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467节

  拿着喇叭的沈岩,无奈的大声把贾琏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大概意思就是,贾琏是来查官员是否存在贪腐的。

  “好,告诉大家,有什么诉求,可以去衙门递状子,也可以推举几个人来跟本官对话,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本官一定公平处理。”

  沈岩这次倒是很干脆的转达了,人群里又有人喊:“衙门落了亏空,查出来也会让苏州人来填补,查不查贪官都一样,都要出这个钱。”

  “想说话的可以站出来当着大家的面说,躲在人群里面藏头露尾的,见不得人么?”贾琏一声怒吼,沈岩被吓着了,跟着赶紧翻译。

  因为贾琏及时开口,百姓也不傻,对啊,有话当着大家的面说啊,藏在人群中算什么回事?

  这些当兵的杀气好重,回头一个不好,大家都要吃亏的。

  人群因为贾琏一句话,开始缓缓后退三五步才停下。

  “既然大家不说,那么这位沈兄弟,你来替苏州父老说话,你去问问大家,为啥堵在衙门口?”贾琏转身大声对沈岩说话。

  这年轻人还真吃这一套,立刻上前对众人道:“我叫沈岩,刚才路过看热闹啊,大家有啥想说的,告诉我,我替大家问贾大人。”

  很快人群里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表达,大概意思就是,昨天官兵进门,封了衙门,守着城门,坊间有传言,江南巡抚和三司贪了官库的银子,朝廷派兵来抓。人抓起来固然大快人心,但是这亏空的钱,也要从苏州人身上拿回来。

  贾琏之前就大概能猜到一点,现在沈岩一翻译,彻底明白了。可见苏州地方上的官绅,都是啥货色。

  “我知道了,你告诉大家,朝廷查官员的账,如果是贪官,自然找贪官算账,与苏州百姓无关。亏空的银子,可以去抄贪官的家,怎么都算不到苏州百姓的头上。”

  沈岩拿着喇叭翻译之后,觉得贾琏说的有道理,便自觉的加了一句:“你们这些人脑子坏掉了?朝廷查贪官不是好事么?你们是要给贪官撑腰?傻不傻啊?贪官贪的银子从哪来的?还不都是从大家身上来的?赶紧散了,一家老小等着你们干活挣钱吃饭呢。”

  这一番话说的很接地气,不少百姓听的清楚,立刻转身走了,短短三分钟左右,人群散了一大半。剩下百十个人,似乎不甘心,还不肯走啊。在官兵们严厉的眼神之下,这些人才不甘心的散去。

  沈岩等这些人散去,突然哎哟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

  贾琏赶紧伸手扶他,似笑非笑问:“怎么了?被吓着了?”

  沈岩道:“贾大人,刚才最后剩下那些人非善类,乃打行之人。刚才的事情,不简单。”

  “怎么个不简单啊?”贾琏笑容更甚,扶着沈岩回转,在门口台阶上坐下。

  “大人有所不知,打行的人横行市井,动辄给人打的头破血流,断手断教。适才沈某一时冲动,做了出头鸟,怕是要被他们算后账。”

  贾琏直接拆穿他:“你是知道他们收了别人的钱,鼓动百姓来给本官捣乱,你出来帮忙翻译后,怕家人被波及吧?”

  沈岩听了一时沉默,好一会才道:“学生小门小户的,确实当不得他们的报复。”

  贾琏抬手招呼,范平过来,贾琏道:“你跟他说,打行在哪就行,估计打行的人顾不上报复你了。回头本官在安排人保护你的家人,如果还不放心,本官走时带上你和你的家人,去外地安家落户。”

  “大人不好乱讲的,学生是有学籍的。”

  范平听了呵呵一笑道:“这位沈秀才,贾大人乃两广代总督,广东巡抚,兼钦差巡视御史,你这点事情也叫事?”

第537章 分化内部

  老百姓都是非常朴实的,身为钦差的贾琏亲自出面对话,一场风波平息了,但这也仅仅是开始。

  三司衙门各级下属被召集开会,贾琏亲笔写了一份告示,全程张贴,讲清楚这次巡视苏州的事情。

  特意强调了一下,不存在官库亏空,百姓补上的事情。

  有句话怎么说的呢?

  别人冤枉你,给你捏造罪名,一定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就好比污蔑东大强迫劳动,那是因为灯塔真的干过,否则黑人不会对西瓜和皮鞭如此敏感。

  又比如,污蔑东大种族灭绝,那是因为曾经遍布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现在的保留地在边边角角上一小块。

  所以,巡抚、三司使、苏州知府,一定干过巧立名目收税的事情。

  苏州知府衙门内,知府被扣在三司衙门,贾琏派人进驻后开始查账,有卫兵把门,刺刀怼在鼻尖上,账目移交的还算顺利。

  苏州城里出了大事情,成为了城北百姓的热门话题。但是对于城外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多感受。

  真正让城外百姓感受到的事情是城门口的收费点撤掉了,换上了一批外地军人。他们也不是不检查,只是对进城的车辆进行检查。

  重点不是检查,而是不收费,真的不收费了。

  进城费什么时候有的,因为年代久远,苏州本地的老人都说不清楚。

  这么一件深入普通人生活的事件,突然消失了,咻的一下,很多人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确定真的不收费的惊喜。

  城门口不收费的消息,热度很快就盖过了城内来了钦差这一热点。

  当然了,苏州水门那边的税还在继续收,但那能一样么?水门那边收的是大宗商品的商税。

  水门这边也换了一批生面孔,进出城门的货船,不能像过去那样,船主只要塞点钱,就能免检进城了。本朝商业税二十税一,税率并不高。

  为何商人却依旧经营艰难呢?原因也很简单,重复收税。苏州的货运到金陵,出城的时候收一次,走水路沿途的官府设卡收过境费。

  运到金陵,又要收一次。当然了,特权阶级不在收税其中。以贾琏为例子,如果贾家的人要做大宗买卖,过关卡的时候,先亮身份,然后表示这不是运去贩卖的,而是家里自己用的,就能顺利过关了。会做人的还能给收费站的人塞点酒钱,不会做人的扬长而去,也没人敢管。

  城门口这边,只要你进城,就要交钱,一个人一文钱,真正是童叟无欺。

  当然了,如果你是城内的大人物,随意进出车门也没人敢拦你。

  取消了进城费一事,谁的利益受损呢?当然是本地的衙门,就靠这个给下面的小吏发薪水。

  这里要强调一下,因为朱元璋这个大聪明,明朝的小吏不在编制内,所以节省了官方的经费。但是又需要这些人干活,所以,你们想想吧。

  大周别的不说,小吏不在编制,不吃财政饭的体制继承下来了。多好啊,朝廷不用花一分钱,全靠地方官员自己想法子养着他们。

  这么说吧,吏是一群掌握了公权力,又不靠财政拨款养活的群体。

  是人就要吃饭,不吃饭真的会饿死,你又不发工钱,又要人干活。

  怎么办?我就问你怎么办?没法子,各级官府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法子搞钱养着他们。

  老子云: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西方也有类似的谚语,越是穷的越要夺走他的所有,越是富有的越要给予他更多。

  苏州手工业发达,需要足够的劳动力,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到分配利益之中。普通人的日子过的还算凑合。这不等于那些人良心发现了,普通打工人的收入,与他们创造的价值,依旧差距巨大。

  衙门里的小吏们,因为取消了进城费,此刻忧心忡忡,平时就不怎么勤于政务的,此刻更是携带,不少人凑一起喝茶闲聊。

  嗯,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熟悉地方,消息灵通。

  小吏甲:“进城费取消了,月底衙门能不能发出钱粮不知道,就算发了也会少很多。”

  小吏乙:“平时收的钱,大人们拿大头,下面的人分润到手的本就没多少。你着急有个屁用!该着急的是拿大头的大人们。”

  小吏丙:“一大早的,打行的人堵了三司衙门口,逼着钦差贾大人亲自出来应对,估计这会他正恼火呢,你们啊,管好嘴,小心祸从口出。”

  甲:“衙门里的大人,如今都是泥菩萨过江,哪里还顾得上我等?”

  乙:“只能靠自己了。”

  丙:“穷急了,老子去钦差大人那告黑状,别以为我不知道是谁在背后给打行撑腰。”

  提刑按察司衙门内,副使、佥事、经历等官员都被叫来,等候钦差召见。

  正如下面的小吏议论的那样,人人自危。

  贾琏没有单独召见,而是直接出来与众人见面,开口便道:“苏州提刑按察使司差事办的不错,本官作为钦差,一大早就让苏州父老给上了一课。各位大人,贾某人是不是该上奏朝廷,好好奖励各位大人办事得力?”语气是平淡的,怨气却隔着墙壁都能感受到。

  一群官员面面相觑,却没人站出来说话,贾琏的视线所到之处,无不低头不语。

  以上官员都在七品以上,所以,贾琏见状便笑道:“如此说来,本官还要去问问那些不入流的官,苏州按察司平日都是怎么办差啊。”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抬头了,目光看向经历,这是不入流的守门员,七品官儿。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位经历只能苦着一张脸,强行辩解道:“启禀钦差大人,苏州日常的治安归知府衙门管,苏州父老堵门,一定有苦衷。”

  不用想都知道,这答案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总之不管你怎么挖苦嘲讽,大家都能忍,逼不得已的时候,就甩锅给苏州知府。至于苏州父老为何堵门,钦差大人为何不想一想,最近都干了些啥,工资涨没涨,啊呸,串台了。苏州父老平时不堵门,钦差来了才堵门。

  贾琏被怼了也不生气,上前来拍拍这位经历的肩膀:“挺硬啊!有种,我敬佩是一条汉子!”

  经历本就是被强制推出来的,这会被贾琏一张魔鬼笑脸怼跟前,直接就站不住了,身子往下瘫,口中求饶:“钦差大人饶了我吧!”

  贾琏这才收起笑容,转身走几步,突然回头瞪着众人,怒喝道:“按察使在金陵没回来,知道为何么?”

  没人回话,但从他们的眼神里看见了希望。

  “很简单,三司使留在金陵是因为贾某与孙相商量过,此次来江南巡视肃贪,只办首犯,胁从不问。各位要硬顶,就别怪贾某人扩大打击面了。”贾琏深知,堡垒一定要从内部攻破。定下的策略就是分化打击,不搞一锅端。

  这个承诺怎么说呢,要看贾琏的信用了,仅仅靠嘴巴想要动摇这些官员,很难!

  好在贾琏也不着急,见众人低头不语,笑道:“好了,大家都各自去忙吧。本钦差就是来巡视不假,公务也不能因此停顿了。”

  说完贾琏就走了,给众人留下一个考虑的时间和空间。

  人就跟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大。

  不能逼着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对抗钦差。别以为他们干不出来。

  先在金陵扣下三司使,再来苏州分化三司的下属,这个打法当然不是想当然的,而是贾琏与孙化贞商量之后的策略。

  其他地方不要紧,苏州是最为要紧的地方。

  有多要紧呢,这里引入一个笑话。有个外国人来华旅游,先去了上海后表示,这是大城市,不能作为东大其他地方的代表,他要去小城市看看看真实的东大,于是他选了个没机场的城市,嗯,他选了苏州。

  苏州的重要性,看看巡抚和三司,一个行辕在金陵,日常赖在苏州不走,一个直接把衙门按在苏州,死活不搬走就能看出来了。

  出了大堂,看见门外等候的知事等七品以下不入流的官,贾琏态度极佳,笑容满面的对众人道:“各位不必强颜欢笑,本官也没那么可怕。江南省三司的勾当,怎么都算不到你们这些不入流的官儿头上。”

  众人真是哭不得也笑不得,钦差大人这是在安慰大家呢,还是在挖苦呢?

  非要提“不入流”三个字对吧?吃你家大米了?

  但怎么说呢,这一番话当着众人说出来,是真的有用的,这算是给出了一个承诺,给大家伙吃一颗定心丸。

  贾琏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真的查出罪大恶极的官儿,那也是该办就要办的,不会手软的。

  离开按察司,贾琏又去了其他二司,把官员召集起来,然后又是这一套走完。接着又去了苏州知府衙门,还是来了这一套。

  你还真别说,贾琏走了这一套下来后,官府层面的人心安稳下来了。少数人心虚,那另当别论了。

  查账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也是个技术活。

  晚上沈岩求见,贾琏很给面子的见了这秀才。

  “学生见过大人!”沈岩的表情有点不自然,显得有点心虚。

  贾琏笑问:“这是有事?有事就直说,本官不喜欢拐弯抹角。”

  沈岩赔笑道:“是这样的,苏州地方上的一些名士,托学生给您带句话,他们想要宴请您,地点在拙政园。”

  贾琏听懂了,这厮回家后,看来不轻松啊。不过从他能过来带话,回去也没受太多的罪,不难看出他的家世也不简单,不是普通出身。

  “是家里的长辈交代你这么做的吧?”贾琏很直接的问,沈岩尴尬的笑了笑:“学生的大伯在苏州还算有名望。”

  贾琏稍稍沉吟道:“你回去告诉你大伯,钦命在身,差事办完之前,怕是很难抽出空来。等事情办完了,一定亲自登门,拜谢苏州父老。”

首节 上一节 467/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