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64节
不过他天天跑,天天跑,这态度诚恳的也终于是让李源这边的心里有所缓和,让他进了太极殿问安。
“儿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李源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孝正,冷哼一声:“起来吧。”
“谢陛下。”
李孝正从地上起来,看着眉头微皱的李源道:“陛下可有什么烦心事,儿臣愿为陛下分忧。”
李源冷笑道:“你不给我添忧就不错了,还分忧,没你在晋阳那档子事,我哪来的忧?”
李孝正闻言,立即又跪倒在地,号泣道:“阿耶,是儿子无能,他们都劝我说这是难得的机会,要我好好把握,想着若是能拿下上党,也能在朝堂上争口气,免得几位兄长总是瞧不上儿臣.儿臣这才听了他们的话,那刘文惠还请命自己作为前锋”
李孝正这些话,几乎是把自己身上的锅甩得一干二净。又突出了自己的孝子心态。
李源本来其实就不想处置他,毕竟是自己儿子,虽然是庶出的,情分上比不了嫡子,但也是一手教养大的,到底是父子。
而他所得这番话,也让李源颇为动容,他何尝不知道几个嫡子抱团呢?别说老六这个庶子了,就是他这个当阿耶的有时候也得看儿子的脸色。
这一点也让他很不爽,但有时候又不得不倚重他们。
即便有时候想做些什么,也囿于目前的形势,无法对几个嫡子的势力进行有效的限制。
只能是用明升暗降的法子把李二放在太子位置上,至于晋王和齐王,地方势力更是难以消除。
晋王在蜀中和荆州、河东都坐镇过,齐王更是控制了半个大唐的土地,怎么削弱?
这一刀下去,没准就得断手断脚,这时候他能下来的了这个狠心?
主要的还是天下未定。
再看这个老六,虽然本事不如几个兄长,但好歹还算是听招呼的。
这点上那几个要强多了
不过他也并没有想过让老六取代谁,他不是想要扶植一个听话的儿子,限制一下另外几个不听话的而已。
但现在的形势,这个老六看样子是扶不起来了.
“罢了,这些事都过去了,你以后也不用再提了,日后你就留在长安,好好读书习武,磨磨你那焦躁的心性,再让朕知道你为非作歹,饶不了你。”
“是阿耶,儿臣知错了,日后定然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但儿子还是想为大唐做些事情,立些功劳。”
李源闻言皱了下眉,然后道:“你顾好自己吧,现在朝堂上都是弹劾伱的奏表,是朕压下来,要不你还能站在这?等风声过了吧,有机会朕会想着你的”
“多谢阿耶爱护。儿臣知道了。”
李孝正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这关算是过去了。只要李源不追究,剩下的都不是事。
刚准备起身告辞,李源看着桌案上的洛阳的战报,随口念叨了一句,“洛阳.哎.洛阳”
李孝正听到之后却是心中灵机一动,随口问道:“阿耶可是为司州的战事心烦?”
李源却也没瞒他,现在朝野内外,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是河内方向的战事。作为皇帝自然是夙夜忧叹,担心战事的进展。
李孝正想了想之后道:“我听说齐王兄用兵稳健,擅长后发制人,每次用兵都是要跟对方长时间对峙,等到对手漏出破绽,或者粮草不济的时候,发起进攻如今刘玄机虽然势头正盛,但以齐王兄之能,您应该不用太过忧虑,即便不能取胜,但把刘玄机挡在河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源闻言眼前一亮,而后道:“你最近倒是有些进步啊,知道钻研起兵法了?”
李孝正回道:“丢失晋阳,儿臣自知铸成大错,但儿臣觉得,应该牢记此事,学习用兵之道,以期在日后在战场上拿回颜面。”
李源点点头:“知耻而后勇,善,大善。”
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李源还是很满意的,也对李孝正有了些改观。
而随后李孝正给他出的主意,更是让他感道此子有些主意。
“阿耶既然忧虑司州的战事,不如您亲自前往洛阳坐镇,也好督促齐王兄对敌啊.”
“嗯?”
第409章 东巡之议
李孝正是昂首挺胸从宫中出来的,随后回到了自家宅第。
“看来殿下今日见到陛下了?”
“哈哈哈,知我者王妃也。阿耶不但见了我,还赞扬我这些时日用功勤勉.”
与他说话的是魏王妃杨氏,年方十六,是去年年末李孝正回到长安之后,李源为他选择的正妻。
杨氏出身弘农杨,是前不久刚刚归附的越国公杨邃之女。
李源之所以给李孝正寻了这门婚事,自然也是对杨氏的一种安抚,以及希望杨氏能够跟皇室联系的更为紧密一些。
本质上,李源并没有把李孝正看成是独立势力,而是用他的婚事来跟杨氏建立联系。
而杨氏方面既然出了个皇子王妃,那自然是要好好扶持一番了。
“那这倒是一件好事啊,妾身恭喜殿下了”魏王妃笑着道。
李孝正则一摆手,还有一事,“陛下听了我的建议,已经有所意动了,只要陛下前往前线亲征,那我就一定可以随驾前往,到时候就有立功的机会了.”
说到这李孝正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厉色,他可是忘不了李三掐着他脖子说他家奴的那一刻。
只是平素不敢与人讲罢了。
他现在连怨言都不敢有,因为那人是晋王李玄庆,是唯一敢跟皇帝老子正面对抗却只是禁足的皇子。
是李源从蜀中起兵之时唯一跟在身边的皇子。
无论是情分还是出身,再到功绩,也就只有同样是嫡子的李二和李四能够相提并论。
但这三人甚至可以视作一体。
这一点就连李源都觉得头疼,更不用说他这个势单力薄,无权无势的皇子。
而魏王妃杨氏闻听此言,却是心下大定,因为鼓动李孝正天天去宫里守着,求见李源,再到鼓动李源御驾亲征,其实都是她父亲杨邃的谋划。
因为他们杨家清楚,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跟魏王李孝正这个皇子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绑定。太子上位之后可不一定会对杨家有什么好脸色。
如果能扶持李孝正出来,不是说非要他能够去竞争皇位,但也得最起码能够跟几位年长的皇子面前有一席之地,能够立得住跟脚。
这样即便将来太子登基之后,也会多看重杨家几分。当然,这个度就得控制好。外一过火了引火烧身也是有可能的。
杨邃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把控这些事情,所以也就是随意的给指点了一下女儿魏王妃,在通过魏王妃之口诉说于魏王李孝正。
把风险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即便是姻亲,也没有来往过密,为的就是如果这小子外一被几位兄长忌惮的时候,他们也好及时切割关系。
当然,这些事情李孝正和李源父子是不会知道的事无巨细的。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
李孝正知道自己独立领兵的机会很小了,甚至根本没有。因为这场失败之后,李源即便是想要给他机会也得顾忌道群臣的看法。
若是让他作为援兵带兵去支援洛阳战场,齐王李元徽可能给他好脸色?可能给他立功的机会?
很难。
但若是李源亲征,那么他作为皇子跟随出征,还是有很大机会独领一军的。
至于李源,他对洛阳方向的战事不太放心,一来是因为李孝正的因素,担心战事的结果。
二来就是担心,李元徽用兵一向稳重,除了第一次邺城之战退到洛阳修养之后刘文惠冒进引发了大败之外,还没在战场上失利过。
甚至邺城的战败,齐王麾下的左右武卫毫发无损。
而这次他跟刘玄机对阵,双方也称得上是精锐尽出了,很有可能是能够决定双方战略态势的一场关键战役。
若是让李元徽打赢了,那他在函谷以东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
所以李孝正的建议,是很符合他的利益。前往洛阳督战。
如果败了,可以凭借黄河天险控制住局势,如果是顺风,那就上去扩大战果。
自己这個御驾亲征,也就不用担什么太大的风险。
仔细思量过后,李源在小朝会之中立即就提出了自己的盘算,也就是御驾亲征的计划。
左右仆射,裴弘德和司马修业在思虑过后就明白了李源的想法,纷纷投了赞成票。
至于吏部尚书裴继和户部尚书温大雅兵部尚书宇文成业,这三人也都是李源的亲信,自然是全力支持。
最近刚刚参与政事的太子李二,见到这情形也知道阿耶这是要铁了心的去抢功了。但为了表面立场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万乘之尊,亲征之事怎么能够让陛下亲力亲为呢?儿臣身为太子,愿意领兵前去。”
李源一听赶紧看了一眼裴继。
裴继心领神会道:“太子殿下乃是国本,国本不可轻动”
一堆话说完了,李二也知道这事没什么可争的了,也是也就算是默认这个结果了。
虽然定下了李源东巡督战的事宜,但此时已经进入冬月了。
冬至祭天,李源破天荒的让太子代替自己前去。也算是向朝野表示,你们看,我对太子多器重。
这么重要的事都让他来。
但实际上,东宫目前就任命了几个干不了什么事的大儒和士人当属官,李二的秦王府旧部全都散入朝野了。
东宫兵权更是半点都没有。
李二这个太子基本上就是个摆设,若不是往日有诸多功绩,在朝野之中有些人望,李源迫不得与让他参与议政,那这个太子就跟坐牢没区别了。
不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让李二代替他去祭天,这也是一种太子地位非常巩固的象征。
并且李源在自己出征之后,太子肯定是要监国,处理朝政的。
这一点,多少让李二心中畅快不少。
李源说是巡幸洛阳,实际上是带着关中军队去枪功,如果有机会,最好能顺带把齐王的势力分解一下。
所以李源这次准备带大军前往。其中包括左右卫、左右金吾卫以及左右备身府的精兵强将。合计兵马十三万。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准备出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完成的,所以出征的时日直接顶在了年后。
李源不想那么早过去,自然是打着让李元徽再跟刘玄机接着消耗的算盘。
而再晚一点等到春天,春暖花开时节,一解冻冰雪消融,道路泥泞。
但刚过了年,春天还没到的时候,大地坚净,更有利于大军行动。
人在河内战场的李元徽知道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了,不久就要过年了。
“巡幸洛阳,还带兵十万?呵呵呵.”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