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84节

  次日,家里琐事丢给薛姨妈和宝钗,薛蟠一早就去了研发司,拿着单子求见贾琏。

  没曾想贾琏不在,而是去了军校。不过贾琏有过交代,如果薛蟠愿意加钱,可以提前提货。

  一杆步枪,正常售价是五十元,薛蟠想提前拿货,需要出六十元。

  正常价格,研发司都有四成的利润,涨价之后,更是惊人。不是贾琏心黑,不搞钱,哪有钱来烧科研?

  还有一点,贾琏就是要制造出一个印象,即便是官营的工坊,在这里工作,也是一门好营生,同时还能提高工匠的地位。

  无论是作坊时代还是工业时代,熟练工人都是最有价值的。

  薛蟠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加价的现实,提走了一批军火,以两广总督的名号,快速装船沿着海路南下。

  最热的三伏天总算是过去了,但依旧热的人很难受,承辉帝还赖在西山皇庄,每日除了照常批阅奏折,经常叫李元李亨过去,让他们接触一下,看看自己是如何处理朝政的。

  这不,内阁一份报告过来,王子腾帐下的薛蟠,提走了一批军需。

  承辉帝故意不提加价的事情,而是直接让这哥俩就此事发表看法。

  对贾琏了解不多的李元,很自然的表示:“此事欠妥,倒也无可厚非,虽然是公事,也要讲人情。”

  没明着说,但意思很明显了,暗示贾琏照顾了王子腾,两家亲戚嘛,可以理解。属于正常范畴,说明贾琏也是个讲关系的人。

  李亨却有不同意见,其实就算他没有,也要掰扯一下的,不能跟李元一个调调。

  “以儿臣之见,此事应该有隐情。”

  李亨加分了,承辉帝立刻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问:“何以见得?”

  李亨不知道真相,硬着头皮掰扯:“世人都道贾琏行事跋扈,儿臣与之有过公事,知道此人行事最是稳健持中。贾家王家虽为姻亲,却不足以让贾琏大开方便之门。所以,一定有别的原因,没有查出来。”

  承辉帝呵呵一笑:“不用查了,贾琏给内阁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王子腾加价两成,提走了装备。京营花的是朝廷的款子,各部主官哪里肯多花钱?就为了提前拿到装备?”

  李元听了心头微微一动,问了一句:“父皇,研发司为了多挣钱,延误了京营的装备列装,军中可有异议?”

  “有异议又如何呢?工坊在贾琏的手里,工部那边一个大子的拨款都没有。贾琏不挣钱,你让那么多匠人喝西北风么?工部无论多么眼红,都没有人敢开口收回工坊,知道缘故否?”

  承辉帝一番话,李元自然明白了,户部每年的拨款是固定的,都写在预算上呢。工部每年能省一笔钱,自然没脸闹腾。

  “可是,京营的装备,以前不都是朝廷直接下拨的么?”李元还是不理解,特意问一句。

  承辉帝淡淡道:“你去问问京营上下,是愿意花钱买研发司生产的装备,还是愿意用朝廷免费下拨的装备。”

  李元头铁的很,立刻道:“儿臣这就去问。”

  说走就走,李元告辞离开,李亨还在原地,无语的看着离开的老二。

  承辉帝还调侃一句:“老三,你不去问问?”

  李亨道:“回父皇,儿臣曾经跟着牛继宗去两江,在军中待过一段时间。儿臣在金陵时,曾去金陵官库领取装备,领的鳞甲全是散开的甲片,上面还有不少铁锈,需重新清洗打磨,官兵需自己串好,才勉强能用。至于火铳,更是锈迹斑斑,打不了几下就炸膛了。只能给当地驻军做做样子,吓唬人还酬和,要真打起来,必定耽误大事。”

  承辉帝听他这么说,叹息一声道:“两江啊,孙相在两江,砍了不少脑袋哩。”

  李亨接上:“两江士绅刁钻,非孙相铁腕不能压制。”

  “哦,你怎么看士绅?”承辉帝来了兴致,要给儿子上课。

  李亨这次没着急回答,而是想了好一会才道:“官员治理地方,离不开士绅的助力。士绅是地头蛇,官员都是流官,短短三年任期下来,能力差又懒政的官员,也许情况都没摸清楚,就已经调走了。两江富庶,以前两江的地方官,吏部那边空缺抢手的很,如今不如以前了。”

  承辉帝听了哈哈大笑,拍了几下腿才止住笑道:“这便是朕用孙相坐镇两江的根源所在。朕赐之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孙相杀人,自然不会手软。别的地方,还能强调一下客观困难,唯独两江,天下首富之地,没资格跟朝廷讨价还价。贾琏曾言,有本事,那些士绅造反就是。”

  李亨听了冷笑道:“士绅哪有胆子造反?舒舒服服的日子过着,胆子早没了。地方官手握权柄,地方士绅不配合又如何,可惜,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张相和孙相。对上公事,不留情面。朝廷对士绅已经足够优待,他们还不自足,就不该怪朝廷的刀子落下时身上疼!”

  再次感受到李亨是个有决断的性格,承辉帝有点迷茫了,当初看好李元,花大力气培养,确实有点忽视李亨了。

  现在看看,李元的耳根太软了,主见不足,又不能放下身段,到基层去了解情况。相反,李亨搞报纸开始,就一直离不开基层。对基层的情况,比李元有更清晰的认知。

  

  说起来,李元去了顺天府之后,也有所长进,但比起李亨,还是有所不如。

  不知不觉之间,承辉帝心里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察觉,反而对李亨有点愧疚。

  人,还是要放在一起比,才能体现出差距的。

  可见,在培养皇子的时候,开始要直接把人放在基层,做亲民官。像李元那样,一开始就在六部,长期在高层待着,注定无法与基层共情。时间长了,自然会闹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笑话。

  承辉帝一番自省,多少有点后悔,不过还来得及,李元如今就是如此,刚才的事情,他知道亲自去查验了。

  可惜了,这孩子还是太死板了,就不知道直接要内阁转送的报告看看,贾琏在上面说的清清楚楚的。

  李元了解问题的方式很直接,出了西山皇庄,直接骑马往京城赶。

  到了研发司扑了空,又去了军校,正好贾琏下课,李元上前见先生之礼。

  说到礼数方面,贾琏对李元是很佩服的,这厮就是有这个本事,一本正经的认贾琏这个上了一堂课的先生。

  说李元表现出来的气质是谦谦君子,一点都不过分。

  问题是,外表是谦谦君子就足够了,内里可不能做君子,一个要做皇帝的人,怎么可以是君子呢?

  贾琏照例侧身,躲开全礼,然后回礼:“二殿下来此有何见教?”

  李元道明来意,贾琏听着都麻了,犹豫了一下,反问一句:“二殿下没有看贾某人给内阁的报告么?研发司虽然不纳税,不受户部节制,但是账目上必须清清楚楚,方便审计。研发司的账房,每个月都会交一个总结去内阁,方便随时查账。”

  李元愣住了,还有这个事情?等等?

  “哎,孤一时着急,直接过来了。贾先生直接告诉我就行了,到底怎么回事?”

  贾琏看出来了,李元这个人不坏,但不合适混体制。关键吧,以前的李元,自视甚高。如今有所改观,但有限。

  贾琏如实的将事情说清楚,并表示,王子腾有用兵安南的意思,所以才特殊照顾,允许其加价提走装备。

  李元顿时恍然大悟:“想起来了,安南使者就在京城,父皇还没见他。会不会……。”后面的话是,寒了藩属的心。

  还好李元机灵,反应很快,及时收住。

  贾琏还是没忍住提了一句:“二殿下应该去陕甘看看当地的灾民过的如何,了解一下,灾民为何抗拒天灾的能力几乎没有?”

  李元并没有明白贾琏的意思,但不妨碍他反问一句:“这是贾先生给孤布置的课业么?”

  我草,我啥时候说给你布置课业了?我凭什么给你当先生?

  贾琏没接他的话,淡淡道:“时候不早,下官该下值了。告辞!”

  李元一点都没生气,站在原地,恭敬的目送贾琏离开。

  这个举动,搞的贾琏芒刺在背,你这样子,以后给你挖坑,我会良心不安的。

  李元还真就拿贾琏的话当一回事了,离开军校后,立刻去了督察院,找到林如海,向他请教,陕甘灾情如何,为何灾民抗灾毫无抗灾能力。

  林如海也傻掉了,我就临时加个班,怎么还等来的二殿下?

  “二殿下为何有此一问?”林如海谨慎的反问,李元实话实说,从王子腾加价提走军火说起,到最后贾琏的提问,清楚明白。

  林如海听懂了,犹豫了一下:“二殿下得空之时,去郊外的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回来后还不明白,下官自会解答。”

第441章 大势变化

  海面上十艘战船排成一列,旗舰上的王子腾看着麾下基本成型的主力舰队,站在甲板上意气风发。有这支舰队在手,酷暑也阻挡不了王子腾坐战舰出海,习惯今后经常出现的海上作战。

  陪同王子腾站在一起的是新晋的总督府参赞沙逊,这条鱿鱼善于钻营,在组建舰队方面出了大力气,成功晋级。

  “这十艘战舰,每一艘都有96门火炮,就算是到了地中海,一些小国舰队也不是对手。”沙逊抓住机会表功,这点王子腾不喜,也不在乎。

  西洋人外露喜欢显摆的茂名,王子腾已经习惯了。

  “你请来的西洋人还规矩么?”放下望远镜的王子腾看似随意的一问。

  沙逊态度恭敬道:“西洋欧罗巴大陆的人,并无祖国之概念,他们只认领主和金主。在海上,谁给他们发薪水,他们听谁的。”

  王子腾听了心里暗暗不屑,蛮夷就是蛮夷,不过也好,能为我所用,蛮夷就蛮夷吧。毕竟西洋战船,需要足够的洋人帮忙训练人手,操作战舰。

  在海上转了十天,王子腾以总督之尊,坚持习惯船上的生活。

  这也是个狠人!一开始吐的稀里哗啦,大人物的威严在自然伟力面前毫无作用。

  “庄森,下令返航吧!”王子腾身边另一侧,还有一个洋人,按照音译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以总督参赞身份,行舰队负责之责。

  不是王子腾信任西洋人,而是国人实在不善远洋,两广的水师,更是没人能驾驭这些西洋战舰,只能先以西洋蛮夷为师。

  令旗升起,舰队开始转向,顺便练习一下抢占T字头。

  只能说,这支大周水师在行进间转换阵型的手艺还差点意思,但怎么说呢?练呗!

  王子腾给水师官兵的待遇是家丁级别的,已经把舰队当做私人武装,皇帝知道会怎么想,王子腾根本顾不上了。

  现在他最担心的,还是贾琏那边不给面子,真的不给他装备,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很难形成碾压之势。

  王子腾麾下,此前最精锐的就是骑兵,到了两广地形复杂的条件下,骑兵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王子腾选择了以在广西山区募兵,以旧部为骨干,打造了一支南征之师。准备了几年,现在一切基本就绪,就等旱季来临,挥师南下,成就一番王氏的伟业。

  安南之地,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实际上东南亚都差不多。

  最大的麻烦还是疟疾,王子腾也花了大价钱,储备了一批金鸡纳霜。

  登岸之后,王子腾回到府内,得知薛蟠派人送来了一批装备,还有一封信,详细的说了情况。

  看罢信件后,王子腾面露微笑,不就是加钱么,这不算什么。只是贾琏依旧非常厌恶大烟,而对王子腾而言,大烟买卖来钱太快,有点收不住。

  “居然惊动了二殿下,亲自带人抓了薛蟠。眼下南征在即,大烟买卖先停一停,以免节外生枝。”王子腾一番交代,回了后院。

  王义、王仁都在,小妾陪着吃酒作乐。王子腾进来浑然不觉。

  等感觉到周围气氛不对时,这才停下,回头看看是王子腾站在后面,顿时魂飞魄散,王仁赶紧把手从襟下抽出。胡乱的在身上擦了擦。

  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亲侄子,王子腾看着他们丑态毕露,深感无奈。王仁肯定是没救了,在广州城里,整天斗鸡走狗,安排事情也不做。还说广州不如京师,甚至不如金陵好玩。王义还算好点,王子腾在家,他还算老实。

  王子腾没有发作,只是重重的哼了一声,回屋里梳洗更衣,洗去一番疲惫后,回到书房内,披着头发,等待自然干。

  桌面上摆着最近来的一些来信,王子腾拿起一封信拆开看完后,眉头紧皱道:“叫王仁王义来。”

  两人很快就到了,面露不安的站在面前时,王子腾拿起手里的信道:“家里来信,你父亲在任上身体不好,上奏乞骸骨,回乡养老,陛下已经准了,你也回金陵吧。”既然带不好,那就把他弄走。免得带坏了王义。

  王仁不敢反抗,连忙点头答应,正好在广州玩够了。

  退下之后,王仁还去找了沙逊,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王仁找沙逊买了四个天族的神姬,带回去玩够了出手,还能挣一笔。

  沙逊三言两语就套出了王仁的真实目的,心里微微一动,看似为王仁好的样子道:“四个女人才值几个钱,送你都行。想挣钱,要做大买卖。”

  王仁来了精神:“什么样的大买卖?”

  沙逊道:“我与薛蟠正在做的买卖,他的主要市场在两江,大周那么大,你可以去别的地方卖嘛。”

  王仁听他这么说,顿时没了兴趣,摇摇头:“薛家是给我大伯挣钱的,除了金陵别的地方,当地官员士绅未必买账。”

  沙逊暗暗骂一声“废物”,脸上还是继续笑道:“王家在大周属于顶级权贵,难不成还只能靠薛家做买卖不成,你又不想做官,没有进项,哪来的钱花天酒地?”

首节 上一节 384/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