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2节

  林默珺说道:“陆氏嫂嫂说,如果用长宁卫棉布的名头不好卖,让我们将棉布拉到福州,套上松江棉的名头,果然好卖多了。”

  苏泽不由的感慨,这陆氏果然有才能,松江棉布闻名天下,也只有打起松江棉布的旗号,福州府的大户们才愿意购买。

  “棉花原料呢?”

  林默珺说道:“还是不够,不过按照你上次的说法,海上抓的那些倭寇让他们跳海实在是太浪费了,如今都安置在东奥岛上开荒棉田呢。”

  苏泽想起来上次通信的时候他确实提过这件事,没想到林默珺的行动力这么高。

  东奥岛距离长宁卫也就两三天的路程,很快苏泽就看到了东奥岛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天文台了。

  这一次来东奥岛,已经和苏泽上一次来的时候大变了样子。

  鹿大王修建的码头已经修复完毕,甚至还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泊位。

  在潟湖最外侧的岛礁上,还按照西方的样式修建了一座灯塔,在林默珺之前的信中提过这座灯塔,实在阿方索船长的建议下修建的。

  此时已经接近傍晚,灯塔上亮起灯光,火焰的光芒在镜子的反射下,引导了福船的航向。

  引航船只从港口驶出,林默珺也让人举起火把打上旗语,引航船上也亮起灯光,引导福船缓缓进港。

  苏泽登上了码头,此时早些年的茅草屋子已经被升级改造成了木头屋子,而林默珺将鹿大王的天守阁改造成了百户府的样子,改成了她在岛上暂住的地方。

  跟着林默珺进了她在东奥岛上的百户府,苏泽莫名的有些心虚,不过看到林默珺都是落落大方的样子,他这才放下心来。

  次日,林默珺带着苏泽开始巡视东奥岛。

  “宗远叔被陶公公留在了福州市舶司,最近福州正在抓紧建造前往上海的船只,现在船坞是宗远叔的弟子林显禄在管理。”

  从登陆岛上第一天开始,林宗远就按照长宁卫的干船坞标准,在东奥岛上也建造了一座干船坞。

  苏泽见到了林显禄,他记得以前在林显宗主持船坞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年轻人。

  但是谈起了造船,林显禄就有些滔滔不绝。

  “苏先生。”

  “你和显扬兄弟同辈吧?叫我阿泽兄弟就行了。”

  “阿泽,阿泽兄弟,师傅去了福州,现在船坞主要是两个工作,一个是修复航行归来的船只。”

  苏泽点点头,船只航行都是有损耗的,之所以船务和沿海港口对航海国家这么重要,就是因为船只需要定期维护。

  “另外一项工作就是按照阿泽兄弟的图纸,建造快船。”

  林显禄带着苏泽来到了船坞深处,苏泽看到了一艘飞剪船样式的中型船。

  说是中型船,这是按照苏泽的标准,这是一艘三百料的船,其实吃水量和苏泽乘坐的福船都差不多了,换算成吨位大概是一百吨左右。

  “这是按照当年袭击东奥岛的‘飞翔的荷兰人’号比例仿造的。”

  “师傅算过了,长途行驶的时候,飞剪船的外板是承力最大的,因此这艘船的外板都是拆的沉船和受损船只的甲板,全都是用的上等木材!”

  说到了船之后,林显禄不再沉默寡言,反而有些滔滔不绝起来。

  “不过还是有两个问题。”

  苏泽也知道飞剪船可没那么容易建造,等待林显禄说出遇到的问题。

  “第一是船帆,想要能在海上高速平稳的航行,必须要大帆,而且帆的强度必须要够,需要一次织成而不是拼接而成。”

  苏泽点点头,在穿越之前他也没觉得造船是什么难事,甚至觉得只要自己随便说说,就能立刻造出近代的快船。

  可实际上接触了造船行业之后,苏泽才知道这是妥妥的高科技产业。

  木料处理和船只建造不用说了,就连船帆这东西,也是当今世界最高科技的行业之一。

  而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船帆产地,竟然是印度地区。

  是的,如今印度棉布将欧洲的棉布打的节节败退,甚至法国等一些传统的棉纺织国家都出台了限制禁令,不允许印度棉花进口。

  林显禄充满信心的说道:“不过这个问题应该不大,陆氏嫂嫂已经在研究如何织造更大的帆布了。”

  陆氏在纺织上真的很有天赋,当年苏泽制造纺织机后,陆氏就能维修纺织机。

  听到这个消息苏泽自然非常高兴,他的织布技能等级很低,如今他手上事情众多,而且一个大男人再肝纺织技能也太奇怪了。

  “第二个问题还是桅杆,需要结实耐用的上等木材制作的桅杆,才能承受得住风力,师傅说在福州府想想办法,最好能从南洋进口一些上等木料来。”

  苏泽拍了拍林显禄的肩膀,鼓励他继续加油。

  飞剪船的运货能力不强,但是航行速度极快,使用风帆动力就能达到15节。

  后期一些设计优良的飞剪船,航速能够达到20节。

  这是什么概念,一战期间的战列舰航速一般也就是15节。

  如果能乘坐飞剪船,从东奥岛到上海的航行时间可以缩短到五天,那等年后去了江南之后,苏泽也可以乘坐飞剪船快速往返福建和江南。

  参观完了船坞,苏泽又随着林默珺去了岛屿中央的棉花庄园。

  “其实在岛上种植棉花并不好,一旦遇到风暴就要立刻覆盖上篷布,海上气候多变经常需要抢收。”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棉花田自然已经收割了,不过依然能看到一些倭寇发型的人正在开垦翻土。

  “这些只有少部分是真倭,大部分都是剃了倭寇发型的大明人,不过只要是从倭的就是倭寇,和他们是哪族人没关系。”

  林默珺冷冷的说道,苏泽只看到几个曲蹄人监工手持皮鞭,正在督促这些倭寇俘虏干活。

  “只要能干满五年,就可以在岛上授田,不过按照他们这幅样子,估计很少人能活过五年。”

  苏泽看着林默珺,只看她语气冷酷,不过想到她是能带头和倭寇厮杀的人,慈不掌兵,林默珺是个合格的指挥官。

  在棉花田干活的竟然不是黑叔叔而是倭寇,苏泽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乱感。

  他点头说道:“以后开发了大员岛,那边的气候更暖和一些,可以在岛上开种植园。”

  “小心!”

  林默珺一把抱着苏泽滚到路边。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海鸟飞过,只看到如同白色雨点一样的鸟屎落下,那些地里干活的倭人都被淋了一头。

  意识到两人的距离,林默珺立刻从苏泽身上翻下来。

  苏泽也尴尬的岔开话题问道:“这些海鸟是哪里来的?”

  “这些是海鸭,都聚集在附近的一座岛上,我们叫做海鸭岛。”

  “海鸭岛?我们去看看!”

第260章 高拱张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

  海鸭岛距离东奥岛不远,两人乘坐小艇,苏泽就看到了大片在峭壁上筑巢的海鸭。

  这种群居的海鸟一点都不怕人,见到苏泽和林默珺乘坐的小艇就铺天盖地的飞过来。

  林默珺立刻举起手里的斗笠挡在头顶上,只看到鸟粪从天而降,林默珺这个海上作战从不眨眼的女将军,竟然被鸟屎吓成了这幅样子。

  看到苏泽在笑,林默珺心头火气,干脆拿着斗笠就要走。

  看着盘旋在头顶山的“轰炸鸭”,苏泽连忙躲到了林默珺的斗笠。

  好不容易登上了海鸭岛,这些盘旋在头顶上的海鸭这才散去。

  “这岛上海鸭很多,以前倭寇在东奥岛上的时候,经常有人会偷偷爬上这座岛偷海鸭的蛋,所以海鸭对人非常的戒备。”

  原来如此,苏泽看着这座岛屿,只看到岛上很多地方都堆积着鸟粪,他捡起地上一块已经风干的鸟粪块,林默珺一脸嫌弃的说道:

  “你捡这东西干嘛?”

  苏泽却看着岛上一层层的鸟粪,激动的说道:“这座岛可是宝藏啊!”

  宝藏?鸟屎味道的宝藏?

  林默珺看着苏泽,难道他被刚刚的鸟屎轰炸给炸傻了?

  考察完毕,苏泽立刻安排人上海鸭岛挖掘鸟屎矿,这种鸟屎是天然磷肥,是能够大大增加农业产量的好东西。

  听说这是能够给粮食增产的肥料,林默珺倒是信了一些,反正岛上还有不少闲着的倭寇俘虏,干脆就让他们去海鸭岛上去挖掘鸟粪石好了。

  等到苏泽忙完返回南平城的时候,已经十一月底了,和方若兰自然是小别胜新婚。

  在“忙碌”之余,方若兰好不容易才安排好年节的礼物,给苏泽的亲朋好友们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就在这边苏泽享受新婚后甩手掌柜的“火热”日子,大明朝的京师今年却特别的冷。

  嘉靖三十五年,似乎不是一个安稳的年份。

  关中大地震,倭寇进犯,俺达犯边,前阵子广东府又传来消息,盐户陈以民发动叛乱,险些攻陷了广州府城。

  广州白知府花钱雇佣了佛郎机鸟铳手,协助官军一起镇压了叛乱,这才没变成大患。

  虽然今年刚到任的白知府很冤枉,这些盐丁是前任知府和盐场督办给逼的造反的,但是他还是承担了驭民不利的责任,最多算是将功折罪了。

  今年十一月份北方就冷的不行,十一月份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了。

  从翰林院返回宅子的张居正,脱下身上堆满了雪的斗篷,接过了妻子递过来的热汤。

  朝廷正月份就要封衙了,其实在年前翰林院已经开始灵活上班了,有些老资格的翰林都开始迟到早退。

  毕竟翰林院是个清贵的衙门,贵是不用说了,翰林院是为国储才的地方。

  但是人才这个东西,也有有人赏识才是人才,没人赏识那就就只能在翰林院安守清贫了。

  比如当年的严阁老,不就在翰林院中安守了十几年的清贫了吗?

  后来要不是机缘巧合,也不会有现在的煊赫。

  张居正家是湖北的大户,靠着家中的补贴倒是能够活下去,比如这座京师城东的房子,就是张居正一入职翰林院,他爹就立刻让同乡带来银子在京师买下的。

  京师的房子,以紫禁城为中心,格局是东贵西富,南贫北贱。

  能够刚刚入职翰林院就在城东买房子,张家的实力非同小可的。

  不过张居正这座宅子还是很小,前后也只有两进院子。

  张居正家中也只有妻子和四个杂役,毕竟在京师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张居正已经成家,也不好意思总是向家里要钱。

  张居正和第一任妻子顾氏的感情很好,但是婚后不久顾氏就染病死了,和现任妻子王氏只能说是相敬如宾。

  王氏也是出自官宦人家,等到张居正喝完了暖身的汤之后,王氏这才说起了家里的事情。

  “高讲选的妻子送来了腊肉,说是裕王府赐下的,分一些给我们家过年。”

  高讲选就是高拱了,高拱比张居正年长,也是科场的前辈,在张居正入翰林院的时候,高拱已经被选为裕王府的讲读,如今是裕王府的讲学。

首节 上一节 262/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