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44节
正好茗烟进来,看的清楚宝玉后面鼓个包,顿时气急败坏,喊了一嗓子:“二爷被人打了!”随即扑上去,伸手抓金荣的脸。
锄药、扫红、墨雨三人听了一起冲进来,手里各自抄了家伙,金荣见状连连后退,躲开茗烟的白骨爪,奔去取了竹板在手挥动。
金荣的还有好几个人也纷纷站起,或抄板凳,或拿扫帚,与三人战在一处,一时间课堂内大乱。
欺软怕硬的贾瑞趁乱逃出来寻贾代儒,这边刚说了没一会整顿族学的事情,贾瑞冲进来:“打,打起来了。”
贾代儒听了顿时急眼了,刚才贾琏还说了,要整顿族学,他多少有点担心今后的饭碗。别的族人跟贾琏没仇恨,他与贾琏有龃龉。
贾琏没管匆匆过去的贾代儒,倒是看了看贾瑞,想起了王熙凤被人诟病的恶毒手段,一块风月宝鉴,贾瑞精尽人亡的惨剧。
嗯,看他的面相,眼神举止,透着【猥琐】二字,确实不像长寿之人。
“走吧,一起去看看。”贾琏也没多留,往课堂方向走去。
这时候贾代儒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众人都没打了,贾代儒先对宝玉嘘寒问暖:“伤哪了,要紧不要紧?”
宝玉还没说话呢,贾代儒又道:“回去叫大夫看看。”说完回头看着一团糟的课堂,脸色铁青的怒道:“贾瑞,怎么回事?”
跟在贾琏后面的贾瑞,顿时缩了一下脖子,他可是贾宝玉受伤的元凶。
贾瑞支支吾吾的时候,贾琏咳嗽一声,迈步进了课堂,身后跟着一个面如寒霜的贾蓉,众学生顿时变作鹌鹑,老实的坐好。
贾琏没说话,眼神环视一圈,缓缓的往中间走,贾代儒要说话,却被贾蓉打断:“老太爷,您先出去吧。”
贾代儒愣住了,很快面色涨红,又变得铁青,哼了一声出了课堂,站在廊下内心忐忑,不时回头看课堂内。
贾琏摸出一枚银元,摆在面前的桌子上,对面前的一个年幼的学生道:“这个拿去买糖吃,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看着六七岁的贾菌起身,抱手道:“回琏二叔的话,我叫贾菌,这钱您收回去,长者问,不敢不答!”
贾琏不曾想一个孩子,还能有这么好的教养,收回银元:“好!是我失礼了!”
别看贾菌年龄小,说话却很有条理,事情经过看的清楚,说的也很清楚,最后还补充道:“瑞族叔不喜秦钟横刀夺爱,出言阻拦二人一道如厕,金荣挨了板子,报复在瑞族叔上头。”
贾琏听罢道:“金荣是哪个?站起来!”
遭到围殴,披头散发的金荣,瑟瑟发抖的站起:“我便是金荣,琏二爷安!”
贾琏问他:“金石是你什么人?”
金荣听到这话,稍稍镇定道:“正是家父,年初奉命来京城,接了二管家的差事。”
贾琏扭头看,贾蓉道:“是我的意思!赖二走后,没有合适的人,便让他来京城接了差事。事情跟二奶奶说了的。”
跟王熙凤说了,那就没问题了,是王熙凤觉得不重要,所以没通报。
“去,把金石与秦氏叫来。”贾琏直接对贾蓉说,言下之意,贾蓉别掺和进来,免得失了公正。
贾蓉狠狠的瞪了秦钟一眼,这小舅子与贾宝玉走的近,贾蓉素来不喜。
说起来,贾蓉更喜欢贾蔷,跟贾珍一个口味。什么香怜玉爱,那是薛蟠的喜好。
想到原著里的那场打架,贾琏没想到这个时间还是来了一仗,起因居然还是因为男人。
难道说,男上加男才是真爱?呸呸呸!
区区一个族学,就如此的乌烟瘴气,贾琏很是恼火,这样怎么才能教出人才?贾家希望在哪里?必须出重拳整顿了!
贾蓉气急败坏的出来,金石出门办事不在,他便叫秦氏先去,自己去西府寻鸳鸯。
这是贾蓉的小心思,两个女的一起面对贾琏,想必他不好发作。
族学的事情要不能处理好,贾蓉这个族长还没正式上任就先败一阵。
话说鸳鸯得知弟弟在族学打架的事情,立刻便急了,赶紧向贾母请假,贾母许她半天处理,得知是贾琏在场,便道:“琏哥儿是讲理的!”
这时候贾母不知道金荣一个绊子,导致宝玉撞了头,不然她能跳起来。
秦可卿先到一步,贾琏示意贾蓉也在外面等着,随后让秦钟上前来问他:“当着你姐姐的面,我问你,能不能好好读书。如果能,以后继续在学堂里读书,如果不能,你另寻他处。不要着急表态,想清楚了,回头要立字据保证的,不要想当然。”
秦钟心肝乱跳,面色如土,看看宝玉,想找到撑腰的,没曾想宝玉比他还怂,坐在位子上缩着脖子。
贾琏见状便道:“秦氏,领他回去慢慢想,三天内给个明确答复即可。”
秦可卿谢过贾琏,牵走秦钟后,贾琏对众人道:“贾瑞、金荣留下,其他人先回去吧。”
众人一哄而散,廊下的贾代儒看着贾琏的背影,有一种被霸凌之感,却又敢怒不敢言。
今天他敢摆老太爷的架子,明天没准酒后落水。贾代儒只是摆烂,并不是傻子。面对贾家当今的话事人,他真的怂!
即便被欺负了,一怒之下,也就是怒几下。
鸳鸯路上走的急,一头汗水的来到,不待呼吸顺畅,上前道福:“俾子见过琏二爷,问二爷安!”
贾琏让金荣上前问:“当着你姐姐的面,我问你,今后能不能好好读书,如果不能,那就别再来了,趁早去学一门手艺!将来也有个吃饭的本事。”金荣听了顿时浑身发抖,要是这学堂不能上了,他爹真的会打断他的腿。
“我、我、我。”金荣说不上话,鸳鸯心疼弟弟,上前要说话,贾琏抬手打断她道:“把人领回去,好好想清楚,要不要上学。三天后再来,也要写保证书,再不好好读书,只有滚蛋一条路。”
鸳鸯也给金荣带走了,剩下一个贾瑞,站在贾琏的面前时,眼神飘忽,一直往窗前看廊下,希望贾代儒进来救他。
“贾瑞,撞倒宝玉,虽然是无心之举,但是你也有责任。别人如厕,你问明白即可,为何不让别人去呢?”
贾瑞哆哆嗦嗦解释道:“先生有交代,让我管好大家。”
贾琏听了这话笑了,淡淡道:“看见你,我想起了城门口的守卫,仗着手里芝麻大的权利,就敢为难那些进出城门的百姓,哪怕是个买菜的小农,也要薅人两根葱。你这样的人,手里一丁点权利也要用来为难别人,要是给你安排点差事,你这样的做派,注定会搞的鸡飞狗跳。今天的事情,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不为难你,回去后好好想想清楚,写一份一千字的检讨书来。”
贾瑞听了一脸哭相,眼泪都要下来了。贾琏却不肯放过他,继续道:“现在别哭,回去慢慢哭。对了,别找你祖父帮忙,一定要自己写。”
贾瑞哭丧着脸,仓皇而去,贾代儒这才进来,带着点气质问:“一千字,这不是为难人么?他才多大,读了几天的书?”
贾琏面无表情的凝视过来,贾代儒不敢对视,低下头去。贾琏这才道:“如果他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今后他就是个废物,什么事情都最不好。”
第400章 贾氏实学初亮相
贾琏教训贾瑞,并没有给他扳正的想法,都十四岁了,定型了,没救了。
现在说这些话,无非就是立一个先见之明的口碑。
以后别人看见贾瑞不成器,都会想起贾琏给过的评价。当时教训的好,可惜那孩子没改。
贾琏真正看中的孩子是六岁的贾菌,还有一个四岁的贾兰。后者还没开蒙呢。
贾瑞被教训后,灰溜溜的下去了,贾琏干脆就在课堂里继续此前的谈话。
“代儒公年迈,不宜太过劳累,今后族学这边负责抓个总,具体的教学先生外聘两个。学员根据年龄,分两个大小两个班。”
贾琏这么说,事情就这么定了,换成别人这么说,贾代儒还敢摆老资格,但贾琏这么说,他真不敢反驳,怕将来孙子贾瑞遭殃。
“以前族学投入太少了,今后加大投入,力争为下一代族人读书做出成绩。”
贾琏在前面开路,随后的贾蓉跟着表示,贾家不缺课堂,分班的事情好说,每天两顿饭也好说,难的是请先生,要贾琏出面了。
学堂暂时停课三天,次日一早工人进场,重新粉刷,收拾板凳课桌等等。族学食堂的事情,贾蓉一天时间也确定了。
并且按照贾琏的标准来定的,早餐每个孩子必须有一枚鸡蛋,一碗粥,可以是鱼肉,也可以是瘦肉粥,学生可以不来吃,但不能没有。午餐一荤两素,就算是冬天,素菜来源贾琏也给了保证,大人吃不到,也不能耽误孩子。
此举在族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是以贾蓉的名义操办,还没正式上任族长的贾蓉,已经先声夺人,族内跟贾政贾赦一代的几个人,看见贾蓉有贾琏的坚定支持,也都偃旗息鼓,断了当族长的念想。至于金陵分支那边,更没人敢惦记这个。
重新开学的这一天,孩子们陆续早期来到学堂,不着急上课,先吃早餐。
先生的事情贾琏还真就搞定了,春闱时一些举人经济拮据,留在京城而不是回家,有倪二的情报,贾琏亲自出面邀请,月薪三十两的价格搞定。
月薪只是一方面,在贾府教书生活水平有保证,还有一个丫鬟伺候,一个婆子扫撒浆洗。日常开销除了外出应酬,全都包了。最最关键的还是贾琏这个官场红人的身份,两位先生将来要做官的,有这层关系在,起点就比同行高不少。
至于贾琏的名声问题,对于立志做官的人来说,也算个事情?
搞定族学的事情,民生报新一期稿子也交了,新的有奖争答题目,还是两题,一题为摩擦生热,发挥想象力,找答案。一题为同等大小的一个铁球一个石球,在同一个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
李亨派人把贾琏从办公室里揪出来,拿着一摞子答案给他:“看看,上一次的答案中,第一题,标准答案一个对的都没有。第二题答对的不少。你看看这个怎么回答的,一定有鬼神看不见的手在堵着杯子。这个更离谱,说是精怪在堵着杯子,子不语怪力乱神!我都要疯掉了。”
其实第二题的回答正确的多,也不是标准答案,只能算接近。毕竟蒸汽推开盖子,与真正的原理相去甚远,只能说对一半。
不过很多概念回答者没接触过,自然说不对。贾琏的目的就是这个,他要搞概念,定标准。
最终贾琏还是选了一批沾边的答案,作为正确答案。回答鬼神,回答精怪的,也被贾琏选进去了。
不过在下一期报纸上公布答案的时候,贾琏做了一个通俗的科普。鬼神也好,精怪也罢,并不存在。但是有外力支撑纸张,水不撒出来是肯定的,所以,这两个答案方向还是对的。下面公布正确答案……。水壶烧水的也一样,确实是蒸汽推开了盖子,正确答案是……。
上一期有奖征答的报纸销量,一句突破了七千份,这一期公布答案并出了新题目后,民生报的销量再次来了一个大幅度提升,达到九千份。上一次达到这个销量,还是贾琏的小说连载最热的时候。
奖金是实打实的发放了,尽管没有答对标准答案,但是沾边了,只要思路正确,都给钱了。
这个影响力可不是一点点的!
贾氏实学的名号,出自状元贾琏之手,有点开宗立派的意思了。
别的不说,单单为了奖金,很多人都愿意花钱买一份报纸,参与一下,万一答对了呢?是吧!投入不值一提呢。
民生报因为有奖征答的事情,再次引爆京城的事情,让其他报纸眼珠子都红了。
好啊,搞点外招是吧?我也来!
其他报纸跟着有样学样,不过他们的题目就比较有局限性了,不是文学就是历史。
文学和历史,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遥远了,就算是读书人,这个时代也很少有机会去读文学和历史类的书籍。
原因很简单,因为都在学八股,真的有很多读书人,连唐诗宋词都很少接触,全都在围着四书五经转悠。历史还算是好的,毕竟《春秋》里还是有很多历史故事的。说到《春秋》呢,不得不说孔夫子开了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头,有选择性的写历史。孔夫子带的头,司马光只是跟随者。
崔杼杀史官的事情,后来的历史上没有再发生,史官的节操底线变得灵活,孔夫子有很大的功劳。
所以司马迁才伟大,忍受腐刑也要写完《史记》,房玄龄拒绝李世民的事情,也被史官们浓墨重彩的记下。
正可谓,缺啥就要宣扬啥。
《史记》的历史地位最高不是没原因的,看看后面的《晋书》,简直辣眼睛。到了清朝编写的《明史》,朱元璋鞋拔子脸都出来了。
明明【面有异相】是古代皇帝自我神话的操作,怎么就变成了鞋拔子脸呢?
我这里不是告诉大家史书不能看,而是鼓励大家去看。史书里的记载真假混杂,绝大多数历史事件是真的,细节有操作。
至于面有异象这类的东西,看看就行。《史记》里刘邦还是其母在野外的树下睡觉时怀上的呢。
这个时候大家再联想一下,项羽要烹了刘太公,刘邦要分一杯羹,是不是就能理解了呢?
所以,秦汉时期民风开放,田间地头经常有情投意合的事情发生,是不是就很合理呢?
从刘太公的角度,家里多个男孩,等于多个劳动力,不亏的嘛。
贾琏首次退出所谓的实学,摆出一副开山祖师的姿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京城,而是整个大周帝国的学术界。
学术界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各种学说就很多。理学就不说了,目前还是官方的显学,心学的影响力很大,王阳明被称为圣人的。心学又分了很多派,把精致利己玩到极致的泰州学派,还有事功派,甚至还有李贽这种在当时被看做离经叛道的主。
如果是正常的历史呢,清朝入关后,刀架在脖子上,敢于反抗的都杀了,剩下的都是奴才。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