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3节

  这份职位在当时的人看来,其实是非常的尴尬的。

  翰林官的正常升迁途径中,东宫讲学也是很好的一条路。

  今天给东宫太子讲课,等到太子继位就能自动升格成帝师,在以往这可是翰林官员们挤破头都要争的职位。

  可是偏偏高拱这个不是东宫讲学,而是裕王府讲学。

  只是差了几个字,但是意义完全不同。

  自从前太子薨了之后,因为“二龙不想见”的谶语,皇帝拒绝再次册立太子,也拒绝和皇子见面。

  而嘉靖皇帝余下的皇子当中,除了裕王还有景王。

  而且比起裕王,景王更得到嘉靖皇帝的喜爱。

  高拱这个裕王府讲学的前景,也随着裕王的地位开始不明起来。

  而近些年来,随着清流开始支持裕王,严嵩之子严世蕃也开始亲近景王。

  众臣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严嵩的立场,但是在严世蕃亲近景王之后,对于裕王的未来也是巨大的打击。

  高拱的性格直率,如今的位置又敏感,所以和群臣的交往都很少。

  但是高拱却很欣赏张居正,自从张居正返回翰林院之后,高拱就经常拉着张居正一起键政,讲述他自己的抱负和未来的施政方案。

  张居正性格比高拱要内敛些,所以每次都是高拱说,张居正听,两人颇为相得,经常在休沐的时候聚会,两家女主人也很熟悉。

  张居正吩咐道:“把老家送来的特产送一份给高肃卿去。”

  还没等张居正说完,就听到一个爽朗的声音,张居正连忙打开院子门,就看到了站在雪中的高拱。

  “肃卿兄,快进来!”

  张居正立刻将高拱迎接到了院子里,王氏又立刻让侍女端来热汤。

  张居正拉着高拱进了书房,等到炭炉烧起来,高拱皱巴巴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京师的炭价都涨了这么多倍了,叔大还用得起木炭?”

  张居正也笑着说道:“石炭有毒,我是荆州人怕冷,这点钱还是应该花的,今年确实难熬啊。”

  高拱也叹了一口气说道:“严阁老带头捐了一半的俸禄以济大工,六部九卿衙门的堂官也捐了,逼着下面的官员也跟着捐,他们怕是不知道京官的日子有多难熬吧,听说已经有个兵部的郎中把衣服都当了买柴取暖了。”

  大工就是皇宫工程,今年发生的三大殿火灾,在火灾发生之后嘉靖皇帝就下令工部重修。

  但是工部估算,重新修建三大殿至少需要三十万两银子,在如此巨大的亏空下,老朱家的宗亲慷慨解囊,向皇帝一共捐了一万两银子。

  听说接到单子的那天,嘉靖皇帝将铜罄都敲麻了,大明朝这么多皇室宗亲藩王,最后就凑出了一万两银子!

  要不是后来锦衣卫和东厂在南京的优秀抄家表现,以及方望海上缴的钞关税,估计连三大殿开工的银子都凑不齐!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首辅严嵩带头,捐掉了自己的一半俸禄,用来资助大工。

  首辅带头捐了,内阁大学士自然也要跟上,次辅徐阶等一众大臣自然也跟着捐。

  内阁都捐了,六部尚书侍郎们也开始捐,到最后整个京城官员俸禄减半,用来资助大工。

  就连张居正这种翰林院的清流官,都被迫捐掉了一半的俸禄。

  高拱不满的说道:“阁部大员们当然不在乎这点俸禄!可是京师那些低品官员一家老小都指望俸禄开锅呢!今年京师米价和炭价飞涨,这样下去可要冻死人了!”

  对于高拱的不满,张居正只是安静的听着。

  高拱家里也同样不穷,他父亲就是进士,曾经官至光禄寺少卿。

  高拱家的房子要比张居正的宅子还要大,是当年他父亲在京师当官的时候购下的。

  而且他在裕王府讲学,裕王府隔三差五也都有赏赐,他不过是替着整个京师的官员义愤。

  再这么下去不能聊了,张居正连忙说道:“肃卿兄,慎言!”

  高拱也明白自己失言,捐款这事情确实不好议论,你说君父家的宅子烧了,捐钱给君父分忧也是臣子的本分。

  高拱只是不满六部九卿衙门这种逼捐的行为。

  高拱比张居正还要大十二岁,但是性格上反倒是不如张居正稳重。

  他发完了牢骚说道:

  “胡宗宪给户部上书,要以浙江钞关税为抵押,发行抗倭捐,这事情在户部争论了好几天,听说严阁老和户部尚书把这件事上奏到陛下那边,这才通过了。”

  高拱是裕王的讲读,自然要比张居正的消息灵通些。

  高拱知道张居正关注钞关税法,他打听到了消息就过来告诉张居正这个消息:

  “听说能这么快通过,南京户部那位方侍郎也附属赞同是主要原因,你不是说那位方侍郎是满朝财臣第一吗?他竟然会同意胡宗宪这么干?”

  高拱和张居正都是翰林官,也就是未来的储相。

  储相毕竟还不是相,他们一个裕王府讲读,一个翰林院编修,自然没资格执政。

  嘴炮键政就成了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张居正极力赞颂方望海,认为他的钞关税法是“天下第一良法”,还说方望海是大明“第一财臣”。

  张居正也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很快明白了高拱的意思,在之前方望海因为升迁太快,所以没有派别烙印。

  如今他让出钞关厅的利益,帮助胡宗宪在浙江抗倭,高拱担忧的是方望海和胡宗宪合流,也就是投靠了严党。

  这才是高拱最担忧的事情,如今有着严党印记的胡宗宪在浙江抗倭,如果再有了方望海这个“理财能手”的帮助,严党就更加势大了。

  作为清流一党,高拱自然为这件事忧虑。

  “肃卿兄,我知道你急,但是先别急,可否将抵押钞关税发债的事情,详细说给我听?”

  高拱坐下来,将胡宗宪上书的全部内容,详细的讲给张居正听。

  听完之后,张居正说道:“妙啊!”

  高拱又着急,张居正说道:

  “依我看,此举反而是方望海借了胡宗宪的势,如此在浙江钞关税法成也!”

  高拱还是不解,张居正解释道:

  “从这次江南的经验看,若不是这次倭寇入侵,让钞关厅办起来团练,钞关税早就破产了!”

  “收税这件事,手里没刀子不行!”

  “如今用钞关税抵押发债,那胡宗宪手里的浙兵,就等于成了方望海的刀子,必然能从浙江商户身上割肉!”

  “肃卿兄,你说是谁帮了谁?”

  高拱还是说道:“可若是来年浙江巡抚衙门不还钱呢?”

  张居正说道:“发的债是盖的钞关厅的大印,如果浙江巡抚衙门不给钱,那钞关厅完全可以自己发后一年的债,也能补齐钞关税啊?”

  高拱恍然大悟,张居正又说道:

  “而这个债,也是很妙的,谁能发债,谁就能募到钱,国初的宝钞没有任何钞本,依然能维持用了两朝,如今有钞关税做抵押,谁掌握了发债的权利就等于掌握了金矿啊!”

  高拱听完了张居正的解释,恍然大悟的说道:

  “叔大兄的意思,还是方望海占了便宜?”

  “也不算占便宜,只是没吃亏,这位方侍郎真是奇人!”

  高拱突然低声说道:“我听说,这钞关税法也不是方侍郎提出来的。”

  其实张居正之前已经收到了汪道昆的信,知道钞关税法是苏泽提出来的。

  不过他当时还是不太相信,苏泽那时候连个举人也不是,名声也不大。

  高拱神神秘秘的说道:“是方侍郎的女婿,今科福建解元苏泽苏汝霖提出来的,在江南的时候,也是苏汝霖帮着方侍郎出谋划策,最后才扳倒岳州人的。”

  张居正想了想,装作不知情的说道:“等等,这苏汝霖,就是写了《牡丹亭》和《南柯梦》的苏泽?”

  “正是他!”

  张居正一改之前的平淡语气,有些期待的说道:“能在福建中解元,日后必能中进士,日后同朝为官的时候,可要多亲近亲近!”

  高拱也连连点头,这等精通理财的能臣,若是能为裕王所用,肯定能大大增加裕王的实力。

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

  更)

  “夫人,东西已经全部搬上船了。”

  侍女翠屏向方若兰报告,方若兰点点头,又检查了一遍行李清单,这才说道:

  “夫君说坐船只需要十五日就能抵达上海县,既然如此还是坐船省事些。”

  虽然方若兰说的轻松,但是一众下人还是对坐船有些畏惧。

  方若兰母家是泉州,泉州本身就有出海的传统。

  所以在年后苏泽向方若兰建议,在长宁卫直接坐船前往上海的时候,方若兰一口答应了下来。

  如今已经过完了元宵节,年前的时候方若兰就随着苏泽返回长宁卫过年。

  一开始的时候,苏泽还在紧张方若兰会不会见到林默珺。

  后来发现,还是苏泽多虑了。

  大明朝婚后的女子虽然要比结婚前自由些,但是方若兰作为官宦人家的女子,即使回到长宁卫也很少出门。

  除了跟随苏泽上了一次山,见了见苏泽栽种的海外农作物之外,方若兰也顶多和林彩娘聊了聊。

  至于林默珺不过是本地的卫所百户,方若兰更是没有了解的兴趣。

  在长宁卫一直住到了正月十五,苏泽接到了福州府的消息,陶公公在福州府筹备的一批粮食要运往江南,于是苏泽正好从长宁卫出发,和这支船队一起出发前往上海。

  若是这条航线安全,那日后苏泽就可以快速的往返福建和上海了。

  这一次苏泽坐的依然是长宁卫那条福船,不过经过林宗远的改造,将福船的船上甲板都换成更结实的橡木甲板后,这艘福船也加装了四门新买的西洋舰炮。

  作为大炮主义的忠实拥护者,苏泽又在船尾增加了一架佛郎机炮。

  这样的火力在东亚海域已经是相当可以了,再加上随船而行的五十名鸟铳手,护送苏泽一家前往上海。

  出航的时候,林默珺也没有出现在码头上,这都让苏泽觉得松了一口气。

  这一路航行没遇到什么危险,方若兰还是第一次乘坐海船,对于海上的一切都非常有兴趣。

  不过实际上海上的景色非常的单调,除了蓝天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很快方若兰就对这些重复的景色感觉到了厌烦。

首节 上一节 263/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