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25节

  其余如刘宗训、窦琮、薛仁美、张谨、李高迁、张平高、羊献果、秦伯圭、秦仲玉、慕容三藏、程知节、单雄信、翟思训、常雁衡、朱德裕、张镇恶、徐乾德、黄君汉、娄浚、李怀真、李孝察、李孝杰、李玄道、窦羡军、窦奉节、于仲亨、尉迟敬德、高盎、罗士襄、薛万彻、薛万均

  将星璀璨,虽然隶属于多个派系,出身也天差地别,但堪称全明星阵容。

  这还不算李元徽军府之中的几个见识超卓的幕僚,如正在当镇军府司马的李药师.

  还有个大将之才的徐懋功在上党盯着壶关的韦孝矩等人。

  而北燕军这方面,看起来就黯淡多了,但也都是北国最为勇猛善战的骁将。

  刘玄机作为主帅,其麾下田弘嗣、娄代文、东方狄、韩珪、薛孤言、苏定边、刘祖殷、斛律明月、和无忌

  多是些名声不显,但或骁勇善战,或治兵有方的大将、猛将。

  只不过对比大唐的将帅们,刘玄机麾下的将领几乎全都是边地行伍出身,或是地方豪强。

  而唐军将领之中虽然也有出身寒微者,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世代为官,尤其以关陇派为首的,几乎是都是出身大族世家。

  而江淮派系也就是齐王李元徽麾下的将领们,出身寒微者更多。

  在唐军陆续集结完毕,稍作修整之后,战事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首先是李玄庆命令窦琮和刘宗训率领修整了多时的亲自率领关陇系的左右卫三万步骑出击,在汾河西畔发起进攻,同时令程知节、单雄信、秦伯圭、秦仲玉四人各率数百精骑,绕后去袭击燕军的粮道。

  燕军的运粮,主要通过井陉关,从河北中枢运送至晋阳附近。

  自太原郡经由井陉通道,可以进入河北中部,也就是幽冀二州的交界之处。所以控制了井陉对于太行山的形势极为重要。

  刘玄机甚至在兵马刚刚赶到晋阳立足未稳的时候,就派遣大将田弘嗣袭取拓跋浚控制下的井陉关,随后利用井陉关来从河北中部运送粮食进入并州,这也大大缩短了运粮的距离和粮食的损耗。

  老于用兵刘玄机自然对粮道的保护极为上心,派遣了自己本家族弟刘长民督运粮草,并把学自李元徽的保护粮道之法全都告之,命其依法而行。

  刘长民也真就学了七七八八的,在井陉关到晋阳之间,建立大量的兵站和烽燧,分段转运,又加派了大量的骑兵沿途巡防。

  因此,四位唐军骁将率领精锐骑军前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就发现这燕军的粮道跟刺猬一样,不好下嘴。

  勉强发起几次突袭,对燕军造成损失也极其有限。

  四人聚集在一处商量之后,程知节灵机一动,提出由一部突袭烧粮,三部负责阻拦截击的方式。几人商议之后,觉得值得一试。

  于是就让程知节作为主攻,烧粮,其余三部负责阻挡燕军的游骑和巡防士兵。

  结果就是,在程知节和其所部的奋勇之下,成功的完成了烧粮的任务,一共烧毁了燕军近千石粮草,但其本部损失了极大。五百精骑折损过。

  至于单雄信、秦伯圭、秦仲玉三人的部曲,也有不同程度的损耗,都在百余骑上下。战后几人汇合之后,一算战损就发现这么干有些得不偿失。

  于是只能退兵回到介休的大营,跟晋王和齐王两位主帅回报战况。

  大帐里,程知节绘声绘色的把此行的战况都说了个明白,其中心思想大概就是:两位大领导,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老刘把后勤补给通道经营的跟铁桶一样,我们可是拼尽全力烧了对面一千多石粮食,没准今天晚上对面就少吃不少饭但我们哥几个为了烧这点粮食损兵折将,这活太难干了

  巴拉巴拉一大堆,李元徽是权当脱口秀听了,倒是李玄庆是越听越皱眉,随后看向了李四。

  “四郎,我记得颍川之战的时候,你为了保护粮道畅通,就曾经在豫州汝颍一带这样布置过吧?以至于段义弘和娄居士这两位老将都对我军的粮道望而兴叹.这法子该不是刘玄机从你这里学去的吧?”

  李四郎闻言直接愣住了,这回旋镖砸自己头上了?随后回忆起之前共事的时候,还真是跟他说过这些.这记性未免太好了吧?

  随后叹了口气道:“确实出自我手,早年共事之时,我对诸将讲过如何布置烽燧,以及在粮道如何上如何修筑甬道,兵站,以及筑城转运”

  程直接傻眼了,破案了,敌人的军师在我方的中军大帐

  李三郎问道:“那可有法破之。”

  李四郎闻言思索了一下,“自然是有的,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得亲眼去看看刘玄机是怎么布置的粮道,若他只是以烽燧为号令,兵站转运,游骑巡防,尚且有法可破,若是他以重兵戍守,筑大城转运,再有大队骑军护卫,那除了重兵强攻,我也别无他法了。”

  李三郎闻言叹气道:“那四郎你一切小心,尽力而为吧。想必刘玄机也不会给我们留太多机会断他的粮道。”

  李四郎也点头应下。对敌人的粮道的进攻只能是袭击。一旦调动太多人了自然是瞒不过对方的耳目,对方有了准备,袭击也就变成了正面攻击。

第343章 围点打援

  被烧毁数百石粮草,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刘玄机得知。

  对于二十万大军来说,每日消耗的粮草大概是四千石,所以燕军在乐平郡的受阳囤积粮草,并且以重兵守卫。从井陉运达并州的粮草最后都会汇聚在这里。

  刘玄机得得知粮道被袭击之后,第一个反应并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马上派人告知刘长民。

  让他准备在运粮的要道准备修筑城寨。

  并且加派了万余援军,前去守卫运粮通道,以及屯粮的要地受阳安全。

  刘长民是刘玄机的族中兄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就两个忧点,一个是谨慎,一个是听话。

  这也是为什么刘玄机没有在一众猛将之中选拔人委派,反而是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族弟来负责粮道安全。

  因为值得信任,因为做事可以放心。

  刘玄机交代的所有事,他肯定都会一一落实。这就比什么猛将大将都更能让人安心。

  在亲自率领骑军抵近乐安郡侦查之后,李元徽就知道试图袭击燕军的粮道,让敌人断粮的计划很难,果然是跟过他混的,对粮草安全的重视程度跟他如出一辙。

  李元徽每次打仗,都会在如何运粮以及安营扎寨这两件事上下足了功夫。

  这当然也影响到整个江淮军各级将领的作战风格和做事方法。

  几日后,李元徽回到了介休,跟三哥会面,也将所见所闻说了,李玄庆听完之后也无奈道:“既然断粮的事无法实行,那就只能跟他们正面交战了,如今晋阳城仍旧在坚守,即便是燕军掘了汾水,城中依然没有放弃,而为了保持对晋阳的围困,燕军肯定是要留出最少一半的兵力用以围城,所以眼下我军若是主动出击,在人数上定然占据优势,刘宗训和窦琮等人已经攻下中阳和平陶,现在正跟汾水西岸的燕军隔着文水对峙,或许应该在汾水东岸也打出点动静来了”

  李玄庆指着地图说道。

  李元徽闻言道:“好,既然如此,我就命朱德裕、慕容三藏率军出击。”

  汾水西岸的关中精锐连续夺取了数城,那么东岸自然需要江淮劲旅出马上阵了。

  李元徽从中军大帐出来之后,立即就回了自己的营帐,随后召集了众将,并作出了部署。

  朱德裕率左骁卫,慕容三藏、黄君汉率左威卫,共出兵四万人,从祁县北上,进攻阳邑。

  阳邑是晋阳城在汾水东岸的重要支点,重要性仅次于跟晋阳隔河相望的榆次,春秋时,是晋大夫阳处父食邑。

  而在阳邑之前,还有一个座小城,名为箕城。《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晋败狄于箕。杜预所做注中也有提到: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说的就是这个箕子之封邑,箕城。

  燕军在此处的布防,是在阳邑和箕城分别驻兵,在箕城驻兵三千余,而身后的阳邑则有五千人。

  李元徽令常雁衡率骑军五千作为策应,朱德裕率步骑两万作为主攻,目标是箕城。慕容三藏率万人作为拦截其榆次方向援军的狙击部队,黄君汉率军万人负责监控阳邑燕军。

  李元徽本人则亲自率领自己的齐王府护军六千人,帐下亲军四千人,以及背嵬军铁骑作为战略预备队,并亲自督阵。

  并且晋王李玄庆也统率大军,密切关注阳邑的情况。

  李元徽发兵之后,燕军就知道了唐军的进军方向,刘玄机和自己的幕僚们很快就分析出唐军的目的是阳邑,令大将田弘嗣率幽州军本部万余步骑,配合拓跋天保率领的代北骑兵万余人,共两万兵马去救援阳邑,同时自率大军在后策应。

  担任的主攻任务的朱德裕将左骁卫几个都督胡阔海、汤颌、徐乾德全都集合起来下令,命令三人率领的步军尽快破城。

  燕军驻守在箕城的守将,名叫张恩,是张世武的堂兄,以勇力见闻,率领五千幽州兵,其中有千余人是他的部曲,另外还有四千人则是从刘胡之、王须拔两人的降兵之中选拔的,在燕军之中战斗力算是相当不错了。因此在得知唐军过来准备夺城之后,在知晓对方的来历之后十分轻蔑。

  “我等乃是汉王乡党,久从征战,乃北国之精锐,这些淮南人士,也敢来犯我的城池嘛?”

  张恩也是真没瞧得起这些李元徽麾下这些江淮劲旅,毕竟说道善战,咱们幽州人那是天下闻名的。

  但是,在亲眼见到过这些唐军在战场上的模样之后,就彻底闭上了嘴巴。

  唐军架着早就准备好的梯子前赴后继的攀箕城的城墙,冲向城头,跟个人展开近战。

  这里却要说下,箕城的城防设施并不十分完善,并不算是坚城,而左骁卫的江淮劲旅又勇猛无比,战事顺利的出乎意料。

  半天,只用了半天。阳邑前的箕城就被唐军攻破,城中守军战死千余人,其余全部被俘,守将张恩被阵斩。

  而阳邑城内的燕军将领康延孝本来还准备组织队伍就救援簸箕城,但刚出城就跟慕容三藏的左威卫一部交战上了,双方打的很激烈,但很快康延孝就得知唐军已经攻克箕城,不由的感叹这人废物,只能率军其战且退,回道阳邑城中。

  而唐军则顺势对阳邑形成了合围。

  此时,田弘嗣和拓跋天保的所率领的大军也度过了洞过水,跟负责阻击的唐军将领黄君汉率领左威卫所部交战。

  黄君汉所领的左威卫是瓦岗军的老底子,虽然骁勇善战,当以步军为主,虽然能够在提前结阵的情况下,扛得住燕军骑兵的冲击,但是却无法阻拦燕军分出一般的军队去救援阳邑,进攻唐军。

  但常雁衡所领的五千骑军及时赶到,围堵了燕军的代北骑兵。

  双方在阳邑之北打的极为激烈,刘玄机甚至亲自带着突骑在洞过水北岸观战,几次想要过河亲自率军下场,但都被李元忠和王思政给劝阻了。

  李元忠道:“汉王骁勇,天下闻名,然此战关乎天下,不可轻易涉险。”

  那意思很明白,你是主帅,天下都知道你能打,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得慎重,没到伱下场的时候。

  刘玄机听后默然,没在张罗要亲自上去干。

  而田弘嗣和拓跋天保却始终无法突常雁衡的围堵,不能直接赶到阳邑城下。

  但唐军此时也并没有继续进攻阳邑。因为阳邑的城防和箕城的城防根本就是两个东西,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因此在夺下箕城,又俘虏了数千燕军之后,李元徽没有选择继续进攻,而是对阳邑进行了围城。

  同时在阳邑外围构筑营寨,建立防线。

  刘玄机见状立即就明白了李元徽的意图。

  “这是要围点打援啊。”

第344章 一日破七寨

  再从长安出发的二十日后,秦王率秦王府护军所属玄甲军赶到了战场。

  自此,被时人称为“三王”的秦王、晋王、齐王兄弟三人全都到了。

  而他带来的玄甲骑军,共有三千五百人,是跟随他历次大战的精锐之中的精锐,比起李元徽特别东拼西凑出来的背嵬军要强得多,多是从枹罕之战就随他南征北战的嫡系。

  秦、晋、齐三大王府都有所属的护军编制,秦王府最少,有三千五百人,但都是重装骑兵。

  最多的是晋王的护军,多达万人。其中包括了三千板楯蛮,三千南中飞军,以及四千氐族骑兵。

  齐王府的护军有六千人左右,由原来的武卫军精锐和薛万彻、尉迟敬德等人的核心部曲构成。

  直接让降将带着部曲担任亲军,这种明显带有收心性质的安排还是很有效果的,无论是瓦岗军还是前燕的中军,在加入李元徽麾下之后明显都非常的卖力气。

  秦王李鸣岐到达介休之后,并没有大肆宣扬,而是跟着三郎李玄庆一起来到了双方目前对抗的重点区域,阳邑的外围。

  燕军拍出两万兵马试图解围失败之后,刘玄机就意识到,这是唐军准备通过困住阳邑城内燕军,进行围点打援。从而让燕军放弃过洞水的防御优势,渡河南下跟唐军作战。

  过洞水虽然并不是大河,但燕军已经在沿着过洞水以北构成了防线,现在渡河作战,等于是放弃了之前布置好的防御工事。

  而阳邑城内的数千燕军又不能不救,毕竟这时候大战现在还在僵持阶段,要是不救友军,那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为了人心这也得救。

  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也就变成了,是否要在过洞水和文河的南岸在跟唐军继续周旋。

首节 上一节 225/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