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05节
严刑峻法的话,朱元璋够狠了吧?
志得意满的承辉帝又拿出一份奏折递给贾琏:“看看这个!给点意见!”
这是承辉帝的风格,喜欢征求意见。
贾琏接过仔细的看完,来自牛继宗的报告。自牛继宗确立了总领军的职务以来,战术上兵分三路,中央突破分割大小金川与南北对进配合。
战略上则以封锁阻隔物资进入为先,禁止粮食、布匹、盐巴、铁等物资进入大小金川。
目前三路人马已经就位,等着天气转暖正式发动。
按照牛继宗的计划,动员了当地各族军队,北面以陕西部队为主,南边以神机营配合地方部队,中央突破分割的部队,则以本地军队为主。
奏折里附一张草图,贾琏勉强能看懂地形。
大金川在北,小金川在南,南北对进加东西对进,四路人马,先分割大小金川,再集中力量打其中一个。
这个战略看着问题不大,实际上问题还是不小的,主要是东西对进的两路人马,目标分别为底木达与噶尔崖。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两路人马,牛继宗的想法很好,忽略了南北两军面对险要的地形时,很难给守军构成太大的压力。东西两军同样因为地形缘故,行军艰难,很容易受到小股部队的阻击牵制,搞不好其中一路就被人集中兵力给围歼了。
看完奏折之后,贾琏沉默不语,不知道该不该说出心里的想法。
承辉帝倒是一直在关注他,见放下了奏折面露思索,忍不住开口:“贾琏,有话就说,不必瞻前顾后。”
贾琏想了想才道:“陛下,微臣看过此前的两次战报,总结出一个结论,前两次战败的原因是急了。这一次牛继宗的计划,以微臣之见,还是有点着急了。为何不能沉下来,一点一点的打,一点一点的磨呢?除了地利,王师全面占优,为何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呢?为何不能结硬寨打呆仗。四面围困之下,一点一点的蚕食叛军的生存空间,虽然耗费巨大,总比再一次战败来的耗费小吧?”
一番话说完,承辉帝倒是被干沉默了,他意识到牛继宗这个计划出台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给川西那边的旨意里,确实带着点着急的意思。仔细想想当初的心态,不就二州之地么?不就是一方土顽么?倾川陕二省之力,怎么就不能奢望一下速胜呢?
“贾琏啊,为何不能求速胜呢?”承辉帝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贾琏唱反调,他有点不高兴了。
“回陛下,四川那个地方微臣没去过,却也读过蜀道难。狭窄的道路只能并行一二人,前方扼守险要者,只需少数几个人即可。进攻一方,有再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微臣看战报,当地叛军修了很多碉楼,居高临下,据险而守,非重炮不能摧毁。这种情况下,与其求速胜,不如四面包围,集中兵力攻其一点,打下来后再守住,一点一点的往前推。虽说慈不掌兵,不必要的牺牲为何不能避免呢?”
贾琏很有耐心的解释,承辉帝听出他语气里的顶撞意味,似乎处在生气的边缘。为何生气,不就是觉得没拿下面的士兵的生命看太重么?
“嗯,你先回去吧,容朕好好想想。”承辉帝也觉得需要好好想想了,以贾琏的性格,难得带着情绪顶撞自己。
贾琏告辞而出,直奔研发司。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次战役的计划,可能很难改变了。甚至已经开始实施了。
真不要怪牛继宗着急,皇帝但凡露出一点着急的意思,下面就是层层加码。
越是复杂地形,对于客军越不利,这是最粗浅的军事常识。看看周边的地名贾琏就知道这个年代的路该多难走,汶川、打箭炉(康定)。
即便是神机营,在这种山高林密的环境下作战,潮湿的气候,险要的环境,林立的碉楼,这种地形还想着急?闹呢!
深知这个时代底层士兵的命不值钱,现在看来,还是高估了士兵的价格了。
至研发司,贾琏先去仓库,看了一眼库存的新式青铜炮,打碉楼有五斤炮(弹丸重量)足够用了。即便是五斤炮的自重,不算架子也有八百斤。
有路的时候八百斤属于轻便的野战炮,没路的时候呢?拿人来抬着走,你也没那么宽的路的时候呢?
历道行闻讯赶来,过年好不容易休息几天,刚从正月的气氛里走出来。
“重了,再减一减!”贾琏开口就是历道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哭丧着脸道;“大人,再减重打不了几炮就炸膛了。”
贾琏不是工科生,不过也是知道膛压的。现在的冶金工艺,还是算了吧。乱来的结果就是被反噬,代价是士兵的生命。
“你来有事?”贾琏看似随口,实则是知道这厮的性格,这是个野生的化学家,喜欢搞科研,不喜欢围着上司转。
“不是大人让研发火帽枪么?样枪出来了!”历道行解释了一句,贾琏顿时一喜,总算是没白来一趟。
“走,看看去!”说完贾琏一阵风往工坊跑,历道行赶紧跟上喊:“在靶场呢,人都在那等着。”
贾琏赶紧掉头,往靶场而去。到地方这边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贾琏来验货呢。
火帽枪的原理与燧发枪一脉相承,可以说是进阶版。枪还是前装线膛,激发不用装火药了,在凸起部扣上火帽。
不要小看这个进步,射速提升不少的同时,雨水不大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枪支的正常使用了。
如果非要较劲,即便是金属弹药,潮湿环境下放久了,那也照样哑火,甚至新生产的弹药都有哑火率。
让啊让笑的极为狗腿,他现在是正经的大周官员,要不是长的不一样,跟天朝官员也没区别了。就他这个情况,穿上官服去青楼耍子,至少胡姬愿意接待了,不像以前嫌他又丑又臭。逛个青楼都有鄙视链,南方娇娃鄙视北地胭脂,北地胭脂鄙视胡姬,胡姬嫌弃西洋蛮夷,有钱都不接待那种。贾琏给他待遇不错,有房子,有高薪,西域胡姬丫鬟用上了,比起他在法兰西,不知道舒服多少倍。倒是想买本土丫鬟,牙行不接单。
这年月的天朝上国,就是这么尿性,别说什么兄弟之邦,一群毛都没褪干净的野兽,你们也配?
说起来小说里的香妃,窃以为是无聊文人杜撰,有味道估计也是膻味,乾隆怕不是有鼻炎。
真的,肥皂没发明之前,想洗干净身上的味道真太难了。(八十年代在火车上遇见俩德国女瘤子,开始还好,人挤人几个小时下来,味根本压不住。我还有鼻炎都闻的到,也就是绿皮车厢里混合味道的劲更大,才算是中和了。)
随着让啊让一起出现的自然是压不住的味道,贾琏揉了揉鼻子:“几天没洗了?”
让啊让也不尴尬,说着蹩脚的官话:“太忙了,没顾上!”
贾琏强忍着难受,不表露出难忍的味道:“免礼,不搞虚的,先试枪。”说实话,普通人北方冬天也不是每天都洗澡的,条件不允许。
样枪一共生产了十支,十个学徒在操作!
举旗,落下,开始装弹,掰开击锤,上火帽,举枪,射击!
都是非常熟练的试枪员了,贾琏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定装药+火帽,一分钟能打六发。这射速已经提高很多了。
这枪有个现在看起来不要紧,将来会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烟雾!
两轮射击后,烟雾就看不清目标了。别谈什么瞄准射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打出最多的子弹。
这个操作很符合排队枪毙战术了!
贾琏在脑海里补充了散兵前出后,基于前装线膛抢的战术基本概念形成了。
散兵战术不是随着米涅弹线膛枪诞生的,而是拿破仑战争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出现的还有装备卡宾枪(短步枪)的轻骑兵。
结合一下西部片,装备了两支以上卡宾枪的轻骑兵,利用自身速度优势打了就跑,跑远了再装弹,再利用速度追击的战术也浮现了。
当然了,这是针对平坦地形的战术,真去了川西那地方,骑兵很难有施展的余地。西南的矮马都没驴子高大,玩的是耐力。
其实北面的蒙古马,也不算高大,优点是耐造好养活。不然就漠南漠北的草原,哪有那么多大豆来喂马。
贾琏吩咐可以停止试枪了,耐久测试此前做过了,在新的材料没有诞生前,没必要浪费。
离开研发司,贾琏进宫求见,承辉帝没想到他又来了,倒是很干脆的见了。
贾琏汇报了火帽枪的喜讯后,承辉帝倒是没太高兴,而是比较关心成本,得知成本与燧发枪差不多,总算是高兴了一点。
“贾卿啊,户部那边一直在叫苦,新式步枪固然好,但此前装备的几十万支火铳全部换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朕觉得,神机营装备之后,就是御马监了,其余各军没必要装备新式步枪。火绳枪用的也挺好!”承辉帝有点尴尬的解释一句。
无非就是那么多军队凑合用吧,全面换装太费钱了。
面对皇帝这么说的时候,贾琏能说什么?总不能破口大骂昏君吧!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周边没有强大的敌人的前提下,别说火帽枪了,燧发枪都没有大规模装备的推动力。
能给神机营和御马监装备就不错了,然后加上一个王子腾的安南军。规模不大,也就是三千人,然后就没然后了。
朝廷不换装,偌大的研发司真就是要散的架势,也就是贾琏能搞出透明玻璃,如今有种菜的缘故,不然真的养不活。
“也只能先如此了!”贾琏自然是无话可说的,换个人承辉帝一句话的解释都没有。
“殿试在即,贾卿还要继续辛苦几天,最后时刻了,京城绝对不能乱!”承辉帝赶紧给贾琏找点事情做,免得他又开始摆烂。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喜欢偷懒呢?除了搞新式武器,就没别的事情让你产生兴趣了?
失望的贾琏也只能领旨退下,新式步枪带来的新式战术的问题,贾琏计划等会试结束后,主动请缨训练神机营和御马监,力争把这两只部队打造成火炮+火枪+骑兵的简单组合部队,抛弃盾牌和冷兵器,骑兵以轻重相辅。
殿试就一天时间,贾琏没资格去监考,更别说改卷了。很干脆的坐镇五城兵马司,监督各部,绝对不许京城出现乱子。
贾琏下达了最严格的命令,殿试期间,任何人闹事,一律先抓起来,反抗者可以直接击毙,出了事情贾琏扛着。
殿试这天,五城兵马司的人四处张贴告示,务必要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是个啥日子,绝对不能出乱子的一天,作乱者杀无赦。
实际上杀气腾腾的五城兵马司四处设岗,京城里的地头蛇乖的很,勋贵也好,文官也罢,都很自觉的约束家中子弟。
无论如何,这一天不能出门那种约束。不听话,打断腿!这可是来真的,毕竟自家子弟是啥情况,当家的能不知道么?
殿试顺利结束了,但承辉帝的心情并不好,孔照为首的内阁五人,拿着十份卷子给皇帝选名次,仔细阅读之后的承辉帝,心情难以说好。
怎么说呢,前十名的卷子文采自然是好的。仅此而已。
观点则是一言难尽,什么叫官员都是读道德文章的士,得陛下多年教诲,人品道德多有保证,加之有司监督,才有今日众正盈朝的局面。
朕让你们谈如何搞好吏治,并且长期的坚持下去,没让你们拍马屁!
道德文章能约束官员,还要督察院作甚?道德能约束官员,还要国法作甚?
前十名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措施,承辉帝很失望,这些读书人,是脑子读傻了呢?还是故意如此?
第355章 仅此一个
新科进士前三名披红挂彩,打马游街。临街的酒楼里,贾琏站在窗前看着他们过去,恍如昨日。
嫉妒之心是不存在的,科举三年一次,每个中进士的人都是卷出来的学霸。
这些人会不会治国不好说,但是论智商,肯定都是天下顶尖那一波的。
这些人做官,面对普通人,心态上居高临下,智商上直接碾压。
到了任上,该怎么摆位置不是一目了然的么?难怪叫“官老爷”。
人一旦习惯了高高在上,就很难再落下来了。别说是做官的,说相声的发家了,也没回不到以前接地气那会。
这就是人性啊!
高高在上的人,怎么能与底层共情呢?
既然不能共情,那么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在意牛马的死活么?
即便是在意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底层百姓的生活真相,获取信息都是通过身边的人过一道手。
别说是一般的官员,袁世凯一代枭雄,不也被袁克定一份私人订制的报纸给忽悠了么?
当然了,袁世凯要没有那份心,也未必能被忽悠住。心是因,被骗是果。
夜晚,丝竹声飘的很远,琼林宴正在进行中,贾琏趁最后的时间,检查一下各处的岗哨。
明天这次会试和殿试都彻底结束了,站好最后一班岗。最后时刻疏忽大意,那才叫丢人呢。
马背上的贾琏过处,沿途的士兵纷纷肃立看来,目送贾琏的背影在夜色中远去。
宴会至子时才停歇,最后一批新科进士离开,各自回家,一直绷着的贾琏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五城兵马司确实能捞钱,但遇见这一类重要活动,那是真的累。
贾琏不是不能偷懒,只是怕自己偷懒了,下面的人很自然有样学样,上行下效,一旦风气坏了,想纠正就难了。
如同现在的官场,承辉帝做不到心狠手辣的处理一批,谈何整顿吏治。
政策是需要官员来执行的,大周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先整顿吏治。如同元丰改制,高层改了,执行层没改,等于没改。
承辉帝无疑是有决心要改革的,难的还是执行层的改革。怎么说呢,没有一个执行能力强的队伍。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