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87节

  王义出征时带上了十二门六斤青铜野战炮,不是不想多带,就这么多。其他的比如弗朗机速射炮,带了五十门。可见王子腾对嫡长子之爱护。

  新富当地阮氏武装,自然不肯束手就擒,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只是这些工事,在王义看来,并没有太多的用处,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当地的城墙,不高,就三米左右。

  王义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城墙,一个时辰下来,城墙倒塌,可见工程质量。

  仆从军见城墙倒塌后,不等号令,乱糟糟的发起了攻击,这种无令出击的行为,王义虽然不满,却也没有当时发作,只能下令停止炮击。

  这一万多仆从军,与当地武装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好几次从缺口里冲进去,又被堵了回来。

  王义平静的旁观,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息,强忍不适的王义,等仆从军被打退后,先弄清楚是哪支部队率先无令出击,把军官抓起来打了十军棍之后,强调了军令的严肃,随即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还是炮火准备,对着此前缺口猛轰,再次轰塌了一片后,下令各部尊令,有序出击。同时,命速射炮前出掩护。

  就装备而言,仆从军的装备可谓简陋,火绳枪加起来都没一百条,刀枪弓箭倒是都有,毕竟打下了城市后,缴获了很多装备。

  第二次进攻跟上次差不多,守军顽强的堵住缺口,眼看要再次功亏一篑,速射炮赶到,以快速密集的火力,在近距离猛烈的轰击缺口处,一时间霰弹之下,成片成片的守军倒下了。遭到重创的守军顿时溃散,仆从军一涌而入。

  城破!

  相比于大周官兵,仆从军的军纪基本没有,杀进城内之后,一场新富当地人的浩劫开启了。

  王义不是不能限制这些地方仆从军,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任凭他们烧杀劫掠。

  事先王义已经知道,这些当地仆从军与黎氏阮氏等大家族,仇恨颇深,跟了王子腾之后,已经没多少回旋余地了,既然如此,让他们放开施展,从此死心塌地的效力即可。要知道,整个南征大军,海陆并进,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人。想要真正的控制地方,当然需要本地仆从的配合。

  而且,王子腾有过交代,当地大族,不顺从者,没有留下的必要。

  新富一个小城市能有多少人口呢?不足三万!

  三日之后,城内人口不足五千,其中剩下的都是年轻女性。

  王义也收到了十个少女,年龄都在十二三岁左右,长的都是最好看的那一批。

  率部抵抗的黎氏、阮氏,城内男丁有没有幸存的不知道,可能有吧,但能杀的基本都杀了,这帮仆从军下手太狠了,连小孩子都没放过。

  城内的尸体,搬了三天才搬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好几天才彻底散去。

  王子腾知道之后,只是平静的表示知道了,继续动手给朝廷写奏报。无论如何,他现在还是大周的两广总督。

  次日,总算是等来了安南王的使者,并且做出了令王子腾哭笑不得的解释。

  来者是一个五十出头的儒衫文人,面色略黑,形容消瘦,见了王子腾表示,王总督作为天朝上国重臣,为安南地方除了西贡黎氏一害,现在人杀都杀了,林氏也得到了补偿,请问何时撤兵?

  王子腾差点没笑出来,问他一句:“你没看见本督的最后通牒?”

  使者表示,根本没看见。到底有没有看见,一点都不重要。

  王子腾不给对方掩耳盗铃的机会,直接手书一封,丢给他:“没看是吧,现在看到了,带回去给你的王看看吧。这次最多等十日,如果没有及时回复,我军将北上,灭了安南,另立新王。”

  如果说,一开始王子腾有灭国的想法,现在则不那么想了。区区西贡地方各家大族,就能凑起上万大军。可见凭借武力彻底消灭这些地方武装,短期内并不现实。问题是付出的成本与回报,能不能成正比。

  现阶段王子腾不说亏的话,赚是肯定没赚多少的。

  所以,新的条件,王子腾做出了如下调整,在原有割让西贡以南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条。安南王出兵剿灭西贡地方叛军;赔偿大周二百万两白银。只要对方答应这两条,王子腾就有充足的时间,慢慢的消化目前的战果。他是要在这里生根的,所以,北上去灭了安南国,成败不说,投入太大了。就算抢回了本钱,难道辛苦打下来的地方要放弃么?

  灵活的调整策略,很有必要!

第444章 兵临城下

  王子腾也没指望安南王能答应自己的条件,如果答应了,自然很好,不答应,为了自身的统治,安南王也要发兵反击。

  到时候,王子腾可以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比自己带兵出击要强的多。

  如果安南王装死,不答应也不反击,那就等十天之后,杀向王城,逼迫安南王签城下之盟。

  总而言之,因为受到了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安南地方上愿意与王子腾合作的人还是很多的。如此,大开杀戮就没必要了。

  安南王这边收到最后通牒天都塌了,十天的时间必须给答复,这不是要了亲命么?

  赶紧召集大臣来商议,到底该如何应对。

  安南朝廷的情况,有点类似朝鲜,国内的权力由阮、黎、郑、李四个大家族把持。

  那个对林氏动手的黎氏,也是黎氏的分支。新富的阮氏,也是分支。相比之下,郑、李两家的势力范围在北面。

  安南王阮清主持会议,四个大家族的代表们,发表了多种看法。

  主要有三,一个是打,集中国内的兵力,从北方边境调兵南下,举全国之力,主动发起进攻,击退王子腾。

  这个观点遭到了李、郑两家的激烈反对,因为北方边境的军队,主要是这两家掌握的。

  李家则主张谈判,打是肯定打不过的,真要出兵,受到损失最大的还是这两家。

  这个主张被其他人喷成卖国,李家代表干脆闭嘴,让他们去表态,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郑家的态度,打肯定要打,但不能主动出击,应该沿途布防,迟滞消耗疲惫敌军,决战于都城之下。

  最后安南王阮清搞了个既要又要的大杂烩,先派人去与王子腾谈,讨价换件,只要对方愿意退出安南,都可以商量。谈判的同时,组织军队做好出击的准备,四个家族都必须出兵两万五,凑个十万大军再说。最后王城的防御工作,也要提前搞起来。

  总之就是安南国家小,如果天朝军队从北面来,还可以凭借复杂的地形打防御战。现实是走海上来的,南面是平原,这仗打起来风险太大了。还是尽量谈判,实在不行再打。有趣的是,安南王再次派出了使者,走陆路前往大周,要去京城告御状。

  这个举动,就是他个人的突发奇想了,他还抱着最后一丝的希望,王子腾出兵是自作主张。

  四大家族硬着头皮开始凑军队,手里的精锐自然不肯全都拿出来,王都倒是有一支装备精良的精锐禁军,人数在三万左右,是阮清控制朝廷本钱。为了让四家出兵,他也表示派一万人出击。

  阮氏是王族,黎氏是后族,这两家本该最卖力气才对,毕竟西贡是两家的地盘。

  实际情况这两家却不肯尽心尽力,想要保存实力,同时还劝安南王,千万要防着李氏和郑氏。

  尤其是要防备郑氏,因为他家祖上出过王的。

  相比之下,李家还算积极,安南丞相是李家人,从军事上丞相是反对打的,但既然国王决定了,他硬着头皮也要执行,否则位子不稳。

  郑家倒是不想出兵,这不是没法子么?想到地盘上各种洞主寨主,借找个机会,画个大饼,消耗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郑家代表连夜求见安南王,提出要一批官职与钱粮,他要用这些职位去激励麾下出兵作战。

  阮清也算了解国内的情况,知道郑家如果出兵太多,恐怕治下那些少民的洞主寨主们要闹事的。

  阮清答应了给官职,却没给钱粮。郑氏也不失望,反正有总比没有强,就没指望阮清完全答应。

  安南国的国王也好,大臣也罢,都高估了国内的情况。

  人虽然是有,但是要调集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郑氏还要去忽悠那些山区的头人们。

  即便那些头人被官职吸引了,带着人马出山,那也需要时间。这么多人出山,吃的喝的怎么解决?兵器倒是好办,实在不行给根木棍就是。

  十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安南王汇集各路消息才发现,十万大军还真有,只不过多半在路上,来到王城的一共不过两万。还都是李家的为主,阮家黎家,一起才凑了五千人,郑家的兵影子都没一个。

  谈判代表倒是派出去,并且顺利的回来了,只是什么都没谈成,因为王子腾根本就不谈,条件就那些,答应就和平,不答应就打上门。

  阮清气的半死,把人都叫来,大骂一顿之后,让他们加快速度,最多三天后,要看到足够的人马。

  随即,阮清下令,王城开启戒严。禁军守住各处城门,四大家族的人,没有国王的命令,不许出城。

  这就是摆出掀桌的姿态,平时你们享受权利带来的好处,关键时刻不肯出力,那就等周军打过来之后,请各位先走一步。

  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至少黎氏和阮氏的动作加快,陆续调来一万人马,加上阮氏也调来了一万人,凑齐了五万大军。

  问题又来了,这么多人在王城,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军纪又是一个大问题。

  阮清每天被这些事情闹的头皮都要发炸了,好几次觉得,王子腾尽早打来才好。

  王子腾倒是很耐心的等够了十天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重新编练了仆从军,并抛出了一件大杀器——分地!

  西贡周边阮氏黎氏以及与之联合的家族,名下土地全部没收,所有仆从军士兵,每个人分地十亩。

  王子腾还不是什么人都要,对前来参军者进行了筛选。年龄太大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身体弱的不要等等。

  最后裁掉了一批,又补充了一批,弄了三万仆从军的规模,不是不想更多一些,实在是时间上顾不上。

  分地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府兵就是这么玩的。唐朝的府兵,打遍天下无敌手,史书上写的明白着呢。

  如果是在国内,王子腾肯定不敢这么干,得罪人太多了,怕是要被挫骨扬灰的。

  在安南,王子腾就没这个担心了,先分了再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投靠王子腾的地方豪强们,也跟着做了各种手脚,王子腾暂时顾不上收拾他们,先记下再说。

  王子腾只要确保三万士兵,每个人都确实能分到十亩地。

  至于跟着王子腾一起来的官兵,他们将来愿意留下,还怕没地分么?现在说起来,他们还是大周的官兵。

  十天的时间还是太仓促了,好在基本编制有了,还有三万周军为压舱石,打安南军队,王子腾是有把握的。

  粮草方面,因为大量的抄家,收获很多,半年内是不缺粮食的。

  为了尽快解决安南战事,王子腾待十天期限一到,立刻下令出兵。以仆从军一部为先锋,杀向王城。

  对于周军,王子腾有要求军纪,但是对于仆从军,王子腾则没有要求。

  怎么说呢,这边的人,尤其是男人,看着就一个比一个懒散。想要用军纪约束他们,太难了。

  出发之后,仆从军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各路军官来自诸多的地方豪强家族,相互之间很多就有矛盾。

  仆从军军纪败坏,第一天就出了一档子事情,先锋把一个镇子给洗了,军中某将令与这个镇子是亲戚关系。

  两边闹了起来,官司打到了王子腾跟前。

  王子腾严令,今后除了四大家族的产业,沿途各地不得洗劫。事情压下去了,矛盾的种子埋下了。

  是王子腾事先不知道这种情况么?小国家,地方就那么多,绕几下都是亲戚很正常。

  王子腾就是故意事先不提这个,让这些人相互之间,不能团结起来,仆从军将令之间有矛盾,方便他制衡。

  

  有了王子腾的军令后,随后的行军要顺畅多了,遇见敢于反抗的城镇,大炮轰过去,仆从军冲一波,基本都能打下来。

  既然反抗了,那后果就必须承受了,三日不封刀做不到,要赶时间,一日不封刀还是能做到的。

  按照王子腾的军令,不得私藏战利品,一律上交后,统一分配,违者严惩。

  因为分配还算公平,暂时没闹出什么乱子。

  出于求稳的目的,王子腾这一路往前推进的速度并不快,路上走了一个月,才杀到王城附近。

  这一路上,沿途的城镇,只要有反抗的,没有不遭殃的。这帮仆从军,对自己人下手那是真的狠。

  没有详细的统计,估计沿途至少杀了好几万人。搞到后来,沿途城镇往往都是空城,就剩下一些跑不掉的老弱。

  大批难民或逃亡四周,或逃亡王城,寻求必须。

  一个月下来,不断涌来的难民,人数数十万,每天发生的各种针对难民的治安案件,上报的就过千,更多的根本没人管,别提上报了。这让阮清难以应付,实在是养不活,也没精力庇护他们,只能下令强行驱散。

首节 上一节 38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

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