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21节
祁云第一个汇报,他的人已经守住了城门。布政使、按察使、广州知府,先后汇报,他们的人都在哪,干了啥。
不难发现,他们意外的很起劲,毕竟这事情有充分的借口,是巡抚的指令,与他们无关的。但真的不耽误他们借机发一笔财。
抓捕名单上一部分人跑了,跑掉的人都比较重要,掌握了重要信息的,所以,很多事情就没法继续往下查了。
全城戒严持续了一天就结束了,陆续被抓的帮派、行会人士三百余人。
随后贾琏宣布,结束戒严,但,逃走的人要发海捕文书,继续追捕。
对于诸位流官而言,当地的利益关系很重要,但是在更大的利益面前,这些关系也没那么重要了。
本地人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大,毕竟只是一天的时间,过去之后,一切似乎都没变化。
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贾琏对于一些行业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强制执行。其中造成反响最大的,还是各个行会必须接受官府监督这一条,不管任何行业,只要有行会组织,就必须到巡抚衙门登记注册,接受监管。还有一条,看起来不太显眼,就是收例钱的规定。
可以理解为保护费,可以收,但现在的比例太高了。又比如,码头苦力的抽水,鱼获码头的定价等等,细节很多,不一一例举。
又是一天清晨来临,老蔡摸黑起来,挑着担子赶往鱼获码头。最近鱼干的收购价格变化不小,也不知道今天的价格如何。
养了几天的伤,老蔡对外界的情况只是听别人说起过,确实大快人心,尤其是踹了自己一脚的那个混蛋,被巡抚派人抓走了。
老蔡并不知道贾琏的存在,只是记得有个好心人,当时帮了自己一把。看跌打医生的药费,还没还给人家呢。
城门就在前方,老蔡停下来,摸了摸口袋里准备好的三文钱,默默的叹息一声。进城需要交钱的,一个担子两文,一个人一文。
这个规矩最令人讽刺的是,一头牛进城是五文钱,比人都贵。
往日需要排队很久,今天却意外的顺畅,等到老蔡的时候,看着守门的士卒时都准备交钱了,却没想到他们懒洋洋的坐着,似乎没看见不断进城的人。城门边上的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的啥老蔡不识字,自然是看不懂的。不过既然没人拦着他,便顺利的进城了。省下三文钱买不起多少肉,但是可以买点骨头回去熬汤。
收鱼干的地方,前面排队的人不是很多,看看天色,今天顺利的话,正午之前可以回家了,又可以省下两文钱强制的午饭钱。
对,在这里卖鱼干,中午的时候,必须买这里的午饭,两个咸菜粑粑,一个一文钱。那真是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呢。
同样的一文钱,在路边能喝一碗骨头汤了,上面可是飘满了油花的。
老蔡觉得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收鱼的人也换了一批,等到给他定级别的时候,年轻的后生看一眼就给他定了甲等,算水分时也不是以前是三成,而是一成水分。也就是说,老蔡今天能多拿至少五十文钱回家。
有点不放心的老蔡,问了一句:“大佬,没有搞错吧?”
收鱼人一脸的无奈,抬手指了指身后的告示牌:“自己去看,不要耽误别人卖鱼啊,唆嗨!”
被骂了的老蔡也没计较,赶紧挑起空担子,拿着单据去结账,以往到了这一关,还要被收个三文钱的票据钱,今天却收他一文钱。
三百文钱落袋之后,老蔡跟做梦一样,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了一段,来到告示下面。
虽然他看不懂,但是有人站在告示下面,看见他过来,便上前说话:“老伯,要读告示么?不要钱的!”
“您是个秀才吧?怎么好劳您大驾。”老蔡可不敢让这个秀才帮忙读一下告示,万一真找自己要钱呢?
秀才一脸的苦涩,你当我想来这个臭烘烘的地方么?这是巡抚大人出的新规定,府学的秀才,搞出所谓的操行分。日行一善都母哒,必须亲力亲为,认认真真的执行操行。可以选择的内容很多,每个月都要做三天,抽签决定去哪里,做啥。
抽到去茶馆免费念报纸的自然喜笑颜开,早茶的钱都省了,抽到来鱼获码头的,未来一个月有三天要受罪了。
丢!
不做不行,而且有人监督你做,秀才怎么了?了不起啊?廪米还想要么?
秀才还是坚持不让老蔡走,既然一个人不肯听,那就多等几个人,七八个人都来后,秀才念了告示,并且解释,大家今天遭遇的一切,都是新巡抚带来的。告示上写的很清楚,往日各行各业的行会以及帮派,盘剥过甚,并有欺行霸市者。今巡抚大人改之,内容如下……。
所以,进城时不收钱了,卖鱼干的时候,扫水分也最高一成了,票据费也只要一文钱了,秀才还说了,以后出海不用交钱,回来停靠码头,还是要交钱的,只不过以前每个月三十文,现在只要十文钱。
“各位乡亲,看见那个摊位没有,以后要是觉得收鱼干的称不准,那边有巡抚衙门设的公平称,还有监督员,觉得自己吃亏了,可以去投诉。不敢明着去也行,找个人写成投诉信,投到巡抚衙门的门口的信箱也行,保证有人去调查,还你们一个公平。”
贾琏并不是一刀下去就没后续了,而是在监督上大做文章,在制度上做文章。
这些举措导致官员们私人的灰色收入大幅度下降,长期来讲肯定是不满的,但是这不是一波肥了么?任期到了,那就是下一任的事情了。
抓了一批人,扫了几个帮会,整个广州城的风气为之一变,主要是以往那些压榨百姓的人,不得不收敛了一些。
不敢不收敛,这次被抓的人,已经装船了,直接送安南去了。其中还有三十六个倒霉蛋,手里有人命的,菜市口那边热闹了一天,砍了脑袋。
这些被杀的,并不是首犯,都是一些爪牙,只不过他们太凶狠了,民愤太大,贾琏下令直接砍了。
一番折腾后,市面很快恢复了正常,并且比往日更加的繁荣,随着春节的临近,到处喜气洋洋的场面,冲淡了菜市口的血腥气味。
薛蟠最近非常的忙,一口气接收了码头附近的所有仓库,一分钱都没花,这哪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掉金条。
忙活的脚不沾地,连轴转了三天,才算基本搞定了。今后仓库这边的收益,三成归自己,七成要上交。
即便如此,薛蟠还是大赚特赚了,今后想要与洋人做买卖的,无论是茶叶还是瓷器,运到广州这边,你都得租仓库。
这些仓库非常抢手,拿到手不过三天,全部租出去了,都是各路商行的手笔。租了仓库的能拿到一个凭证,有了凭证,可以去新开的交易大厅把货物挂牌,然后根据不同的品级,以不同的价格卖出去。
交易大厅就是一个官方平台,在这里卖货是自由的,想卖多少钱,价格自己定,官方手续交易金额百分之三的手续费。
新出的交易大厅,方便了各路商人的同时,还绕过了本地的行会和帮派,不用像以前那样,随意的被勒索,利好于一些中小商人。反倒是一些大商会,也就是过去那些各路行会的大佬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但是再不满,再愤怒都没用,因为巡抚大人的标兵站在门口,步枪上的三棱刺刀泛着暗黑光泽,不满也要憋回去,敢闹事,攮死你。
这个交易大厅的出现,各级衙门最为高兴,因为今后大家都多了一个分钱的渠道。原本这些钱也能收一些,只不过要过行会的一手。
可以说,强势的新任巡抚贾琏,给当地的一些大商人和商会行会,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私下里有多少人咒骂贾琏,就有更多的人赞美贾琏。
说回贾琏,自打一连串的手段放出去之后,就没出过巡抚衙门。
总兵祁云倒是天天来见贾琏,聆听教诲。据他汇报,道上已经有人放出了暗花,刺杀贾琏,价格高达五万两。
因为是道上的传闻,并没有真凭实据,贾琏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就不怎么出门瞎逛了。
龙禁尉的魏达闻讯后,表示他会派人去查,查出来就抓了砍掉脑袋。
魏达这么卖力,自然是棺材本又厚了一些。以前市舶司那些人牛逼哄哄的,哪里会买他的帐,如今这些人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的。
没错,贾巡抚先斩后奏,强制所有出海的货物,必须经过龙禁尉的检查,没有龙禁尉的检查和允许,一根木头都不能卖。
实际上交易大厅最大的阻力就来自市舶司,这里面有多路人马,内务府、内阁、市舶司机构的官员等等。
交易大厅等于剥夺了市舶司的部分权利,市舶司当然不干了,也确实到巡抚衙门闹腾了,贾琏拿出金牌顶在市舶司坐镇的内务府太监的脸上,立刻就老实了。
随后贾琏又发出了查账的威胁,内务府的镇守太监捏着鼻子,灰溜溜的回去了。
内务府不闹,其他人想闹也闹不起来了。
所以呢,暗花肯定是真实存在的,很可能就是市舶司的某些人的手笔。毕竟以前他们说了算,勾结本地坐商行会,大肆压榨交易双方,捞钱捞到手软。如今这笔钱比以前少了不说,而且还要与城里的各路衙门分润,主导权也不在自己手里,没气吐血都是涵养深厚,隐忍了得,
雪片般的弹劾奏折抵达京城前,贾琏的密奏先一步抵达了承辉帝的桌上。
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是把最近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给皇帝提前拜年,并送上年礼。别人的年礼都是礼单,也确实有礼物入库。贾大人的年礼比较特殊,就是账本,最近收了多少钱,谁送的,准备用在哪里。
这份年礼给承辉帝看笑了,一整天心情都非常的好。尤其是贾琏搞的交易大厅,预计每年税收将增加三百万两银子。这其中主要的来源,就是本国商人那边增收的税收,以前这笔钱是进了私人口袋的。
承辉帝不是不知道市舶司有很大的问题,只是没想到,这帮人每年能吞下去三百万两之巨。就这,贾琏还是给他们留了一口汤的。
贾琏的礼单里,还有一些行业内幕,比如茶叶行会,勾结市舶司,两头吃。一边是对内吃,以评级的手段,降低茶叶品级,低价吃进。另一边,则是高价卖给西洋商人,显示在账本上的价格,却是他们的收购价。所以,这帮人不是偷税漏税那么简单。
贾琏的密奏比较客气,魏达的密奏就比较狠毒了,直接上奏,有人出了暗花,要买贾琏的性命,价钱都五万两了。
承辉帝在次日的内阁会议上,让人抬了一筐弹劾贾琏的奏折进了会议室,开篇就道:“这些弹劾的奏折,哪个衙门的都头,回头分管的内阁大臣拿回去,朕没精力处置。”
“今日的会议之前,朕给各位说一件事情,堂堂的朝廷重臣,一省的巡抚,江湖上居然有人出了暗花,要买他的命。各位猜一猜,这位巡抚是哪位大臣?”承辉帝一开口,室内气温都跟着下降了十几度。是个人都能感受到,皇帝语气之重。
第485章 他们更怕
内阁大臣们各个面无表情,类似的情况早就麻木了。
能拦住么?拦不住的,只要有利益纠纷,就一定会互相攻讦。
多亏了当今皇帝威望足够,能镇的住场子,不然早干起来了。
“交易大厅的好处,各位心里都清楚。所有程序更加的清洗透明,众目睽睽之下,减少了私下操作的空间。这里朕要点名市舶司,衙门不大,派头不小。尤其是广州市舶司,仗着这些年对西洋贸易相对集中的好处,与当地坐商勾结,上下其手,大发横财。亏的是国库,是内帑,肥的是奸商,是贪官污吏。朕已经让夏守忠亲赴广州,处置此事。内阁也派个人去吧。”
承辉帝上来一阵疾风骤雨,内阁诸公默默承受,无人敢反驳。
所有人心里都在想贾琏,这狗日怎么走哪都一堆事?
“还有一个事情,五口通商以来,除了广州和厦门,其他地方的市舶司形同虚设,基本没有西洋商人来贸易。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先帝之时,方白衣认为集中管理,便于收取税金,故而,限制了各地市舶司的权限。而今看来,此举,不可取。过于集中,意味着一家独大,意味着有的人可以枉顾朝廷的利益,利用手里的权利,大肆牟取私利。朕决定,宁波市舶司,松江市舶司,天津市舶司,必须起到分流的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量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内阁就此事商讨一二,拿出一个章程来。”
内阁对此毫无异议,表示服从。
承辉帝再次强调:“贾琏身上的责任重大,南洋水师学堂的成立,南洋水师的打造,此皆非朝夕可成之功。朕要告诫诸公,不干活的人给干活的人捣乱,拖后腿,此辈不可用,不能用。诸公需睁大眼睛,不要用错人。都说贾琏多事,不能容人,以朕之见,贾卿还是手软了。”
想到每年几百万两被市舶司的贪官和当地奸商联手吞了,承辉帝雷霆震怒。以前他也知道,这里头肯定有猫腻,但怎么说呢,干活的人捞点好处,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没想到,这帮家伙胆大妄为,做到了这等程度。
这次内阁会议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内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市舶司这个部门比较特殊,属于内阁与内务府合作的部门。一个负责收国库那份银子,一个负责收内帑那份银子。
历任市舶司的主管如何不得而知,这一届市舶司的主管,算是注定没好下场了。
张庭恩头一次严厉的要求诸位内阁大臣,对此次会议内容严格保密,对谁都不能说。一旦消息泄露,不管是不是内阁传出去的,他都要带头请辞,整个内阁都要一起滚蛋。
新年之后,广州这边市面依旧繁华,贾琏却带着人登上了黄埔岛。随行的还有总兵祁云。
这厮一直在劝:“大人,您以后出门,身边还是多带点人的好。”
贾琏其实非常怕死,但怎么说呢,有的事情不能躲,有危险也要硬上。
“吉姆先生,这地方作为水师学校,你认为如何?”贾琏扭头问一个洋人,此人乃是英吉利海军的一个少校,根据两国友好协议,丘吉尔派出以他为首的教官团二十人,协助办学。贾琏给的待遇也很不错,最高的月俸五百银元,最低的也有二百银元。当然这还不是最吸引他们的,真正吸引他们的是贾琏表示,服役五年后,他们可以正式加入大周海军,成为自己人。
这些英国人,普遍的特点是出身普通家庭,在英国海军之中,想要继续上升的空间很小了。皇家海军的将军们,哪个身上没个爵位呢?
原本就带着滤镜的英国人,到了大周之后,被在城市里的所见所闻震惊了。以伦敦和广州对比,此时的广州就是天堂。
尤其是在吃上面,英国人的食物,在这里只能喂猪。当然这是夸张的臆想,他们没去过农村,不知道这个国家不乏穷的吃土的人。
“阁下的选址非常好,真希望学校快点建好,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操练那些小伙子了。”吉姆很兴奋的回答,贾琏给了他一个水师参将的军衔,他在皇家海军就是个少校,现在是将军了。有了这个经历,将来即便回国,也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确定选址之后,贾琏自然要启动建设以及招生。因为向英国人学习海军,好多口令都必须翻译出来,还有教材等等,事情很多。
还有一件事情也很重要,那就是王子腾的造船厂,如今贾琏还没有正式接手。王子腾借口还有三艘船在建,等建好了再移交。
对此贾琏表示不能认同,船厂也属于水师的一部分,既然要移交,那就必须尽快,拖到后面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另外说一句,交易大厅的事情,对于王子腾的影响也比较大,此前王家与各路行会的关系也算是来往密切了。只不过这一次面对贾琏,王子腾也没有出手,眼睁睁的看着贾琏狠狠的折腾。
你要说王家人没意见,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被王子腾压下去了。因为贾琏留了余地,属于王家那份对外的贸易额度,贾琏没去碰。
只要保住这份贸易额度,加上王子腾的总督名义,每年经济上能进项百万银元,脚趾郡对大陆的贸易也能收获不菲,关键还是移民。
一开始王子腾觉得本地的一些中小家族还是可以信任的,王义在交趾郡坐镇一段时间后,发现本地人说着方言,就是没法信任。于是,又开启了大规模的移民。只不过重点没有放在广州周边,而是其他地区。现在几乎每一条船去交趾郡,都要装上百移民。
最近因为贾琏在广州的动作,不少人自己开船跑过去了,王义也不知道是该感谢贾琏,还是跟着咒骂他。
最近王义在谋划一件事情,就是把西贡作为一个海贸的中转站,想分润一点对外贸易的好处。
这个事情贾琏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管不到。
其实贾琏的目光放的更远,原本以为王子腾拿下西贡之后,会继续往南发展,现在看来,他倒是满足的很。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