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98节
古代的欧洲,要不冷的要死适合种燕麦,要不山多地少的西班牙,真正适合耕作的就是法国那一片了,英伦三岛适合种土豆。
北欧为何出海盗啊,还不是不适合种地,只能出去抢啊。
扪心自问,种地就能养活自己,为何要冒险出海去讨生活呢?
第一站是九门镇守军,各门人马汇聚校场。名义上贾琏还兼着代九门统制,实际上除了开始去呆了一天,贾琏就没再去找不自在。
现在看看校场内,九个方阵,每个方阵五六百人的时候,贾琏只是沉默地看着,没有开口点评。
副统制与九个校尉上前参见,李亨下马还礼道;“兵部各位长官落在后面,需要等一等。”
九门副统制以及各位校尉的脸都绿了!别以为站队列容易,时间一长队伍肯定要变得松散。
说起来九门镇守军有日常的守备任务,训练方面抓的不如三大营。更别提跟贾琏亲自带出来的神机营。
奈何李亨坚持要等兵部的官员,副统制等人也只能陪着等!好在这是深秋,不然身上披甲太阳一晒能热死人。
贾琏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九门镇守军的装备上,一个校尉领兵一个营,人数在500——1000。这一点东西方差不多。
眼前的九门镇守军一个营之中半数人装备了火绳枪,剩下的有刀盾兵、长矛兵、弓手,没有马队,这是军队的功能决定的。
为何没有全面换装燧发线膛枪呢?贾琏闭着眼睛都能知道答案,成本+凑合用。
这就是没有强大外敌的前提下,朝廷的心态。真不要小看这点成本,大周在册的军队,不算水师,人数在五十万左右。
按照三分之一的人装备了火绳枪计算,那就是十五万的数字,全部换装得多少钱?反正能凑合,何必浪费钱?
历朝历代对于兵器的管制不算特别严格,严管的是甲。以唐朝府兵为例子,当兵的自带兵器干粮,甲胄由军方负责。
也就是北宋比较特殊,兵器管制严格,民间习武者用哨棒和朴刀。
大周兵器管制为火器与甲胄,民间不可私藏二者,违背了做谋反论罪。
为啥限制火器而不限制弓箭呢?因为弓箭手很难练,火枪随便一个正常人,最多一个月,就能开枪杀人了。
兵部的官员终于来了,李亨上前见礼请教:“如何校阅?”
贾琏依旧站在一边没说话,不过他的注意力放在校场上,看着已经开始松散的队伍,微微皱眉。
前后不过站了一刻(十五分钟)的时间,队形就开始有点乱了,这兵练的不行啊。
兵部为首的左侍郎郑大人直接问:“贾大人是带兵的行家,您说怎么校阅?”
贾琏没想到他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善意的么?肯定不能啊!
这莫名其妙的恶意,其实根源不难发现,不就是担心勋贵一方重新夺回军事方面的权力么?
兵部管辖范围有后勤军备、人士调动、编制、战略。勋贵一方只管带兵打仗,实际过程中会侵夺兵部的诸多权力。比如说发军饷,后勤采购。
说穿了,兵部也是限制勋贵的一环!
对贾琏的敌意当然是因为他的勋贵家庭,以及他明明是个文官,带兵打仗还没输过。
贾琏对此问题的应对是语气很冲反问一句:“郑大人,什么时候兵部愿意放手校阅权了?”
郑大人没想到贾琏态度恶劣,觉得被挑衅了,读书人嘴上不弱于人的毛病暴露:“怎么,贾大人连行军,阵法都不懂么?”
李亨看见两人之间出现了火星子,呵呵一笑的后退,并没有制止两人的发挥。李亨内心笃定,贾琏不会输。
“贾某颇为困惑,郑大人最基础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是怎么有脸在这个位置上呆着的?”贾琏真是一点都不惯着兵部老爷,现在不会惯,将来也不会,在贾琏的计划中,兵部是很重要的一环,怎么可以让给外行来把持呢?
郑大人很明显的红温了,身边的右侍郎拉了拉他的衣袖,这才冷静下来,眼神不善的问贾琏:“贾大人,请指教,在下何处表现不知兵?”
贾琏脸上不屑的表情依旧,抬手一指校场道:“进校场看一眼就该知道,接下来的校阅毫无意义!”
这话激怒了郑大人的同时,也把李副统领给惹急眼了,跳出来道:“贾琏,说话要有根据,怎能凭空否定他人的成绩?”
【怎么这位跳出来了,这不是给老子添乱么?】贾琏看一眼李副统领,心里很是恼火,本来针对的兵部,你出来挡子弹?
贾琏转头看看李亨,言下之意,【你觉得呢?】
李亨继续后退一步笑了笑,【你自由发挥!】
贾琏这才回头,面对两个不服气的还跳出来的家伙,抬手一指校场内:“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校场内的队列成何体统?就这样的军队,还需要仔细校阅?最基本的军姿队列都站不好,上了战场还能指望他们面对凶横的敌人时,做到不动如山?”
说完也不理两人,直接对李亨道:“三殿下,去下一处之前,在下请求兵部各位大人把嘴闭上,又或我走,与一群外行一起,太受罪了。”
“贾琏,欺人太甚,我去找陛下告你!”李副统领先压不住火了,练兵这么长时间,被人一句话给否定了成绩,怎么能忍?
“贾琏,兵部的事情,轮不到你指手画脚,你等着本官弹劾吧!”郑侍郎开口威胁,余下的人纷纷站他身后,同仇敌忾。
贾琏没开口还击,而是冲李亨耸肩摊手,肢体语言的侮辱威力更大!
李亨苦笑道:“一起吧,免得被人弹劾抗旨不尊!”
贾琏抱手躬身:“卑职遵命,请殿下允许卑职接下来的行程闭口不言!免得再生冲突!”
李亨无奈的点头,贾琏立刻站在李亨的身后,一副绝不开口的姿态。
“人都到齐了,开始校阅!”李亨说完转身上了校阅台,贾琏跟上后,李亨回头快速低声问:“你干啥?平白得罪人!”
贾琏抬手指了指嘴巴,表示说不开口,就不开口。李亨一脸的无奈,默默的走到台上,这个地方看校场中间的队列,很直观了。
三声炮响之后,各营人马开始布阵。在鼓声,旗号的指引下,看着有点乱糟糟,最终还是完成了一个阵型。
这个阵型怎么说呢?刀盾兵和长矛兵从两侧护着居中的火枪兵,构成大小方阵十余个,每个方阵五十火枪手。
少数的弓箭手没有出现在方阵中,贾琏判断是作为机动作战的散兵,毕竟是城市里作战,弓手便于登高。
旗号再变,各方阵散开,又一阵乱糟糟之后,跟着旗手跑动的士兵,花了半个小时才恢复到最初的阵型。
第347章 刮目相看
贾琏说到做到,接下来真就是一言不发,就这么看着。
估计是被怼内伤了,也没人主动问贾琏如何,似乎当他不存在一样。
李亨也假装没看见贾琏被无视的一幕,只是在心里不住的冷笑:【一群蠹虫,真以为今天自己唱主角呢?】
第一站来九门镇守军的用意何在,这些人是一点都没搞清楚啊。当面不让批评,回头冲着皇帝批评,你们能落到好么?
校阅前后一个时辰,过程看着挺热闹。兵部郑侍郎站在李亨身边,不住的点头赞许:“此九进十连环大阵,正合书中记载阵图之意。”
李亨笑而不语,李副统制还颇为自矜的笑道:“郑大人过誉,不过是带兵的本分罢了。”
说完还看一眼沉默不语的贾琏,李副统制心头一阵暗爽。说起来他对贾琏有敌意是可以理解的,明明是实际掌权者,头上有个挂名上司,换成谁都不舒服,都会想着取而代之,把副变成正。
“这边就到这吧,还要去西山大营与南苑大营。”李亨笑呵呵的继续行程,李副统领率部相送。
临行时李副统制道:“三殿下出巡就带这点人马,卑职实在是不放心,卑职请率一队人马护送。”
李亨意味深长的看他一眼,笑着摇头:“不必了,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哪来的不放心?”
被拒绝的李副统制也不尴尬,依旧陪着笑往外送。李亨嘴上不说,心里有点膈应:【我就是刻意低调才少带人的,大张旗鼓的你想害我呢?】
你看,人在社会上就是这样,一个不小心,好心说错话,就把人得罪了。
出了校场,李亨继续先走一步,兵部诸位也换了马,颠屁股磨大腿也顾不上了,好歹勉强能跟得上。
路上的时候,李亨主动找贾琏说话:“贾大人所骑只能算一般,孤的马厩里有西域宝马,回头牵走一匹。”
贾琏对此的反应并不热烈,而是提醒李亨:“殿下敢送,下官不敢收啊!收了就是在害殿下。”
李亨愣住了,很久便苦涩的笑了笑!
“听说西洋马更为高大雄峻,不知真假。”李亨熟练的转移话题,贾琏对这些没啥研究,完全是靠着一些历史常识在接话:“下官也没见过,不过从史书上看,成吉思汗西征时曾打到欧洲东部,想来在战马上没吃太大的亏,从战术角度分析,蒙古人的马耐力更佳。”
“此话怎讲?”李亨来了兴致。
贾琏根据自己的理解耐心的解释:“欧洲也有战马,打不过总能跑吧?从结果是没跑了,只能是马的耐力拼不过。嗯,这是我瞎猜的!”
李亨兴致勃勃道:“孤听那达达尼昂说过,欧洲战马更为高大,冲刺速度更快。欧洲各国之间交战,骑兵长枪冲阵战术,一直到西班牙方阵的出现才被终结,如今西方各国的骑兵,战时护住本军两翼,胜时追击扩大战果。”
一番话暴露了李亨对军事的兴趣,同时也暴露了他对兵权的野心。想要抓兵权,这可不是聪明的想法。
贾琏回头看看,无人跟进,赶紧低声提醒:“殿下喜好军事不要紧,公开场合谈宏观的战略没问题,具体战术则绝不可谈。”
李亨再次愣住了,他没想明白,贾琏也没继续解释了。
谈战略,是个男的都喜欢吧,别人听了最多说一句【好为大言!】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谈具体战术,比如带一营的人马出阵,该怎么展开,怎么发起攻击,怎么防守等,那就有问题了。
因为真的给你五百装备齐整的军队,你真能会指挥他们打仗,那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带着士兵打皇宫?
李亨现在成熟了,没有以前那么莽了,面对贾琏主打一个听劝。
【父皇令孤代天校阅各军,孤这是浮躁了,当改之!贾琏,诤友也!】
默默打定主意的李亨,反倒没那么着急了,降低了速度,不紧不慢的等兵部的人追上来。
西山大营的孙统制带着十余将校在外迎接,一套流程后入内,李亨继续校阅西山大营驻军。
西山大营这边与九门镇守军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多了骑兵。李亨结合此前贾琏所说,看的极为仔细。
这边没搞九进十连环的阵法,就是单纯的进行了一些操练,不断从方阵变成横队和纵队,骑兵则在两翼,不断以小队人马轮番出击。
战术上还多了车阵,速射炮阵,结合火枪兵阵。因为火枪兵同样是装备了火绳枪,所以后方依旧有刀盾长枪兵压阵。
演习的时候,还进行了空包弹的发射,轰轰轰,砰砰砰的动静很大。
贾琏不说话,心里却在暗暗肯定,老孙带兵有一套,校阅偏实战,各阵进退之间,杀气出来了。
兵部的人看着眉头紧皱,主要是看不懂,书上也没写这些,耳朵被巨大的动静折腾的嗡嗡响是真的。
校阅结束后,午时都过了。
李亨没问贾琏,而是问的郑侍郎:“郑大人观之如何?”
郑侍郎犹豫了一下道:“还行吧,不如此前的九门镇守军。”大概也知道自己外行,心虚的看了一眼贾琏。
发现贾琏闭目站着,郑侍郎心里放下了一些,这次不会被当面喷一脸了。
看看时候不早了,贾琏干脆建议:“殿下,午时已过,今日来不及了,明日早起,先去南苑,后往通州如何?”
李亨依旧听劝道:“那便依贾大人!”
郑侍郎等兵部的人也不想继续折腾了,今天别看就去了两个地方,从城内到西山大营,路上也折腾了一个时辰。全部算下来,都过去三个时辰了,至今水米未进,又饿又渴又累,校阅台上居然没那排椅子,真折腾不动了!
兵部的人没反驳,贾琏的建议顺利通过。
孙统制这边出来表示安排了粗茶淡饭,李亨没拒绝,很干脆的答应下来。
兵部的人没法拒绝,跟着一起去用饭。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