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97节

  平儿轻轻的撇了撇嘴道:“那边规矩太大,二奶奶、珠大奶奶、蓉大奶奶三人伺候完长辈便散了,留下吃饭是找不自在。”

  贾琏过来搂着细腰问:“老太太一顿还是不少于三十六个菜?”

  平儿平静的承受一番短暂的相拥后,轻轻的推开贾琏道:“赦大爷,政二爷,王夫人都是这个水准,东府的珍大爷一般无二。好像少了一个菜,就叫人看轻了似的。若不是爷带头俭朴,一家人都得跟着听笑话。”

  贾琏不以为意的笑着出门,也不解释。没有这帮虫豸的衬托,怎么显得二爷的好。

  王熙凤这边明显累了,霸占了贾琏的躺椅不想动。贾琏进门她想起来,却被贾琏按住,双手在肩膀上捏了捏道:“家里的事,受累了。”

  就这么一句暖言,王熙凤回血加速,手上力道合适的拿捏,直接满血复活。

  饭桌上王熙凤讲起前面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贾琏也很有耐心的听着,不时的给点意见,显示对王熙凤辛苦管家的认可。

  “我还是好的,珠大奶奶是真的难。都说隔代亲,我却没见过政二叔夫妇关心过贾兰一句。”

  贾琏对此没做评价,李纨应该是性格问题,不会讨好卖乖,加之贾珠的死被迁怒了,所以才被冷落。原著里的王熙凤与李纨也是塑料姐妹,如今看起来,王熙凤主动拉李纨帮忙管家,使得李纨在家里的地位好转很多,两人的关系反倒是近了许多。

  “爷抽空说蓉哥儿几句,我看蓉儿媳妇的脸色不好,似乎强颜欢笑。”王熙凤提起秦可卿,两人的关系看来是真不错。

  贾琏一直怀疑,是不是王熙凤得知秦可卿的来历,所以才与秦可卿关系好。也不排除两人都是嫡长媳妇的缘故。

  “我虽然是长辈,也不好多说什么,东府的敬大爷、珍大哥都在呢,轮的到我指手画脚么?”

  王熙凤听贾琏如是说便凑近了低声道:“东府那边烂污事太糟心了!父子……。”王熙凤及时的闭嘴,毕竟边上有下人。

  贾蓉的毛病是怎么形成的,贾琏也不知道。这厮似乎热衷于给他爹接盘!这也算是报复么?

  尤氏产子后,贾珍好歹【证明】了一下雄风,你狗日的搞那么多女人,一个中标的都没有。

  也许是接触女人的年龄太早,伤了元气吧。贾琏也只能如此猜测了,总之只能是贾蓉的问题。

  晚上还是睡书房,这一点王熙凤挑不出毛病,贾琏但凡不在正屋过夜,肯定是睡书房的。

  书房里依旧是袭人一个,看见贾琏进来显得有点紧张的汇报:“适才香菱妹妹让人带话,说是留在母亲那边过夜。”

  贾琏嗯的一声表示知道了,书桌前坐下,拿出小本子开始记录一些要做的事情,当然都是宏大叙事的背景。

  好像有几十年,宏大叙事被抛弃了,一直关注都是个体在大时代浪潮里的沉浮,甚至严重的淡化了宏大背景。

  想到这个贾琏就觉得人性的自我和矛盾,一边强调时代的一粒尘埃如何,又一边强调个体如何。

  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宏大叙事的背景,没有这个背景,个体的故事就会空泛。仙侠小说还需要一个设定呢。

  能被拿出来在众人视线下观察的案例,无论成败,往往都是个例。真正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命运才是历史车轮的真实写照。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作为参与者和围观者,才有了幸存者偏差成为热点。

  胡思乱想的贾琏回神时,看见袭人站在一边,忍不住愣了一下。

  “二爷要歇着了么?”袭人的眼神里带着点热切。

  贾琏嗯了一声,心里暗暗嘀咕怎么回事?

  梳洗之后躺下才发现问题,袭人没走,而是学着香菱,从被子的下沿钻进来。贾琏想阻止又放弃了,生怕她想不开。

  算了,反正香菱在的时候,就是单纯的一起睡觉,没有更多。

  贾琏已经习惯了,所以很快入睡,袭人则不然,靠着一个敦实的胸膛,呼吸急促,心跳剧烈,听到均匀的呼吸声才意识到,贾琏睡着了。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难怪桂香姨娘或者平儿姐姐在的时候,动静挺大,时间还长,香菱陪着的时候,安静的很。

  

  无论如何,袭人还是放心了很多,至少爷没有抗拒的意思。今后能继续留下来了。

  次日到了新衙门贾琏才知道,内阁会议开到半夜才散会,这帮子新人御史们,倒是消息灵通的很,一早就知道了。

  贾琏也很快就知道了会议的具体结果,通政司那边送来一份手抄记录。

  看到第一条决定,贾琏直接就震惊了,真的震惊。

  【考成法关系重大,为顺利推行试点,着郭衍专司负责,故郭衍卸任礼部尚书一职,由礼部侍郎成浩递补。】

  贾琏还以为看错了,再次仔细看了好几遍,确定没看错之后,忍不住在心里感慨:【护短这方面,陛下可以的!】

  直接下了郭衍的礼部尚书啊,这太狠了点。现在五个内阁大臣,又恢复两人没有兼任尚书了。

  有个默认的规则,内阁大臣有没有兼任尚书,意味着位置稳不稳,能不能连任。

  如果五年任期下来,没有兼任尚书,等于宣告下一届内阁没份了。现在情况就是这样,李驰、郭衍,依旧分管兵部和礼部,但兵部尚书一直没补位,是个人都知道,等孙化贞回来。郭衍则更惨,直接补了一个礼部尚书。

  新的礼部尚书成浩身上也是有青云系标签的。

  继续往下看,内容就正常多了。着龙禁尉掌印夏守忠亲赴四川,代圣安抚将士。(实际上是去调查事情的起因和详细过程。)

  鉴于川西战事,四川各地支援颇多,民力憔悴,免除全省税负,一直到川西战事平定后再论。

  军事方面,皇帝与内阁要求前方通力合作,稳住战线,不使全局糜烂。

  财政方面除了免除税负之外,下旨金陵孙化贞,今年秋税中调拨一百万两入川,交夏守忠监督使用与伤亡将士抚恤。

  最后是一份内阁的官样文章,类似于告前线将士书之类的。内容没少可说的,就是稳定军心,孤立士气,以备来年再战。

  打仗这事情从皇帝的角度看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首先是粮饷充足,其次是正确的战略,最后就是用人了。

  看似简单的三件事情,真的执行起来往往会出很多问题。很多平时看着没问题的地方,一旦发生战争,逐步暴露了。

  看这份会议记录,贾琏明显能感觉到,实际情况可能要严重的多,否则四川富庶之地,哪用走金陵调拨一百万两入川呢?

  皇帝那边应该掌握了更多的情报,只是没有公开,估计内阁是知道的,贾琏这次没旁听,没人通风报信,当然不知道。

  一上午在看会议记录和分析的过程中渡过了,贾琏发现时间过的真快,就这么点东西,看一个上午。

  更刺激的事情还在下午,贾琏正在摸鱼午睡时,裘世安进来了。

  “上谕!”裘世安尖锐的嗓音贾琏听着耳朵难受,擦了擦眼角道:“等等,容我先洗个脸!”

  裘世安也没催促,等贾琏洗脸清醒了,这才开口宣布口谕:“三大营及九门镇守军整顿完毕,着令三皇子李亨代天校阅,贾琏陪同,钦此!”

  还有点不太清醒的贾琏,瞬间彻底清醒了,这消息太劲爆了,以后李亨身边的好人会很多的。

  大周京营下属三大营,通州大营、西山大营、南苑大营,另有三支皇帝直属的军队,分别是神机营(以前归京营,李逆案后由改),九门镇守军,御马监。三大营兵力加起来三万五千余人,原本人数对比占上风,神机营改属之后,皇帝直属的军队接近四万,超过了京营三大营。

  其中,神机营介于内城与外城之间,作为一支机动部队。

  这个改变就很讲究,当然贾琏是不会瞎逼逼的。李亨有机会代天校阅三大营和九门镇守军,却没机会碰神机营和御马监,也很讲究。

  站在群臣的角度看这个事情,那就大有学问了。

  贾琏的情况比较特殊,安排干活就干咯,别的事情一律闭嘴,不问就一句话都不说。

  “裘公公,怎么没具体时间啊?”贾琏接旨后笑着请教,裘世安一贯的皮笑肉不笑:“等三殿下的通知就是!”

  裘世安走后,贾琏很是感慨,当今皇帝的大动作,一个接一个!

第346章 一群外行

  昨夜没怎么睡好的李亨依旧起了个大早,进宫后直奔乾清宫外等候。代天巡视军队的差事,对李亨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如果说以前李亨觉得比老二要略逊一筹,如今两人与大位的距离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承辉帝看见等候多时的李亨满意的点点头,【老三虽然不够成熟,但愿意努力学,做事也有担当,以前小看他了。】

  李亨上前见礼,随后父子二人入殿内,承辉帝拿起书桌上的一份报告递给李亨:“看看!”

  李亨接过后坐边上打开仔细看,这是一份来自川西战场的报告,笔者是牛继宗。

  比起此前的正式报告,这一份报告的内容要偏军事。牛继宗在报告中仔细的分析了战败的原因,西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很多地方没法修路,火炮运输困难,火药也容易受潮影响发射,导致王师的火器优势难以发挥。具体到军事行动中,牛继宗吸取了上次事败的教训,稳打稳扎,一点一点的挤压叛军的生存空间。叛军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依靠着熟悉的地形,小股人马灵活机动的袭击官兵的后勤补给。

  牛继宗的意思,想要彻底的打赢这一仗。首先不能着急,要做好长期作战的作准。叛军本乡本土作战,长期作战也能保证士气。官兵则很难做到这点,所以要有充足的预备队保证轮换和后勤保证(含粮饷药品医护)。

  看完之后的李亨心里暗想:【牛继宗不简单,居然提前预判了父皇不会相信四川地方官推卸责任的说法。进而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李亨也看过此前双方官面的报告,觉得四川总督对于军事问题,总是在轻描淡写,寥寥数言,可见他并不擅长军事。

  见李亨放下报告后若有所思,承辉帝也不去打断他,耐心的等他抬头看过来时才问:“看完了?作何感想?”

  “言之有物!看完了有一种对战场情况初步认知的感觉。”李亨也不敢乱延申评价,只能就事论事。

  承辉帝听了久久不语,就那么看着李亨。

  李亨心跳如擂鼓依旧能面不改色,一分钟的时间如同过了一年,承辉帝总算开口:“先去兵部会同兵部官员,再去军营。”

  有一点承辉帝的分寸把握的很好,那就是对于内阁的尊重。即便再尊重内阁,承辉帝的内心对于内阁的改革也很坚定。

  既然文武平衡,内阁就必须有军方的一席之地。至于是新设一席,还是以勋贵武人任兵部尚书,承辉帝一直在考虑中。

  出宫后李亨先让人通知贾琏在兵部会合,一般都是坐轿子的李亨,临时决定先回王府,改为骑马前往兵部。

  李亨经常练习马术,骑马也没有任何难度。只是平时习惯了低调,随从不过三五人,今天带上了十几个骑马护卫。

  贾琏这边早有准备,接到通知立刻带上十余家将,策马出门。

  兵部这边,李驰作为代管阁臣没有出面,不是不尊重李亨,而是阁臣与有资格继承大位的皇子接触,太犯忌讳。

  两位侍郎倒是都在门口等着,贾琏先到一步,没见李亨便自觉的在一边下马,拜见兵部各位上级后,走一边耐心等候。

  计划陪同巡视的两位侍郎,看见贾琏骑马过来眉头微微皱起,却也没说话。

  等到李亨也是骑马出现时,两位侍郎表情都变的非常难看。两位侍郎都是文官,骑马也会,只是不熟练。

  轿子这东西,能够推广并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稳当,坐着舒服,其次是成本。先不说马的价值,养一匹马的钱,能养活两个轿夫还有富余。不要觉得很夸张,马吃草料不提,单单是吃盐,就比人吃的多。养的精贵一点,还要喂鸡蛋。大周朝的人力真不值钱,因为底层不算人。

  日常都是坐轿子出行的两位侍郎,看见李亨也骑马出现时,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别的不说,等一会肯定要落在后面的。骑马出行,就算是让马慢步走,也能达到时速五公里。

  李亨与兵部的人会面后,得知他们坐轿子出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来一句:“如此,孤先行一步!”

  李亨骑马先行,贾琏落后半个身子并行时,李亨回头看一眼后面的轿子纵队,忍不住问:“贾琏,觉得别扭么?”

  贾琏淡淡道;“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军方自身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李亨听懂了又没听懂,赶紧追问:“细说!”

  贾琏摇摇头:“不是时候,等有空吧!”

  中原王朝在打掉了北方游牧威胁之后,其军队建设往往会快速的堕落。究其根源就四个字,没有对手。

  对于皇帝而言,偌大体量的国家,把精力和成本用于稳定内部更重要。

  请读者们注意一点,所有人都在羡慕北美优异的地理环境时,有没有想过,周边小国以及欧洲各国,其实也羡慕中原王朝的地理位置。

  中原王朝几乎把东亚适合耕种的土地都占了,大航海之前,漫长的海岸线就是最好的屏障,陆地上无论从哪个方向过来,都有地形的阻隔。看看世界地图,哪个国家也没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大河。可以说,中原王朝是最农耕时期最适合种地的地方。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出现了多个百年以上的朝代,漫长的和平时期,周边没有对手,可不得优先内部么?

  地理决定了国家最根本的性质。

首节 上一节 29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