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84节

  铸币这种事情,皇帝自然是不信任官员的,那就是从宫中派出太监来操办。

  而这个陶太监,就是宫里派出来主持铸币的,能够担任这个差事的,那自然是宫内有权势的太监。

  大珰就是对有权势太监的称呼。

  “这陶大珰是个什么样的人?”苏泽一边骑马一边问道。

  “我曾经听干爹说过,这为陶大珰办事老练的,只可惜没读过书,前些年拜入李公公麾下,这才飞黄腾达的。”

  “李公公?是李芳吗?”

  小尤太监疑惑的看着苏泽,他一个京师都没去过的读书人,竟然对宫内大珰这么了解?

  难怪干爹说苏泽是个厉害的读书人。

  “正是李芳大人。”

  李芳在太监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也是上了明史列传的人物。

  不过现在宫里最当权的太监是黄锦,而李芳是在黄锦退了之后接替司礼监的首席太监。

  李芳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也弹劾了不少贪官奸臣,还劝谏隆庆皇帝节俭养生,因此而触怒皇帝被贬谪,最后被发配到南京充当净军(太监守陵军队)。

  李芳虽然还没得势,但是也是宫里有名的大太监,很快小尤公公就不觉得奇怪了。

  他继续说道:“陶大珰这次来铸币,可是检索了福建诸铜山,库中存铜不足,根本无法按照宫里的要求完成币数,这样怕是要获罪于陛下了。”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这陶大珰怕是和胡公公一样,被宫里坑了。

  本以为来福建铸币是个好差事,可是没想到福建的铜矿储备根本不够铸币用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给宫里上题本?出京办事的公公都有资格上密揭的吧?”

  小尤公公苦涩的说道:“这差事可是陶大珰好不容易求来的,而且陛下至圣至明,又怎么会关注这等小事,就算是上了密揭叫苦,也只会被说是办事不利,惹得一番训斥罢了。”

  苏泽立刻了然,这就是嘉靖皇帝的“驭下之术”了,皇帝提出一个目标,反正就交给下面去做。

  至于这个目标能不能达成,嘉靖皇帝自然是不会“操心”这些细节了。

  如果做的好了,自然是嘉靖皇帝领导有功。

  如果做不好了,那就是下面办事的人做的不好。

  若是激起民愤,那就杀了下面办事的人好了。

  嘉靖皇帝做甩手掌柜,也不会帮下面解决任何问题。

  只要不参与具体的事情,那就永远都是至圣至明,永远不会犯错。

  也难怪这位陶大珰求到胡公公门上,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ps1:关于186章诸葛亮和王安石的评价,来自明末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王夫之还锐评了另外一名变法家,我贴出来吧。

  《读通鉴论》:“申、商者,乍劳长逸之术也,无其心而用其术者,孔明也;用其实而讳其名者,介甫也(王安石);张居正之挟权势者哉!”

  张先生的名声在明末臭不可闻,自然有些王夫之的人身攻击在里面的了,他的话也不能完全接受。

  这个有两个故事。

  第一,这道题是清末最后一场科举的考题,大家看看能得多少分。

  第二,刘和平,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原本创作大明王朝是准备出续集的,续集是以张居正为主角的,所以大明王朝张居正的戏份很多。

  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刘和平读了这段,结合其他史料,改变了对张居正变法的看法,也决定不再写大明王朝续集了。

  有视频访谈,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张居正变法,这也是网文不能触碰的禁区,大家自己辨析吧。

  PS2:

  嘉靖朝最得势的太监是黄锦,大明王朝电视剧的吕芳是刘和平编的,原形应该就是这个李芳。不过李芳是隆庆朝得势的。

  ps3:向一位读者道歉,广西狼兵在近现代斗争中牺牲很大,这是明史记载的,肥鸟也绝对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

  苏泽赶到了矿坑之后,见到了一个干瘦的老太监,他站在胡太监身边佝偻着身体,眉眼都挤在一起。

  这应该就是小尤公公说的陶大珰了。

  苏泽上前,陶大珰也是眼睛一亮。

  苏泽的气度不凡,看了就让人觉得可以信任,这让已经算是病急乱投医的陶大珰有了一丝希望。

  陶大珰也没想到这事情这么难办。

  本以为是个赚钱的差事,为了能抢到这个差事,老太监几乎散尽了积蓄,这才在干爹李芳的推荐下,成了福建铸钱督办太监。

  可等到陶太监来了福建之后,见到了福建的铜储量之后,直接就傻眼了。

  按照福建所储存的铜,根本发行不了那么多的钱币,根本完不成朝廷的要求。

  这下子别说是从中大赚一笔了,就连完成朝廷既定的发钱任务都难。

  陶太监很清楚太监的定位。

  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外朝文臣是皇帝家的掌柜的。

  掌柜的做不好事情,只要不是涉及太大的问题,顶多就是解雇。

  大明朝虽然不像是宋朝那么优待士大夫,但是大臣做不好事情要么是贬谪,最多也就是判个冠带闲住(剥夺职务保留官员身份提前退休),削籍为民就算是很严厉的惩罚了。

  可是太监办不好事情,那可是要死人的。

  办不好事的太监,总免不了北镇抚司走一趟。

  这趟铸币的差事多少人盯着,要是办不好首先宫里的同行就要上眼药。

  科道言官对于铸钱这件事也是争论不休,也有不少言官反对铸钱,更反对皇帝派遣太监主管铸钱,要是福建的钱没弄好,那科道言官也不会放过自己。

  其实铸钱这事情每次都办不好,陶太监也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给皇帝搞钱。

  铸钱只是幌子,搞钱才是手段!

  就算是福建钱法混乱,只要搞到了钱,他陶太监返回宫里就能活命,如果搞的多了,再疏通一下关系,不仅仅自己能贪墨下来,还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一个“能干”的评价。

  可如果搞不到钱,还将福建的钱法弄乱了,那陶太监怕是回不了宫,直接被皇帝推出来承担罪责了。

  陶太监看清楚了福建的账本后方寸大乱,慌不择路的来到了胡太监这边求助。

  胡公公向陶太监推荐了苏泽,说这是南平县有本事的读书人。

  其实陶太监本来对于一个县城读书人也没有太高的期待,但是见到苏泽之后就心生好感,拉着苏泽的手说道:“听闻胡公公说苏相公是位有本事的人,此次杂家督办福建铸币,请苏相公救我!”

  苏泽连忙说道:“苏某可担不起大珰口中的相公,我们进去商议吧。”

  来的路上,苏泽已经想了好几个方案,众人进了矿监的会客厅,小尤公公奉上了茶之后。

  陶太监向苏泽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困境,又将福建臬司衙门藩库中还有多少存铜,朝廷要求他发行多少新钱的目标说了一遍。

  苏泽只是安静的倾听,一直等到陶太监说完了之后,苏泽才说道:

  “我有上中下三法,不知道陶公公要听哪一法?”

  陶太监眼睛一亮,这么棘手的事情,苏泽竟然一下子拿出来三个解决方案,他连忙说道:“苏相公,上法是?”

  苏泽很直接的说道:“铸银币。”

  陶太监和胡太监都是一惊,苏泽说道:“钱法乱的根源是什么,是民间和朝廷都在用银,可偏偏银不是朝廷控制的,白银成色、规格各不一,其实使用起来比铜钱还混乱,若是朝廷能铸造银币,那必然能受到民间欢迎,以银币为主,以铜钱为辅,一同发行的铜币也能迅速被百姓接受。”

  陶太监自然也是明白苏泽的意思的,虽然朝廷用银子,百姓用银子,偏偏大明就没有官方的银质货币。

  官府上解的那些“银元宝”,也都是各种样子都有的,铸造成元宝也只是为了运送清点方便,民间交易也很少直接用元宝,而是使用碎银子。

  苏泽的建议绝对是中肯的说法了,可是银钱的问题不是陶太监能够讨论的。

  他低着头说道:“相公大才,可皇爷只让我铸钱币,此乃钱法大计,不敢为也。”

  苏泽也没指望这个太监能接受这个计划,使用银钱这种事情是内阁才有资格讨论的。

  苏泽又给出一个下策:“下策是收市面上的古钱,再熔炼成新钱,这样做的坏处是从市面上收铜币,必然导致钱法更大的混乱,而重新铸造铜币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耗。”

  陶大珰叹息了一声,这个方案他也考虑过,是最后不得已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弊端自然很多,从民间收购铜钱必然会引起铜价波荡,铸币成本更高。

  而起高炉重新熔炼旧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需要大量的人手,必然引起巨大的动静,还要将铜钱融化成铜水,分离古钱中的物质,重新配比各种金属,才能铸造出能用的铜钱。

  这其中火耗的花费巨大,算下来别说是搞钱了,能回本就不错了。

  不过这才说了两策,陶太监盯着苏泽问道:“苏相公,中策是什么?”

  苏泽抛出了自己最后的方案:“铸大钱,铸好钱。”

  陶太监叹息一声,这个方案并不新奇,很多地方最后也都是这么干的。

  铸大钱,就是铸造面额更大的铜钱,然后强行让百姓使用这些面额大的铜钱,然后在官府强行民间用大钱的时候,迅速将铜钱出清换成银子。

  可是要这么做,必须要让福建上下配合。陶太监的性格柔弱,手腕也一般,根本使唤不动福建官场这些老油条。

  反而很多人都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弹劾他。

  苏泽说道:“我的中策,重点不在于铸大钱,而是在于铸好钱。”

  “好钱?”

  苏泽问道:“何谓好钱?”

  陶太监脱口而出道:“钱中铜多为好钱。”

  众人点头,陶太监要铸钱,自然研究过这些。

  苏泽却摇头说道:“是,也不全是。”

  “至今依然能流通的古钱,大抵上就是汉、唐、宋之官钱。”

  “汉之钱为五铢钱,唐为开元通宝,宋之官钱很多,从神宗后铸造的宋钱都堪用,至今还在福建流行。”

  陶太监点头,苏泽说的这几个确实都是常见的铜钱。

  这时候小尤太监拿出来几枚铜钱,苏泽首先说道:“五铢钱始于汉武帝开始铸造,两汉后来的皇帝都铸造过五铢钱,可公公知道吗,汉五铢要比秦半两钱要轻,含铜量也要少,可为何汉五铢能够通行天下?”

  陶太监看到苏泽将一枚汉五铢和秦半两钱放在一起,确实汉五铢钱要小一圈。

  苏泽又拿出一枚开元通宝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84/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