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83节

  这个观点遭到了李、郑两家的激烈反对,因为北方边境的军队,主要是这两家掌握的。

  李家则主张谈判,打是肯定打不过的,真要出兵,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这两家。

  这个主张被其他人喷成卖国,李家代表干脆闭嘴,让他们去表态,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郑家的态度,打肯定要打,但不能主动出击,应该沿途布防,迟滞消耗疲惫敌军,决战于都城之下。

  最后安南王阮清搞了个既要又要的大杂烩,先派人去与王子腾谈,讨价换件,只要对方愿意退出安南,都可以商量。谈判的同时,组织军队做好出击的准备,四个家族都必须出兵两万五,凑个十万大军再说。最后王城的防御工作,也要提前搞起来。

  总之就是安南国家小,如果天朝军队从北面来,还可以凭借复杂的地形打防御战。现实是走海上来的,南面是平原,这仗打起来风险太大了。还是尽量谈判,实在不行再打。有趣的是,安南王再次派出了使者,走陆路前往大周,要去京城告御状。

  这个举动,就是他个人的突发奇想了,他还抱着最后一丝的希望,王子腾出兵是自作主张。

  四大家族硬着头皮开始凑军队,手里的精锐自然不肯全都拿出来,王都倒是有一支装备精良的精锐禁军,人数在三万左右,是阮清控制朝廷本钱。为了让四家出兵,他也表示派一万人出击。

  阮氏是王族,黎氏是后族,这两家本该最卖力气才对,毕竟西贡是两家的地盘。

  实际情况这两家却不肯尽心尽力,想要保存实力,同时还劝安南王,千万要防着李氏和郑氏。

  尤其是要防备郑氏,因为他家祖上出过王的。

  相比之下,李家还算积极,安南丞相是李家人,从军事上丞相是反对打的,但既然国王决定了,他硬着头皮也要执行,否则位子不稳。

  郑家倒是不想出兵,这不是没法子么?想到地盘上各种洞主寨主,借找个机会,画个大饼,消耗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郑家代表连夜求见安南王,提出要一批官职与钱粮,他要用这些职位去激励麾下出兵作战。

  阮清也算了解国内的情况,知道郑家如果出兵太多,恐怕治下那些少民的洞主寨主们要闹事的。

  阮清答应了给官职,却没给钱粮。郑氏也不失望,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就没指望阮清完全答应。

  安南国的国王也好,大臣也罢,都高估了国内的情况。

  人虽然是有,但是要调集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郑氏还要去忽悠那些山区的头人们。

  即便那些头人被官职吸引了,带着人马出山,那也需要时间。这么多人出山,吃的喝的怎么解决?兵器倒是好办,实在不行给根木棍就是。

  十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安南王汇集各路消息才发现,十万大军还真有,只不过多半在路上,来到王城的一共不过两万。还都是李家的为主,阮家黎家,一起才凑了五千人,郑家的兵影子都没一个。

  谈判代表倒是派出去,并且顺利的回来了,只是什么都没谈成,因为王子腾根本就不谈,条件就那些,答应就和平,不答应就打上门。

  阮清气的半死,把人都叫来,大骂一顿之后,让他们加快速度,最多三天后,要看到足够的人马。

  随即,阮清下令,王城开启戒严。禁军守住各处城门,四大家族的人,没有国王的命令,不许出城。

  这就是摆出掀桌的姿态,平时你们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关键时刻不肯出力,那就等周军打过来之后,请各位先走一步。

  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至少黎氏和阮氏的动作加快,陆续调来一万人马,加上阮氏也调来了一万人,凑齐了五万大军。

  问题又来了,这么多人在王城,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军纪又是一个大问题。

  阮清每天被这些事情闹的头皮都要发炸了,好几次觉得,王子腾尽早打来才好。

  王子腾倒是很耐心的等够了十天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重新编练了仆从军,并抛出了一件大杀器——分地!

  西贡周边阮氏黎氏以及与之联合的家族,名下土地全部没收,所有仆从军士兵,每个人分地十亩。

  王子腾还不是什么人都要,对前来参军者进行了筛选。年龄太大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身体弱的不要等等。

  最后裁掉了一批,又补充了一批,弄了三万仆从军的规模,不是不想更多一些,实在是时间上顾不上。

  分地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府兵就是这么玩的。唐朝的府兵,打遍天下无敌手,史书上写的明白着呢。

  如果是在国内,王子腾肯定不敢这么干,得罪人太多了,怕是要被挫骨扬灰的。

  在安南,王子腾就没这个担心了,先分了再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投靠王子腾的地方豪强们,也跟着做了各种手脚,王子腾暂时顾不上收拾他们,先记下再说。

  王子腾只要确保三万士兵,每个人都确实能分到十亩地。

  至于跟着王子腾一起来的官兵,他们将来愿意留下,还怕没地分么?现在说起来,他们还是大周的官兵。

  十天的时间还是太仓促了,好在基本编制有了,还有三万周军为压舱石,打安南军队,王子腾是有把握的。

  粮草方面,因为大量的抄家,收获很多,半年内是不缺粮食的。

  为了尽快解决安南战事,王子腾待十天期限一到,立刻下令出兵。以仆从军一部为先锋,杀向王城。

  对于周军,王子腾有要求军纪,但是对于仆从军,王子腾则没有要求。

  怎么说呢,这边的人,尤其是男人,看着就一个比一个懒散。想要用军纪约束他们,太难了。

  出发之后,仆从军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各路军官来自诸多的地方豪强家族,相互之间很多就有矛盾。

  仆从军军纪败坏,第一天就出了一档子事情,先锋把一个镇子给洗了,军中某将令与这个镇子是亲戚关系。

  两边闹了起来,官司打到了王子腾跟前。

  王子腾严令,今后除了四大家族的产业,沿途各地不得洗劫。事情压下去了,矛盾的种子埋下了。

  是王子腾事先不知道这种情况么?小国家,地方就那么多,绕几下都是亲戚很正常。

  王子腾就是故意事先不提这个,让这些人相互之间,不能团结起来,仆从军将令之间有矛盾,方便他制衡。

  有了王子腾的军令后,随后的行军要顺畅多了,遇见敢于反抗的城镇,大炮轰过去,仆从军冲一波,基本都能打下来。

  既然反抗了,那后果就必须承受了,三日不封刀做不到,要赶时间,一日不封刀还是能做到的。

  按照王子腾的军令,不得私藏战利品,一律上交后,统一分配,违者严惩。

  因为分配还算公平,暂时没闹出什么乱子。

  出于求稳的目的,王子腾这一路往前推进的速度并不快,路上走了一个月,才杀到王城附近。

  这一路上,沿途的城镇,只要有反抗的,没有不遭殃的。这帮仆从军,对自己人下手那是真的狠。

  没有详细的统计,估计沿途至少杀了好几万人。搞到后来,沿途城镇往往都是空城,就剩下一些跑不掉的老弱。

  大批难民或逃亡四周,或逃亡王城,寻求必须。

  一个月下来,不断涌来的难民,人数数十万,每天发生的各种针对难民的治安案件,上报的就过千,更多的根本没人管,别提上报了。这让阮清难以应付,实在是养不活,也没精力庇护他们,只能下令强行驱散。

  这条命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各路前来汇集的军队,哪里有军纪可言。没下令驱散之前,做点坏事还得偷偷摸摸。下令驱散之后,直接撒欢了。

  抢、杀、奸等恶性事件,在短短一天之内达到了峰值,大批难民见势不妙,纷纷逃亡别地。

  难民是顺利的驱散了,四大家族汇聚的士兵也都发了一笔小财,没等他们高兴呢,王子腾的大军杀到了。

  说实话,一路上看见逃难的百姓时,王子腾还算镇定,随着逼近王城,不时能看见路边倒伏的尸体,有的女性衣服都没穿,王子腾吃惊了。

  赶紧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这是安南官兵的杰作。发生这类事情,王子腾并不吃惊,他也是在国内镇压过“暴民”的,当初在西域,麾下做的更狠。只不过安南今后是王家的安身之地,要收敛一下的。王子腾下令扎营,清理沿途,掩埋尸体,以免瘟疫爆发。

  王子腾叫来各路本地将令,让他们派人出去散布消息,主要是把王城官兵驱赶难民的事实传播出去。

  并且发布公告,让全军都知道,王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打舆论战,这种事情任何时候都必须抓紧了。还是那句话,这里不是西域,那边别说语言了,文字都不通。

  安南不一样,这里是正经的儒家文化圈,民间有很多通汉语的人,越往北,情况越明显。

  大军在城外二十里扎营,在王子腾严格要求预防夜袭的军令下,各路人马害怕军纪,还算能执行命令,只不过执行的也不怎么地。

  王子腾还是高看了安南军,人压根就没有夜袭的念头。

  说到夜袭,一支军队能打夜战本身,在这个时代就是精锐的代名词。

  王子腾是以己度人了,他手里这支三万人的精锐,训练了多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是真的能打夜战的。

  王城方面不是没想过夜袭,但被李丞相否定了,他是带兵出身的,知道手底下人怎么回事。白天还好,晚上出击,一百人能有十个人抵达目的地,都算是精锐了。安南的士兵,也多是社会底层,平时过的也不怎么地。李丞相甚至判断,即便是禁军出发夜袭,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夜袭是不存在的。

  当然了,王子腾也没白忙活,至少次日天亮后,各部队还算有序的完成了集结,摆开阵势,逼近王城。

  阮清在城内问麾下各位将令:“贼初至,可有猛将敢出击,趁其立足未稳,杀他一阵,挫其锐气。”

  禁军将令,王族成员阮进表示,他愿意率本部五千人出击!阮清随即下令,阮进率部出击,同时命李、郑两家,各派一万人为阮进押阵,见势不妙时,随时接应他撤退。

  王子腾得知城内有军队杀出,不由的兴奋了起来,赶紧到高处观阵。

  今天出于重视的目的,王子腾没有派仆从军打头阵,先锋由周军一个参将率本部三千人马担任。

  这一路,沿途打的都是地方武装,王子腾可以让仆从军上,今天到了王城之下,事关成败,不敢马虎。

  作为一个老将,王子腾从不敢轻视任何对手,哪怕截止目前,安南军队表现的极为不堪。

  王子腾的观点是,不是安南军队不能打,只是没有好的将令,以及合适的战术。

第445章 太难了

  城头上安南王阮清在观战,边上的丞相还在解释阵型什么的,阮清看着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形,缓缓前压,很是振奋。

  “这就是我安南精锐该有的样子!”

  认知中的接触后,以火绳枪对射,然后肉搏的战斗场面并没有出现。

  前锋三千周军,在安全距离外列阵,先以火炮轰击,如果敌人能忍受伤亡推进到射程内,再以排枪击之。

  这一套战术,王子腾在西域时就玩的很熟练,麾下的将令更是个中好手。

  当时面对骑兵,这套招数都能打的对手难以招架,何况眼前的安南军队,全是步兵。

  偶尔有几匹马,也矮小的很,骑在上面像猴子骑驴。

  王子腾很快发现,高估了安南军队的承受能力,这种密集阵型,实心弹丸在地上弹跳,拉出一条条血腥的死伤沟槽,尽管因为地质原因,炮弹弹跳的距离有限,但五轮火炮射击之后,安南军队溃散了。士兵们丢下手里的武器,掉头就跑,有的人还扯掉了盔甲,方便跑的过同伴。

  负责押阵的两万私兵,更是不堪,非但没有上前掩护的意思,反而立刻掉头跑路。

  人太多了,城门肯定会堵上的。王子腾从望远镜里看见战况,下令缓缓前压,保持阵型不乱即可,不需要追的太快。

  这条命令毫无问题,只要后面有人在追,安南士兵就不会停下逃跑的脚步。

  果不其然,城门口堵上了,周军前锋不紧不慢的用步枪开火,落在后面的人,不断被击中,发出惨叫声,哀嚎声。

  城头上的阮清看着眼前的这一仗,魂飞魄散,再无一战的勇气。

  “来人,来人,出城向王总督求和!”

  这个时候,逆流而上的部分水师才刚刚抵达附近,根本没有发挥战船上火炮的机会。

  王子腾的战报传回京城时,中秋节都过了。王仁回到京城时,正好赶上了薛蟠的婚礼,作为王家的代表出席。

  贾琏自然也早早的来到,被引入内宅后,见了薛姨妈和宝钗,客套一番后落座吃席,只是坐下后喝了三杯酒,便找借口离开了。

  为此,薛蟠想来敬酒都没赶上,只能勉强的笑着,心里很是尴尬。

首节 上一节 383/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