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5节

  要不是这样,怎么能解释苏泽在财政上的天分?

  苏泽察觉到了方望海的异样,他连忙说道:“我也是听父亲偶然提过。”

  果然如此!

  不过方望海也不准备深究,反正女儿都嫁给这个小子了。

  而苏泽既然清楚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费口舌了。

  他简单的说道:“叶淇的变法就是,让内商拿着银子可以直接去盐运司用银子购买盐引,而不需要运输粮食换取仓钞了,这之后盐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复开中法,取消开中均输折色,但是因此导致的盐引壅塞问题更加严重,至今还有大量盐引没有兑换。”

  苏泽直言不讳的说道:

  “说白了,叶淇的变法也是朝廷觉得盐引卖的太贱,所以想要赚更多的银子。”

  方望海叹息一声,也赞同的点头。

  盐这个东西就是垄断的货物,本质上就是一种人头税。

  老百姓可以不纳税,但是不可以不吃盐。

  而吃盐,就是一种纳税。

  作为人为垄断的暴利产品,商人之所以支持开中法,就是为了赚钱。

  而朝廷觉得商人从中赚了钱,又眼红这其中的利润,于是干脆推翻了开中法,直接卖盐引赚钱。

  苏泽说道:“叶淇变法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盐引壅塞,如今北方边防的问题,也源自于叶淇变法!”

  苏泽这句话让方望海都惊讶了。

  他是南京户部侍郎,只能看到户部的档案资料,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锻炼的短板之处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这是户部侍郎的能力,无法通盘考虑国家的全盘问题。

  而这种对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统来分类,海瑞这一种能够为民做主,处理好府县的案件,能够治理好地方的官员,差不多是Lv10级的。

  方望海这种能够推进某个新政,或者和胡宗宪能够协调几个省的人事和财政,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级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盘考虑全国的政策,协调全国的人事,这就是Lv15以上的宰辅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连Lv15都没达到,靠的是苏泽帮着他参谋和打补丁。

  而现在的高拱和张居正也还只是Lv15不到的选手,属于理论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如今整个大明朝,能够超过Lv15的,也就只有严嵩和徐阶这两位了。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皇帝怎么也都要用这两个人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资历,而且是能力确实是大明朝最顶尖的。

  苏泽按照的记忆,开始复盘开中法。

  “岳父大人,其实开中法所的这点钱,比起国家财政并没有多少。”

  方望海想了想,也确实如此。

  其实这也是当年为什么叶淇能够进行改革的原因。

  苏泽说道:“唐代第五琦在江淮设立盐院,靠着江淮的盐政就支持了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屡败屡战重新夺回关中,都是盐法的功劳。”

  方望海是读过这段历史的,当年平定安史之乱除了郭子仪的功劳,第五琦也是功劳很大,靠着大运河为大唐输血,仅仅靠着江淮的赋税,就供养了大唐的军队。

  由此可见盐法的暴利。

  可是本朝的盐法,朝廷从中获利其实并不多,或者说和整个财政的大盘子相比,明朝的盐法并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苏泽继续说道:“本朝的开中盐法,其实和边镇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从成化年开始,朝廷就开始默许仓钞的交易,而从这个时候盐商就已经分成两种。”

  “一种是北方边镇的商人,他们主要是将粮食运送到边镇,然后换取仓钞,但是他们不会去‘守中’提盐,只是将仓钞卖给内地的盐商换钱。”

  方望海立刻点头,这部分内容他也是看过的。

  苏泽继续说道:“内商拿到仓钞,再兑换成盐引去卖盐,双方可以说是都有利可图。但是那时候边商实力大,控制了仓钞的买卖和定价,但是他们在江淮也缺乏关系,无法守中,所以只能卖给内商仓钞,双方就是一个互相制约的关系。”

  方望海点头,在进行筹建钞关税的时候,他对于商业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苏泽说的这些都是他能够想象到的,和他看过的南京户部档案对照,苏泽说的确实是实情。

  苏泽继续说道:“而边商,也是维持边镇低粮价的重要原因。”

  这个观点超出了方望海的理解了,他问道:“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因为商人逐利,也是因为成本。”

  “开中,只需要将粮食运送到边疆卫所就行了,边疆粮价低,对于这些边商是有利的,所以他们也会组织人手在边疆屯田,这就是所谓的商屯。”

  “因为商屯,边商只需要在边疆直接购买粮食,就可以以低价换到仓钞,诚然,他们是赚钱的,但是也维持了边疆的低粮价。”

  “这从国初的粮价可以看出来,国初边疆粮价和内地差距不大,可是现在呢?如今辽镇的粮食要二两银子一石了吧?”

  方望海点头,这个情况他也很清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边疆的花费越来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卫所的战斗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士兵戍边,还要给士兵发钱。

  另一方面,就是边疆的粮食价格太高,朝廷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粮食,而且还要将粮食运送过去。

  “而叶淇改革开中法,就让边商彻底了没利,边商从此一蹶不振,商屯也就撤了,从此边疆的粮价自然是节节攀升。”

  “而内商呢?一开始他们是得利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从边商那边购买仓钞,只需要直接从盐运司购买盐引就行了,可是随着盐引滥发,以及朝廷涨价,内商也渐渐赚不到钱了。”

  “而如今整个江淮最大的盐运司就在淮安,叶淇就是淮安人!”

  “等到本朝初年恢复开中,边商基本上都死了,内商也没几口气了,开中已经成了亏本买卖,守中也提不到盐,而朝廷的盐引也卖不出去了。”

  方望海拍案说道:“叶淇贼子误国啊!”

  方望海没想到,叶淇一个小小的盐法改革,竟然引起了边疆粮价上涨,朝廷边防费用大大增加,甚至完全破坏了整个盐务。

  苏泽也在感慨,恐怕叶淇也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

  等到了明末,边地的粮食价格已经到了十两银子一石,那时候朝廷的全部收入都砸到边疆,也无法平定边患,大明就真的灭亡了。

  就这样,皇帝还在滥发盐引,想要通过发行盐引捞钱。

  专制皇权下,盐法和宝钞一样,最终都在贪婪无度中走向灭亡。

  这样的滔滔大势,绝对不是一条鞭法能够挽回的。

  可是方望海却看着苏泽,等待他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还有一章,十二点前

第263章 解决方法

  (三更,求票)

  看到方望海的目光,苏泽首先是摇头。

  “如今边商和内商都疲敝,朝廷想要通过发行盐引从他们身上捞钱,恐怕已经没有几家能掏出来了。”

  方望海沉默了。

  苏泽说的没错,曾经的北方边商,早在上任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凋敝。

  那些曾经能够在边境组织上万人商屯的边商家族,不少已经破产,变成了普通的地方豪强。

  有的则换了行业,比如在边境地区走私茶马,通过更加非法的走私贸易赚钱。

  而曾经辉煌无比的内商,比如集中在淮安、扬州、泰州的淮扬盐商,也已经是元气大伤,很多家族还囤积着大量的盐引,却始终没法兑换,只能当做废纸一样传给子孙。

  总之叶淇的变法,已经打垮了曾经富庶的盐商团体。

  如今能够在淮南地区做盐的生意的,要么就是太监和皇帝的亲戚,要么就是南直隶的勋贵,还有就是徐阁老这种重臣家的子弟。

  普通商人就算是拿了盐引,也绝对从盐场提不出一两盐来。

  可是没盐就是没盐,就算是以上的这些权贵,听说盐场新产了盐也要冲过去抢,去晚了也是一点多余的盐也抢不到。

  方望海心中也在骂朝廷,你朝廷光是发盐引,没有盐怎么卖?

  现在谁也不是傻子,南京户部就算是直接卖盐引,也得有人来买啊!

  苏泽说道:“要重新振兴开中法,我没有办法,不过如果只是为了卖这次的盐引,小婿还是有办法的。”

  方望海眼睛一亮,苏泽果然有办法!

  他俩忙说道:“汝霖快点说!可别吊我胃口了!”

  苏泽慢慢的说道:“岳父大人,这两淮两江的盐法壅塞,可不是天下所有地方的盐法都壅塞的啊?山东、福建和广东的盐,就没有江淮这么紧俏,特别是山东,早就已经是无中可开,根本没多少人在山东取盐。”

  方望海眼睛一亮,是啊,苏泽说的没错啊!

  南京户部总管天下盐政,方望海当然知道苏泽说的是对的。

  这就要说开中法的问题了,这大明朝的富庶程度和人口稠密度是不同的,所以各地的盐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开中法又规定了,一个地区的盐只能在本地区贩卖,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盐价完全不同。

  比如山东地区,整个山东也都是盐的老传统产区了,从战国的时候齐国就开始煮盐了,所以山东的盐产量是不低于江浙的。

  可也因为这样,所以从国初执行开中法的时候,商人就不愿意在山东开中。

  山东的人口少,私盐多,盐商开中了在山东贩盐,可能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而和山东相隔的江淮地区,只要能从盐场守中拿到盐,那就是几十倍乃至百倍的利润。

  苏泽提到了山东的盐多,江淮的盐少,山东盐场的盐过剩还有结余,江淮盐场的盐不够用,方望海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但是方望海又皱眉说道:“可是要将山东的盐运到江淮,耗资巨大,而漕运衙门上下中饱私囊者众,恐怕十份盐只有一份能运到扬州。”

  方望海说的也是实情。

  之前就说了,整个大运河的漕运,其实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户部的仓场侍郎,负责运输和存储,管理沿途码头和粮仓。

  另外一个就是工部,负责漕运船只和漕运护军,而如今执掌工部的就是严嵩之子严世蕃。

  方望海知道在严世蕃掌控的工部之下,漕运衙门的整体腐败程度。

  就连运往京师的漕运粮食,这些漕运的蠹虫都敢动手,在纲船上偷粮,还有干脆凿穿纲船偷粮的。

  上一次方钝的岳州乡党倒台,整个南京户部被血洗了一遍,可同样给岳州乡党提供漕运船只的工部,却一个官员都没有被惩处。

  也难怪现在上下官员都爱投奔严党,他是真的能护住人啊!

  要不是严世蕃名声太差,方望海自己都想要投了。

首节 上一节 265/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