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29节
尽管事先已经知道内情,贾琏还是很认真的接过去仔细的看,看的时候表情渐渐的凝重,显得有在思考这个问题。
见贾琏看完抬头,承辉帝主动问:“如何?”
贾琏略作思索状:“宁尚书乃忠臣也,盐务确实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微臣以为,宁尚书是真想把盐价打下来,就是急了点!”
承辉帝觉得贾琏这番话,真是说到他的心坎上了,自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贾琏挑明后,这才确定是火候没到。
“依你之见,当务之急都该做点啥?”承辉帝觉得心头的疑问尽散,语气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眼下最要紧的是重整三边防务!其次为整顿京营武备,此战西山大营表现虽好,依旧暴露出火力输出不足,机动性不足等问题。整顿盐务的本质,依旧是整顿吏治,陛下早就在推动了。此事不能着急,应先确定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循序渐进。微臣之见,京营足以震慑辽东,三大总督回内阁之日,为启动整顿盐务之时。”
嗯,承辉帝含蓄的点点头,年轻的贾琏做事虽然有意气用事的时候,建言却能抓住问题的要害。
本来以为贾琏会判断宁克因为通州粮仓大火的事情,找个别的事情吸引注意力,没想到贾琏根本没提通州大火,一个“不”字都没提宁克。
这就是忠臣了,能体谅皇帝的心情,毕竟提拔宁克做户部尚书,就是想找一个能做事也敢做事的大臣。
贾琏要是揪着通州大火做文章,固然挑不出毛病,却给皇帝一种不识大体之感。
见承辉帝满意的表情,贾琏旧事重提道:“三边善后所需钱粮不是个小数字,微臣以为,清欠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
承辉帝听到这个,顿时表情微微一震:“嗯,有道理!说起来,贾府还欠了户部五万两,算上这么些年的利息,还的上么?”
贾琏一脸无语的看着皇帝,这表情给承辉帝逗笑了,毫不掩饰的笑出声:“哈哈哈!”
每次看见贾琏吃瘪,承辉帝的心情就是好的不行。
“做臣子的为陛下分忧,分内之事。贾府所欠银两,按照银行利息,微臣一并结清。”贾琏知道皇帝需要一个人带头,贾府带头,勋贵们砸锅卖铁都得跟上。正好这次出兵贾琏没少捞钱,不用动家里的钱,就能把窟窿填上。当然,这个事情还是要回去跟家里说一声的,不能做好事不留名啊。
就在君臣二人说的很有趣的时候,内侍进来通报,宁尚书求见。
人啊,真是经不得念叨,说宁克,宁克到。
宁克为何这个时候赶到呢?当然是有原因的。
贾琏被找见的事情,宁克很快知道了,立刻联想到了林如海身上。万一在为了林如海入阁,贾琏给宁克上眼药呢?
思来想去,宁克拿起一份等待审批的报告,这不是现成的借口么?
心情不错的承辉帝也没多想,立刻让宁克进来,贾琏很给面子的站一边,嘴巴闭上。
宁克入内见礼后,拿出一份报告道:“陛下,神机营此次出征走的急,事先很多款子都没发,回来后整理一应开销上报审批,微臣看了难下决定,又恐将士们寒心,特此求见。”
这话啥意思呢,神机营出门打仗了,人员装备后勤补给战损抚恤都是钱。现在神机营的报告上来了,数目有点夸张不好做主。
承辉帝也没说话,示意裘世安把报告奉上,打开后仔细的阅读。
宁克冲贾琏抱手,顺便观察他的表情。贾琏微笑回礼,宁克过来站一起低声问:“贾大人休息的可好?”
“多谢宁尚书关心,贾某休息的挺好的。”
两人的对话声音不大,承辉帝还是能听到的,忍不住抬头看一眼,发现宁克多少有点假的笑容,微微摇头,低头看报告时,默默打分。
别的不说,就做人的格局,宁克差贾琏不少。
神机营这仗的开销有两个大头,一个是弹药消耗和装备损耗补充,杨统制那边报了个二十万元,包括了枪弹、炮弹、火箭。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二十万元看着多了点,实则也没太过夸张,总得让人手头宽一点嘛。
另一个大开销就是出征费和战损抚恤了,神机营普通官兵,驻扎在京城的时候,吃穿装备朝廷包了,月俸禄五块银元。出征的费用则是每人每月十块银元。算上辅兵一万三千人的规模,神机营报上来的开拔银子是十万两(辅兵花费少),抚恤报了个七万块银元,这就是十万银元。
还有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报了个五万块银元,一共三十五万元。
报告上面有兵部的印章,说明兵部那边批的很快,丝毫没有阻拦的意思。承辉帝清楚神机营更接近皇帝直属部队,上报兵部是尊重和流程,兵部卖好太正常了。宁克拿这个来请示,虽然没明说,实际上是在暗示,觉得报的太多了。
承辉帝看完后,面无表情的问一句:“贾琏,神机营报了三十五万银元的开销,你觉得多了还是少了?”
贾琏抬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陛下,问微臣啊?”
承辉帝一看就知道他要作怪了,笑着点点头:“对!你说多少?”
贾琏一点都不客气:“那微臣可就狮子大开口了,三十五万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应该报四十万元!”
承辉帝听着有趣,不禁身子前倾问:“怎么就报少了?”
贾琏道:“神机营的大头兵太实诚,花多少报多少。换成微臣,多报五万元,户部砍掉五万,两边都能有个交代和面子。”
承辉帝听了哈哈大笑:“说的好!宁爱卿先批了这三十五万元,朕从内库拨款十万元,重赏神机营。”
宁克……,好像我成了笑话!
第382章 真正的大事
贾琏心目中的承辉帝大概是宋仁宗的强化版,对臣子仁厚,有锐意进取之心,也有足够的力量和手腕去改变现状。
“这份折子朕看了,宁卿之心是好的,盐务也确实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开中法彻底败坏,想要改变并非简单的加强监管就能做到的。朕的意思,需要时间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承辉帝当着贾琏的面,拿起宁克的奏折,很耐心的给他解释。
宁克听了面露遗憾之色:“陛下,是微臣着急了。”
承辉帝对于这样想做事情,有进取心的臣子,素来有足够的宽容,摆摆手道:“有心做事的臣工,面对如此盐务,自然是心急如焚。然则盐务上下利益纠缠,盘根错节。想要彻底改变盐务,需要自上而下的有针对性的整队,最大限度的废除弊端。宁卿回去之后,抽空想一想,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
这就是承辉帝最大的特点,务实!
盐铁之事,自汉武帝盐铁专卖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各大势力必争之地。
得益于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对于民间市场完全开放,盐还在专卖制度之下。
宁克对于皇帝的话,做出了聆听教诲的态度:“微臣见识浅薄,未能为陛下分忧,臣之罪也。”
承辉帝很大度的摆摆手:“卿不必如此,盐务改革的初衷是把盐价打下来,惠及千万小民的好事。卿有心为此,朕心甚慰。”
贾琏在一旁低头听到这里,差点没笑出来。嗯,主要是之前的判断先入为主,不认为宁克的目的是为了改革达到降低盐价的目的。
这个真不怪贾琏阴谋论,主要盐务的水太深了,宁克如此高调的要求改良盐务,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他不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
事情能不能做,事情会不会做,一点都不耽误他喊口号。
明知道在任期内做不到的事情,一点不耽误他为了竞选唱高调。
宁克的情况在贾琏看来也是如此,眼看着林如海一再被重用,处理大案要案。这个过程中谁敢保证没有私下交易呢?
私下交易好处得了,吏治能臣的美名挣了,宁克能不着急么?都是内阁候补,关键时刻能不能入阁,往往就在毫厘之间。
所以贾琏觉得有趣,可惜场合不对,只能憋着笑,看君臣二人上演一幕相得的戏码。
宁克其实也挺尴尬的,毕竟当着贾琏的面,硬着头皮也要演下去。
“微臣受教,微臣告退!”宁克主动撤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承辉帝也没留他,鼓励了两句让他走人。
剩下贾琏一个,站在一边低头看不到表情,承辉帝忍不住提高声量:“抬头了!让朕对你后脑勺,不怕定你个欺君之罪?”
贾琏无奈的抬头,嘴角压的比较吃力,承辉帝看出端倪来,忍不住吐槽:“宁尚书想做事也能做事,能臣也!”
贾琏面露无奈,我也没说啥啊!
承辉帝懒着看他那张装无辜的脸,挥手撵人:“滚滚滚,小小年纪,一肚子坏水!”
贾琏笑眯眯的告退而去,走出大殿的瞬间,腰杆子就挺直了!不苟言笑,换了個人。
承辉帝已经很了解贾琏了,知道他这个人能偷懒就一定会偷懒的性格,嗯,除非遇见他感兴趣的事情。
至于贾琏明明立大功了,却没能得到更多的封赏,因此心怀怨怼,承辉帝是不担心的。
贾琏要是有太多的想法,以他随时可以进宫的身份,那不得天天围着皇帝转悠?
承辉帝判断,如果不是贾家长辈们不争气,贾琏都未必会到宦海里扑腾。也许,贾琏正是看到了长辈们被打压,或者说在官场内选择错误,逼不得已才暴露他是个读书天才的事实。四王八公在贾家长辈们看来,那是利益和身份的保证,但是在贾琏看来,四王八公这个圈子是贾家的拖累啊!
承辉帝的心目中,贾琏属于并不介意官大官小的性格。或者说,他看到了高处不胜寒,所以不愿意钻营。
截至目前,贾琏做到了凭本事吃饭,这也算是勋贵子弟中的独一份了。
至于宁克和贾琏之间存在的隐藏的矛盾,承辉帝看见了也不会去管的。
正因为贾琏的心态好,承辉帝才会觉得,无法彻底的拿捏这厮。怎么说呢,很矛盾。
一方面承辉帝希望贾琏像其他大臣那样,充满了进取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看见贾琏变得市侩,而不是现在这种为了舒服点装市侩。
这次西北归来,承辉帝其实最希望看见的就是贾琏主动一点,表示今后就在军队里呆着了,回归祖辈的勋贵之路。
可惜贾琏回来之后,跟以前没区别,第一件事情就是交兵权,回家休假。真是做到了对兵权毫无眷恋,换成别的臣子,无法想象的洒脱。
那块金牌让贾琏留着,承辉帝的真实用意很明确,需要的时候,贾琏乖乖的去带兵打仗。
这么说吧,就是冲着文武双全去培养贾琏的,今后的贾琏不但在政务上要大用,还要做皇帝第一打手。
想到刚才贾琏与宁克之间无声的较量,自己看好的宁克落了下乘,承辉帝不免有点心累。
都怪贾琏!乱了宁卿之心!
一时间无心政务的承辉帝,出了门往后宫去,今日早早下班,放松放松。
嗯,这么说吧,贾琏在外辛苦了两个月,承辉帝在宫里也揪心了两个月,对后宫一点兴趣都没有。
溜达着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承辉帝稍稍犹豫,走了西边那条路。
一炷香的时间不到,元妃的宫殿就在眼前,庭院内扫撒的内侍立刻丢下手里的活,跪于道旁喊:“奴婢见过陛下!”
元春出来迎接,身边的奶娘手里抱着的小公主倒是一点都不知道害怕,冲承辉帝摆着手喊:“啊啊啊!”
面对皇子时,承辉帝总是一脑门子官司,唯独面对不懂事的小公主,感受到赤子之心时,才会不自觉的展颜而笑。
示意元春平身后,承辉帝入内落座,看着元春来回忙碌,而不是让下人动手,内心有所触动。
宫里的其他女人,一旦被临行后,往往架子就端起来了,凡事都懒得伸手。元春的变化不大,过去如何,现在如何。每每皇帝驾临,能亲自动手伺候的,一定不会假手于人。
一点光落在塌上,小公主用手试图抓住光点,每每落空之余,手在眼前,眼睛里全是疑惑,反复的去抓而不得。
这一幕给承辉帝看笑了!
晚饭前,元春趁边上没人,低声劝一句:“皇上夜宿书房近二月,能来此看一眼,妾身便知足了。时候还早,皇上去皇后处吧。”
这是承辉帝没想到的事情,狠狠的愣了一下之后,脑海里浮现的是贾琏那张脸,那小子是不争不抢的,给就接着,不给也挺好。眼前这位,则小心翼翼的许多。说贾家教育后代的能力不行,家风不好吧,偏偏除了贾琏,还有元春。
外头的贾琏是能躲懒就一定躲着,宫里的元春自打生了小公主,屡屡劝说皇帝要雨露均沾。
贾家,出了俩奇葩啊!
“行,朕这就去坤宁宫,明日再来,看你有何话说。”走之前,承辉帝还手贱的捏了一下元春的臀。
看着元春憋的通红的脸,承辉帝哈哈大笑而去。
出了宫的贾琏脚步加快,宫里的饭菜味道不错,但是吃着太拘谨,也吃的不舒心。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