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82节

  皇权与内阁之间再次达成了默契,似乎这份奏折没有出现过,内侍将奏折带回,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示意拿来火盆,点燃烧成灰烬。

  一次内阁与皇权之间互相尊重底线的交易达成了。

  宁克和贾琏却要继续干活,这就是现实。下值前,贾琏接到了地址通知,回家更衣后,难得坐轿子赴约。

  请客的地方不是什么知名的酒楼,而是城东一处私人宅院内,也就是所谓的私房菜。

  这种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安静,便于谈事情。有宁克安排的带路人,贾琏非常顺利的找到了地方。

  进门后宁克站在院内等着,抱手见礼:“碍于耳目,宁某不便出迎,贾大人多多海涵。”

  贾琏并不在意,笑着抱手回礼:“宁大人客气了!”

  小院子不大,不过二进,入后院正屋,炕上摆好桌子,谦让一番,各自上炕落座。

  明显是事先有安排好的,落座后开始上菜的一个妇人,看着年龄也就是二十出头,如果不是眉眼中带着点风尘气息,贾琏会当她是小家碧玉。

  菜上齐了,妇人微微躬身,客气一声退下,把空间留给两人。

  宁克端起酒杯:“二十年汾酒,走一个?”

  贾琏举杯回应:“好!”

  干杯之后宁克动手满上,贾琏以手势谢过,放下酒壶的宁克没有继续干的意思,而是开口道:“今日之事,内阁不会罢休的。”

  不假思索的贾琏点头认可:“没错,触碰到底线了,温和如孔相也不会罢休的。”

  “陛下与内阁达成默契,事情还是要我们来做。”宁克很直接的说明相邀之意。

  “宁大人,在下不过是个幌子,有事别找。”贾琏很干脆的撇清,不能给人一个能影响承辉帝的印象。

  “说到对陛下的了解,贾大人远胜于在下。审计司的章程好弄,能不能令陛下满意,在下少跑几趟乾清宫,拜托贾大人了。”宁克依旧是直奔主题,做大臣的哪个不愿意围绕皇帝身边呢?宁克这是被吓坏了,这样的事情再来一次,心脏病要爆发的。

  贾琏明白他的心态,很干脆的表示:“不会再有下一次了,宁大人可别错过这次的好机会。李、张、孙三位总督,长则两任,短则一任,必定再回内阁。届时,孔、梁、李、三相必定移出,郭、潘二相大概率也是要自请外放的。方白衣之后,阁臣很难长期留任了。”

  宁克听的很仔细,贾琏说的都是干货,就冲以上这番话,这顿饭不白请。

  说着话,贾琏端起杯子示意,宁克知道他不想继续,举杯回应。

  宁克知道一时半会的贾琏不会再谈朝廷里的事情了,也没有纠缠着,两人又碰了两杯,宁克主动提起一些闲话。

  “此地也没个招牌,贾大人知道为何么?”

  贾琏摇摇头,宁克笑着低声道:“此地的东家兼掌柜乃是一人,就是刚才那个妇人。本是户部一位郎中的外室,吴玉辉案后开了个私房菜谋生。厨艺好,地方隐秘,很快就张罗起来了。好几个官员想收了她继续做外室,都被拒绝了。”

  “她倒是聪明,不论从了哪个,生计反而就此断了。那几位看上她,怕是没安什么好心。”贾琏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不错,地面上麻烦,只要不过分的,都能花钱应付。地面上能混出点样子的没一个眼瞎的。那几位看上的不是她的人,而是这个地方。我估摸着,有人看上她的话,是她自己放出去的。”宁克的声音不大,足够贾琏听到,远一点是听不清楚的。再说了,两人都带了人互相监督的。

  “嗯,菜都是家常菜,味道倒是不错,手艺不差。都有哪几位心大的?”贾琏对这些八卦挺有兴趣的。

  宁克呵呵一笑道:“都是不值一提的五品以下,唯一值得提一嘴的是个姓周的翰林。”

  贾琏听着牙都酸了,怎么走到哪都有大国舅的事情。如果是他的话,完全可以理解,这位能耐不大,野心不小。

  宁克继续道;“就这么一位,已经被禁足小半年了,差不多该放出来了。”

  贾琏听着微微一笑道:“别乌鸦嘴啊!难得吃一顿安静的饭。”

  心知肚明的宁克回了一个微笑,举杯道:“就是当乐子说说,这就是个吃饭的地方,不做半掩门的勾当。”

  贾琏想了想道:“在下可是京畿巡按,京城地面上归我管。”

  宁克顿时哑然一笑,忘记这位还有如此身份。说到做官兼职的不是没有,像贾琏这么夸张的还真少见。

  “宁大人,督察院整顿、预算、审计,三板斧下来,在京的官员多半又要走一茬的。今后,凡事能低调还是要低调。”贾琏算是比较良心的,这顿饭吃的不错,给个忠告吧。

  宁克端着杯子沉吟一番后:“多谢!”这是想明白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别管什么事情,看看就行了。

  贾琏说的三板斧后面,还藏着一个考成法呢。很明显,当今一连串的手段下来,做京官真不安逸了。

  联系到此前说的三位外放的阁老,等他们从地方回来,更大的还在后头呢。

  “问一句交浅言深的话,贾大人可以不回答,内阁增补的事情怎么看?”宁克其实没想问这个,只不过气氛到了,顺口一试。

  贾琏听到此言,还真的有点犹豫了,实际上内心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从集权的角度看,军机处才是巅峰。现在的内阁稍稍次之。可见本朝太祖是知道过度集权的弊端在于皇帝个人的能力。

  遇见一个道光那样的皇帝,满朝大臣穿着打补丁的官服上朝,真是笑话闹了,国家也败了。

  见贾琏沉吟不语,宁克赶紧找补:“在下失言了!”

  贾琏微微摇头:“此事,在下真的没法给一个明确的看法。”

  宁克见他说的真诚,也没去追究真假,笑着举杯:“喝酒!”

  今天这顿饭,宁克其实已经很满意了,贾琏说了很多了,可见他并不排斥加深友谊。

  酒喝的有点多了,宁克借机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京城水太深了,一个不小心就被水呛着了。此番本意在于整顿银行,不料却引出这么大一个事情。事情担上了,孔相处也得罪了,悔之晚矣!”

  贾琏很缺德的笑了,事情的真相大概都清楚了,宁克也是借机坦白一点,加深一下两人之间的交情。

  交情浅不要紧,慢慢处嘛。

  贾琏对此并不抗拒,只不过嘴管的很严,不该说的一句不多说。

  宁克倒是看明白了,涉及到皇帝的话,贾琏嘴里很难蹦出一个字。

  就这份小心,值得自己学习,此人将来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不好说,肯定不会轻易的栽跟头。

  再看年龄对比,宁克突然意兴阑珊了,比?比个屁!

第333章 天日昭昭

  废海运的声音如同被扼住了咽喉,消失的很快,很彻底。

  与此同时,济宁民变后,仅仅是罢黜了一些不作为的官员,这一次,漕运、沿河各府、户部这一条线上的官儿旧事重提。

  打头炮的是督察院漕运御史顾宁,一份极其详细的调查报告,洋洋万言,揭露了漕运上下通过各种手段,上下其手谋私利。其中不乏任凭地方官员在运河上设置临时钞关,收贿赂给商人大开方便之门,以官船运输私盐,个人发财造成国家大量税负流失等等。矛头对准了辞官在家的李三江,并指名道姓的弹劾三十六名官员。

  如果仅仅以为就这个程度那就大错特错了,承辉帝还没就此事表态,紧随其后,新任户部尚书宁克上奏,弹劾户部右侍郎以权谋私,给自家人大开方便之门,数年之间,批出去百万银子,其族人勾结商贾,大肆敛财。巧合的是,这位右侍郎也在御史顾宁的弹劾名单上,罪名是包庇漕运舞弊。

  连续两弹爆炸,京城官场不亚于八级地震,这就完了么?

  并没有!

  三皇子李亨接着又爆出一个案子,这次被爆出来的是崇文门税监在过去十余年,历任税监与李逆勾结,私放货物进城,大肆敛财。涉事人员包括两位宗老,三个大太监。

  三件事情,分三天,每天一个重磅弹劾。

  第一天,贾琏知道消息笑嘻嘻的吃瓜,第二天,贾琏知道消息后,有点笑不出来了,第三天,贾琏知道消息后,发出了惊悚的惨叫声!

  “不是我干的!”

  贾大人就是这么硬气,即便是面对亲密盟友兼姑父林如海,也是这么回答的。

  “我信你,别人信么?”林如海发出了灵魂拷问,贾琏陷入了呆滞状态,口中喃喃自语:六月飞雪,天日昭昭。

  剧烈的官场地震面前,谁还有心思去关心什么预算制度、审计制度、考成法呢?

  把一切都想明白后,贾琏反倒淡定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解释是解释不清楚的,费那劲就是个傻子。

  “关键三件事情是不是有预谋的?”林如海提醒了一句。

  贾琏收起了摆烂的心情,端坐仔细思索,领着丫鬟送茶水的黛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都是凝重的表情。顿时安静的在一旁坐下。

  “内阁诸公在看清楚了陛下坚定支持海运的态度,也看到了张、孙、李三位总督必定重回内阁的局面,与其到时候被人拿出来做文章,导致历任后的被动,不如主动揭破这个脓疮。宁克那边,不过是顺水推舟,户部右侍郎一贯的不配合他的工作,借刀杀人嘛。第三件事情是陛下的一贯手法,隔着十里地都能闻着味。顾宁的奏折里没敢碰内务府和宗人府,陛下让李老三出面,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林如海对于贾琏的一番分析表示认可,说心里话,在了解皇帝这事上,林如海自问不如贾琏。不是能力问题,是信息获取的问题。

  “无论如何,京城乃至整个大周官场,都会传出姓贾的为了维护海运,对漕运一脉下了毒手。这次至少五十个官员要被拿下。”

  林如海再次提醒贾琏,就差说一句,以后走路上当心点,别为了耍帅骑马到处跑。

  贾琏点点头,虚心接受林如海的提醒,林如海又问一句:“陛下真的看好三皇子?”

  面对这个问题,贾琏摇摇头:“这个真不知道,事关储君,我一个字都不敢多听多问,也不去猜测。”

  “嗯,这类事情绝对不能掺和。”林如海深表认同。

  饭后贾琏被黛玉拉到院子里散步,边走边问:“琏哥,陛下是不是真的看好三皇子,你偷偷跟我讲。”

  贾琏一头黑线,你这个好奇心危险系数很高啊。

  “我可没糊弄姑丈,当今身体健康,正值壮年,身为臣子去关心储君人选,此乃为臣子的大忌。总而言之,即便君王老迈,也不要轻易在皇子身上下注。林家和贾家这一类家族,谁当皇帝忠于谁就一定不会出问题。”

  对黛玉,贾琏还是很耐心的给了解释。原著中这年龄,黛玉寄人篱下好几年了吧?

  要说没有受到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回到家里,更衣之后的贾琏也没心思逗闺女玩了,出了院子,在荣国府内信马由缰的散步,走哪算哪。

  多数情况下,贾琏一直保持低调,尽量不让自己在朝中有太强的存在感。

  现实情况正好相反,但凡朝中有点大事情,贾琏都被牵扯其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就说有没有被牵扯进去吧。

  贾琏都怀疑是自身体质问题了,难不成主角光环下面是一具招灾惹祸圣体?

  身边没人,手里又没灯笼,贾琏觉得自己就是游荡在荣国府后院的孤魂野鬼。

  对面走来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有鬼啊!”贾宝玉发出了惊呼声,往身后的袭人怀里扑。麝月哆嗦的厉害,手里的灯笼差点没拿住,惊呼:“救命啊!”

  袭人也被吓的不能动弹,三人缩在一处,瑟瑟发抖。

  贾琏上前喝道:“闭嘴,子不语怪力乱神,宝玉,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看清楚是贾琏后,三人也都安心了,只是心有余悸的宝玉还在抱怨:“琏二哥站在道上,也不打个灯笼,又是七月半,谁见了不怕?”

  贾琏上前怒道:“我辈儒生,心中有浩然正气在,何惧鬼神?”

  “不早了,我回去了,琏二哥告辞。”宝玉不敢辩驳,拉上麝月就跑,袭人赶紧追上去。

  跑出去几步,袭人又回来了,手里灯笼塞给贾琏道:“琏二爷,拿着灯笼,注意脚下。”

  待袭人追上宝玉后,宝玉还在抱怨:“袭人姐姐,为何要给他灯笼。”这句话充分暴露了宝玉的真实想法。

  袭人觉得宝玉这话问的太傻,还是耐心解释:“琏二爷如今官居四品,日后贾家仰仗之处颇多。老祖宗于人前没少提到琏二爷,说他是贾府的麒麟儿,日后荣国府的顶梁柱。尊重琏二爷难道不是应该的么?”

  袭人把宝玉送到,回到贾母院子后交差,贾母见她情绪不对也没多问,转头交代鸳鸯一番。

  晚一点鸳鸯找到袭人,问起此前发生何事。袭人如实说了,鸳鸯听了回去没有添油加醋,贾母听了忍不住嘀咕:“没个自己人不行。”

  连续三日的惊涛骇浪后,紧跟着就是中元节休沐日,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挑的时间点,总之正常休沐一天,上上下下似乎都没当一回事。

首节 上一节 282/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