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48节
切肤之痛了属于是!
可胡大老爷却笑着摆了摆手,而后笑眯眯的解释道。
“你们爷俩啊,这是当皇帝当久了,听到这些东西就着急了。”
“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给出去的只是政权,但实际上军权、财权以及人事权却死死抓在手里呢?”
朱元璋爷俩一听这话,眉头死死皱在了一起,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到底朱标的脑子活络一些,他皱着眉头看向胡大老爷。
“伯父,若真如您这样说,那岂不是真正的权利都抓在了皇帝手里,那些最难的事儿反倒是扔给了文臣?”
“那文臣能愿意?”
都不傻!
胡大老爷仅仅只是解释了一下,然后朱标再怎么一问,朱元璋便立马反应过来了。
是哦!
如果光是一个政权,那固然也是很大的权利,可这点权利握在手里,能干嘛?
真正的苦差事,全都在这里头呢。
可胡大老爷却笑眯眯的往前凑了凑:“二位,你们呐,太过于关注某一个朝臣或者某一批士子,而忽略了整个朝臣体系了。”
“对于这帮子读书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其实都是有个共性的。”
“咱们分析分析,其实就明白,这些人究竟要的是什么。”
胡大老爷端起茶杯滋溜喝了一口,得意扬扬的看着对面老朱家爷俩。
“二位,这天下九成九的读书人,其实最开始时,想要读书、想要科举、想要做官,那其实都是没错的。”
“毕竟他们所授的教育,便是要他们执政一方、青史留名的!”
“这时候的他们,想的可不是什么贪赃枉法,毕竟,这时候的他们,非常单纯的认为,能当官能拿俸禄,就足够了。”
“而到了官场之中后,固然有各色人等引诱、拉拢,可真正能走到贪赃枉法那一步的,其实也不多。”
“撑死了,收点小恩小惠,让日子过得松快一些罢了,你真要让他大贪特贪,大捞特捞,不多!”
朱元璋爷俩默默的点了点头。
如果这么说的话,却还真是。
“而随着众人进入官场的时间慢慢增长,官员便会开始分流。”
“其中九成以上的官员,基本上一辈子到头,也就四品之下上升无望了。”
“那么他们,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官场已然了解颇多了,家中也是高堂仍在、子嗣延绵正是人丁繁盛、需要钱粮的时候,或许就会开始想着凭借手段弄一些该有不该有的。”
“更或者说,到了这个地步,自知上升无望的他们,已经不在乎什么青史留名了,反而开始为家族、为自己的享乐动心机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最让陛下头疼之人。”
朱元璋再次点了点头,这显然就是大明如今的现状。
真正的高层职位自然是越来越少的,而绝大多数升不上去的人,可不就指着捞一把了麽?
可胡大老爷还没说完呢。
“而剩下那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便是真正迈入了大明最最顶尖的圈子,这个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经能影响到天下诸多百姓生计了。”
“地位的提升,让他们的眼界愈发的开阔,同时也让他们心中的豪情增加了起来。”
“但凡走到这个地步的,谁还没个青史留名的心思呢?”
“而想要青史留名,想要实现自己早年的抱负,那最好、最方便的途径,便是掌权!”
“当年微臣便是这么想的,总觉着身边尽是些虫豸,屁大点事儿都办不好,偏生你说了还不听,烦得要死。”
“与其让他们来回扯皮耽误事情,还不如一言而决!”
朱元璋听到这儿笑了。
“哈哈哈哈哈,好你个惟庸,你倒是会给自己开脱啊。”
“你当年那权势,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举为了青史留名就能说得了的!”
面对着这当事人的指正,胡大老爷一脸坦然。
“当然,这其中除了有这实现抱负的心思在,还有一方面便是这权势熏人啊!”
“大好男儿,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谁不喜欢那种一言决人生死、一计制定兴衰的感觉?”
“可慢慢的,臣才知道,这高位固然风光,掣肘也多就不说了,责任也大啊。”
“那几年,臣为何跟陛下闹腾,那是因为咱俩站的位子不一样,固然都是为了天下,可咱俩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所以,君臣矛盾就此埋下了。”
朱标听到这多少感觉有些不对了,甚至还有些毛骨悚然。
“伯父,你说的这些,难不成等到我继位了,还会继续上演?”
“那我到时候是不是也得跟臣子们这般互相算计?”
朱标这话一出,朱元璋和胡大老爷对视一眼后,均是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第866章 都想让官员当牛马
第八百六十六章都想让官员当牛马
朱元璋和胡大老爷两个老登,那叫一个恶趣味啊。
明明早就心里有数了,可偏生不说出来,就笑!
显然,对于这两位老登来说,能看到夙来贤名远扬的太子朱标露出这等‘幼稚’的问题,二人显然很是得意。
或者说,两个老登趁此机会就想着赶紧乐呵乐呵。
直到朱标脸上的羞惭之色都快绷不住了,胡大老爷这才在朱元璋的示意下开口道。
“太子,你所说之事,乃是必然会发生的。”
“无他,君臣相宜那种事儿,得碰运气。”
“而且,哪怕再怎么君臣相宜,那实际上也是双方互有妥协,方才能做到的。”
“真正能做到如老夫之前一般的宰辅之位的,为私利者,你还可以以大义压制然后手段齐上收拾了。”
“可若是那宰辅乃是一心为公呢?”
“只是他对于国事的想法、安排却与你这皇帝的不同,你又能如何?”
“杀了他,未免有些太过咄咄逼人,不杀,却又颇多掣肘!”
“呵呵,这其实就是陛下早先跟老夫之间的常态!”
朱标闻言转头看向了朱元璋,却发现朱元璋理所应当的点点头。
“这有甚奇怪的?”
“惟庸当初当丞相之时,他也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他的想法跟咱的不一样,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咋地?”
“就因为这事儿,你觉着有啥不对?”
“而且,咱当初为啥撤裁丞相一职,而后立下内阁这个机构?”
“还不就是受够了这种鸟气?”
“而且,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咱多安排几个人,总能抵得过一个吧?”
“如今看来,还行!”
胡大老爷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对于内阁,他是支持的。
这东西比一个宰相位子好太多了。
毕竟宰相就是一个人,运气好,这宰相行,那自然君臣相佐,可若是不行呢,那就是祸害一方呢!
关键是,一个丞相,背后站着的必然是一大群人!
能登上这丞相之位固然千难万难,可若是这皇帝要把这丞相给去掉,那也得顾忌颇多才是。
还是内阁好,平素里帮着埋头干活,一旦觉着不对,撤换其中一两个也不是什么显山露水之事。
按理来说,话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可朱标这骨子里的倔性子反倒是激发出来了。
或许是方才胡大老爷跟朱元璋两个老登一起嘲笑他的事儿引发他的不快了,他转头迫不及待的问道。
“既如此,伯父已然知晓这其中的深意了,那为何还要弄出个垂拱而治来?”
“若依着伯父这般安排的话,那岂不是你安排那人比之前的丞相权利还要大了?”
“若有心怀不轨之人登临此位,那岂不是这天下都有倾覆之危?”
朱元璋笑眯眯的冲着胡大老爷挑了挑眉头,示意胡大老爷赶紧回答。
显然,这老登不仅打算站在岸上看热闹,同时他自己也对这问题非常感兴趣。
胡大老爷倒是一脸的坦然。
“此事倒也没有太子想的那么简单,放权也不是那么容易放的!”
“首先,便是军权不会放手,且会不断的攀升军力!”
“有枕戈达旦的军方在,那么皇帝便有了随时掀桌子的能力!”
“固然真这么干的话,到时候会乱作一团,可至少,这朝纲、法纪是乱不了的!”
朱元璋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对此,他可是深有体会!
为何他这个开国皇帝能一杀再杀都能天下不乱?
还不是因为军中威望高不可攀,同时内外均有大军严阵以待?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