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83节
“如有皇子愿意西出或南下开海,朝廷支持他,并遵循此例。”
贾琏大概明白承辉帝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了,完全就是因为两代太子没有好结局,眼前的老二老三,又有了争斗的苗头。
既然如此,不如让争位失败者出去,或者先立太子,告诉其他的皇子,想有所作为,自己出去闯。
内心深处,贾琏是赞成这个想法的,毕竟现在是满世界争夺殖民地的时代,就西方人玩的那套抢劫掠夺,跟这个没法比。
可惜,作为臣子的贾琏,只能一言不发,因为说啥都可能留下隐患。
好在承辉帝也不需要贾琏回答,他无非是在下决心之前,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内心的压力。
承辉帝开始往回走,口中还在继续:“王子腾如能平定安南,并愿意留在那,朕也可以封其国公,待日后再晋王爵。”
贾琏终于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皇帝,具体微操可能次一点,上升到国策层面,可谓雄才大略,胸襟惊人。
内阁会议倒是没继续吵架了,但大家都不说话,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不顺眼,首辅张庭恩倒是很淡定,默默的看着俩人的对立。
承辉帝出现后,众人起身行礼,贾琏赶紧退出门,等礼毕了再进来,给诸位阁老一一见礼。
“吵完了?”承辉帝笑呵呵的问一句,众人起身,张庭恩领衔:“臣等不能为君分忧,臣等之罪也。”
承辉帝笑了笑道:“张卿不必自责,张氏一族,五百余口,田不过万亩,平摊下来,人均小康。算了,不提此事,陕甘赈济,发内帑吧。”
承辉帝的内库其实有钱,大家也知道有钱,张庭恩迟迟不出面平息争论,也是希望出内帑。毕竟赈济的事情,迟不得。
“陛下圣明!”张庭恩带头抱手说话,众人整齐的跟上。
“具体到赈济,如何采购粮食,如何运输,都需要诸卿辛苦!”承辉帝的语气变得严肃了起来,拨内帑容易,如何把钱换成粮食,如何运输,如何下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可以买十成的粮食,过一手,变成七成,再过一手,变成了四成,三五手下来,灾民吃进嘴里的就是糟糠。
林如海起身道:“陛下既出内帑,可令龙禁尉监督,但有坏陛下圣名者,斩之!”
张庭恩颇有担当的起身:“臣也是这个意思!”
别的事情上动手脚,还有机会活命,但是在灾民的救命粮上动手脚,张庭恩也觉得罪不可赦。
“贾琏,有何建言?”承辉帝没立刻说话,而是把角落里瑟瑟发抖的贾琏揪出来。
一直想隐身的贾琏,就知道难逃被点名,无奈的起身:“陛下,可以招商,让商人把粮食运到地方,给以一定的利润空间。考虑到路上不太平,可以严令各地官员,确保赈济粮食安全抵达,若真出了问题,连带责任,沿途各府县的官员,八品以上,一律严惩。”
一个地方受灾了,自然有好汉聚啸山林,土匪的现象,自古以来就没断绝过。
贾琏不提议让官府来负责运输粮食,原因自然是不信任这些官员。
这个建议,不单单是皇帝听着脸上难看,内阁诸位也难下台阶。你这是有多看不起官员群体?
“户部组织官员采购运输粮食,督察院、龙禁尉负责监督,宁卿亲自负责此事,出了问题,自请告老。林卿负责监督,御史知情不报,林卿自请乞骸骨。但有赈济,素来是一笔烂账,朕欲刷新朝政,当自此事起。”
承辉帝还是给官员留了面子,但是话也说的很重。宁克,林如海,会不会因此被牵连而获罪,那都是皇帝说了算的事情。尤其是宁克,他要是再办砸了此事,承辉帝多半是饶不了他的。
灾情如火,解决了钱的问题,国家机器开动。
粮食采购,有两条路线,一个是湖广,一个是河南,两个都是产粮大省,在当地采购之后,转运关中,远远要比在京城买粮食便捷。
没有铁路的时代,运输陆路运输很麻烦,花费也大。还有一条路是走黄河水运,潼关上岸,这不是上游干旱,水路不通么?这条路等于没有。
唐朝的时候,因为长安人口压力太大了,尽管关内反对激烈,李治和武则天,也坚持跑洛阳就食。这里面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那个另说。
赈济的陕甘的事情,贾琏绝不沾手,这种事情,搞不好就要死人。
莫名其妙被叫来,听皇帝一通说话,打了一趟酱油,贾琏却一点都不轻松。
承辉帝的想法很好,但是要想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贾琏必须做好一切准备,等皇帝需要的时候,能拉出一支让周边割据势力不得不从的武装。
随后的日子里,朝廷忙着赈济,贾琏除了去军校上课,剩下的时间盯着研发司下属的工坊,发明创造的事情都先放一放。
贾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年底之前,京营三镇,基本完成换装,明年,御马监和九门镇,基本完成换装。
其中最大的难度,起身是火炮的生产,新式火炮为青铜炮,原材料不足,根本供给不上,只能慢慢来了。
赈济陕甘的事情,按部就班的进行中,承辉帝在下一次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赦免小中医亲王,分封北海的构想。
此议一出,内阁鸦雀无声,即便是张庭恩,也不敢轻易开口。
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张庭恩才看看诸位内阁大臣,发现依旧没人说话,才站起道:“陛下乾纲独断,臣等唯从尔。”
内阁首辅与皇帝保持一致的问题上,张庭恩做的不错,旗帜鲜明的支出皇帝的任何决定。
首辅出来支持,余者再不敢,也得站出来支持。此事,内阁通过,昭告天下,并选派使节,前往各地以及漠北,宣读此事。
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征安南的王子腾,从朝廷邸报上获悉此事后,顿时精神为之一振。
“我王氏基业成败,在此一战。”王子腾对身边的王义如是说。
“地方士绅百姓不从如何?”王义倒也不是太傻瓜,知道强龙难压地头蛇。
“我在西域杀了数百万,安南人杀不得么?不愿意为顺民,留着何用?两广之地,山多地少,不缺移民。安南人做顺民则罢,不从则杀就是。”
王子腾精神振奋,杀气腾腾。立刻手书一封,送往京师。
信是给贾琏的,到京师的时候,正是盛夏时节,京城的夏天太难熬了,太上皇驾崩后,承辉帝头一次出了紫禁城,去西山避暑。
两位皇子李元李亨随驾,西山距离京城不远,每日快马来回,不耽误处理国事。
察哈尔王最终屈服了,大夏天的,来到京城,亲至西山皇庄,跪地面圣,连大儿子都带来了,还送来了两个闺女。
察哈尔王不来不行,眼下漠南两股势力,科尔沁部有辽东贸易输血,逐渐稳住了局面,目光往西看了过来,两边没少起摩擦。
至于草原各部联合起来再犯中原的想法,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敢有的,张家口一战,草原勇士在神机营的火器面前,被打断了脊梁骨,再无一战的勇气。担忧本部基业不保的察哈尔王,在装腔作势之后,坚持不下去,只好来跪地求饶。
草原就是这样,强者为王。中原的王道教化,还没能影响到草原。
只能说,地理决定了很多东西,四百毫米降水线,决定了文明影响力。
汉唐两朝,全球温暖,降水多,农耕文明建立的皇朝,开拓西域,打通丝路,建立霸业。
全球降温后,降水减少,农耕文明后退。
地理条件,决定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极限,一直到工业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乾隆某种程度上做的还不错,是有功劳的。
贾琏没去西山,留在京城度过艰难的夏天,因为生产任务比较重,难得没偷懒,而是经常下工坊,督促后勤做好避暑的工作。
工坊内从来都是高温环境,贾琏严令之下,上午十点之后休息,下午三点之后再上班。生产虽然不能停,但不能拿人命冒险。
研发司挣的钱,贾琏没往口袋里装,夏天来临,大量的避暑物品,采购起来绝不吝啬。
同样是工坊,工部那边的工坊情况就要差的多,遵化那边的铁厂,招标事宜还在进行中,留守官员更是无心关注工匠死活。
很自然地,研发司的工匠,成为了普通人眼里的香饽饽,年轻的小伙子,只要有一份研发司的工作,说亲时腰杆子都硬一些。
三伏天终于来了,贾琏干脆下令放假,过了三伏天再复工。
放假之后,贾琏连班不上了,躲在家里休息,反正皇帝在西山呢,没人跟他较劲。
穿着短袖的贾琏,躲在家里享受冰鉴带来的凉风时,薛宝钗来送信。
“信是舅舅那边来的,看是给琏二哥的,有日子没正经理由过来看看姐妹们,主动揽了这活。”面对贾琏时,薛宝钗依旧是落落大方,还是找了个理由来。毕竟是大户人家的闺秀,来见贾琏,必须要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客气什么,想来玩随时都可以。”贾琏接过信,没着急看,而是陪宝钗说话。
“琏二哥这么说,我可当真了。”宝钗看似玩笑,实则心里有点紧张,此前只是猜测,现在是确定。
“薛蟠还在贩大烟么?”贾琏突然问了一句,薛宝钗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琏二哥从头到尾,都是因为大烟不待见哥哥,不为王家。
“京城这边是没了,别的地不知道。”薛宝钗本能的实话实说,不敢耍小聪明。
贾琏点点头道:“回去告诉薛蟠,贩大烟这买卖,太过丧良心,还违法。世上挣钱的买卖多了,何必做这个?”
宝钗顿时有点羞愧,毕竟她是薛家人,贾琏用“丧良心”这说法,非常的严重。
“回去一定好好劝一劝哥哥。”宝钗只能这么说了,说别的不合适。
贾琏满意的点点头,有个态度就行,能不能起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毕竟走私大烟的买卖,朝廷不严厉查禁,很难禁绝。即便是严厉查禁,也无法禁绝。暴利之下,铤而走险的人多了。
宝钗没有多待,达到解惑的目的后告辞离开,贾琏这才打开信封。
王子腾在信里的主要意思,当初阁下劝我退出京城,谋封疆自保,今日见了邸报,才知阁下所谋之远……。
这些客气话,贾琏当然不会当真,王子腾都用“阁下”一词了,可见他现在有求于人,不提什么贾家的晚辈了。
王子腾的真实目的,还是要装备。距离旱季还有时间,还能尽快送一批装备南下,至于款项,薛蟠解决。
第440章 那就只讲利益
宝钗回到住所,见着薛姨妈和薛蟠,一家三口都在贾府里住着,却只能让宝钗去送信,可见颇为尴尬。
“琏二哥怎么说?”宝钗回来之前,薛蟠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原地乱转,见她回来,急不可耐的上前询问。
宝钗看了哥哥一眼,转向薛姨妈道:“没等琏二哥看完信,只是说了几句话,我便回来了。舅舅如此作为,是不是太过功利?”
这话的意思,指薛蟠跟了王子腾的事情,虽然不算挖墙角,但逃不过一个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嫌疑。
薛蟠听了此言,知道贾琏收了信,态度还可以,顿时轻松的摆摆手:“你不懂,贾家王家,本就是利益关系。可惜,联姻的是二房,老的小的,没一个争气的。舅舅得势固然有贾家帮衬,事后也没少回报贾家。以琏二哥的格局,自然看的清清楚楚。”
宝钗不认可薛蟠的话,倒也没争辩,两人理解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在宝钗看来,贾琏还是个重感情亲情的,不然以他如今的地位,让二房搬出中院,老太太也得从了。没这么做,就是在维护老太太的面子。薛家跟贾琏讲利益,能拿的出手的东西真不多。
所以,宝钗的意思,王子腾与贾琏讲利益,薛家可不能只讲利益。
“明日哥哥还是亲自走一趟,要个回信才好。”宝钗这话让薛蟠顿时连连摇头,以前怕舅舅,现在最怕琏二哥,还是不去惹他不高兴的好。心里这么想,嘴上薛蟠说的却是:“妹妹的面子大,还是你去。”
宝钗还是不肯放过他,继续劝道:“哥哥去认个错,表示从此不再贩大烟,琏二哥自然不会与你计较。”
薛蟠还是连连摇头,被抓之后,罚了那么多钱,赎回皇商的身份,又是一笔,不贩大烟,怎么回本?只不过他想好了,回头他在松江那边搞批发,大烟不过长江,自然没被贾琏发现的风险。
薛蟠可以说成熟了,也没成熟。成熟是只讲利益了,没成熟是因为他没看清贾琏这个人。
次日,宝钗又来贾琏处,打着要回信的借口,刚下值的贾琏在书房里见了她。
“信我看了,王太尉所言之事,公事公办即可,你让薛蟠用两广总督帐下的身份行走,去研发司走程序。等装备的军队很多,想要提前拿到,需加两成的费用。这样对上对下,我都能有个交代。回信我就不写了,你直接带个话就行。时候不早,我不留你了。”
贾琏开门见山,把话直接说清楚,宝钗默默记下后,黯然告辞。很明显,薛蟠没来认错,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你不是只讲利益么?那就一二三四五,账目算清楚。
所以,亲戚的身份有没有发挥作用呢?肯定有,不多。想要平价装备,排队慢慢等,想提前拿,溢价。
能给你个溢价提前拿的机会,就是顾念大家是亲戚的面子上了。
薛宝钗回去后,如实将经过说了,然后没啥精神的回屋里去休息。
薛蟠听罢,脸色阴晴不定,愤愤的跺脚后,招呼母亲收拾行李,明日搬回薛家去住,婚期在九月,这两个月要准备婚礼。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