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8节
李清把能事件中的所有人都得罪了不说,还背上一个臭名。
我图什么?
李清无话可说,还不能强行转折,只好把眼光转向当事人之一的柳老头,这老货正憋着笑呢,坐在椅子上把脸扭了九十度,要不是身子在一抖一抖的,还以为他在墙上看见啥好看的。视线转到了方老夫子这里,老先生是个要脸的,所以把头低下,没有给出台阶。
这时候沈先生好像反应过来了,屁股低下有针似的跳了起来,大声道:“不可,书院事书院了,如何能对外宣扬?”沈先生的本意是伸手搭救一下方少白,他可没看出李清的为难。
也算是沈先生歪打正着了,给了李清一个转移方向的台阶。
“贾琏,此事确实不宜对外宣扬,书院的难处,还请海涵。”李清说完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个节骨眼对付过去了。这小子,还以为轻松拿捏的,真是小看他了,一番话就给自己挤兑的难以下台,多亏沈教习这个一心巴结方首辅的家伙。
“不公布就不公布吧,没别的事情,学生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贾琏可没打算放过李清这个家伙,老东西道貌岸然的,你不是公平公正么?我撕下你的画皮!
贾琏躬身作揖,对着几个老家伙一一行礼,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贾琏行礼完毕:“各位先生保重,学生告辞!”
转身,走了!
这啥情况?你怎么就走了呢?
哦,被退学了,那没事了!
啊呀不对,我没想让你退学,你这一退学,其他人怎么办?
李清的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这点事情就处理不好呢?
贾琏根本不给他反应的机会,脚下步伐加快,三步走到门口时,身后老柳说话:“站住!”
听到这话,贾琏身子一顿,心道:这柳老头,又坏我的事情。
按说贾琏与李清无冤无仇,本也不至于。只不过他在处理问题是表现的太过偏心,这才激起了贾琏的怒火。今天就不打算给这老东西台阶下来。
“柳教习有何教我?”贾琏再不满,这当口也只能留步回应。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让人挑毛病,我就规规矩矩的,乖乖的。
“小小年纪,啧啧啧!”柳老头说话说一半,本打算是说“小小年纪,心挺黑啊!”
奈何说一半才意识到,这事真不赖贾琏。正常一点处理,大家都是初犯,最多就是小惩大诫,谈不上开除,非要说开除,方少白等人倒是够格的,怎么都轮不到贾琏头上。
柳老头这里打磕绊的时候,方老夫子咳嗽一声,接过了话:“贾琏,你觉得世间有公平么?”贾琏一听这话,立刻知道老夫子的意思了,这位老先生人不错,贾琏在他面前自然是毕恭毕敬的抱手作答:“这世间自然是缺什么,人们才盼什么!”
我自然是盼望公平的,但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事情。身份对等的人,才能谈公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人和人的关系,还有的人并不被其他人当人。
看着这对师生的对话,李清彻底的麻了。这是谁家的妖孽,怎么放他跑出来的?赶紧收回去啊,别留在外面祸害别人了。不对,他不用别人收,自己就会走,不对,他不能就这么走了。李清的脑子里乱成一团麻,真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我不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么?
我都干啥了?你这小子这么挤兑我?还有没有尊师重道的心?
“贾琏,汝意欲何为?”李清咬牙切齿!
贾琏站在那儿,依旧是表情恭敬,先抱手后回答:“山长,一直都是您说了算啊。”
李清听到这句话,很感觉的用牙咬破舌尖,喷了一口血,往后一仰。
众人一阵手忙脚乱,赶紧扶着躺好,还有去叫大夫的,贾琏站在一边无奈的摇头。
平时不太管事情的柳老头等李清躺好了,把贾琏和方少白等人叫跟前:“书院明日放假,你们先回家等着,年后再来书院等处置结果。”
方少白等人自然乐的答应,先躲过去再说,贾琏却不肯罢休,装着一脸天正的看着柳老头:“柳教习,不都处置过了么?年后还来干啥?”
柳老头眉毛一横,眼睛一瞪:“小子,少跟我抖机灵!”
贾琏收起脸上天真的笑容,冷冷的与柳老头对视道:“你也少给我装糊涂!事情已经处置过了,年后让我知道这几位还在书院,我一把火烧了青云书院。”
听到贾琏这番话,沈先生立刻要跳起来说话,却被方老夫子伸手拽着,看着他摇摇头。
贾琏冷冰冰硬邦邦的话说出来,柳老头心头的怒气也上来了,正要给这小子点颜色看看时,边上的方老夫子过来说话:“山长确实已经处置过了,你们都别来书院上学了!”
沈先生看看地上还躺着装死的李清,幽幽叹息,没有说话。柳老头也收回视线,挥挥手:“滚蛋,都给我滚蛋!”
贾琏依旧不失礼数的躬身抱手:“各位先生,学生告退!”非常潇洒的走了!
李清却无法立刻起来,还只能躺在地上,这可是腊月里。
好在很快来了几个人,一块门板给李清抬走了。
剩下的三位互相看看后,还是柳老头淡淡道:“山长不是处置过了么?既然定下不对外宣扬的调子,那就把话给几个学生说清楚。”
沈教习却有点不甘心:“方少白和郭松也退学?”
方老夫子很不满的瞪他一眼:“你是惦记气死山长好接他的位置么?”
沈教习果断闭嘴,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李清醒来也改不过来,他也没脸改。
贾琏在教室里收拾东西的时候,班长李东过来说话:“贾兄,来年乙级班见。”
李东过了院试,确实挺开心的,只是一直没机会跟贾琏好好说话,这厮太过于神出鬼没,也不太喜欢社交场合。院试之后的各种宴会,贾琏能不出席就出席。站在李东的角度,贾琏这个人不错,不说读书笔记的事情,平时没少请教他算经的题目。
“别的地方可能再见面,乙级班是别指望了。”贾琏笑嘻嘻的回应一声,三两下把东西装兜里,拎手里冲教室里的同学们挥挥手:“各位同窗,江湖再见!”
这话说的大家都听不懂,你难道不在书院里读书了么?
众人懵逼的时候,贾琏不紧不慢出去了,奔着院门而去。
迈过门槛的时候,柳老头在后面喊:“等等!”
贾琏驻足回头,躬身抱手:“柳教习好!”
“别假客气了,你心里不知道多讨厌我坏了你的好事。”柳老头还真是一针见血。
贾琏嘴上却是不认账的,笑嘻嘻的回道:“您可别这么说,我对您一直很尊敬。”
“我知道,今天这事情,过去那点情分,在你那也不知道剩下多少。”柳老头大概是书院里最了解贾琏的人了,所以他对贾琏的心态很复杂。
权贵子弟,天然就喜欢不起来,偏生贾琏为人不错,对他很尊敬,还没少给好酒。尽管这些酒的用意,是为了方便出入。但,总归没少喝他的酒不是。
“今日之事,始作俑者何人也?”贾琏很突然的问一句,没提什么情分。
柳老头楞了一下,旋即笑道;“你小子跟其他权贵子弟不一样,你身上有人味。事情因何而起,我没细究,也不需要。你们几个,年后都不用来了。”
贾琏觉得柳老头没说假话,笑着点点头,躬身抱手:“贾琏告退!您多保重!”
柳老头背着手,看着他往马车上去,眼神里情绪复杂,遗憾居多。
权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这是由制度决定的。权贵集团的人,可以不用参加科举就做官。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荫官,一个是捐官。主要是后者,捐官之后最要紧的是实缺,权贵集团掌握了相当大的人事权。这也是贾雨村能出任金陵知府的重要原因。
武勋内部的矛盾不提,文武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权利之争。
太上皇依靠权贵集团的帮助坐稳了皇位,随之开启了对权贵集团的压制。科举文官不过是顺着皇家的意思在行动,一点一点的蚕食属于勋贵的利益。
如果说勋贵集团不是啥好鸟,文臣群体也不是啥省油的灯,以科举为例,自太上皇登基之始,文臣集体就在一直努力着修改科举的规则,一点一点的减少《算经》的比重。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争夺话语权。
文武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漫长的拉锯,现在站优势的勋贵集团,还能把手伸进文官里头。
哪天勋贵集团落了下风,文臣会如何对待武将,看看明末就知道了。
贾琏很清楚柳老头的意思,走文臣的道路会比走武臣的道路艰难的多。
清楚归清楚,贾琏更知道一点,贾家绝对不能再染指兵权了。
马车上的贾琏思绪万千,心里很不平衡。这事情在贾琏看来,并没有算完。
得让皇帝知道,书院里的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都做了什么,贾琏不是想指挥承辉帝如何用人,只是想留下一个印象。一个文臣群体有结党趋势的印象。
贾琏很庆幸,他是有通话渠道的,所以,交代车夫,奔着张廷恩家里去。
嗯,张廷恩还在“养病”,实际上病已经好了,只不过承辉帝的意思,先避一阵子,等风声过了再行出来做事。
第49章 推波助澜
贾琏义愤填膺的把书院里发生的事情全部说完后,张廷恩目瞪口呆了好一阵,突然爆发出猛烈的笑声:“哈哈哈……!”一边笑还一边拍着桌子,完全不要形象。
贾琏见他如此,不免有点奇怪,强忍好奇耐心的等着他笑的差不多了,这才开口:“先生,这事情好笑么?我怎么没感觉到?”
张廷恩缓缓的收了笑容,抬手指着自己道:“我问你,青云书院对于我而言,是个什么地方?”贾琏哪里懂这个,很干脆的摇头:“不知道!”
“养望!知道了么?”张廷恩异常干脆的给出了答案。
“养望?谢安?”贾琏狐疑的看着张廷恩,得到了肯定的点头回答:“没错!”
“今上当朝,养望有用么?声望再高,不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陛下也不会用吧?即便碍于朝野呼声,那也不会重用。谢安能养望,那是因为皇权被门阀掣肘。现如今的皇权稳如泰山,养望不免有干涉陛下用人之权利,这可是大忌。”
贾琏这一番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其实是在引导张廷恩的思路。谢安能用养望的手段,李清用就是另外一个性质了,想架空皇权怎么着?
“当年李如水一步尚书,两步入阁。力主清欠本身我猜是想赌一把大的。当年把他拉下马的是权贵,文臣里头出来帮他说话的就我一个。本以为他与我政见相同,后来在书院里有一次一起酒后他说了真话,后悔当初在朝时,没有搞好与同僚们的关系。李清出任山长期间,做了很多给朝臣子弟开后门的事情。”
张廷恩的意思很明确,李清变了。
贾琏听他这么一说,本来就不爽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愤愤道:“老贼竟行吐血装晕遁术,令我不能竞全功。”这话得这么理解,一个几十年老板凳,在单位里自然是凡事隐忍为先,看看变化再说。穿越到这个世界还那样,不是白穿越了么?
张廷恩又哈哈大笑起来:“你啊,促狭鬼!经此一事,李如水声名大跌,悔不当初。”
“当时也没几个人在场,当事人总不会往外说吧?”贾琏这是在装幼稚,张廷恩果然中招,激起好为人师的情绪道:“不懂了吧?这种事情不但瞒不住,还会传的很快。你且等着看,最多三日,李如水必定辞去山长之位,回乡躲避风头。”
这一下贾琏惊呆了,有这么严重的么?我这是小看了这个年代人们对官员品行的要求。
“李如水昔日政敌在朝者不少,在位者也会担心他回朝争夺位置,这朝廷里的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是人等着做官。伱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以李清的情况重新启用,至少是个侍郎。朝廷六部,一共才几个侍郎?”
贾琏秒懂张廷恩的意思,他能不懂么?只不过这么说呢?时代不同了,本质没变化。
只不过预测的事情发展方向与贾琏的初衷有点出入,贾琏的想法就是恶心一下李清,让皇帝那边留下个不好的印象。张廷恩的意思,有的是人等着借题发挥呢。就这点小事,能给你水三十集电视剧,内容还非常的精彩。
“如此,被书院清退倒也不亏。”贾琏的理解角度很特别,张廷恩听了都摇头:“书院清誉恐遭牵连,我不能坐视不管。”
听到这说辞的贾琏,深深的看一眼张廷恩,心道:读书人都是一伙的。
“你看我作甚?青云书院这块招牌,太祖所创!”张廷恩瞪眼呵斥,贾琏笑笑不语,不屑之意从脸上溢出来了。张廷恩看的明白,也不再说他,毕竟如今青云书院与过往之书院,不可同日而语。当初的目的是为了给勋贵以及官员的在京子弟有个读书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文官集团的子弟扎堆的后院。
贾琏想到的是某湖边大学,既得利益者一贯是这么操作的,我富贵了,子孙后代也要富贵,怎么确保呢?上升通道里头做手脚!
这么说吧,都是智商一百二,人在帝都和人在小县城,能一样么?
更何况有的人还不满足,把持最好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服务。
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越长,社会底层向上的通道就越堵塞。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行了,别胡思乱想。你去国子监读书吧,那里的名师也不少。只是风气稍差一点。我在京期间,你可以随时来请教。”张廷恩说了前面一段后,想想又补了一段。
他的眼光看人一向不差的,贾琏在同辈人中,绝对是最出挑的那一个。这样的学生,即便是个勋贵子弟,那也是要牢牢绑定的,让给别人太吃亏了。
有个事情张廷恩是不可能说的,那就是皇帝对内阁的不满,所以啊,这事情牵扯到首辅的孙子方少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不会风平浪静的过去,就算有人想风平浪静,承辉帝都不会答应的。推波助澜是一定的,热度炒高了,御史们的眼珠子就红了。
做御史的,要是能把首辅干下去,那真是一炮而红了。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