至还为走私商人提供便利。

  以前这个情况还好点,毕竟对于鸦-片造成的危害,中原王朝没有足够的认知。历史上的清朝,从雍正年间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走私,一直到道光年间,林则徐才上奏全面的阐述其危害性,【无可用之饷,无可用之兵】,这两点狠狠的打在了皇帝的心头上,因为真的会动摇其统治。

  贾琏说动了承辉帝之后,朝廷两次发布了相关禁绝的法律。看似有了法律,实际上的执行却是另外一回事。

  勾结洋人的走私商人为地头蛇,真实历史上最典型的代表十三行。(还拍了电视剧,真不知道怎么过审的。人人得而诛之的卖国贼都敢洗!)

  大周不是大清,没有搞一地开海,也没搞垄断性质的商行。这并不妨碍一些利益熏心之辈,勾结西洋走私商人,大发其才。

  因为流官制度,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干个两任六年就调走是一种主流,吏治腐败的情况下,官员关心的是自己能捞多少。走私不走私,与本官何干?反正到时候拍拍屁股,换一个地方继续捞,多少而已。

  李驰在任的时候就这么一个情况,下面的人送银子,他给行一个方便。银子到位,你干啥都行。出了事情,总督衙门还要去捞人。

  李驰在两广干了六年,对当地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七七八八也是知道的。

  朝廷法令什么的,下面没人执行,就是一个摆设。不执行还是好的,甚至有故意扭曲执行的,把正经商人打成走私商人,榨干家产也不少。

  只能说王子腾是个例外,他真的去打击走私了,尽管他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公心,而是为了自己捞银子和政绩。更重要的一点,为了所谓的安南侯,王子腾一心将两广打造成通往安南的前进基地。打造战船,训练军队,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至于说,能不能换一个口岸继续走私,也不是不能,但走私商人需要花时间和精力,重新开拓渠道。还不如想法子收买王子腾来的轻松,不会耽误赚钱的时间。

  李驰刁难王子腾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等两广那边的消息。如果能成功收买王子腾,一切都好说,自己人嘛。如果不能收买,就得想别的法子了,弄走或者扳倒王子腾,给他制造各种麻烦,总之有什么手段都用上就是了。关系到每年海量的银子收入,哪里还管这些那些的。

  前段时间贾琏弹劾王子腾的时候,李驰也不认为两家真的翻脸,毕竟两度联姻,这关系很深了,最多算是有点小矛盾,小隔阂。

  这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家族,有点利益之争和小矛盾,太正常了。只要不撕破脸,下次继续合作。

  李驰事先谋划的很好,两广那边的人使劲,他在京城这边先为难,等王家人找上门,卖个人情再拉近关系,不就是银子么?分润就是。

  只是怎么都没想到,兜兜转转一圈,王家人居然还是不找上门来,而是直接去找贾琏了。

  抛开贾家不谈,单单看贾琏这个人,就特么的妖孽。

  状元出身,娶妻王氏,恩师张廷恩,座师李清,宫里的贵妃姐姐忽略不计,他自己就是皇帝的宠臣。

  这么个玩意,脑袋上顶着灾星的字号,克死的上司不少,其中包括一个帝师韩宗。

  换成一般的官员,恐怕早被人弄死,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贾琏不但活的好好的,还在郧阳民变,济宁民变,李逆案等事件中大放异彩。

  这么说吧,如果贾琏是个寒门出身,年龄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现在就不该是个四品,至少要给他三品才配的上他的功绩。

  可惜,贾琏出身勋贵,还是半个外戚,还是个文官,还能带兵打仗,甚至跟勋贵集团对着干。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导致贾琏只是四品。

首节 上一节 281/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