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83节

  这其中自然也有假冒了各种田契房契的奸滑之辈,想要乘机侵占别人的土地。

  而更麻烦的是随着隆庆返回京师的官员中,也有不少人的房子被占了,土地被分了,他们也都在等着拿回自己的房产土地。

  还有一些太原兵变后逃回京师的权贵子弟,他们也都拿着逃难之前带出去的田契来要土地。

  顺天府知府黄涛被堵了三天,直接告病躺倒了,如今这些人又拿着各种材料冲到了户部,堵上了户部的大门。

  土地的事情牵涉很多,那些分到了土地的百姓肯定不同意让出来,甚至还爆发了几次冲突。

  唯一让高拱高兴的事情,就是太原兵变死掉了不少权贵,还有不少跟着上皇在蜀中,要不然户部和顺天府都要被他们掀了。

  土地是大问题,户部的账册丢失也是大问题,各省、府、县每年的赋税总册,这些账册上的历史数据,是朝廷征收钱粮的重要参考依据。

  比如一个县全年上缴的粮食是一千旦,那今年是灾年就可以少征一些,如果是丰年就可以多征一些。

  能持平去年指标的考评就是中等,如果能补足往年积欠的就是中上。

  户部也就是靠着这一套体系,通过考成这个指挥棒从全国抽取赋税的。

  可是如今户部的账册丢失了,根本说不清楚一个县到底能上交多少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的文官征税系统接近于瘫痪!

  当然花时间自然是可以理清楚的,各地官府衙门都是自己上缴税赋的底册。

  但是地方上自然也是想要交的越少越好,若是他们知道户部的账册丢了,那肯定会虚报少交的。

  一想到这里,高拱又要吐血三升。

  苏泽在京师,并没有搜刮金银珠宝,连皇宫里的御用器具都没有带走。

  但是偏偏他带走的这些文书档案价值千万金!

  户部的众官员也看着高拱,高拱咬牙说道:“先去派人去京畿各县,取回县衙中的田亩账册!”

  “然后向各省布政使下令,要求他们比照去年的秋冬二税数额上缴本年的赋税!”

  高拱这边处理完了,隆庆身边的亲信太监冯保又找上了他。

  “陛下召我进宫?”

  高拱这边焦头烂额,可是皇帝召见他只能放下手里的事情,跟着冯保进了宫。

  隆庆自然不会住玉熙宫了,他将自己办公的地点换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是皇帝摆经筵的地方,也就是皇帝上课学习的地方,隆庆选择在这里办公,自然是为了体现自己勤政和好学。

  文华殿对面就是武英殿,北面是皇室藏书的文渊阁,不远处就是群臣拜见皇帝的文华门,隆庆这个举动确实要比身居深宫的嘉靖皇帝强多了。

  高拱一进文华殿,就看到内阁首辅杨博也在,皇帝召集内阁,那肯定是遇到大麻烦了。

第362章 谣言,民心

  隆庆皇帝朱载坖坐在龙椅上,看着高拱这名心腹重臣进来,立刻说道:

  “爱卿快快免礼。”

  紧接着皇帝说道:“昨日内侍宦官回报,皇宫中的《永乐大典》和历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苏贼带走了!”

  高拱一直忙着外朝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就是一惊。

  他连忙问道:“历代帝王起居注都被苏贼带走了?已经编成的实录呢?”

  皇帝连忙说道:“也被带走了!”

  高拱一阵恍惚,起居注和实录记录的都是历代帝王的所做作为,其中不乏一些不能公之于众的宫廷秘密,还有不少阴谋算计记在其中。

  当然起居注不会说皇帝的坏话,后代编纂的实录也不会直接说先皇的过失。

  但是文人这个物种,总喜欢暗搓搓的在史书中藏一些东西,皇帝也不可能逐条去看实录,更不要说天天查看起居注了。

  高拱已经想到了苏泽拿到这些资料,又要怎么在报纸上编排明廷了。

  高拱又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其他损失吗?宫中的珍器是否被盗?内廷府库呢?”

  皇帝说道:“宫中的珍器都还在,府库中的白银没了,朕已经将看守府库的太监捉拿来问,也不知是不是苏贼搜刮走的。”

  皇帝面色古怪的说道:“皇宫被洗劫这件事朕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有件事是朕万万没想到的,苏贼竟然如此的狠辣!”

  皇帝说道:“苏贼将宫中内侍宦官和宫女的名册全部都带走了,如今留守在宫中的太监宫女,根本没办法勘明身份!”

  皇帝这么一说,高拱终于反应过来。

  和吏部的情况一样,司礼监中也有所有宫女太监的详细名册。

  宫禁森严,只有宦官和宫女都有各自出入的区域,配合棨(木质通行证)和碟录(各宫门核验的人员通行名单),严格控制太监和宫女的活动范围。

  这套制度在差点勒死嘉靖皇帝的壬寅宫变后,更是被大大的强化,即使是司礼监的大太监,无事也不能随意进出宫门。

  这套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内外勾结,害怕宫内联络宫外造反。

  另一方面也为了隔绝宫女太监之间的联系,防止他们串通组织起来造反。

  可如今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留守在皇宫中的太监到底可信不可信,这成了一个不能深思的猜疑链,昨天夜里新登基的隆庆皇帝都没睡好,大早上就匆忙招来了自己的内阁辅臣们。

  高拱更是头大,皇帝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上皇在位的时候,尚且能发生壬寅宫变这种事情,如今隆庆刚登基不久,外还有苏泽这样的大敌,自然是更没有安全感。

  能够理解皇帝,但不代表高拱能有办法,高拱硬着头皮问道:“陛下,宫中缺员众多,若是再不允许这些宦官和宫女服侍,那宫里?”

  “不如让这些宫人们互相指认担保,只要能确定是宫里的老人就留用宫中,可疑的再让锦衣卫和东厂审问。”

  “若是陛下还不放心,可以多增宫卫,如何?”

  这一次这位耳根子很软的皇帝,在自身安全上表示出颇为强硬的立场说道:

  “别的事情朕可以迁就,可是宫禁大事不容拖延!”

  “宫卫不是宦官,朕后宫中虽然妃嫔不多,但也是要避嫌的!宫卫只能看守宫门,若是真的发生壬寅宫变那样的事情?朕要依靠何人?”

  话说到这个份量上,高拱也不好再说了。

  皇帝对内阁首辅杨博问道:“朕准备增加宦官和宫女的数量,要身世清白的!”

  高拱立刻说道:“不可!”

  “陛下,京师刚定,就要广招宦官宫女,这样怕是人心不稳啊!”

  皇帝已经有些不悦了,不过他也知道高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他忍住说道:“宦官就不增补了,多增补些健壮宫女如何?”

  高拱还是说道:“陛下,如今三大殿停工,宫中多有宫殿空置,不妨将这些这些宫宇都封锁了,以现在宫中的人手也足以护卫陛下安全了。”

  这下子就连一贯好脾气的隆庆皇帝也有些怒了,他说道:“朕只不过要增加一些宫女,让宫里多一些能听用的人,怎就如此之难?”

  不过隆庆的性子还是软,他又说道:“高师傅,朕睡不安啊!”

  皇帝都这么说了,高拱终于无话可说,只能垂头称是,筹备给皇帝招一批身世清白的宫女入宫。

  等说完了这件大事,隆庆皇帝又问道:

  “杨首辅,大沽那边情况如何了?”

  东南新军撤走了,但是大沽依然留着一座棱堡。

  大沽棱堡也就成了大明君臣心中的一根刺。

  杨博立刻说道:“臣已经让天津密切监视大沽那边了,东南贼留在大沽棱堡中的人数不多,也极少离开大沽港口附近活动,应该无法威胁京师。”

  可是东南新军在大沽驻军,这无疑是在明廷家门口撒尿,还是随时随地可以过来大小便的那种。

  皇帝问道:“可否拿下这座棱堡?”

  杨博立刻摇头说道:“李成梁李总督曾经与东南贼在棱堡附近作战,东南贼在棱堡中安放了大量的火炮,棱堡还有港口补给支援,怕是十倍之兵也很难拿下。”

  “臣以为京师稍安,不易动兵,棱堡中士卒不多,也无法威胁京师,沿途布下监视岗哨,就且让它去吧。”

  杨博都这么说了,隆庆皇帝也只能作罢,他对手下两名重臣说道:“国事维艰,两位还是要多担待啊!”

  杨博和高拱连忙跪下说道:“臣当鞠躬尽瘁!”

  皇帝要招募更多宫女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师传开了。

  大明朝初立的那些年,普通人家的子弟还是愿意去宫里做宫女的。

  这倒不是指望着皇帝宠幸诞下皇子这种妄想,大部分宫女健妇在宫里都是干活的,皇帝根本不把他们当女人看,更别谈宠幸了。

  宫里能吃饱饭,宫中还有各种部门可以学习女工刺绣等手艺,而且明初的皇宫都会定期发还宫女,那时候出来反而更好嫁人。

  但是就和戍卒和徭役的时间越来越长,宫女在宫中当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了嘉靖年间,很多宫女一辈子都在宫里当差,没办法婚配生子,入宫就等于和家人生离死别。

  而随着宫廷斗争的加剧,无论是皇帝、皇后、嫔妃甚至是管事的大太监,都会经常责罚打骂宫女,宫女入宫就和坐牢差不多了。

  因此京师百姓都会想尽办法不让女儿进宫当宫女,甚至为此将身体弄残疾的都有。

  京师情报站的陆添寿接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召集了《京师新报》的编辑开会。

  御史王用汲已经成为《京师新报》的编辑,在东南那边派遣的总编抵达之前,他暂代编辑工作。

  王用汲是海瑞在京师做官时候唯一的好友,其为人也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著称。

  海瑞上《治安疏》之后,王用汲也知道自己和海瑞的关系,再也无法在大明朝廷立足。

  陆添寿找到他,让他在《京师新报》做编辑,王用汲并不知道《京师新报》的背景,只当做是一家民办的报纸。

  陆添寿将皇帝登基后就要招募宫女的消息告诉王用汲,接着说道:

  “王编辑,京师稍定,陛下刚登基就广招宫女,这可不是什么明君该做的事情啊!”

  王用汲以前是做言官的,若是以前他肯定就冒死上书劝谏了。

  不过现在他是报社的编辑了,却不知道文章怎么写了。

  陆添寿说道:“王编辑,你只要在报纸上呼吁一下,讲一讲招募宫女的危害,在报纸上劝一劝陛下,以前你的奏章怎么写,现在就怎么写,只不过现在的读者是整个京师的百姓罢了。”

  王用汲想了想,立刻点头说道:“总编,我这就回去写文!”

  王用汲的速度很快,一篇白话的文章很快就写好了。

  其实大明很多公文也都要求简洁,一些知名奏疏也算是半白话,这种文章王用汲也算是信手拈来。

  文章也没有夸大宣传,只说了明廷在宫里做宫女的现状,又请求皇帝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要加重百姓的负担。

  陆添寿看完拍手叫好,接着就让印刷坊加紧印刷。

首节 上一节 383/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